企业家精神与区域经济发展——以苏南和解读(共5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7350041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家精神与区域经济发展——以苏南和解读(共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企业家精神与区域经济发展——以苏南和解读(共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家精神与区域经济发展——以苏南和解读(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家精神与区域经济发展——以苏南和解读(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企业家精神与区域经济发展以苏南和浙南为例钱方明嘉兴学院经济学院内容提要:转型时期企业家精神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苏南地区乡镇企业的崛起、开放型经济的迅猛发展与苏南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复苏和“公共企业家精神”的发挥有关。苏南应大力培育根植于民间的的企业家精神,才能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浙南民间丰富的企业家精神是其经济起飞的关键因素,但其企业家精神需要进一步提升,才适应下一轮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政府应注重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以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企业家精神,苏南,浙南一、企业家精神供应学派等主流经济学派,都把企业家和企业家精

2、神看作“外部条件”。1984年德鲁克发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前并未引起经济学家的广泛注意。无论是亚当斯密,还是以后的凯恩斯学派、表重要著作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全面论述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关系,他的努力引起人们对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注意。企业家精神至少应包括:、强烈的成就需求。成就需求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企业家献身本职的强劲动力。因为有强烈的成就需求,驱使他们产生打破习惯、常规和惰性的束缚,实现未来蓝图的意志和决心。一些经济史学家曾研究一些企业家的实际生活,发现许多人对挣钱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他们更关心扩大自己的事业,占领新的市场,征服大自然,甚至做种种善事。这些人挣钱

3、的目的是为了成就,金钱是他们取得成就的一种标志。在韦伯看来是一种与基督教理论联系在一起的资本主义精神,是一种敬业精神,赚钱并不是养家糊口所必须的。赚钱是人人都有的动机,但韦伯的观察是称作企业家的人实现利润最大化,对利润最大化的爱好与追求,有这样一种敬业精神。2、不断的创新活动。因为具有强烈的成就需求,企业家乐于从风险中寻找机遇,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地进行创新。熊彼特把“创新”作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德鲁克也认为“变革”构成了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创新精神是指企业家具有强烈的创新愿望、动机和意图,总是不满足对已有事物的改进提高,致力于开拓进取,力图创造出新的、不同的价值或把现有的资源组合成新的更具生产力的

4、形态;以迎击挑战为乐趣,敢冒风险,把变化看成正常的现象,把开发利用变化所提供的机会当作一项日常工作来抓。熊彼特创新理论认为企业家的创新“是一种改变惯行循环轨道,打破现存均衡行为,即一种破坏性创造过程”。创新活动可以是组织上、技术上或制度上的,创新包括创造新组织、填补落差、革新、冒险等,是企业家对市场非均衡的感知和调整。3、超越和克服各种社会压力、阻力的勇气与百折不挠的毅力。企业家必须要有足够的自信和意志去克服来自社会的各种压力、阻碍和干扰,排除各种对立面,争取各种支持力量。关于企业家精神,桑巴特曾毫不掩饰地写下了他的赞美词,他把这种精神定义为一种丰富的“生活力”、“生命力”、“行动的力量”。对

5、于那些能成为企业家的人而言,“在本质上必有一点要求,必有一点东西使人们离开火炉边坐席上的舒适安逸去遭遇磨难,必要强健的筋骨,强健的脑筋。”在桑巴特看来,企业家的特征就是“决断、有恒心、忍耐、孜孜不息、贯彻目的、不屈不挠、冒险精神和勇敢气概。”(罗卫东,2001)4、善于把握机会、及时进行利害权衡的精明气质。企业家具有对不确定性的处理对商业机会的敏感性。企业家靠“闻”,而不是靠精确的计算,凭嗅觉。企业家应是“天然风险中性者”,能够及时把握市场出现的商机。企业家“为了他的成功,更主要地与其说是敏锐和精力充沛,不如说是某种精细,他能抓住眼前的机会,再没有别的。”二、企业家精神与苏南、浙南经济发展苏南

6、地区乡镇企业的崛起、开放型经济的迅猛发展与苏南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复苏和地方政府的“公共企业家精神”密切相关。苏南地区历来具有对外来文化包容的特征和农商并重的传统,能突破民族文化传统的束缚,并在明末就在全国率先出现了资本注意萌芽。近代,苏南通过消化吸收来自西方的文明,率先发展民族工业,逐渐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企业家精神得以传播。中国传统的职业等级观,历来使工商业者普遍缺乏自我尊重,鄙视自身的职业。赫延平指出:“中国传统商人总是教育他们的家庭脱离商人阶层”。但近代作为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的苏南地区,已开始摆脱这种传统的职业观,孕育了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江南地区的企业家则已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

7、值,鄙视最能体现身份地位的学历与管职。如荣德生的儿子荣鸿仁及孙子荣智明去美国留学,荣德生“临行再三训迪叮咛,在外不必以学位为目标,只要在事业上学会实用本领”;他认为“留学归来致力于事业者多有成就,走入政治者多学非所用,一入此途,与狡吏无异,不但无业社会国家,且亦自误,至为可惜,反不如一农工,有裨于生产也”。“国内人士均目余为大实业家,实不敢当,倘再尽力十年,各事创齐,理想各点一一实现,庶几或可言大。国人大多无远大目光,以为余饱暖座食,终生尽可足用,何必再诺许钱财,不知余别有远见,另图大规模事业也”(孙泉海,2000)。苏南企业家在大力学习和借鉴西方管理文化的同时,努力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汲取智

8、慧和力量,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勤劳节俭、自强进取的创业精神,诚信为本的商业道德,团结合作的群体意识以及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范的管理思想,使苏南企业家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中有重要影响。计划体制下,崇尚均平、压制个性、惧怕创新的文化氛围,阻碍了苏南企业家精神的发展。改革开放后苏南地区的企业家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有利制度环境下得到复苏和兴起,集中地表现为社会创业精神的勃发和大量新企业的建立。1980-1985年间,苏州乡镇企业个数从8246家增加到13394家,形成“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局面。图1反映了1985-2000年苏州工业企业数,从图中可以看出自1985年以后苏州工业企业

9、数迅速增加,1985年苏州市工业企业数为31046家,至1987年已达67299家,增长了1倍多。在经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低谷后,工业企业数又不断增加。苏南人在对机遇的把握上也体现出企业家精神:创造了乡镇企业的先发优势;注重技术进步,具有创新意识;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从事外向型经济活动,开拓国际市场;在浦东开放时能主动抓住机遇,利用时间差大量引进外资等。图1 1985-1990年苏州工业企业数资料来源:1999年苏州统计年鉴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地方政府的“公共企业家精神”有关。微观经济学一般把企业家当成是充分供给的,而实际上企业家是一种稀缺资源。转型时期,民间蕴含的企业家极少,地方政

10、府担负着重要的组织、动员经济资源的的职能。苏南地方政府负责了社区把人组织起来从事经济活动的任务,担负了创新的任务,从事社区居民合作秩序的创新。不少地方政府吃苦耐劳,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自加压力,超负荷工作,体现了事事争优的创业精神。张家港市企业领导的选用机制就是用“赛马”机制,以实绩论英雄,凭德才坐位子。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创造出“张家港效率”和“张家港精神”。张家港1986年撤地建县级市,市政府所在地扬舍镇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没有什么大的工业。在改革开放后,扬舍人顽强拼搏,艰苦创业,几年内成为苏州的明星乡镇,形成了“顾全大局,乐于奉献,扶正祛邪,敢于碰硬,雷厉风行,脚踏实地,自加压力,永不满

11、足”的扬舍精神”,张家港市政府又将“扬舍精神”提升为“顾全大局,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张家港的经济出现经济增长的奇迹。1986年张家港市的工业总产值为49.3亿元(90年可比价,图2),1994年已达490.8亿元(90年可比价),8年内增长近10倍。张家港市还敢于创新,在张家港保税区的建设、发展外向型经济上成绩显著。图2 1978-2000年张家港工业总产值(1990年可比价)资料来源同上但是乡镇企业领导人行政任命制等方式,也曾影响窒息了苏南地区企业家精神的生长,导致乡镇企业家对与企业经营有关的人力资本投入不足,乡镇企业的发展出现了危机。大量外资

12、企业的引进,使苏南“输入”了企业家精神,苏南经济再次获得了活力。但苏南应大力培育根植于民间的企业家精神,才能使苏南经济可持续发展。浙南地区有较好的商业传统,企业家精神能更好地得到传播,各种制度创新活动也更活跃。温州等地的文化对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温州人深受“瓯越文化”熏陶和影响,形成了讲究功利、积极进取、善于学习、敢于冒险、务实进取、敢于竞争的思想观念,具有吃苦耐劳、勤奋苦干的精神。温州劳务输出数量大并且区域广,遍布全国各地,涉及众多行业。离乡离土对农民的进取精神、消费观念、冒险精神的影响很大。劳务输出使农民积累了资本,增长了知识,具有了创业的冲动。温州私营企业的创办人在创业之初

13、,就有雄心、有胆略、有追求、有目标,很少存在小生产者的狭隘性和自满自足的局限性。温州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数比例较高,人人都愿意当老板。从图3可以看出温州工业企业数的增长情况,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在有利的市场环境下出现了企业增长速度的高峰,企业迅猛增长。从每百人均拥有工业企业数看(表1),1980年温州每百人拥有工业企业为0.11个,1985年迅猛发展至每百人拥有工业企业为1.03个,增长近10倍,年均增长58.62%(表2)。1990-1995年温州从每百人拥有工业企业0.63个增加至1.69,年均增长23.07%。台州、温州的工业企业数和年均增长率均较高。温州人有发现机会并能进行利害权衡的

14、精明气质。在不少地方能够发明一种新的制度或技术的,或者能够认识其经济价值的,大有人在,但是能够实现其经济价值的则要少得多(罗卫东)。温州的王均瑶包民航航线,不仅敢想,而且立即付诸实施。制度创新就是打破低效率的制度均衡,发明或采用一种新的制度安排。温州人能度量出新制度所带来的利润,并能去实践。这种实践需要冒很大的风险,需要企业家精神的激励,例如专业市场和股份合作制诞生在温州诞生就是生动的例子。图3 1980-2000年温州、台州工业企业数表1 重要年份温州、台州、苏州百人拥有企业数(个/百人)年份19801985199019951998温州0.111.030.631.691.78台州0.160.

15、320.721.651.62苏州0.580.971.321.43表2 1980-2000年温州、台州工业企业数年均增长率(%)年份1980-19851985-19901990-19951995-19981980-1998温州58.62-8.4823.072.7918.03台州29.167.7818.500.0214.92苏州11.793.578.387.78*注:*苏州为1985-1998年具有企业家精神气质的人在社会上必定只是少数派,但比重、类型的不同对农村工业的发展速度有重要影响。浙南民间具有企业家精神人的比例明显高于浙北地区。这些地区企业家精神的复苏和兴起则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精神准备和支持

16、,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弥补了在区位条件等方面的不足。不仅如此,浙南企业家在全国、全世界投资办企业,向外“输出”企业家精神。但浙南的企业家精神需要进一步提升,才能适应下一轮经济发展的需要。三、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政府可在培育企业家精神上发挥重要作用:1、形成保护企业家经营成果的制度安排。企业家精神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相应的制度安排。对创业者经营成果的保护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企业家精神勃发的关键性因素。乡镇企业和个私经济的发展,正是通过肯定和保护农民合法的制度创新,通过鼓励农民合法的自主的尝试,才激发了蕴藏在农村和农民中的巨大潜力和创造力。要使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扬和健康生长,要使企业不断

17、壮大,必须建立尊重与保护私有产权的制度安排。在国家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任何公民和企业为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经营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都应该得到尊重与保护。2、降低创业壁垒,使更多人参与创业活动。企业家的培养不是朝夕之功,它是经过长期的市场淘汰甄选而形成的一个阶层。要培养企业家精神,就要首先降低人们进入企业家门槛的成本,也就是要首先使公民的创业变得相对容易,公民花很小的代价就可以进行将自身培养成企业家的尝试。因此,应降低资本准备要求,简化申办企业所必须程序,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创业。3、营造适宜的社会文化环境。市场经济不仅要求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而且要求社会拓展一种真正的个体主体性的文化意

18、识。目前,不少地方“小富即安”的文化因素阻碍了人们的创新动力,企业家精神受到抑制。创新既是一个知识、技术和能力上的问题,也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问题,需要不断保持开拓进取、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努力营造使创新具有内有动力,外有压力的环境和条件。要在全社会营造出平等、竞争的文化氛围,引发和启动企业家。创新带有不确性,必须有冒险精神和风险意识,因此,必须注意克服和消除消极的文化因子和不良的社会心态,营造放胆、放手、宽容的良好氛围,允许探索、允许试验、允许失败,让企业家从失败中找出一条成功之路。4、政府扶持。企业家的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产品的性质,风险由自己承担,而他们的成功使社会收益。地方政府采

19、取一些措施并使之制度来保护企业家精神的奋进与升华:对成长型企业加强扶持力度,奖励成功企业家,提高企业家的威信;建立风险基金,降低企业家风险。与此同时,也必须进行彻底的政府机构改革,真正实现“小政府、大服务”,而使民间自组织机构应有的职能,使民间自组织能得到很好发展,不至于被政府“越俎代庖”。5、企业家市场的建设。政府应主动培育企业家市场,激活企业家精神。鼓励、支持现有龙头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让企业家在资本市场中感受到资本市场对企业产生的激烈的竞争压力,危机感和执着的进取心,迫使企业家学习和精通资本经营,推动企业的成长。资本市场可强化企业家的学习效应,使企业组织和企业家阶层在资本市场的运作中积累经验,通过边干边学,形成了企业持续扩张的增长源泉。在江阴,不仅上市公司的经理阶层普遍精通资本经营,而且非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员也都通晓资本经营,地方政府更热衷于为企业家实现资本经营精心服务、创造条件,企业家精神得到确立。参考文献:1、邢以群,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浙江大学学报1994.62、鲁传一,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理论,清华大学学报,2003.33、钱方明,转型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104、任桐,晚清苏南改良思想群落的地域成因,江海学刊,2001.1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