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和开发评审(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和开发评审(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设计和开发评审控制程序Q/PTC-QP 7.3-03-081 目的本程序为了规范公司设计和开发评审过程的管理,确保公司设计和开发评审工作的有效实施。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军品,特种车辆、工程机械、铁路货车等民用产品设计和开发评审过程的控制。3 术语3.1 设计和开发评审:对设计和开发的结果达到规定目标所进行的检查。4 职责4.1 技术部技术管理处是公司设计和开发评审过程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军品过程设计和开发各阶段评审工作的组织实施。4.2 技术部军品研究所负责公司军品产品设计和开发各阶段评审工作的组织实施。 4.3 事业部技术部门负责本事业部设计和开发评审过程的
2、业务管理;负责本事业部民品设计和开发各阶段评审工作的组织实施。4.4 公司各有关单位负责配合完成设计和开发评审过程的各项工作。5 工作程序5.1 评审活动的安排5.1.1 在产品设计和开发策划时,各计划部门编制的设计和开发计划,对设计和开发各阶段应实施的评审活动进行系统的识别和安排。5.1.2 设计和开发评审活动的安排,包括评审类别、时间、内容和参加评审的人员及评审的记录要求等。5.1.3 产品设计和开发评审的类别一般可分为:方案阶段设计评审、工程研制阶段设计评审、定型阶段的定型审查等。5.1.4 设计评审必须按设计和开发阶段顺序进行,在上一阶段设计和开发评审通过后,才能转入下一阶段。5.1.
3、5 各类设计和开发评审主要内容见附录A。评审内容可根据产品类型及复杂程度,以及不同阶段的工作性质,对附录A中所列内容进行选择或增减。5.2 评审的任务5.2.1 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能否满足要求,以确定是否准予进入下一阶段;5.2.2 发现存在的任何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5.3 评审的组织5.3.1 设计评审组应设组长一人,成员若干。军品的评审组组长由公司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或委托人)担任,必要时由上级技术主管或相应的技术负责人担任;民品的评审组组长由事业部主管技术领导(或委托人)担任。5.3.2 评审组一般由以下人员组成: a) 顾客代表; b) 任务提出单位代表; c) 同行专家; d
4、) 产品设计、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计划、标准化、质量管理、试验单位等方面的代表。5.4 评审的程序5.4.1 提出评审申请报告5.4.1.1 由设计和开发部门按计划的安排,向上级技术主管或本单位的主管技术领导(或委托人)提出“设计评审申请报告”。5.4.1.2 上级技术主管或单位的主管技术领导(或委托人)审查或批准“设计评审申请报告”。5.4.1.3 评审组织部门应提前通知评审组成员单位,以便让评审人员事先审阅有关资料。5.4.2 召开设计评审会5.4.2.1会议程序如下:a) 设计和开发部门的主管人员作设计工作报告;b) 评审人员讨论、审查工作报告,重点审查设计和开发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情况
5、,以及关键性技术措施的效果。必要时,由项目设计人员作答辩和说明;c) 评审组讨论和通过评审结论。5.4.2.2 记录评审结果5.4.2.2.1设计和开发部门将重点评审内容,如评审时应达到的主要性能指标,存在的问题和分析、建议和评审结论等汇总填入设计评审报告,评审组成员签名。5.4.2.2.2 若评审中的意见不统一,应填写设计评审意见表。5.4.3 评审结果处置5.4.3.1 项目设计人员对评审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采取的措施,并组织落实。5.4.3.2 设计和开发部门负责措施跟踪,作好跟踪记录并保存,将跟踪结果向顾客代表通报。5.4.3.3 设计评审中形成的文件由技术管理处按阶段整理后存
6、档。5.4.3.4 设计评审中有分歧的技术问题,经充分讨论仍不能统一时,可报上级技术主管或单位的主管技术领导(或委托人)裁决。5.4.3.5 设计评审提出需要进行重大更改的,由设计和开发部门按设计和开发更改控制程序规定要求执行。5.4.3.6 设计评审报告正本由各技术部门按记录控制程序规定进行管理,保存期5年以上,副本交相应的质量部门用于跟踪管理。6 主要质量记录6.1 评审申请报告6.2 评审报告6.3 设计工作技术总结6.4 问题分析和解决措施6.5 落实措施检查报告6.6 评审会议记录7 相关文件7.1 Q/PTC-QP 4.2-02-08 记录控制程序7.2 Q/PTC-QP7.3-0
7、6-08 设计和开发更改控制程序 附录A(规范性附录)设计和开发评审主要内容A1 方案阶段设计评审A1.1 方案设计的依据。A1.2 不同方案的对比分析及优选的结果。A1.3 选定方案的先进性、适用性、可行性和经济性。A1.4 各项战术性能指标或使用要求、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环境适应性、可支援性等应满足研制任务书或合同的要求。A1.5 系统功能原理图。A1.6 协调并提出的对分系统的技术要求。A1.7 方案技术风险分析。A1.8 系统可靠性、维修性保证大纲。A1.9 确定的系统设计规范、标准、设计准则及设计要求。A1.10 系统试验方案及对分系统的试验要求。A1.11 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
8、、元器件的摸底试验情况。A1.12 初步的质量控制计划。A1.13 标准化大纲。A1.14 系统研制程序和工作计划。A1.15 研制经费及寿命周期成本估算。A1.16 系统扩充和发展能力。A1.17 工程研制设计的技术状态或初步设计任务书。A2 工程研制阶段的设计评审A2.1 产品设计及技术指标协调情况;将理论分析、模拟试验和试验结果用于设计的情况。A2.2 各项战术技术指标满足研制任务书或合同要求的情况。A2.3 产品功能原理图及可靠性模型图。A2.4 采用的设计准则、规范和标准。A2.5 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设计。A2.6 系统与分系统及各分系统之间的接口设计及性能、结构参数的协调性。A
9、2.7 可靠性预计、分配和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所确定的系统关键特性、关键件。A2.8 可靠性与维修设计。A2.9 安全性设计。A2.10 元器件控制大纲,选用元器件、原材料、成品件的准则及范围。A2.11 人机工程的考虑。A2.12 包装、装卸、运输、贮存、维护使用要求。A2.13 环境试验、极限状态试验、过应力试验、寿命试验的情况。A2.14 综合后勤保障要求。A2.15 故障报告、分析及纠正措施、数据管理系统。A2.16 制定的定型鉴定试验方案。A3 定型设计评审A3.1 国家定型的军工产品按GJB1362-1992军工产品定型程序和要求的规定执行。A3.2 全面满足研制任务书或合同
10、要求的情况。A3.3 产品战术技术性能达到的实际水平与评价。A3.4 产品鉴定试验情况及结论。A3.5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评定。A3.6 研制过程存在的问题,发生的故障、失效情况处理、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分析。A3.7 产品生产工艺稳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A3.8 从研制向生产转移,防止降低质量与可靠性,减少风险的措施。A3.9 产品关键件清单。A3.10 提出的制造阶段的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要求。A3.11 元器件、材料的优选情况。A3.12 外协件、外购件的定点及定型情况。A3.13 包装、装卸、运输、贮存、维护使用技术要求。A3.14 综合后勤保障要求。A3.15 安全性分析评定。A3.16 产品故障报告、分析及纠正措施、数据管理系统。A3.17 研制中遗留的问题及处理情况。A3.18 整理、鉴定设计文件,并定型的情况。A3.19 整理、鉴定工艺文件,并定型的情况。A3.20 整理、鉴定专用工装、设备的技术文件情况。A3.21 型号研制经费决算、费用效益分析。A3.22 研制总结报告。A3.23 是否定型工作报告、设计定型的结论或者同意参加国家定型鉴定。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