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飞对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理解(共3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中飞对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理解(共32页).doc(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云中飞对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理解广东税务名家云中飞原创云中飞对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理解是云中飞和一起学习新税法年终版的补充完善,非常感谢全国的网友对云中飞和一起学习新税法支持,你们每一次对云中飞和一起学习新税法年终版点击,都会让云中飞激动不已。当然,云中飞和一起学习新税法里面有不少错误。云中飞对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理解于2010年3月30日在中国会计视野税务版全国首发,选择在税务版首发有两个原因:一是感谢中国会计视野对小飞的信任和支持,给云中飞担任版主,二是庆祝王俊老师做了税务版的版主,过来支持一下。王俊老师不支持不行啊,云中飞每天只看王俊老师的博客,王俊老师的博客称
2、云中飞是广东税务名家呢,说的云中飞心花怒放。以后云中飞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称为广东税务名家了。以下的理解只是云中飞的个人理解,仅供参考。云中飞水平有限,敬请批评指正。如果你想进一步交流的话,给云中飞。一、房地产企业不申报预收帐款的税收属于偷税行为。 2009年31号文第六条 企业通过正式签订房地产销售合同或房地产预售合同所取得的收入,应确认为销售收入的实现。国税发【2009】31文第九条 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收入,应先按预计计税毛利率分季(或月)计算出预计毛利额,计入 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注意不是预征,没有多退少补的过程)开发产品完工后,企业应及时结算其计税成本并计算此前销售收入的实际毛
3、利额,同时将其实际毛利额与其对应的预计毛利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年度企业本项目与其他项目合并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云中飞理解:房地产企业的预收帐款属于税法的收入,是收入就要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就是虚假申报,就是偷税。二、企业在2008年以后以“预收账款”为基数计算的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将允许扣除。预收账款已经被税法确认为收入,全国很多地方的税务局都认为可以扣除:(1) 可以;(2): 可以,但不得重复计提;(3) 可以;当然,也有的地方说不可以,辽地税发20103号 2010-1-20 十、房地产开发企业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等三项费用的税前扣除基数问题
4、按照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收入不作为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等三项费用税前扣除的基数。云中飞理解:辽宁省和大连市唱反调,啊啊。支持大连市,辽宁省地方税务局的认识有待提高,还省局呢!税务局的文件一出,就是覆水难收。起码一年内,辽宁省都会有效。以前,云中飞很傻很天真的认为,税务局即使出错了,也可以改。云中飞现在才知道税务局是从来不会承认文件出现错误的,税务局如果发现文件错误了的通常做法是不出声,等过一段时间后才说不执行。这个一段时间有多长呢?啊啊,少则1年,多则N年,有的明知是错误也不改正。好在这只是时间性差异,辽宁省的房地产企业要忍一忍了。还是没有
5、出文件的省高啊,或者说实在是高。没有出文件的省就意味着完全可以扣除。三、房地产企业的预收账款如何填申报表?目前全国流行的三种填表方法(一)(无锡)预收账款同时做视同销售和视同成本 汇缴申报: 本年预售收入-本年结转销售的预售收入附表一16行“其他视同销售收入” 本年预售收入预计计税成本-本年结转销售的预售收入预计计税成本附表二15行“其他视同销售成本 预售收入预计计税成本=预售收入(1-预计计税毛利率) 待摊税金的处理:如在结转时进入损益类科目,同时在年度申报时在附表三扣除类40行“其它”调增调减。(二) 直接在第40行“其他”调减,填表方法:第一步取得预售款时:当年度取得的预售收入按照规定的
6、计税毛利率计算得到的预计利润填入附表三第52行第3列。会计确认的预售款作为计算基础计算出的当年可以扣除的业务招待费和广宣费填列在附表三第40行第4列并特别注明“预售款项计算扣除金额”。第二步预售款结转销售收入时:完工年度会计处理将预售款结转为销售收入,按照本期结转的已按税收规定征税的预售收入乘以适用的计税毛利率填到附表三第52行第4列。同时,应当将已结转的预售收入作为计算基础对应计算出的不得扣除的业务招待费和广宣费填列到附表三第40行第3列并特别注明“预售收入结转前期已经扣除金额”,避免将预售收入重复纳入基数造成重复扣除。(三)北京的填表方法年度汇算清缴申报时的处理 1、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收入
7、额的填报 企业取得的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收入额,年度汇算清缴申报时填报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第1行“营业收入”栏和附表一(1)收入明细表第4行“销售货物”栏及 第19行“其他”栏第4列“调减金额”。2、预计毛利额的填报 企业取得的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收入额按照规定的计税毛利率计算的预计毛利额,年度汇算清缴申报时填报在第52行“房地产企业预售收入计算的预计利润”栏第3列“调增金额”。3、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实际缴纳的营业税 金及附加、土地增值税的填报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土地增值税如果会计处理时未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等科目核算,季度预缴申报时,其数额在企业所得税月(
8、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第4行“利润总额”栏减除;年度汇算清缴申报时填入第19行“其他”栏第4列“调减金额”。云中飞理解: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自称是房地产税务专家的人,可以说是多如牛毛。那么,怎么分辩是真专家和伪专家呢?云中飞教你一个简单的办法,你只要问他房地产企业的预收账款如何填申报表就可以了。如果他结结巴巴说不出来,或者左右顾而言他,这就是个伪专家。上面介绍的三种方法虽然都能达到目的,但都没有完全符合税法的本意。无锡的同时做视同销售和视同成本的做法云中飞不喜欢,因为预收账款属于税法的收入,不是视同销售收入,而且平白无故多了个子虚乌有的视同成本出来;青岛的方法很简单,但没有体现预收账款属于税
9、法的收入,属于白猫黑猫的权宜之计;云中飞比较喜欢北京的方法,他很好体现预收账款属于税法的收入的意思,不过,先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却不符合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的填报说明,按照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的填报说明:第3行“主营业务收入”:根据不同行业的业务性质分别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核算的主营业务收入。而会计上是不确认收入的。啊啊。没有一个完美的,那怎么办?只能白猫黑猫了。四、财税【2009】87号文件,是专门写给地方政府看的,不是写给税务局看的。 财税【2009】87号文件是对财税【2008】151号文件的补充,是政策的松绑。不征税收入界定部门降低了门槛。 一、对企业在2008年1月1日至201
10、0年12月31日期间(执行走着看,可能会延期)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一)企业能够提供资金拨付文件,且文件中规定该资金的专项用途; (二)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容易) (三)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容易) 云中飞理解:要理解财税【2009】87号文件,先要从二十六条说起,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 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一)国债利息收入;(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
11、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三)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四)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税法列举了免税收入的四种形式之后,就没有等了。(没有等,就是没有兜底条款,是立法重大缺陷还是税法故意的?)所以,除了这四种之外,如果严格执行税法,后面总局发文就只能往不征税上面靠。也就是说,税务局没有免税收入的手段了,税务局没有子弾了。只能靠地方政府了,因此。87号文件是写给地方政府看的,不是写给税务局看的。地方政府要用,你就要出文件配套,87号文件的三个条件太容易做到了。地方政府要招商引资,87号文件就要好好利用哦。现在,税务局
12、对87号文宣传不够。每年的4月,是税法宣传月。云中飞的这篇文章选择4月发布,也算是应应节,算是税法宣传吧。云中飞渴望能得到地方政府领导的表扬,啊啊。思考1:即征即退的增值税属于不征税收入吗?(1)软件生产企业即征即退增值税 是不征税收入还是免税收入?财税20081号 一、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一)软件生产企业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所退还的税款,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 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财税20081号文件本身未明确软件生产企业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所退还的税款到底是免税收入还是不征税收入。但是免税收入只有条例规定的四项。由
13、于软件生产企业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所退还的税款有专项用途,因此该项收入可以认为归属为不征税收入。 (2)对安置残疾人的单位即征即退增值税或减征的营业税 属于不征税收入吗?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文件规定“取得的增值税退税或营业税减税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但没有专项用途,不符合【2009】87号文件的不征税收入条件;并且,文件已经作废,如果财税【2007】92号文件继续有效的话,就没有必要出台。关于安置残疾人员就业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因此,取得的增值税退税或营业税减税收入不属于不征税收入,要征税。思考2:减免(返还)的企业所得税是否征税?文件中,
14、符合条件的返回企业所得税不征企业所得税。该文件没有专项用途,不属于不征税收入,要征税。解决办法:你税务局的文件没有专项用途,县级以上政府可以出文件嘛,说明返回的企业所得税专门用于扩大再生产就可以了。 请阅读:云中飞经典税务稽查案件点评系列房地产专辑:大道至简,依法纳税是正道。税务局要爱护龙头企业,要为企业做好服务,要为政府分忧。思考3:企业不征税收入如何填表?由于国税发【2008】101号文件和国税函【2008】1081号文件在设计时都是将不征税收入的主体放在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上,并没有考虑企业。建议,由于中第14行的不征税收入链接的是事业单位的收入表,填报在第14行并不合适,企业的不征税收入
15、在第19行“18.其他”的第4列调减金额中反映。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在第38行“18.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项中进行调增。五、权益性投资收益如何填表?权益性投资收益如何填表目前全国没有多少人能讲的清楚。有个全国闻名的筹划大师在他的新作第185页竟然匪夷所思的说用附表三的19行纳税调增后才可以用免税收入调减。堂堂的投资收益竟然要麻烦到附表三的19行?附表三的19行是干什么吃的?他只是兜底条款,没有地方填的你才要找他。比如。企业取得的不征税收入啊,房地产企业预缴的营业税调减啊等等。投资收益没有地方填吗?能填投资收益的地方多着呢。投资收益用附表三的19行来填,你不如把申报表只设计
16、成附表三的19行就得了,所有的纳税调增你就填附表三的19行第3列,所有的纳税调减你就填附表三的19行第4列,多省事啊。云中飞理解:权益性投资收益会计和税法差异的原因权益法:全方位的差异会计:按股份比例应分利润确认收入税法:实际分配多少才算收入成本法:不构成重大影响的基本不存在差异,所以填表只填与权益法的差异。云中飞最近听了广东地税企业所得税主管刘珂的一堂课,别看刘珂这个小伙子长得一脸官相,水平还真不错,云中飞问的几个问题他都都能对答如流,让云中飞暗暗叫绝的是他的投资收益案例很好,特别分享一下,让大家看看什么才是专业:A公司2005年分别购入甲企业和乙企业各25%的股权,并都采取权益法进行核算。
17、假设A公司2008年利润总额为100万元,不考虑填报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申报数据。甲企业2008年实现利润100万元;乙企业2008年亏损60万元;2008年甲企业宣布分配2007年度利润合共88万元,A公司可分得22万元。会计核算:A公司按照权益法核算,应按照享有的被投资企业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因此应确认投资甲企业取得投资收益25万元(100万元25%),确认投资乙企业应分担的投资损失15万元(60万元25%),并计入当年的利润总额。25-15=10税法规定: A公司持有的甲企业、乙企业股份期间,未被投资企业宣布分配的利润或当年的亏损,税收不予确认。当年被投资企业宣布分配的股息22万元,应确
18、认为投资收益,符合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八十三条规定条件的,可确认为免税收入。分4步填表权益法下分回股息红利所得的填表技巧,有一点复杂。 1、填主表 (1)13行利润总额 100万元 (2)14行加:纳税调整增加额12万元(填附表三) (3)15行减:纳税调整减少额22万元(填附表三)(4)17行免税收入22万元(5)23行纳税调整后所得90万元(6)25行应纳税所得额90万元 2、填 (1)在第3列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的投资损益调增12万元,不能填22,关键点 (2)第4列免税收入调减22万元, 3、填附表5:免税收入填22 4、填附表(十一) ,最重要是算会计和税法的差异是12
19、, 云中飞在这里特别要 提醒你注意的是:附表(十一) 的第6列(7+14)的逻辑是错误的,14列绝不是股息红利收入,第6列害人,第6列不要填,只填7、8、9列。附表(十一)这个破表是谁设计的?他只要把第6列的头伸出来就行了,成为一个独立的列,他偏偏搞了个“龟不出头”,是不是围棋下多了?如果哪一天你发现台上讲课的老师自称附表(十一)是他设计的时候,你知道应该怎么做吗?什么?你只想把他臭骂一顿,太便宜他了吧?小沈阳说过:这个可以揍。他浪费了我们多少精力和细胞啊。六、减免企业所得税如何合理分摊期间费用?国税函2009212号三、享受技术转让所得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的企业,应单独计算技术转让所得,并合理
20、分摊企业的期间费用;用没有单独计算的,不得享受技术转让所得企业所得税优惠。但是,这个文件没有说如何合理分摊期间费用?云中飞理解:只有一个税收优惠政策讲到如何合理分摊期间费用,你知道吗?这个文件就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980号 六、企业同时从事不在目录范围的生产经营项目取得的所得,应与享受优惠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经营所得分开核算,并合理分摊企业的期间共同费用;没有单独核算的,不得享受上述企业所得税优惠。 期间共同费用的合理分摊比例可以按照投资额、销售收入、资产额、人员工资等参数确定。上述比例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凡特殊情况需要
21、改变的,需报主管税务机关核准。 国税发200980号提出可以按照投资额、销售收入、资产额、人员工资等参数确定,很好,就是他了。记住,单项指标就可以了,比如按销售收入分摊,这样比较简单。思考:用调整前的费用分摊还是调整后的费用分摊?这个问题,云中飞在2009年10-11月在四川税校参加总局教育中心标准化课程企业所得税法规编写的时候,编写组的成员一致认为要按调整后的费用分摊,例如:企业共发生了300万的业务招待费,可以税前扣除的是200万,分摊的基数是200万不是300万。说起四川税校,太留念了,那里的风景太美了,老师也挺热情的,他们也张口说云中飞的名气很大闭口说云中飞的名气很大,弄得云中飞飘飘然
22、的,就想给他们免费讲一天房地产的课程,但是,他们总是说安排不下来,一个月都按排不下来啊。云中飞免费送上门人家都不要啊,超级郁闷。还好,云中飞在那里认识了许多全国企业所得税精英。七、除了分红发钱的个人所得税,税务机关一般不管企业税后利润的使用。某电力总公司从税后利润奖励给下属子公司200万,子公司拿来发给员工。当地税务机关对子公司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思考:该税务机关的处理是否正确?正确云中飞理解: 税后利润奖励和分配的处理是不同的,税后利润分配免企业所得税,但拿税后利润奖励子公司,子公司是要交企业所得税的。总公司应该直接发给子公司员工,这样子公司就不用征企业所得税了,当然还要代扣代缴个人所
23、得税。除了分红发钱的个人所得税,税务机关一般不管企业税后利润的使用。写到这里,你可能突发奇想,既然税务机关不管企业税后利润的使用,那公司股东就可以多拿餐票回来报销不就少交个人所得税了吗?啊啊,虽然可以少交个人所得税,但超标准的餐票要交25%的企业所得税呢。要权衡好。如果你马上说,我目前如果免征企业所得税呢?啊啊,孺子可教也。八、应税所得可以弥补免税亏损吗?国税发2008111号 企业所得税的各类减免税应按照(国税发2005129号)第五条的相关规定办理。 纳税人享受报批类减免税,应提交相应资料,提出申请,经的税务机关审批确认后执行。未按规定申请或虽申请但未经有权税务机关审批确认的,纳税人不得享
24、受减免税。纳税人享受备案类减免税,应提请备案,经税务机关登记备案后,自登记备案之日起执行。纳税人未按规定备案的,一律不得减免税。云中飞理解:不去备案就不是免税所得,绝招 ,应税所得就可以弥补免税亏损,例如三免三减。写到这里,你可能瞪大眼睛问:这样可以吗?啊啊,有句话说得好,信春哥,得永生;信云中飞哥,应税所得可以弥补免税亏损。你还记的哥伦布的故事吗?不,我不是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而是哥伦布把鸡蛋竖起来的故事:在一次宴会上,有人对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约1451-1506)说:“你发现了新大陆,可我看不出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任何一个人都会发现,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 哥伦布略一沉思,取
25、来了一只鸡蛋,对在座的人说:“先生们,你们当中有谁可以使这个鸡蛋竖起来吗?” 人们呆住了,没有一个人能竖起来。哥伦布把鸡蛋接过来,轻轻地敲破了它的底部的壳,于是,鸡蛋就竖立在餐桌上了。接着,他以极其平静的语调说: “先生们,这是再简单不过了!任何人都可以做的在有人做过以后。”(未完待续)九、国税函201079号的精华是什么?先学习一下张伟老师对国税函201079号的解读文章: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1079号 一、关于租金收入确认问题根据实施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或者其他有形资产的使用权取得的租金收入,应按交易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承租
26、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其中,如果交易合同或协议中规定租赁期限跨年度,且租金提前一次性支付的,根据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的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出租人可对上述已确认的收入,在租赁期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关年度收入。(本条实际上是对19条的实质性改变。 ) 出租方如为在我国境内设有机构场所、且采取据实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的非居民企业,也按本条规定执行。1、提前收到的租金收入可以分期确认收入。 例如:2009年A企业租赁房屋给B企业,租赁期3年,每年租金100万元,2009年一次收取了3年的租金300万。 会计处理:2009年确认100万租金收入,而税法根据条例第19条确认300万收入,属于税法同会计的
27、差异,应在纳税申报表附表3第5行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调增200万元。2010、2011两个年度应该调减100万元。 国税函201079号文件下发后,提前一次性收到租赁期跨年度的租金收入,既可以以按照合同或协议规定的应付租金日期确认收入,也可以在租赁期内,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分期均匀计入相关年度收入。法律用语如果表述为“可”意味着企业可以有选择权。例如:某企业2009年是免税年度,可能会愿意选择将一次收取10年的租金全部确认为收入。 2、跨期后收取租金的规定未发生变化,因此在租金问题上仍有可能出现税收通会计的差异。 例如:2009年签订租赁合同,租赁期3年,2011年一次性收取租金300万元。 会计
28、处理:2009、2010、2011年每年确认收入100万元,而税法在2011年一次性确认收入,因此附表3第5行在2009年每年调减100万元,而2011年,做纳税调增200万元。 税法只所以这样规定,是出于纳税必要资金的原则。因为2009、2010年没有实际收到租金,如果规定按照权责发生制纳税,企业缺乏纳税必要资金,因此纳税义务确定在根据合同规定收到租金的2011年。 因此,目前租金收入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体现了“权责发生制”+“纳税必要资金的原则”。3、非居民取得的租金,如果需要交纳预提所得税的,依然坚持收付实现制。4、提前收取租金的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同所得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产生了差异。
29、(1)2008年以前,所得税同营业税一样权责发生制(2)2008年,所得税按照收付实现制,而营业税依然按照权责发生制(财税【2003】16号文件)(3)2010年,所得税改为权责发生制,而营业税改为了收付实现制。两项政策均发生了变化。根据租赁合同规定的付款时间,一次性收取了3年的租金,每年租金100万元,共300万元,如何确认收入? 营业税(1)依据16号文件,根据财务会计的收入计入(已废)(2)依据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 实施细则第24条: 条例第十二条所称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 项凭据的当天,为书面合同确定的付款日期的当天; 实施细则第25条:纳税人提供建筑业或者租赁业劳务,采取预收款
30、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结论:营业税实际上也是采取的收付实现制。即书面合同规定的付款日期当天,预收款模式则是收到预收款当天。5、关于开票问题。营业税同企业所得税的冲突与协调。(1)由于营业税2009年就要确认收入,所以发票已开具。而企业所得税,虽然开具了发票,仍然不需要确认收入。(2)对于承租方,虽然第一年取得了全额发票,但是不能一次性扣除费用,而是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49条的规定,分期摊销。(3)如果是第三年收取租金,虽然第一年没有收到发票,仍然可以税前扣除。这也是权责发生制的体现。属于以票控税的困惑。6、条例对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出于纳税必要资金原则的考
31、量,都规定按照合同规定的收取款项时间,确定纳税义务时间。而79号文件对提前收取的租金的政策做了改变,利息、特许权使用费依然坚持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确定。(企便函【2009】33号文件的规定)7、文件执行时间问题。 本文件没有明确执行时间,但是由于该文件是对执行企业所得税法的解释,一般认为应该在2008年开始实施。 例如:某企业2008年一次性收取10年租金100万元,2008年一次性作为收入,并且在附表3第5行进行了纳税调增900万元。 企业提出进行追溯调整,即:2008年应确认收入100万元,多确认的900万元应该退税,企业不要求退税,而是要求在2009年抵顶税款800万元*25%,而以后每年
32、度不再做纳税调减,即:实现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如果不要求抵顶,则每年调减100万元的所得额。 云中飞的学习理解:张伟老师这篇对国税函201079号的解读文章,是全国最早的,也是最有启发性的,这篇文章的影响力非常巨大。云中飞在2010年3月22日在广东税务干部学院听了来自长沙税务学院的扬美莲老师的企业所得税的课,扬美莲老师据说是长沙税务学院最好的企业所得税老师了,扬美莲老师在讲到国税函201079号时,都是引用张伟老师的文章的。当然,云中飞在讲国税函201079号的时候,同样毫无例外也是引用张伟老师的文章。云中飞说过,张伟老师就是辛连珠老师的接班人。引用张伟老师的文章是一件幸福的事。让我们一起幸福
33、吧。说到国税函201079号,云中飞认为他的精华是:如果是第三年一次性收取租金,虽然第一年没有收到发票,仍然可以税前扣除。十:内部处置资产只能按成本价提折旧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的原则: 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云中飞理解: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的原则: 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 内部处置资产为什么不视同销售? 由于这部分视同销售的税收处理,一方面要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另一方面又要增加计税基础,从时间上分析没有对
34、所得税造成差异影响,所以给予了取消。某房地产企业将成本为100,市场价为150的商品房用于本企业的固定资产。2008年以前的税务处理借:固定资产100 贷:开发产品1001、视同销售50 (150-100)2、增加计税基础50折旧150( 100+ 50)2008年以后的税务处理借:固定资产100 贷:开发产品1001、不用视同销售2、不增加计税基础 如果用150提折旧 就是多列支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
35、征收管理,提高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质量,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79号)和2009年全国所得税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现就做好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2009年度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汇算清缴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关键环节,既是对全年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工作的总结,也是对企业所得税法贯彻落实情况的全面检验。2009年以来,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和办法,做好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意义重大。各地税务机关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及时安排和部署,认真做好企业所
36、得税汇算清缴各项工作,保证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顺利完成。二、做好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要求(一)抓好企业所得税法各项配套政策及年度纳税申报的宣传、培训工作。2009年企业所得税配套政策集中出台,对企业所得税宣传、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地税务机关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政策宣传和培训辅导,帮助纳税人掌握企业所得税法、相关政策以及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程序。要注重对重点税源企业、重点行业、新办企业、连续亏损企业、历年被评估的疑点企业进行个性化辅导,提高纳税人办税能力,确保纳税人有序、及时、准确地进行年度纳税申报。(二)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各地税务机
37、关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79号)要求,抓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服务和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审批、备案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汇算清缴工作规范,处理好纳税服务与汇算清缴关系、纳税申报与税前审核关系、纳税评估与税务检查关系,切实做好汇算清缴各项后续管理工作。(三)提高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质量。各地税务机关要通过深入开展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全面落实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各项制度,认真审核申报资料是否完备、申报数据是否完整、逻辑关系是否准确,进一步提高企业所得税申报质量。(四)积极推行电子化申报。各地税务机关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大力推广电
38、子申报模式,力争电子申报率在2008年的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进一步提高电子化申报的覆盖面。要多渠道推广应用企业所得税电子化申报软件,积极推广税务总局免费提供纳税人使用的、满足汇算清缴功能的电子申报软件,同时鼓励纳税人自行选择符合纳税申报接口的商用申报软件。三、有关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口径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精神,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的,应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算。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不明确的,在没有明确规定之前,暂按企业财务、会计规定计算。 (一)准备金税前扣除的填报口径。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证券行业准备金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
39、(财税200933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保险公司准备金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48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关准备金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2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4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9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保险公司提取农业巨灾风险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10号)的规定,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各类准备金,填报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
40、税申报表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40行“20、其他”第4列“调减金额”。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十“资产减值准备项目调整明细表”填报口径不变。 (二)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填报口径。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以前年度未扣除的资产损失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772号)规定,企业资产损失发生年度扣除追补确认的损失后如出现亏损,应调整资产损失发生年度的亏损额,并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四“弥补亏损明细表”对应亏损年度的相应行次。 (三)不征税收入的填报口径。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1号)、财政
41、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36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87号)规定,企业符合上述文件规定的不征税收入,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三“纳税调整明细表”“一、收入类调整项目”第14行“13、不征税收入”对应列次。上述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形成的费用和资产,不得税前扣除或折旧、摊销,作相应纳税调整。其中,用于支出形成的费用,填报该表第38行“不征税收入用于所支出形成的费用;其用于支出形成的资产,填报该表第41行项目下对应行次。(四)免税收入的填报口径。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期货
42、投资者保障基金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8号)规定,确认为免税收入的期货保障基金公司取得的相关收入,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五“税收优惠明细表”“一、免税收入”第5行“4、其他”。 (五)投资损失扣除填报口径。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的规定,企业发生的投资(转让)损失应按实际确认或发生的当期扣除,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三“纳税调整明细表”相关行次,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发生的损失,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十一“长期股权投资所得损失”“投资损失补充资料”的相关内容不再填报。 (六)税收优惠填报口径。对企业取得的免税
43、收入、减计收入以及减征、免征所得额项目,不得弥补当期及以前年度应税项目亏损;当期形成亏损的减征、免征所得额项目,也不得用当期和以后纳税年度应税项目所得抵补。 (七)弥补亏损填报口径。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828号)规定,总机构弥补分支机构2007年及以前年度尚未弥补完的亏损时,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四“弥补亏损明细表”第三列“合并分立企业转入可弥补亏损额”对应行次。 (八)企业处置资产确认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第三条规定,企业处置外购资产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
44、入,是指企业处置该项资产不是以销售为目的,而是具有替代职工福利等费用支出性质,且购买后一般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处置。 (九)汇算清缴汇总口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30号)规定,核定定额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不进行汇算清缴。为全面反映企业所得税税源状况、所得税收入等情况,从2009年开始,各地税务机关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汇总、分析、报告时,应包括核定定额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相关数据资料。 四、做好汇算清缴的各项后续管理工作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结束后,各地税务机关要认真做好有关后续工作。(一)强化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要充分运用信息
45、化手段强化对企业所得税异常申报户分析和监控,及时核对相关涉税数据和资料,认真组织清理综合征管系统相关错误信息。(二)做好纳税评估、检查工作。要结合汇算清缴和日常管理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检查,制定评估、检查方案,确定评估、检查对象,进一步堵塞日常征管漏洞,查处和打击企业所得税违法犯罪行为,原则上评估、检查面要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 (三)充分运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汇总系统。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汇总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184号)要求,运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汇总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税源分析、涉税信息汇总、纳税评估等后续管理工作。针对2008年企业所得
46、税汇算清缴汇总系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税务总局将对系统进行升级完善,请及时在税务总局“FTP:/所得税司/综合处/汇算清缴”文件夹下载安装。(四)及时报送汇算清缴汇总表及总结报告。对汇算清缴相关数据、资料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形成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汇总表,并附汇算清缴工作总结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汇算清缴工作的基本情况及相关分析;企业所得税税源结构分布情况;收入增减变化及原因;企业所得税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工作经验、问题及建议等。汇总数据和总结报告应在2010年7月底前上报。(五)汇算清缴数据和总结应按时上报至税务总局“FTP:/所得税司/综合处/汇算清缴”文件夹下,不需再报送纸制资料。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汇总统计口径、报送要求等另行通知。 五、在以后纳税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中,上述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口径和汇算清缴工作要求未作调整或特殊规定的,按本通知规定执行。二一年四月十二日税务总局明确09汇算清缴九大口径问题(2010-04-26 09:10:26)转载标签:纳税申报表企业所得税法王骏财经 分类:流转税、所得税及财产行为税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