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共21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7319624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共21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2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共21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共2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共21页).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2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编者按: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是由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分析师团队倾心打造的年度分析报告,至今已连续出版15年,在业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2年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涵盖了我国六大主要粮油品种市场,详尽回顾了2012年我国小麦、玉米、稻米、大豆及豆油、菜籽及菜油、花生及花生油等粮油品种的生产、消费、进出口情况以及国内外行情走势,对2013年各品种的供求及行情走势进行了前瞻性的预测,通过客观理性的分析,为农民生产、企业经营、政府决策提供数据基础和参考依据。报告由粮油市场报独家发布,2月19日刊登了报告上篇,今日刊登报告中篇,2月23日将刊发报

2、告下篇。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9年丰收,国内供需平衡有余,库存充裕。但是,全球粮食主产区灾害性天气频发导致粮食出口国减产,造成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加之全球流动性过剩,国内种粮成本逐年增加等诸多因素叠加,国内粮价始终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对此,国家及时采取完善收储政策、加强市场供应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既保护了农民种粮收益,又维护了粮食市场稳定。(一)全力抓好粮食收购,积极落实国家收储政策2012年国家有关部门修改完善并及时公布小麦、早籼稻和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严格委托收储企业资格条件,完善预案启动机制和补贴机制等。夏粮收购开始后,由于小麦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水平,在江苏等6个主产省先后启

3、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并根据收购情况及时增加委托收储库点,满足农民售粮需要。由于早籼稻市场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水平,预案未启动。根据秋粮上市和市场价格情况,在黑龙江、安徽和江西等省启动了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根据生产形势和市场价格情况,继续对油菜籽、大豆、玉米等实行了临时收储政策。冬、春播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于收获后在15个省(区)适时启动。大豆、玉米临时收储先后于秋粮收获季节在东北4省(区)启动,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各级粮食部门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各类粮食企业积极开展粮食收购,搞活粮食流通,充分调动了各类粮食企业参与粮食收购的积极性,促进了粮食收购工作的顺利进行。据统计,

4、各类粮食企业2012全年至今收购量在6000亿斤左右,为粮食宏观调控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国家掌握粮源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多措并举,做好保供稳价工作2012年国家有关部门定期安排政策性粮食投放市场,每周在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安排国家政策性粮油竞价销售,根据市场情况和调控需要,把握好销售节奏和力度,适时调整销售品种、数量和底价,保证市场有效供给。进一步完善交易细则,根据小麦加工企业生产能力等条件,适当扩大国家临时存储小麦和大豆竞买企业范围。2012年全年共安排竞价交易会100场,累计成交政策性粮食370亿斤。2012年国家有关部门积极组织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

5、为加强粮食市场调控,优化库存布局,缓解主产区仓容压力,有关部门共组织国家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调运计划70亿斤,从主产区移库至销区和库存薄弱地区,做到储备粮“柜台前移”,为保证供应、稳定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际市场粮油价格大幅上涨、国内食用油价格上涨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有关部门立即启动粮油保供稳价工作协调会商机制,研究落实保供稳价各项措施,制定工作方案,积极做好应对准备。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国民经济运行缓中企

6、稳,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2012年我国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三农”发展持续向好,农业基础进一步稳固,实现了全国粮食产量“九连增”,农民增收“九连快”,农村民生大改善。农业农村的良好形势,为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物价水平总体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从价格总水平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其中粮食价格上涨4.6%,涨幅均较上年显著回落。从粮食价格指数的年度走势来看,基本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与CPI走势基本保持一致。2012年粮食价格涨幅回落,加之工业品价格同比下降,综合导致我国CPI涨幅基本保持温和状态,物价涨幅稳步回落,控物价目标得到实现。2012年

7、粮食价格继续稳步上涨,是国际国内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首先,国家继续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以保护农民种粮收益和积极性;其次,国内种粮成本逐年上升,也倒逼粮价上涨;最后,国际粮价在三季度出现大幅上涨,对我国造成输入性通胀,我国对外依存度较大的粮油价格涨幅相应较大,其中油脂价格指数上涨5.1%,超过粮食价格指数涨幅。从粮价上涨带来的效应来看,一方面有利于增加种粮农民收益,另一方面对城市低收入群体造成负面影响,也增加了国家管理通胀预期的压力。虽然2012年国内粮油价格受各种复杂因素影响出现上涨,但涨幅要明显小于国际市场,粮油市场运行总体健康平稳。这也说明了国家实施的一系列保供稳价措施,保障了市场

8、供应,满足了消费需求,抑制了粮价的过快上涨。尽管2012年以来CPI指数和粮食价格指数上升幅度较往年减小很多,但仍是在高位上的小幅增长,通胀压力不可忽视。20102012年居民消费粮食价格指数与CPI从2012年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主要粮食品种的年度个体价格指数看,主要粮食品种价格指数都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大豆领涨粮食品种,价格指数同比涨幅最大。主要原因是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已超过80%,而2012年南美、北美大豆主产区先后因旱灾导致减产,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大幅度上涨,带动国内价格上扬。由于2012年我国玉米和小麦增产,加之谷物品种自给率高,因而涨幅靠后。小麦、大米价格指数继续受到国家小幅提高最低

9、收购价和竞价销售底价的影响,稳步小幅上涨。2012年粳米价格上涨幅度小于籼米价格,市场一改多年来“粳强籼弱”的格局,这与东北粳稻连续多年增产有一定的关系。20102012年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价格指数(年度个体指数)基期:1994年6月=100。括号中为同比涨幅。资料来源:中华粮网。2012年我国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2012年国家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的资金物质投入,完善粮食收储政策,组织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三农”政策的持续给力,为取得农业好收

10、成、农民较快增收、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出台第九个涉农中央1号文件,继续强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2012年初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是新世纪以来连续出台的第九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1号文件。文件突出强调部署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全年“三农”工作的重点;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这是党中央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部署。文件全面部署了6项涉农工作,从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加强教育科技培训、改善设施装备条件、提高市场流通效率等方面提出了总计23条具

11、体政策举措。特别强调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要稳住粮食生产,确保不出现滑坡。(二)财政“三农”投入再度大增,支持粮食生产2012年,中央财政年初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12286.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方面,安排农业生产支出4724.2亿元,比上年增加634.5亿元,增长15.5%;安排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四项补贴支出1628亿元,比上年增加222亿元,增长15.8%;安排农产品储备费用和利息等支出620.5亿元,与上年持平。与此同时,中央财政着力落实和完善粮食增产财政保障机制,初步汇总用于粮食生产的相关支出约5360亿元,

12、占“三农”总支出的43.6%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支出的76.9%。其中,用于保护种粮农民和主产区利益的支出约3122亿元,用于支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支出约2238亿元。(三)继续公布和实施托市收购政策,农民种粮收益有保障2012年,国家继续在小麦、粳稻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稳步提高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其中,小麦最低收购价较2011年提高了7.4%9.7%;继续对玉米、油菜籽、大豆实行临时收储政策,收储底价比2011年分别提高0.07元/斤、0.20元/斤和0.30元/斤,提价幅度分别为7%、8.7%和15.0%;201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在2012年秋冬种之前公布,稳定农民种粮

13、收益预期。托市收购政策的公布和实施,有效保障了农民种粮收益,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千公顷,比2011年增加694千公顷,增长0.6%。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299公斤/公顷,比2011年增加133公斤/公顷,提高2.6%。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万吨(11791亿斤),比2011年增加1836万吨(367亿斤),增长3.2%。其中,夏粮产量12995万吨,比上年增长2.8%;秋粮产量42633万吨,增长3.5%。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比上年回落0.7

14、个百分点。总体上看,2012年全国粮食和油料产量仍保持了增长势头,在种植面积增幅非常有限的背景下,单产的快速提升成为我国粮食产量继续增加的主要原因,这其中农业科技功不可没。与此同时,国内粮油消费量也继续快速增长,全年粮食供需继续保持紧平衡的状态,其中大豆和食用植物油产需缺口仍然较大,需要大量进口弥补。据海关统计,2012年我国粮食(包括谷物、大豆等)进口量总计8025万吨,进口额421.4亿美元,同比增幅超过25%。分品种来看,其中大豆进口5838万吨,仍是粮食进口的主要品种,而小麦、玉米、大米三大谷物品种的总进口量为1124万吨。2009年至今,我国已经连续4年成为谷物净进口国,且进口量呈现

15、逐年上升的趋势,2012年进口量更是突破1000万吨的重要关口。其原因:一是上半年国际市场谷物价格处于近年低位,进口有利可图,国储和进口商均加大了进口补库力度;二是国家连续多年的提升谷物价格,导致国内谷物价格显著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以大米为例,东南亚大米较国内大米价格优势明显,导致大米进口增幅居首;三是国内饲料用粮需求增幅较快,导致小麦、玉米等饲用原粮进口增幅较大。油脂油料进口在2011年下降后,2012年重归升势,大豆进口更是创出历史新高,油脂油料进口量增加主要原因是国内经济企稳后需求回升,同时政府储备抛售量较2011年减少。总体看,我国小麦、大米等口粮品种自给率较高,进口量将稳定保持在较低水

16、平,小麦和大米进口主要用于品种调剂。虽然国内玉米消费增长较快,但近两年我国玉米产量持续大幅增长,国内玉米市场并没有形成对进口的依赖。从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食品消费结构变化看,预计未来我国肉蛋奶和食用植物油的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大豆等油脂油料进口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进口量的大幅增加,说明我国农业及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下滑,近年来,由于我国口粮需求增幅较小,而饲料用粮需求增幅较大,未来我国粮食安全可能更多地表现为饲料用粮的安全问题。2004-2012年全国粮食产量及增幅2012年,受世界经济低迷的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党和政府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在没有扩大财政预算规模的条件

17、下,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实施结构性减税等措施,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实现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保持了增速比较平稳、物价相对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于平衡的良好态势。2012年,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全国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农村民生有大改善,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发展持续向好、快速推进喜人态势的承接和延续。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万吨(11791亿斤),比2011年增加1836万吨(367亿斤),增长3.2%,连续9年增产,并且连续5年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名

18、义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稻米市场分析2012年国内稻米市场回顾(一)国内稻谷总产量实现九连增由于国家大幅提高稻谷的最低收购价,近年来水稻种植效益较好,2012年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较高。虽然存在“双改单”、建筑用地挤占耕地以及抛荒等因素,但总的来看2012年国内稻谷种植面积继续增长。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估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为30057千公顷,同比增加184千公顷,增幅为0.62%。2012年,在水稻生长收获过程中我国虽然遭遇了低温寡照、病虫害、西南地区干旱以及台风过境等不利天气,但整体生长状况良好,平均单产接近6.69吨/

19、公顷的历史记录,较上年增幅2.05%。在种植面积增加和单产提高的情况下,2012年全国稻谷总产量实现了9连增,增产328万吨。稻谷的产量首次低于玉米。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12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5764.7千公顷,单产5.77吨/公顷,总产量为3329万吨;估计中稻播种面积18100千公顷,单产7.35吨/公顷,总产量为13304万吨;估计晚稻播种面积6207千公顷,单产5.67吨/公顷,总产量为3516万吨。产量增长主要得益于两方面,第一是早稻和中稻单产的增加,第二是东北地区种植结构调整带来的水稻种植面积增长。但是由于中后期出现的连续阴雨天气导致了水稻水分偏高,使得后期的稻谷质量有所下降,持

20、续高水分无法有效下降。(二)国内稻谷消费量低速增长,整体供需趋向宽松2012年我国稻谷消费继续维持低速增长,主要增长部分仍然集中在食用消费,工业消费和种用量也出现小幅增长。由于玉米、小麦作为饲料用量优势更为明显,本年度饲用稻谷数量出现下降。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估计数据,2011/2012年度我国稻谷国内消费量为1984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440万吨,其中食用消费为16900万吨。(三)我国大米进口数量激增2012年,我国大米国际贸易发生了很大变化,进口大米数量激增,出口数量小幅下降,对国内整个大米加工行业乃至水稻种植都产生了冲击。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12年度我国稻米进口数量为234.

21、46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76.62万吨,增幅为305.38%。主要进口国为越南,约占总进口量的65.90%,其次为巴基斯坦,约占总进口量的24.72%,泰国滑落至第三,仅占总进口量的7.48%。与此同时,我国出口大米27.91万吨,较上年度减少23.64万吨,主要出口国仍为韩国、日本和朝鲜。进口大米数量激增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国内外价差扩大。由于我国多年来不断上提稻谷的最低收购价,再加上农药、种子、化肥、地租以及人工成本不断提升,成品米价格“水涨船高”。近年来越南、巴基斯坦包括印度等国的中低端大米对国际市场的投放量增大,拉低了国际大米市场价格,进而形成了对我国大米的价格优势。2012年,各主要大米

22、出口国加大贸易量,特别是印度解除了出口禁令后,国际市场大米市场价格保持较低水平,与我国同等级大米价差基本保持在0.20元/斤以上,大大刺激了进口贸易的开展,边境贸易也十分活跃。大量的进口米对国内市场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冲击,加工企业经营利润进一步下降。(四)现货价格整体趋弱,早籼稻价格相对坚挺2012年,虽然国家大幅度提高了稻谷的最低收购价,但是稻谷产量连年增长,加上进口大米冲击以及终端消费不旺等因素,稻谷现货价格整体表现较为疲软,分品种表现差异较大。中晚籼稻和粳稻价格高开低走,早籼稻则在补库需求的支撑下表现相对坚挺。早籼稻因为易于储存,一直都是各级储备的主要采购品种,较高的商品率使得其市场行情较

23、为活跃。2012年早籼稻上市后价格表现高开高走,虽然后期在稻谷总产增加和低价进口米冲击的联合作用下,价格有所回落,但部分地区仍然高出中晚籼稻0.10元/斤左右。第一季度,连续上涨的稻米价格在春节后暂时平稳,市场静待国家对稻谷托市政策的调整。不出所料,国家继续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至此,国家已经连续5年上调稻谷的最低收购价。2012年3月份国内早籼稻(三等、下同)、晚籼稻(三等、下同)和粳稻(二等、下同)的平均收购价格分别达到了2503元/吨、2660元/吨和2826元/吨,早籼米(标一、下同)、晚籼米(标一、下同)和粳米(标一、下同)出厂价格分别达到了3795元/吨、4103元/吨和4207元/

24、吨。均出现了小幅上涨。第二季度,进口大米对市场的冲击开始显现,第二季度共进口大米93.68万吨,其中5月份单月进口量就达到42.73万吨。南方传统稻米销区充斥了大量的低端进口大米,配米销售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出现了沿海销区大米向产区回流的现象。而东北地区政策性粳稻收购,一方面缓解了此前的卖粮难,另一方面也为接下来的季节性的供应紧张埋下了伏笔。第三季度,由于大量的东北粳稻进入储备库(估计数量接近1000万吨),市场供应逐渐短缺乃至枯竭,大量的大米加工企业陷入无粮可用的境地。有效供给不足导致市场价格持续攀升。9月份普通圆粒粳稻收购价较年初上涨300元/吨以上。国家开始入市投放临储粳稻。加上新季水稻丰

25、产有望,市场情绪得到稳定,价格也开始逐渐回落。第四季度,随着大量新季稻的上市,市场价格开始下移,中晚籼稻和粳稻价格都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东北粳稻质量有所下降,主要是阴雨天气带来的水分偏高问题。持续阴雨不仅造成稻谷水分偏高2%左右,还导致土壤泥泞,大型机械无法入场作业,只能主要采用中小型机械和人工收割的方式,不仅增加了收获成本,还拉长了收割时间。后期保管难的问题,令企业收购非常谨慎,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很多地区低于国家最低收购价。在此情况下,黑龙江省率先启动粳稻托市收购。随后安徽也启动了合肥、安庆两市的粳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反观中晚籼稻市场,虽然价格也表现为持续低迷,但是始终在国家托市价之上。直

26、到2013年元旦后,江西部分地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也随即启动了中晚稻最低收购价预案。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将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8省(区)2012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时间延长至2013年1月31日。托市收购时间延长主要对稳定售粮农户情绪起了作用,实际收购数量较为有限。在政策的利多因素影响下,市场价格波动幅度有所收窄,最终稳定在托市价附近。(五)部分地区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2012年国家大幅度提高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20元、125元、140元,比2011年分别提高18元、18元、12元,涨幅在9

27、.38%17.65%。相比较,籼稻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粳稻,这与2011年度粳稻增产较多而籼稻相对较为紧缺的因素有关。随着第四季度稻谷市场价格持续走低,首先是东北地区粳稻价格出现了低于托市价的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2012年11月中旬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12年秋粮收购工作的通知(发改电2012204号),最早于黑龙江省启动了粳稻的托市收购政策。东北地区相关文件中指出:“鉴于本年度稻谷水分偏高,适当调低最低收购价收购水分扣量标准,对高于标准水分的粳稻,每高0.5个百分点扣量0.6%,而低或高不足0.5个百分点的,则不计入增扣量。同时财政给予企业烘干费用补贴

28、,最低收购价粳稻的烘干标准为每吨50元,由农业发展银行提供贷款解决,并计入稻谷库存成本。”以上措施较大程度地保证了种粮农民和参与托市收购企业的利益。受托市收购的影响,市场价格波动逐渐收窄,按照标准水杂核算基本稳定在1.40元/斤附近。安徽省合肥、安庆两市随后也启动了粳稻托市收购,收购价格也出现止跌回升的态势。江西省于2013年元旦过后在17个县市区启动了中晚稻的最低收购价预案。安徽、江西的托市收购作用主要在于稳定市场预期,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对实际市场影响较为有限。(六)郑商所早籼稻期货行情回顾2012年国内早籼稻现货价格表现为稳步走高的行情,而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早籼稻期货则呈现为中间高两端低的

29、“山”字形走势。2012年初早籼稻期货价格,因为南方主产区阴雨天气及云南干旱等炒作因素共同作用,出现了一波凌厉的上涨。稻谷最低收购价的大幅提高也为此轮上涨提供了更强的动力,使得价格从2600元/吨附近上涨至2800元/吨附近。后期由于旱情得到控制,期货价格逐渐趋于稳定。随后出现的欧元区银行业危机对全球各主要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国内早稻期货市场也跟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6月份开始,欧盟峰会传出利好消息,市场情绪开始好转,早稻期货价格开始再度走强。其间传闻美国、俄罗斯等国粮食可能出现减产,早稻的补库需求等,也从现货的角度对期货价格走势提供了一定程度支撑,至8月底期货价格达到2925

30、元/吨的年度高点。从9月份开始,早稻期货开始连续下跌,主要原因在于基本面,国内稻谷总体供需较为宽松。品种价差也限制了早稻期货的进一步走高。进口大米数量激增,投机资金由于没有更多的利多因素支持,选择了获利离场,市场呈现快速下跌的局面。随后市场陷入了长时间的区间震荡行情,围绕2700元/吨波动。其间多次出现急拉急跌的市场行情,充分体现了早稻期货交易量较小、易于被短期投机资金影响的特点。2012年,稻谷总产量也成功实现了九连增。国家再度大幅上提稻谷最低收购价,推高农民对粮价的心理预期,对整个稻米产业链造成了影响。进口大米数量激增对国内市场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冲击,大米加工企业经营状况进一步困厄。在南方销

31、区补库需求的作用下,甚至出现了早稻价格超过中晚稻的现象。东北粳稻再度丰产为市场粮源提供了保障,但是市场购销不旺,甚至一度出现了农民卖粮难问题,直到国家启动粳稻托市收购方才稳定了市场价格。预计2013年,我国稻谷总产量将保持在2亿吨左右,需求维持低速增长,供需保持稳定,年度结余维持不变。由于国内外大米价差因素继续存在,我国稻米市场仍将面临进口大米的冲击。预计整体运行将呈前冷后热、先稳后涨的运行方式,“稻强米弱”的格局仍将延续。2012年国际稻米市场概述美国农业部2012年12月份供需报告预计,2012年全球大米产量为46534万吨,消费量为46612万吨,贸易量为3658万吨,期末库存为1025

32、4万吨,库存消费比稳定在22%左右。2012年国际市场大米价格走势较弱,泰国(5%破碎率)、越南(5%破碎率)大米及美国CBOT稻米价格运行轨迹基本一致。由于国际大米市场价格较低,特别是越南等国的中低端大米相对我国同等级大米价格优势明显,直接导致了本年度进口大米数量激增。2012年全球稻米供应较为宽松,国际市场表现为出口竞争激烈,市场价格震荡下行,激烈的竞争导致了市场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泰国连续31年的世界头号大米出口国地位被印度取代。印度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大米出口国,越南也成功上位成为排名第二的大米出口国,泰国仅列第三位。造成此种格局的主要因素,首先是泰国政府不适当的保护性高价收购政策,直

33、接削弱了泰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其次是印度在近3220万吨的大米库存的基础上,解除了大米出口禁令,凭借其价格优势迅速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最后是越南近年来非常重视大米出口创汇业务,非常积极地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2013年稻米市场展望(一)稻谷再度增产面临重大挑战2012年,我国稻谷已经连续第九年取得播种面积和产量的增加,2013年若要继续实现稻谷增产将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导致部分地区占用可耕地来获得建筑用地,特别是在南方经济较发达地区这一现象更为突出。因此,南方传统籼稻主产区的种植面积难以稳定。而东北地区的种植结构调整也接近尾声,东北水稻种植面积继续高增长也困难重重

34、。预计2013年我国稻谷总产量为20350万吨。在种植面积增长有限的情况下,还面临粮农种植积极性的问题。虽然国家将继续提高稻谷的最低收购价,但是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连续上调的最低收购价推高了农民的售粮价格预期,增加了加工企业的原料成本,如果企业无法消化这些成本就将转嫁给终端消费者。而过高的价格差别会令消费者转而寻找替代品。在这种情况下,国外进口低价大米将会持续作用于市场。进而影响加工企业的收购热情,造成企业不愿意收、农民不愿意卖的局面。最低收购价政策目前已经处于两难境地,势必对粮食产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二)国内稻米消费继续小幅增长预计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仍将继续提高,带来的是沿海地区部分务

35、工人员向内地回流,虽然口粮消费长期看仍将缓慢增长,但传统饮食习惯可能会将部分口粮转为小麦制成品。加上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大米等口粮比例将有所下降,因此大米消费量(包括饲用)增速将有所放缓。而稻谷深加工用量将稳步增长。预计2013年国内稻谷供需关系仍将保持宽松,年度结余预计在400万吨左右。(三)进口总量仍将保持在高水平根据美国农业部2013年1月份供需报告预计,2012/2013年度全球大米产量为46555万吨,全球大米消费量为46858万吨,全球大米贸易量为3773万吨,期末库存为10248万吨,全球库存消费比稳定在22%左右。国内外大米价格差明显的状态短时间内难以改变,预计2013年我国大

36、米进口数量仍将保持在高水平。与此同时出口数量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预计进口大米在150万吨以上,出口大米将在50万吨左右。(四)粳稻期货上市影响力度有限郑州商品交易所预计将于2013年下半年推出粳稻期货合约,多年来相关行业人士的诉求有望实现。粳稻期货的推出有望充分发挥引领市场价格的作用,起到一定缓解市场风险的作用。但是由于粳稻品种产量较大,具体品种较多,炒作空间有限,对投资者的吸引力相对较小,预计其与目前上市交易的普麦合约类似,对市场的实际影响力有限。(五)稻米价格波动幅度将加大2013年,我国稻米市场面临多种不确定性因素,价格波动幅度有可能加大。稻米受国家相关政策影响较为明显,作为基本口粮,稻

37、米价格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政府已经提出为了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将在2013年继续提高主要粮食的最低收购价。虽然相关的学者和市场人士对于调整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意见不一,但是对于种粮效益全面下降这一问题均表示担忧。如何既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但是又要考虑到市场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尽量避免用过多的行政手段去破坏市场运行规律,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从目前看,尚无好的对策来应对当前整体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基于上述问题的考虑,预计2013年稻米市场的整体运行将呈先冷后热、先稳后涨的运行方式,“稻强米弱”的格局仍将延续。稻谷最低收购价预计平均上调幅度将在0.10元/斤左右,市场获得政策利好支撑的

38、可能性较大。稻谷主产区的天气状况将是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推动因素,早籼稻期货市场运行方式也将受其影响形成波动。分品种看,早籼稻的现货储备需求仍将扩大,对价格的拉动作用仍将有所体现,这也保证了早籼稻价格稳步上行的运行方式,波动空间预计为25002800元/吨;中晚籼稻由于面临进口米的冲击,预计价格上涨幅度有限,波动空间预计为26003000元/吨;粳稻储备库存巨大,可能面临短时期市场供应不足,预计价格波动幅度会超过2012年,价格波动空间为28003300元/吨。菜籽和菜油市场分析2012年,国内油菜籽产量、质量双双下降;国家继续提高菜籽(油)临时收储价格,以保护农民种植利益,推高了国产油菜籽

39、价格和菜籽油生产成本;菜籽粕价格在豆粕的带动下较上一年度大幅上涨,油菜籽压榨企业利润有所好转。国内油菜籽、菜籽油市场“政策市”特征明显,一是国家继续在主产区实施菜籽(油)临时收储政策,中储新增近150万吨的菜籽油储备,国产油菜籽价格在政策引导下多数时间表现平稳;二是多数时间菜籽油价格走势强于豆油和棕榈油,与二者之间的价差达到五年来的高点。菜籽油多数时间处于竞价劣势,进入国储数量同比增加,进入消费市场数量同比减少,在国内植物油市场所占份额下降。截至2012年底,临储菜籽油数量已在260万吨以上,大量储备菜籽油,有可能给2013年菜籽(油)收储政策带来变化。预计2013年国内油菜籽和菜籽油市场仍将

40、是政策市。1.2012年国内油菜籽、菜籽油供求情况分析(一)受比较效益、天气因素影响,油菜籽产量和质量双双下降2012年,农业部预计中国油菜籽播种面积10575万亩,较上年减少445.5万亩,减幅4,连续第三年下降;单产为242斤/亩,与上年的243.6斤/亩基本持平;总产量1252万吨,较上年减少122.6万吨,减幅9.1。不过,实际油菜种植面积很可能低于预期。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上报预期面积378万亩,比上年增加7万亩,增幅1.89%,而实际面积325万亩,比去年减少46万亩,减幅12.4%,空虚53万亩,占比14.02%。以此类推,最大的主产省湖北种植面积预期为1712.34万亩,除去可

41、能空虚14.02%,实际面积1472.27万亩,比上年减少248万亩,减幅14.42%。全国油菜籽种植实际面积相应比去年减少1700万亩,减幅近16%。2012年国内油菜籽种植面积继续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菜油种植效益低,处于竞地劣势。种小麦可以完全机耕机种机收,节约大量劳动力,种油菜籽则完全依靠人工操作,费时费工费力。一个农民种15亩油菜籽需要半年的时间,收入在45006000元(正常年景),而外出务工,只要肯卖力气或掌握一门技术月收入在30004000元,半年收入1800024000元,两相比较,农民更倾向于弃油种麦,腾时务工。预计这将继续抑制油菜种植面积,不过因地域和传统种植习惯问题,可

42、弃油种麦的土地已不多,预计2013年国内油菜种植面积与2012年基本持平,略有下降。2012年国内油菜籽单产和质量也低于2011年。湖北省单产减少100150斤/亩,减幅20%40%,含油量减少2%3%(干基含油)。湖南和江西与湖北相类似。安徽和江苏质量低于上年水平,单产也有所降低。其主要原因是,2012年开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期低温阴雨寡照,大风大雨等自然灾害侵袭,多种病虫害流行蔓延,导致油菜籽倒伏面积很大,生长发育严重受阻,果角颗粒不实,成熟期较上年推迟1015天,油菜籽单产下降,质量低下。出油率在33%34%,水杂含量高。不过,西南地区没有出现严重灾害性天气,油菜籽质量普遍较好,单产

43、较上年持平或略有提高。四川地区标准水杂11%的菜籽含油率普遍在38%以上,云南和贵州地区菜籽质量与上年基本一致,标准水杂11%的菜籽含油率普遍在37%左右。(二)我国菜籽、菜油进出口情况2012年我国菜籽和菜油进口量双双大幅增加。海关统计数字显示,总计进口油菜籽293万吨,同比增加132%;总计进口菜籽油117.6万吨,同比增加113%;菜籽油总计出口0.6万吨,同比增加103%,但绝对值较低,在我国菜油消费结构中基本可忽略不计。油菜籽和菜籽油进口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2011年和2012年国家连续大幅提高油菜籽托市收购价格,国内菜籽油生产成本远高于进口成本,大量国产菜籽油进入临时储备,导致

44、国内菜籽油供应偏紧,进口大幅增加。二是近两年,我国华南沿海非主产地,通过改建、扩建和新建,油菜籽压榨能力快速提升,到2012年底已形成630万吨/年的油菜籽压榨产能,对进口油菜籽的需求相应增加。影响2013年进口的因素:一是到2012年底,国家质检总局仍未放开主产区菜籽进口,如果未来政策松绑,我国油菜籽进口量将相应增加。二是到2013年四季度,我国2011年临时收储的菜籽油将到期,届时将进入流通消费市场,阶段性地影响进口菜籽油需求。(三)国内油菜籽、菜籽油市场供需情况分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1/2012年度,我国油菜籽新增供给量为1563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27万吨,其中国内产量为

45、1343万吨,进口量预计为220万吨。该年度油菜籽榨油消费量为148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20万吨,其中包含1280万吨国产及全部进口。该年度油菜籽结余量为13万吨。2012/2013年度,预计我国油菜籽新增供给量为1520万吨,较上年度减少43万吨,其中国内产量为1220万吨,进口量为300万吨。该年度油菜籽榨油消费量1450万吨,较上年度减少30万吨。该年度油菜籽供需结余量为2万吨。2011/2012年度,我国菜籽油新增供给量为601万吨,其中国内产量为533万吨,进口量为68万吨。该年度国内消费量预计58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30万吨;该年度菜籽油需求总量为580万吨。年度菜油结余量为20

46、万吨。2012/2013年度,预计我国菜籽油新增供给量为627万吨,其中菜籽油产量预计为527万吨,进口量为100万吨。该年度菜籽油国内消费量预计为580万吨,与上年度持平;该年度菜籽油需求总量预计为580万吨。年度菜籽油供需结余量预计为46万吨。2012年,在我国菜籽压榨产能增加的情况下,菜籽产量不增反降,产能矛盾更加突出,一方面将增加对进口菜籽的需求;另一方面加剧主产区企业在与农民博弈中的劣势,成为国产菜籽价格长期坚挺的主要原因之一。2012年进口油菜籽折油和进口菜籽油数量,大于国产油菜籽产量下降数,全年国内菜籽油与豆油、棕榈油相比都处于竞价劣势,现货需求不畅,在市场的消费份额下降。201

47、2年年底,国内临储菜油数量达到260万吨以上,将成为影响2013年国内菜籽油价格的重要因素。(四)国内油菜籽、菜籽油市场回顾2012年国内油菜籽价格,在新菜籽上市前有价无市,保持稳定,在新菜籽上市后价格高开高走,在910月回落到托市价后平稳运行。利多因素:一是当年国家再次提高油菜籽的临储收购价,从上年的4600元/吨上升到5000元/吨。二是主产区油菜籽大幅减产,推高油菜籽成本。三是在6月初至9月上旬单边上涨近60%,带动菜粕价格上涨近25%,使得油菜籽压榨企业利润好转,收购油菜籽积极性提高。利空因素:一是国产质量普遍不好,大部分地区油菜籽水分和杂质普遍较高,含油偏低,实际出油在三到四级菜籽之间,油厂只好降低收购标准,抑制价格。二是部分企业通过沟通加强联合,避免恶性竞价收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