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管理开放专业-江苏电大溧阳学院(共8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7340075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管理开放专业-江苏电大溧阳学院(共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管理开放专业-江苏电大溧阳学院(共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管理开放专业-江苏电大溧阳学院(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管理开放专业-江苏电大溧阳学院(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科)专业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它将分科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的基础知识及它们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加以综合,力求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并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使其有利于现代生活及个人生活的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眼界,培养学员的科学态度,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以适应21世纪初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需要。二、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 课程内容按照物质的

2、发展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从运用到改造,将理、化、生、地的内容综合在一起。以包容性强、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如自然、地球、能量、生活、环境等来兼容素材,并加以定式化、组织化,让学员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简史、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并能动地改造环境,使之协调发展。教学要求中,“掌握”的部分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学员应彻底弄清楚,融汇贯通;“理解”为一般考核内容,学员应弄清其基本原理并能应用;“了解”属较低要求,要求学生知道一般概况。三、教学媒体1文字教材:主教材:张民生,自然科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辅导教材:石萍之,自然科

3、学基础课程学习指导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3.网上学习资源登入溧阳电大,浏览开放教育(专科)资源或登入江苏电大2.0平台。四、教学环节1理论教学环节(课程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1)自学:本课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协作学习为辅。学生可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参考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每周的学习内容。在自学本课程文字教材的基础上,选学其他媒体教学资源。在自学过程中,应认真作好学习笔记,及时总结、归纳所学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2)面授辅导; 辅导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采取集中面授、个别辅导、答疑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4、。 课程总学时:本课程4学分,共72学时,开设一学期。第二部分 大纲正文第一章 自然的探索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了解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了解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 2.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掌握观察、实验方法。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1.古代自然科学:古希腊的科学、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2.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3.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经历了全面空前的革命,科学走向新的综合,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第二节 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实验计划的制订:选

5、题过程、实验计划的制定 2.观察、实验方法:观察和实验的作用、观察和实验的主要方法 3.观察、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逻辑方法、数学方法、假说及其检验 第三节 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 1.世纪之交人们关注的问题:能源、环境、信息 2.科学技术与理科教育:科学、科学教育 三、重点难点 重点:现代科技发展趋势,观察、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第二章 自然界的物质性 一、教学要求 1.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起源、结构和地表的形态:了解大气、水物质的组成、分类、大气和水对生命的意义;了解酸碱指示剂;了解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分类和性质;了解自然

6、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组成。 2.理解地球形状与大小;理解水的性质;理解水溶液的浓度和酸碱性的表示法及应用;理解几种典型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周期律的原理和周期表的运用;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基本类群与基本特征;理解构成生物体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3.掌握物质的量、掌握水溶液;掌握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掌握土壤的酸碱度和铵态氮的简易测量方法。 4.逐步树立起自然界的物质观;学会使用显微镜。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地球概况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恒星、银河系、太阳、太阳系的九大行星 2.地球及其起源: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起源、地球的演化

7、3.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超外圈磁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表层 4.地球的表面形态:海陆分布、海洋的形态、陆地的形态、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二节 自然界中的物质 1.物质: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物质的分类、物质的量 2.大气和水:大气的组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水的性质、水溶液 3.无机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及其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溶液的酸碱性和指示剂 4.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5.有机物:烃、烃的重要衍生物 6.分散系:分散系及其分类、分散系性质 第三节 地球上的生物 1.生物的基础特征:复杂的结构、新陈代谢、生

8、长、发育和生殖、应激素和适应性、遗传和变异 2.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太阳是地球上生命的源泉、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上有生物赖以生存的液态水、地球上含有浓厚的大气 3.生命的物质基础: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4.生命的结构基础:细胞的形态和大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5.生物的类群: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三、重点难点 重点:太阳及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地球的外部圈层、陆地的形态、溶液的浓度、无机物、元素周期律、烃及其重要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分散系的性质、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分裂 难点:物质的结构、物质的量、浓度、氧化还原反

9、应、溶液的酸碱性、有机化合物结构、蛋白质和核酸、细胞分裂第三章 自然界的运动性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描述运动的相对性;了解重力势能和引力势能;了解大气运动是造成天气变化和气候分带的原因;了解各地区不同气候类型。 2.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匀变速运动的规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第三定律;理解功、动能、动能定理;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理解季节和五带、历法和时间。 3.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 4.初步学会地球仪的运用。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1.物体的最简单运动方式 2.运动的表示法:描述运动的相对性、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几种变速运动的规律 3.运动和力:牛顿第一定律

10、、第二定律、第三定律 4.功和能:功、动能、动能定理、重力势能和引力势能 5.碰撞:冲量、动量、动量守恒 第二节 天体的运行 1.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 2.季节和历法:季节和五带、历法和时间 3.天气和气候:大气环流、天气、气候 三、重点难点 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四季和五带产生的原因、时间和历法的规定 难点: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性及大气环流第四章 生命与自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生物界的两大营养类型:了解动物的营养方式;了解生殖发育。 2.理解植物光合作用;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食物的消化、吸收、人体建立均衡膳食的重要性;理解

11、遗传变异;理解生命起源、达尔文进化学说及本质。 3.掌握孟德尔遗传规律。 4.逐步建立对立统一、动态平衡的辨证观点。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植物的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器官:光合作用的器官叶、叶绿体 2.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 3.光合作用与自然界的关系: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捕获太阳能、保护环境、物质循环 第二节 动物的营养 1.营养:营养方式、食物的营养成分 2.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以人体为例):人体的消化系统、食物的消化、营养成分的吸收 3.均衡的膳食:食物的分组、膳食的调配、均衡的膳食 第三节 生命的延续 1.生物的生殖:生殖的基本类型、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受精 2.生物的

12、遗传: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展、染色体与基因、基因的连锁和交换规律 3.生物的变异: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 4.人类遗传病:人类的几种遗传病、遗传病的预防(自学) 第四节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1.生命起源:生命不能自然产生、生命化学进化说 2.生物进化: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理论 第五节 人类的起源(自学) 1.人类的起源:从猿到人 2.人类发展的基本阶段:早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展、人类遗传病的预防、生物进化的理论 难点:食物的消化、减数分裂、染色体与基因的

13、连锁和交换规律第五章 资源、能源及其利用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自然资源、能源;了解氧化作用;了解一些重要气体(O2、N2、H2、Cl2等)、液体的来源;了解一些重要非金属、金属的开发利用、金属腐蚀与防护的方法;了解一些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性质和应用。 2.理解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理解机械能、内能、电能及它们之间的转化;理解电解食盐水。 3.掌握化学平衡。 4.确立普遍的能量转换及守恒的观点。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地球上的资源 1.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土地资源现状 2.水资源:水资源的基本特征、水资源现状 3.生物资源:生物资源特性、森林资源、草地资源、野生动物资源 4.矿产资源

14、:矿产资源的特点、矿产资源现状 第二节 地球上的能源 1.能源及其分类:能源概念、能源概况、能源分类 2.来自地球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3.来自宇宙中的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等 第三节 能量及其转化 1.氧化作用:剧烈氧化、缓慢氧化、生物氧化 2.机械能及其转化: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定律 3.内能及其转化:内能、物体内能的变化、热力学第一定律、功率及代谢率 4.电能及其转化:电功及电功率、电流的热效应、电流的化学效应、电流的磁效应 5.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第四节 原材料的开发利用 1.无机物原材料:空气分离、合成氨、化学平衡、电解食盐水、硅酸盐材料

15、2.金属材料:钢铁、铝和铜、金属腐蚀和防护 3.合成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三、重点难点 重点:各类自然资源的特征,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核能,能源的概况和发展,合成氨、电解食盐水原理,铁、铝、合成高分子材料 难点:我国自然资源现状与世界自然资源特征的异同、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金属电化学腐蚀和防护第六章 生活中的科学技术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温度、热、热的传导方式,人体的体温调节方式;了解测能仪器的基本原理;了解信息的传递、处理、记忆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生物体内能量流通物质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2.理解光现象、声现象及其光、声现象在现代人类生活实践中的应用;理解光的反

16、射、折射、透镜成像及其全反射现象。 3.掌握投影片制作方法。 4.提高利用电教手段开展教学的能力。 二、内容要求 第一节 光和眼 1.光的量度:光源、发光强度、光通量、发光亮度、 照度 2.光的反射、折射:光的反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 3.全反射:全反射现象、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4.光学仪器及眼睛:眼睛、昆虫的复眼、光学仪器 5.电磁波:光的本性、电磁波谱 第二节 声和耳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耳、声音的传播速度 2.声波的现象:声波的反射、声波的衍射、声波的折射 3.声音的要素:音调和频率,响度和振幅,音品和波形(自学) 4.驻波共鸣:驻波和共鸣、人的声音(自学

17、) 5.超声和次声:超声及其应用、次声及其应用(自学) 第三节 能量和生活 1.温度和热:温度、热、热的传导方式、人体的体温调节 2.测能仪器简介 3.生物体内能量流通物质ATP(自学) 第四节 信息及其处理 1.信息的传递:通信的历史、通信模式 2.信息的处理:信息处理的演变、电子计算机处理信息、电子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实现、多媒体技术 3.信息的记忆:照片、录音磁带、磁盘、光盘 三、重点难点 重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全反射现象 难点:折射率、产生全反射的条件第七章 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环境保护和减灾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2.理解环境和生物、人类的相互关系;理解人口

18、增长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理解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掌握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概念;掌握人口问题的影响。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人类生存的环境 1.环境及其作用:环境对生物的作用、生物影响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类型 3.人类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的特点、保持生态平衡、建立良好的农田生态系统(自学) 第二节 人口的增长和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的历史与现状:世界人口增长情况、我国人口增长情况 2.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分布、我国人口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3.人口问题:人口问题的产生、人口问题的影

19、响、人口问题的对策 第三节 环境保护和人类发展 1.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对大气的影响、对土地的影响、对水资源的影响、对生物的影响 2.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大气污染与防治、水污染与水环境保护、土壤污染与防治、噪声污染与防治 3.自然灾害与减灾防灾:当前自然灾害的特点、主要自然灾害、减灾防灾对策(自学) 4.发展和环境: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之路 实习:掌握小区人口、资源、环境的调查 三、重点难点 重点:生态系统结构、生态平衡概念、人口问题的产生和影响、自然灾害特点、可持续发展观 难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环境污染的原因第八章 人类科学技术进步及其对生活的影响(自学) 要

20、求:了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知识,认识到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因素。要加速我国的科技进步,一定要更快地提高教师的科技素质,使教师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充实自己。自然科学基础考核说明一、考核制定依据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它将分科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的基础知 识及它们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加以综合,力求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并重。教学要求中,“掌握”的部分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学员应彻底弄清楚,融汇贯通;“理解”为一般考核内容,学员应弄清其基本原理并能应用;“了解”属较低要求,要求学生知道一般概况。主

21、要依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而编制。二、考核对象广播电视大学专科起点的开放教育教育管理专业的专科学生。三、课程总成绩的计算方法(一)形成性考核的要求和形式本课程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程考核。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其主要内容分为平时作业和学习情况两部分;终结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考核形式是期末闭卷考试。江苏电大的相关形成性考核要求与说明详见相关(二)终结性考核的要求和形式1.命题原则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程度及基本技能的运用。 2.考核形式及时限 自然科学基础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3.试题类型及结构以中央电大的为准考试题型主要有:一、填空题:二、选择题:三、简答题:四、计算题:五、论述题: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