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油田实验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方案(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油田实验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方案(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吉林油田实验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方案为全面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推动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根据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明确任务与目标,确保全员培训 (一)总目标:以“国培计划”为依托,以混合式培训为主要方式,对我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全面提升我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全面完成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二)年度任务 2014-2015年根据教育处下达的培训任务,完成我校教
2、师的信息技术提升培训。2016-2017年全校将组织开展项目考核评估、总结经验、提炼成果,迎接教育处验收。 (三)培训对象 全校教师。凡男55周岁(含55周岁)、女50周岁(含50周岁)以上的教师可自愿参加培训学习,但不列入测评对象范围。 二、建立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实施 成立吉林油田实验中学提升工程实施工作组织机构,即“提升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朱继德 副组长:刘育军 谢忠 李敏组员:高长喜 赵庆永 朱玉国 惠月文 王继德 李 平 杨 莹 张孝海 程宇鹏1.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质量验收、督导评估等工作,形成应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的长效机
3、制。执行项目办公室主要职责是执行吉林省的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根据教育处实际情况进行培训规划、任务的组织管理与总结、培训质量监测等具体工作, 2.项目办要配合上级工程办做好本区“提升工程”的培训任务落实工作,组织好学员网上报名,实施监管、测评考核等方面的组织管理工作。项目负责人要在培训开始时完善个人信息,熟悉平台情况,督促和指导本区域的辅导教师完成自身的工作。并在培训结束后做好相应的总结。 3.班级辅导教师要在培训开始的时候熟悉平台的情况,做好学员学前的指导工作,便于学员实际网上操作学习。并能引领和督促学员学习。 4.各年级组要在上级工程办的领导下,组织落实教师提升工程的各项培训工作。 5.参培教
4、师要在培训开始时完善个人信息,掌握学习流程及操作技巧,积极主动在线学习,完成学习、研讨和交流的任务,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 三、明确培训重点,创新培训模式 1明确培训重点内容 培训内容依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执行,包括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原则上每五年不少于50学时。 2推行混合式培训模式 全员培训采取混合式培训模式,即“网络研修+校本研修+课堂教学实践成效培训”。强化任务驱动,突出实践导向
5、,有效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将问题解决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优化培训课程资源,推动教师学用结合。 (1) 网络研修:即线上课程学习和研修活动,主要通过培训机构组织实施。教师将依据前测结果选择网络课程模块,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开展线上课程学习;同时,教师根据自身需求,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明确研修主题,选择研修任务,着重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的理论与技术方面的问题。 (2) 校本研修:由培训机构与学校共同组织实施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建立“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设计系列校本研修活动,组织教师将信息技术理论与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实践,完成线下
6、实践任务。 (3) 课堂教学实践成效培训:主要依托培训机构和教育处培训基地学校组织实施,通过组建以一线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信息技术理论与技术专家为支撑的培训专家团队,结合学科案例教学,强化情境体验,帮助教师更新教学设计理念,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手段,提升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力。 3.加强项目整合衔接 整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培训项目,推动“英特尔未来教育”、“微软携手助学”、“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项目与“提升工程”在课程、学时、资源等方面的有机衔接,避免重复培训。 四、开展测评工作,激发学用动力 (一)制订测评实施细则 按照“以评促学、以
7、评促用”的基本原则,在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过程中,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诊断测评、培训测评,激发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具体实施办法详见附件2。 (二)有效应用测评数据 有效利用测评数据,建立对教师个人、中小学校、不同主体的测评数据动态分析机制,根据测评数据,教育处工程办依据市工程办的意见调整提升工程实施计划,确保全体教师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培训机构要根据测评数据完善培训方案,确保按需培训,提升培训实效性。中小学校要分析测评数据,找准短板,有针对性地开展研修。教师要根据测评结果,明确自身不足,查漏补缺,合理选学。 五、推动教师应用,营造应用氛围 (一)建立评估与应用
8、机制 建立提升工程监管评估制度,强化过程管理和质量监管,强化评估结果应用。将能力提升工程纳入督导评估体系,处工程办定期通报对各校的监管结果,将评估结果与学校年度教育督导等挂钩。同时,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成效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 要将提升工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融为一体,作为评定省、市、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达标校、示范校的重要依据,能力提升工程未达标的学校不能评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达标校。 本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合格证书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要条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提升工程测评合格的教师,其受训学时计入教师继续教育
9、学时并计学分。 (二)营造应用氛围 各校要高度重视舆论导向作用,深入细致地做好动员,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提升工程,主动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通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优秀课例征集和教师网络空间建设与应用评优等活动,充分发掘推广应用成果,形成良好应用氛围。通过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区和示范性网络研修社区,实施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评比等工作举措,提升培训质量,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综合创新。 六、健全制度与保障,确保稳步推进 1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此次提升工程的培训经费由省里统筹安排。省级培训项目经费以国培经费为支撑,按照规划年度应完成的培训人数,足额满足每年的培训任务,主要
10、用于省级信息技术骨干培训、培训者培训、管理者培训、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 教育处结合实际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培训、保障在线学习的硬件设施、网络及设备需求。 学校在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 2完善监督机制 学校重点加强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的监管评估。 吉林油田实验中学 2014年10月24日 吉林油田实验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能力测评实施细则(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规范和指导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工作,结合我处实际,制定教育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11、能力测评实施细则。 第二条 按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的要求,要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为契机,促进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并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确保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成效。 第三条 测评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培训机构组织实施,基层学校配合的分工原则,各负其责。 (二)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用”的基本原则,认真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诊断测评和培训测评。 (三)坚持多元测评。将培训机构测评结果、学校测评结果相结合,确保测评结果的真实性。 第四条 本细则适用于教育处内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考核评
12、价。 二、测评内容 第五条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能力、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第六条 诊断测评主要以教师采用教育部提供的前测工具进行自我诊断,帮助教师找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短板,确定学习目标,为教师有效选学提供依据。 第七条 培训测评重在衡量教师的参训成效。主要包括教师线上课程学习成效、线下实践任务完成情况和信息技术应用成果的质量等。 三、测评方式 第八条 诊断测评以教师在培训前由各培训机构采用教育部提供的前测工具进行自测为主。 第九条 培训测评由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中小学校对教师学习成效和实践
13、成果进行综合测评。 第十条 要做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实践环节的测评工作。要根据不同实践任务,采取现场听课、成果证明和分析案例等方式进行测评,要注意建立教师互评机制。 四、测评实施 第十一条 要做好教师参训前进行诊断测评的组织工作。依据诊断性测评结果,教师进行合理选学,教育行政部门及时调整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计划,培训机构完善培训方案、优化课程资源,中小学校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校本研修。 第十二条 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校要结合培训实施过程,做好培训测评工作。 (一)培训机构要针对教师参加培训的过程表现情况进行评价,根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确定测评内容,包括教师线上课程学习成
14、效、线下实践任务完成情况和信息技术应用成果等。 线上课程学习成效测评主要从网络课程学习完成数量;网络在线学习、讨论时长;参与交流讨论发言发帖的数量与质量等方面进行,重在考查教师线上课程学习成效。要重点关注学员的课程学习、参与研讨以及作业的质量,弱化评论数的考核评价,引导学员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 线下实践任务完成情况测评主要从参与校本研修学时数量、校本主题研修活动数量、讨论交流及作品提交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进行,重在考查教师线下课程学习成效。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是指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产生的作品,如课件、微课、课例、教学软件等。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测评主要从成果的技术水平、教学价值等方面进行。 培训机构在确
15、定评价参数时,要综合确定各自平台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从课程(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学习、研修活动(线上、线下)以及信息技术应用成果三个方面进行测评,其中课程学习、研修活动、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测评成绩原则上按4:4:2权重分配。得分在80-100分的,一般可评为优秀等次;得分在60-80分的,一般可评为合格等次;得分在60分以下的,一般应为不合格等次。 (二)通过省管理平台监管和指导学校做好教师的测评工作。 (三)在教育处的指导下,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办法,依据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水平,以优秀、及格、不及格的确定评定等级。对于不合格的教师,学校要将评价
16、结果通报给教师本人,要允许教师进行申诉。 (四)省工程办将利用省信息管理平台中的培训机构给出的培训成绩单及测评等级、学校给出的评定等级进行综合评定。评定完成后,学员可在省信息管理平台“个人中心”中自主打印合格证书(培训机构不提供证书打印功能),省信息管理平台将提供证书查询功能。 (五)科学运用测评结果,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制约机制,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合格证书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要条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五、测评管理 第十三条 要做好辖区内学校及参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将教师的注册率、参培率、合格率作为考核学校的重要依据。 第十四条 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测评工作中,必须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按照规定程序和有关要求进行。 参培教师应真实客观反应学习情况,对在培训过程中,存在由他人代培或其他虚假等行为,上报上级组织取消培训资格,考核不合格。 六、附则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吉林油田实验中学2014年10月24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