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精髓(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精髓(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精髓心理学研究内容: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知情意)冯特 弗洛伊德(催眠法)研究无意识现象;华生 斯金纳研究外在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奈塞尔(1967)计算机模拟的方法,认知心理学标志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马洛斯,以人为本;罗杰斯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区分为两种: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这种可能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2、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是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一、教师威信包括教师的职业威信和教师的人格威信。 二、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威信效应;名片效应;“自己人”效应;好感效应。三种教学水平:尝试式教学:没有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只是从大学或者专科学校学到某些学科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就走上教育工作岗位,通过盲目尝试或经验的积累而进行的教学,是“没有理论的实践”因循式教学:教
3、师学过教育理论,受过专业化培训,懂得教育的基本常规,知道如何教,是基于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教学,但是其针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够策略式教学:教师在较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的基础上,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性质、教学的情境以及教师本人自身素质等种种原因选择有效的方式、方法灵活的、创造性进行教学,并能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作出反思和调控,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一、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两高一实践)二、学习方式上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
4、不断提高;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两自一结合)学习的类型:知识的学习;技能和熟练的学习;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学习律包括: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泛化:虽然一个反射只对一个刺激建立了条件作用,但它不单对这一特定刺激作出反应。这反应可泛化遍及到未建立条件反射的相似刺激范围内。分化:是学习者只对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认知发现说内容:强调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教学应遵循四个学习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提倡发现学习;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认知接受说,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先行组织
5、者: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清晰的将它原有知识结构和新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论述):知识观(知识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比较可靠的理论解释,它不是绝对的,唯一的答案,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变革、升华和改写);学生观,(学生有广泛的知识和经验,这些是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学生的协作活动对意义建构起重要作用。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主体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协助学生构建意
6、义);学习观(学习是知识的构建过程。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已有的知识水平是学习的基础。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学习动机的类型:直接近景性动机和间接远景性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认知动机、自我提高的动机和附属的动机。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动机期望理论:个体学习动机的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M=VE)成就动机理论
7、: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成败归因理论:从三个纬度把归因分为:内部归因、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自我实现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5种: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前四种需要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发展和实现。因此,可
8、以说自我实现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构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应用灵活运用多种直观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运用感知规律,突出对象特点: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对比律变式就是将概念的正例加以变化。变式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
9、不同,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遗忘曲线:遗忘过程“先快后慢”。遗忘原因: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动机说、提取失败说。促进大学生知识巩固的有效复习:及时复习;复习时间的适宜;复习次数的适宜与过度记忆法;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复习方法的多样化。知识应用的基本过程(可能简答):审题;课题归类;重现知识;解题。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认知阶段;动作分解阶段;动作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形成的特征:动作的有意识控制减弱;利用线索的减少;动觉控制的加强;运动图式的形成;预见和应变能力的增强。元认知:对自己认知过程与结果的认知。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个方面的内容。学习策
10、略:是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主要包括:认知、选择、元认知、调控。组块:将输入的看似分散无关的信息加工组合成一个记忆块或记忆单位,从而扩大记忆容量的一种策略。记忆术:通过在本无内在联系的项目间建立联系,以增强项目的意义性的策略。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类型:按迁移的性质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按迁移的层次可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按迁移的顺序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按迁移的内容分为特殊迁移和普通迁移。形式训练说:某种官能在学习中得到训练,就能有效的在另一种学习中发挥作用。认知结构说:三个变量:概括性、可辨
11、别性、巩固性。教学如何促进学习迁移: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改进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独特性成品的能力或特性。创造是指一种最终产生创造成品的活动或现象,有真创造和类创造之分。创造力的主要特征: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创造力与智力的发展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的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具体为:一、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二、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三、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任意。四、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问题表征:反映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情绪状态:个体在什么情绪状态下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活
12、动,对活动效果有直接影响;动机强度:保持适中的冻结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越是复杂的问题,其动机强度的适中点越是偏低些;定势作用:定势是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功能固着: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原型启发: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四分法认为品德结构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三要素组成。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采用观察法和对偶法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科尔伯格:采用两难故事法社会学习论(班杜拉):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实质就是替代强化,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环
13、境,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强化等,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实验室研究。意义:在研究方法、强调行为模仿在道德学习中的作用、强调环境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品德发展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态度定势的形成/道德观念的确立/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信念的形成/道德意志的锻炼/道德行为的养成品德矫正的心理策略:过矫正:要求不良行为者通过自身努力消除不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恢复并改善原有的状况,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练习。防范协约:以一种书面的形式在教育和被教育者之间建立实施和监督关系的矫正不良行为的方法,犹如签订条约。强化暂停:在一段时间内对个体不与强化,或将个体与 特定的环境相互隔离,提供冷静反
14、思的机会。表征性奖励:奖励不良行为者在矫正过程中的良好行为反应。榜样示范:言传身教自我意识的结构:从形式上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从内容上看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从自我观念来看,分为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投射自我。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分化,矛盾与探究,统一,转化与稳定怎样全面认识自我: 通过认识他人和他人比较来认识自我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自己通过自我比较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大学生自我教育:全面认识自我(同上);积极悦纳自我(积极地评价自我,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努力完善自我(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努力提高现实自我)社会助
15、长作用:由于别人在场后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社会懈怠作用:由于别人在场后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下降的现象,也称:社会惰化或社会干扰。去个性化:在群体作用下,个人的自我约束减轻,责任感下降而产生的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从众是指人们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相符行为的现象。其影响因素:群体规模,群体凝聚力;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主体认知;个性特征集体舆论:在集体中占优势的言论和意见集体规范:集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与准则集体凝聚力:集体对成员的吸引力以及成员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力量汇合。人际吸引的因素:相似吸引:人与人之
16、间存在某种相似的东西;互补吸引:能力,气质,性格互补;仪表吸引;人格吸引:人格魅力是人际吸引最本质的因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动交往:交往的成功与人的主动性有很大关系。移情:人们情感的相互联系,包括:相互理解,同情,同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等。维护:避免争论;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学会批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知情行自我独立人际适应人格)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够悦纳自己;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具有
17、完整的统一的人格品格。大学生常见的矛盾冲突有:(成才理想独立争强闭锁性)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理想性与现实性;强列的成才意识和知识经验不足;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环境适应、智力发展、人际关系和谐、健康恋爱观、生涯发展规划。人格:一个人特有的心理面貌,是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的最典型的特征是性格特征。智力:人的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等。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流体智力是指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如知觉
18、、记忆、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等。晶体智力是经验的结晶。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人的智力由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构成。智力多元机构理论:逻辑数理/语言/身体动觉/空间/音乐/人际/自我内省/观察自然;教育意义:开阔了我们的思路,这种理论的应用有利于发现不同类型的人才,更好地培养各种人才。智力量表:包括操作量表和言语量表。气质: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动力特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性格:一个人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的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征分析:态度特征:指一个人对社会,集体,他人,自己以及对学习,工作的态度。理智特征:指一个人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情绪特征:当情绪对人的影响构成了一个人的情绪特点。意志特征:指一个人自觉调节自己行为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