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共17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7320319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共1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共1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共1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共17页).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量法、试验法、个案研究法。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胜任能力;有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含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学校教与学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教育

2、心理学是通过考察教与学过程中人的行为来研究其心理的。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范畴看,是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交叉;从学科作用来看,是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交叉;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型,作为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学科又具有鲜明实践性,因此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的交叉。三、教育心理学在西方的发展1、诞生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将实验法引入心理学研究;詹姆士将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霍尔是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先驱;卡特尔培养了大批人才;桑代克致力于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领域研究的先驱)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

3、教育问题,主要是有关学习的资料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出版书目的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内容大多取自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等各科学心理学。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世纪年代末: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四、布鲁纳对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总结:1、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做更多的控制2、反思性研究,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3、合作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

4、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4、社会文化研究,研究社会文化背景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的。五、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1、建国前:1908年房宗岳翻译小泉又一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1924年廖世承编教育心理学第一本教科书。特点:某些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学科心理学尤其是汉语教学心理、教育与心理测验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研究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2、建国后:1949-1958学习改造阶段;1959-1966初步发展阶段;1967-1976跌入低谷阶段;1976年至今走向繁荣阶段。六、高等教育的特点:1、教育任务上:培养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文化技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培养对象上:一般是18岁以上的少年3、社会职能上: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直接为社会服务4、地位作用上: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居首要位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力量5、培养方式上:传授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将科学研究引进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七、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科学2、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3、研究对象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4、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和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八、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6、: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整体性;层次性(A心理的社会实践结构B个性心理结构C心理活动结构D心理的物质结构)动态性、组织适应性)实践性原则、道德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九、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又称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应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被试的外部行为表现进行考察,从而收集资料对其心理进行研究的方法。优点:可获取当前所发生的行为和其他现象的有关信息;可获取真实而自然的有关信息;通常不要求被观察者的合作。缺点:观察着处于被动状态,只能消极等待被观察者的某些行为出现;所观察到的可能只是被观察者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的一小部分,不易从中得到

7、某种因果关系的推断,只能说明是什么,不能解释为什么。使用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做好观察记录、消除观察者误差。2、访谈法:是根据事先确定的研究目的,通过与研究对象就一些事先拟定好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来收集某种心理或行为现象数据资料的方法。优点:灵活而易于控制、适用范围广。缺点: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访谈对象数量受到限制,访谈效果取决于双方合作,也受到双方心理特征和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使用访谈法应注意的问题:做好访谈的前期准备、把握访谈的方向与主题、掌握访谈技巧、减少访谈者的误差。3、问卷法:是将统一、严格设计的问题或表格以书面的形似发给研究对象,请求其如实回答,进而收集研究对象

8、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优点:实施简单,不易受人数限制;适用范围较广;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缺点:由于问题和答案往往已经规定好,不利于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数据收集过程中难以严格控制无关因素的干扰,难以辨别证实答案的真实性;对问卷的编制有较高的要求。使用前要注意的问题:依据研究目的来构建问卷框架、编制合适的问题、对问卷进行测试与修订。4、测量法:是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个体心理或行为差异的方法。优点:所使用标准化测验编制十分严谨、效果可靠;结果的量化程度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结果处理方便;有设立好的常模,可以直接进行比较,简便省力。缺陷:属间接测量、测量不可避免地受到经验和文化条

9、件的影响、对施测者和测验的编制、选用具有较高要求。应注意的问题:确立对待测量的正确态度、编制符合要求的测验、保证测验的严格实施与客观评估。5、实验法: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特点:试验中主试处于主动地位、试验者在实验中可以精确地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反复验证。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法主要有:实验室试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试验法优点:对实验情境和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控制,可排除无关干扰、实验结果的记录、统计比较精确客观。自然实验优点:试验者利用实际的生活情境来研究心理活动的变化规律,被试出于自然状态,所得

10、结果比较切合实际,可有效地应用于实践。应注意的问题:科学合理的进行实验设计、选择和利用恰当的实验仪器、要控制无关变量和误差。6、个案研究法:是指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优点:便于进行全面、系统、深入了解;在个案追踪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适当结合其他方法。缺点:结果缺乏代表性;研究对象具有特殊性,缺乏可供比较的个体或小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科学性;提供的材料是粗略的、描述性的。十、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有助于高校教师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人格和社会性特点;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

11、个体心理差异2、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3、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胜任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有助于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4、有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5、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第二章 高校学生心理发展1、高校学生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独特性,主

12、要包括自我概念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情感的发展及情绪的不稳定、自我意识的独特性、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仍带有主观片面性、大学生性意识发展等特征。2、教师传授知识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只有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教学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简在身心方面相对稳定的差异,它表现在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两方面。3、人际交往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情感的联系过程。人际关系是指人际交往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人们在交往中关系的深度、密切度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的联系程度。了解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并帮助其调试,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一、大学生生理发展特

13、点:1体格发育趋向稳定2、性机能日趋成熟3、身体机能明显提高二、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1自我概念的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2情感的发展及情绪的不稳定3自我意识的独特性(自我评价日趋完善、独立意向从个体性向社会性过度)4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仍带有主观片面性5大学生性意识的发展三、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间在身心方面相对稳定的差异。表现在个体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个别差异的成因:主要受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四、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差异:1、认知方式差异: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独特的信息加工方式。主要表现为场独立性与场依存型、冲动型与沉思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2、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兴趣、成就动机智力(智力的个

14、体差异、智力的群体差异、智力差异对学习的影响)、情感与意志、性格3、成就动机差异五、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差异因材施教:1气质差异与学习:气质是指一个人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虽然不能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但不同气质对学生学习仍然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应该根究学生不同的气质特点,实施不同的心理素质教育方式。2性格差异与学习:性格是指人在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大学生性格不同于气质,有好坏之分,良好的性格特征会促进学业的成功。(六种性格特征:竞争型、协作型、回避型、参与型、依赖型、独立型)3能力差异与学习: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特长是人们从事心

15、理活动所具备的各种能力的独特结合。大学生的能力和特长是他们自身内在的积极因素的表现,体现着他们在一个群体中的优势。六、人际交往及其主要功能:人际交往又称社会交往,一般指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联系过程。主要功能:获得信息和选择交往对象的功能、认识自我和表现自我的功能、协调合作和促进团体内聚力的功能、身心保健功能。七、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认知因素、人格因素、能力因素、相似因素、情绪因素八、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害怕人际交往、轻视人际交往、缺少交往方法九、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同室关系、网络人际关系十、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及调适:1、羞怯心里。调适:

16、增强自信心、不要过多计较别人的评论、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2、自卑心理。调适:A如果是由不正确的认知而造成的自卑是可以通过调整认知、增强自信来解决。如果是采用不正确的比较方法而失去自信的可以通过改变比较方法来调整。B要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C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3、嫉妒心理。嫉妒产生的原因:性格缺陷、强烈的欲望感、自我评价过高。调适:正确评价自己、转移注意、正确比较、提高修养十一、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1、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平等原则、真诚原则、宽容原则、诚信原则、互助互利原则2、增强自身的人际魅力:注重仪表(着装得体、仪表整洁)、重视第一印象、有幽默感、培养良好的个性特

17、征、加强交往,密切关系、寻找共同话题3提高人际交往技巧:语言艺术、学会赞美别人、学会倾听、学会争吵与批评、有恻隐之心、把握交往的“度”第三章 高校教师的心理1、教师的神会角色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和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学生、家长期待的模式和规范。2、教师角色的形成一般经历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和角色信念阶段。3、教师除了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深邃的思考力等这些基本能力外,还要具有从事教书育人的专业能力,如了解学生的能力、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及时发现与妥善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自主创新的能力

18、。4、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一、我国教师资格的分类: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初级中学教师、高级中学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高等学校教师二、教师角色的多样性:知识的传授者、学习的指导者、教学的组织管理者、榜样和价值导向者、家长代理人、心理调节者、科学研究者三、教师角色的形成:1色认知阶段:大学教师应初步了解应该承担的基本角色,给自己正确的定位,并将这一角色与其他角色区分开来2角色认同阶段:在认识上了解了教师角色的行为规范基础上,在思想上、感情上也接受教师应承担的社会职责。3角色信念阶段:

19、教师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将其看做行为的准则,从而形成教师职业特有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四、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1了解学生的能力2、教学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反思能力3、语言表达能力4获取新知的能力5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善于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善于处理与领导、同事和学生家长的关系6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7自我更新的能力五、高校教师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1具有科学的学生观:首先高校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用发展的言官去看待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其次高校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健康的师生关系是

20、平等的民主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再次,教师要用法制的观点对待学生,尊重并保护学生所享有的法律权利,同时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负责,敢于承担责任。2关爱学生3树立威信:教师的威信是由资历、声望、才能和品德决定的。六、影响教师形成的因素: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1客观因素: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领导者对教师的态度、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态度。2主观因素:高尚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优良的心理品质、渊博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得体的仪表。七、高校教师心理素质的意义与作用1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教师文化素质形成的基础2良好的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职业成熟的条件3良好的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育人的重要

21、保证4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保证八、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1、认知心理方面A教师的观察要迅速准确、细致深入、全面客观B师的想想要丰富、合理、新颖C师的记忆要准确而迅速、系统而持久D师的思维要敏捷而广阔、条理而深刻E师的注意要稳定且灵活2情感心理方面:A教师要具有积极情感B教师要有移情能力C教师要有情感调控能力3人格方面:4意志方面5自我意识方面九、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应对策略1、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现状:面临经济、教学与科研、人际关系、社会责任等压力,长期的高投入、高奉献的工作使得教师心理能量消耗过多,从而导致厌教情绪、离职、教育水平下滑等各种职业倦怠问题及自身身心健康问题。2、教

22、师压力的不良影响:对教师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感;3、应对策略:A会层面:首先社会要调整对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不要忽视教师的生命价值。教师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同时也要进行良好的、全面的自我发展。学生、家长、社会要对教师报以宽容的态度和合理的期望。其次,社会应当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建立专门为教师提供咨询与服务的机构。B学校层面:首先,学校应创建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营造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氛围。学校要完善教学设施、文体生活设施、学习场所,为教师教学、科研和文化生活提供物质保障;同时创设民主、平等和友好的人文环境,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学校在管理方式和管理措施上需要体现人性化,

23、加强科学化管理,实行开放的民主行政管理,营造良好的和谐氛围,开展公正、公开、公平竞争。其次,高校要加大教师参与管理的力度,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学校管理和重大决策的机会。再次,高校应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避免高校教师工作压力过大。另外,学校还应该不断丰富教师生活,经常组织各种文娱活动和社会活动,增强教师身体素质,避免教师生活的单调和枯燥。C个人层面:高校教师要加强自我认识,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其次,高校教师要学习运用心理调适的知识技能去应对压力。最后,高校教师要增进人际沟通,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第四章 学习理论1、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经过实践或练习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

24、为的相对持久变化。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学习特点是以间接经验为主的社会性学习,以语言为中介,具有积极主动性。2、巴甫洛夫提出了习得律与消退律、泛化与分解率、高级条件作用律。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S-R之间的联结,学习的过程是尝试与试误的过程。他总结出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三条学习律。斯金纳非常重视强化在行为形成和学习中的作用,提出强化定义、强化类型等理论。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3、布鲁纳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主动建立认知结构的过程,并提倡发现学习法。奥苏泊尔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提出了“现行组织者”的概念。4、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强调知识的生成性、主观性而非其客观性,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强调学

25、生独特的个体经验和已有的能力,强调理解的丰富性、多样性、个体性,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观。一、广义学习概念的理解:1必须引起主体自身某种行为变化2、主体的行为变化是由经验引起的3、主体的变化必须能保持的比较持久。二、人类的学习与动物学习差异性的表现:1、以间接经验为主的社会性学习2、以语言为中介3、积极主导性三、狭义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特点1根本特点:学生学习的接受性;学生学习的建构性;2学生学习的派生特点:学生学习的定向性;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学生学习的意义性四、“构性与接受性是一对矛盾”误认识的原因:将接受学习理解为被动的机械学习;没有看到接受性与建构性学习过程中两个不

26、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大学生学习与小学生学习相比较的新特点:学习主体的变化;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专业性;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习的研究探索性与创新性六、学习的分类:1、根据学习的水平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连锁学习、语言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加涅六分法: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2、按学习结果分类:语言信息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态度的学习3、根据学习的性质与方式分类:奥苏泊尔据学习材料与学习着的关系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据学习进行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4、根

27、据学习内容分类:知识学习、技能学习、道德品质学习或行为习惯学习。七、学生要形成的智力技能有:1辨别,是利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区分事物之间、符号之间差异的能力2概念,这种能力使学生能够从一系列事物中找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并把他们归纳在一起,用同一个名称还表示,且用概念完成分类与判断3规则4高级规则八、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说P112九、巴甫洛夫的学习律1、习得律与消退律:习得律就是条件刺激得到无条件刺激反复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消退律是指条件刺激多次重复而不伴随无条件刺激给以强化,使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的过程。2泛化与分化律:泛化是指个体在某种条件反射形成后不仅对条件刺

28、激产生条件反射,而且对类似于条件反射刺激的刺激也产生条件反射。分化是指对条件刺激发生反应,而不再对条件反射刺激相似的刺激进行反应。3高级条件作用律:一个中性刺激(铃声)一旦成为条件刺激,就可以作为无条件刺激。另一个中性刺激(灯光)与其反复结合,就可以建立新的条件作用,这被称为高级条件作用。十、经典条件反射在教学中的运用:1避免消极情绪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2将学习与积极的情绪建立起联系3教会学生恰当运用分化与泛化4帮助学生克服经典条件反射形成的焦虑。十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饿猫开迷箱试验,提出联结的建立过程(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盲目尝试并不断减

29、少错误的过程,及尝试与试误的过程,简称“试误说”。十二、桑代克的学习律: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2练习律:指对于一个学会了的刺激的反应,如果多次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3效果律: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加强或减弱,取决于反应结果的好坏,愉快的结果加强联结,厌恶的结果削弱联结。十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1、斯金纳箱:按压杠杆成了小白鼠取得食物的工具或手段,又称为工具性条件反射。2斯金纳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A两类行为与两类条件反射: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两种;条件反射分为经典型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分别于两种行为相对应B强化理论:强化物是指凡能增加反应概

30、率的刺激和事件。强化是指利用强化物使某一反应的概率增加的过程。3斯金纳学习理论的应用:A行为塑造(步骤:选择目标,越具体越好;了解学生现在能做什么,已经知道什么;列出一系列阶梯式的步子,让学生从目前状态通向新目标,步子的大小因学生的能力而异;对学生的每一步进步都予以及时强化)B程序教学(编制程序的五个原则:小步子原则:把学习的整体内容分解成由许多片段知识所构成的教材,把这些片段知识按照难度逐渐增加排成序列,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积极反应原则:学生的回答相当于对所学内容作出积极的反应;及时强化原则:对学生的反应要及时强化,反馈信息相当于强化;自定步调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定学习进度;低

31、错误率:使学生尽可能每次都做出正确的反应。使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P122)十四、班杜拉的社会习得理论(美)认为人类的学习是后天习得的,他更关心行为习得的两个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的过程,即直接经验的学习。桑代克、巴甫洛夫的联结和条件反射都属于这种情形。另一种就是观察学习,也称间接学习,他认为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十五、观察学习的定义及过程: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过程;动机过程。十六、布鲁纳主要学习理论观点:1学习就是建立认知结构2提倡发现学习法(发现学习法的步骤: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体验到困

32、惑、矛盾以及探究的欲望;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帮助学生搜集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以验证结论,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十七、奥苏泊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如果要使学生的学习有价值,应该尽可能的进行有意义的学习。1强调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实质性联系、非人为联系)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学习者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3有意义学习的同化理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有三种形式:类属学习(下

33、位学习)、总括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4“先行组织者”概念的提出:先行组织者指的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十八、学习的信息加工论(代表人物:加涅):学习活动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系统:1信息的加工系统:感觉登记器、短时记忆、长时记忆2预期和“执行控制”系统十九、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二十、建构主义的理论渊源: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皮亚杰、布鲁纳的思想里已有建构主义思想。二十一、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1知

34、识观:强调知识的生成性、主观性而非客观性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生独特的个体经验和已有的能力;强调理解的丰富性、多样性、个体性;强调学习的情境性。总之,构建主义实现了从注重外部输入到内部生成、从注重个体式学习到社会化学习、从注重知识的概括性学习到情境性学习三个重心的转移。二十二、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影响:1随机通达教学:只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经过该组的,每次的目的不同并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步骤:确定主题、创设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自我评价、深化理解。2抛锚式教学:指以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锚,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

35、,再通过展开讨论,把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引入深入。3支架式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支架一样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建构主义的教学中一般包括四个共性的因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主义教学和传统教学相比所具有的特征P137)二十三、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由马斯洛、罗杰斯等人创立,被称为心理学的继行为主义(第一势力)、精神分析(第二势力)之后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高度重视人的本性、潜能、尊严和价值。二十四、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观:学生的学习是自发的;学

36、习是全脑投入的过程;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生的学习是自我评价的学习2教师角色学习的促进者: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同感理解二十五、人本主义思潮对教育的影响:1从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到关注人与人的关系2从注重知识到重人格3从重视客观外显的行为到重视内心世界4从单纯看重知识经验到同时重视经验对个人的意义5重视自我概念第五章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动因。其作用的心理机制包括需要的基础作用过程、情绪的放大作用过程、兴趣的促进作用过程和诱因的引发作用过程。2、大学生学习具有多元性、间接性、社会性和职业性特点。3、动机理论主要有强化论、需要层次说、自我效能感理论

37、、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4、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可以从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两个维度进行系统分析。内部条件包括大学生自身的学习需要、性格差异、年龄特征和焦虑程度;外部条件包括家庭环境、社会舆论、教师的榜样作用、人际关系和一些不确定因素。5、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途径有:学习目的的教育、培养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导大学生合理归因、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教给大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恰当的利用批评和表扬和适当开展学习竞赛等。一、学习动机作用的心理机制:1需要的基础作用过程2情绪的放大作用过程3兴趣的促进作用过程4诱因的引发作用过程二、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

38、系是辩证的,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但是动机与学习结果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的。总之,学习动机能推动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三、学习动机的分类(P148)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四、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2学习动机的间接性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4学习动机的职业性五、学习动机理论:P154强化论、需要层次说(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审美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效能感应论(班杜拉)、成就动机理论(麦克里兰、阿特金森)、归因理论(韦纳)P159-

39、160六、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1内部条件:大学生自身的学习需要;性格差异;抱负水平;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的焦虑程度(焦虑的危害:注意力分散,影响对有关信息的掌握;影响学习策略的有效运用;妨碍考试策略的运用,对已掌握的内容也不能回答)2外部条件: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教师的榜样作用;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师生关系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同学关系对学习动机的影响);不确定因素七、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主要有:1进行学习目的教育:首先要从实际出发,对大学生提出合理的能接受的发展目标,提高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其次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2培养大学生对学习的兴

40、趣:创设问题情境,制造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提供内容新颖新异的学习材料;让大学生参与到力所能及的学习活动中;采用研究性教学,以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动力。3引导大学生合理归因: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对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及时的反馈;对大学生进行归隐技能的训练(团体训练法、强化矫正法、观摩训练法)4教给大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准备、学会如何学习)5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途径: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情绪唤醒)6恰当利用批评和表扬(注意点:要多表扬少批评;评价要客观、公正、及时;注意大学生的性格特点;要考虑学生受表扬和批评的历史;师生

41、间的融洽和互相尊重程度将直接影响表扬与批评的效果)7适当开展学习竞赛第六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策略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意识、有目的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可以从三个方面正确理解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达到学习目标,有针对性的积极主动使用的;是提高学习效率或有效学习所必需的;贯穿学习的过程的始终。2根据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所其的作用不同,可分为主策略和辅策略。根据学习策略包含的成分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3策略性学习是指在有关学习策略、自我、任务、内容和背景等方面认知的基础上,学习者积极主动地选择有效学习策略并对不良的学习方式进行调整、保证学习成功的学习

42、。影响学习策略使用的因素是学习者存在可用性缺陷和产生性缺陷。4学习策略的教学原则有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控制原则、个体差异原则、注意自我效能感原则。一、学习策略的概念及其理解:学习策略的本质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行为或动作。理解: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达到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积极主动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或有效学习所必须的3学习策略贯穿学习过程始终二、学习策略的类型:主策略和辅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学习策略与自我调控(P175)1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2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四、常用的学习策略:1认知策略:复述策略(及时复习、排除干扰、避免前摄抑

43、制和倒摄抑制、尝试背诵、过度学习、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部分复习和整体复习)2精细加工策略:位置记忆法、首字连词法、谐音法、缩减法、划线法、5R笔记法(记录record、简化reduce、背诵recite、反省reflect、复习review)PQRST读书法(预习、提问、阅读、自我复述、测试)3组织策略五、元认知的结构1元认知知识:关于个人的知识;关于学习任务方面的知识;关于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知识2元认知调控六、元认知策略:1计划策略2监控策略3调节策略七、根据注意的规律,教师维持学生注意的策略:1课前或上课开始时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采用标示重点的方法,如教师声音的变化、手势、重复等

44、3提供新奇的刺激八、时间管理策略1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不要花费时间去做毫无意义的事;活动安排要从易到难善于分配时间,学会同时做两三件事的方法2高效利用时间九、策略性学习者应具备的特征:1具有保证学习成功的技能2具有积极主动地使用这些技能、方法的意愿和动机3具备自我调节的学习能力十、策略性学习者应具备的相关知识1自我方面的知识2任务方面的知识3策略方面的知识4内容方面的知识5背景方面的知识十一、在进行学习策略教学之前,高校教师要弄清楚的问题:1影响学习策略使用的因素。首先受元认知水平或认知水平所限,大学生对自己、对学习任务等方面的知识和认识不足,不能选择有效地学习策略。其次,学习者缺乏对学习策略

45、的适当分析和练习。2学习策略的教学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控制原则;个体差异的原则;注意自我效能感的原则3学习策略的教学:帮助大学生获得策略性学习者应具备的五种基本知识(帮助大学生了解有关自我方面的知识教学;有关学习任务方面的教学;有关学习内容的教学;有关学习背景方面的教学;有关学习策略方面的教学)提高大学生自我调控学习的教学(自我评价与监控;目标设置与策略计划;策略执行与监控;策略结果的监控)第七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迁移1、学校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2、从不同维度可对学习迁移分类。根据学习迁移的内容可分为知识的迁移、动作技能的迁移、态度和情感的迁移、能力的迁移、世界观的迁

46、移。根据学习迁移的方向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根据学习迁移的层次,可以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根据学习迁移效果的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根据学习迁移发生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特殊迁移和一般迁移。3、学习迁移理论对学习迁移的产生机制进行了解释。有形式训练说(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相同要素说(桑代克)、概括说(贾德)、关系转换说(苛勒)、认知结构说(布鲁纳、奥苏泊尔)、元认知与迁移(弗莱维尔)。P202-209一、学习迁移的实践价值1促使学习者“为迁移而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2促使教育者为“促进迁移而教”,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二、学习迁移对教师的作用表现:首先,有利于教师改

47、变陈旧的教学观念,促进现代教育观念的形成;其次,促使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充分运用促进学习迁移的条件,来创设与应用情境相类似的学习情境,选取教学方法,合理地选取、组织教学实例,适当地安排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果;最后,对学校其它有关的教学效果工作具有指导作用。三、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客观因素: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教师的指导2主观因素:学生的智力水平及年龄、学生认知结构的数量和质量、学生学习的定式等。四、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1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材与教学内容2加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教学3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4教会学生学习,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5帮助

48、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心态6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第八章 高等学校教学心理1、狭义的知识是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或语言活动中的信息;广义的知识是指主体通过与环境的互相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既包括主体从自身及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中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即狭义知识)。也包括主体在获得和使用这些信息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技能和能力。2、现代认知心理学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一般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3、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学习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人脑将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支配个体的行为。人脑将编码后的信息,

49、存储在记忆中,实际上就是学习的过程。4、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按一定的目标,将原有的概念和知识加以综合及运用,使问题得以解决得过程。5、创造性是指个体具有敢于创造的心理特性,是解决问题能力的最高表现。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1命题与命题网络:命题是指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由系词把主词和宾词联系而成;如果两个命题中具有共同成分,通过这种共同成分可以把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命题彼此联系起来组成命题网络。2图式(J.R.安德森)图式是指人们把与某个客体和事件相关的属性组合的知识进行存储的方式,是一套概念、一套命题的组合。二、程序性知识的表征1产生式(纽厄尔、西蒙)2产生式系统三、陈述性知识的分类1符号学习(代表性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2概念学习:是指掌握以符号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