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7年01月试题及答案(共8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7313059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7年01月试题及答案(共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7年01月试题及答案(共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7年01月试题及答案(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7年01月试题及答案(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浙江省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A.奥尔波特B.麦独孤C.瑟斯顿D.罗斯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建立:实验社会心理学真正建立是从1924年奥尔波特出版社会心理学著作算起。16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属于( A )A.一般的方法论B.局部的方法论C.具体的方法D.思想工作方法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有三个层次:1、是一般的,或称总的方法

2、论。一般的方法论指的是科学研究工作者所采用的一般的哲学观点和认识方法,也就是社会心理学与其他科学共同采用的方法论;2、是局部的方法论。所谓局部的方法论,也就是专门的方法论。这是指某一知识领域中所采用的方法论;3、是具体的研究方法。具体研究方法就是收集事物和现象,并对此加以分析、整理的具体方式。393.态度测量的纸笔法也叫( D )A.报告法B.描述法C.记录法D.量表法测量态度的方法/态度的测量方法:1、纸笔法。纸笔法也叫量表法。测量态度需要两个指标,一个是态度的方向,也就是评价的方向,是喜还是恶,是肯定还是否定。另一个指标是态度强度,或称深度,即好或恶、肯定或否定的程度;2、假路线技术;3、

3、生理记录;4、行为观察。664.失调程度与个体所有的协调性认知数目成( A )A.反比B.正比C.等比D.无关影响认知失调程度/影响失调程度有以下几个因素:1、失调程度随着认知之间的差异程度的加大而增加;2、失调程度随着有差异性认知数目的增加而增加;3、失调程度与个体所有的协调性认知数目成反比例;4、为了估计上述因素造成的失调程度,还必须考虑各个认知的重要性。失调程度可以由下列公式来表述:失调程度=不一致的认知数*重要性/协调的认知数*重要性。905.自我知觉理论是由_提出的。( A )A.贝姆B.凯利C.泰勒D.罗思自我知觉理论主要有:贝姆的自我知觉理论;凯利的自我归因理论。1346.“匹配

4、假设”属于人际吸引中的( D )A.类似性B.交往频率C.互补性D.外貌的吸引力7.提出“侵犯行为总是挫折的结果”观点的人是( D )A.弗洛伊德B.弗林C.罗特D.多拉德挫折侵犯性理论是多拉德等一批心理学家在1939年提出来的。该理论的主要观点就是:“侵犯行为总是挫折的结果”;“挫折总会导致某种侵犯性”。1978.利他行为是一种_的行为。( B )A.期望报答B.不期望报答C.勇敢D.相互交换助人行为是指一种为改进他人幸福的行为,不论助人者出于何种动机。利他行为通常是从助人者是否出于无私动机来界定的。利他行为定义为: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这个定义的要旨是:1、利

5、他行为的目的是有益于他人;2、利他行为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他不是在外界压力下做出的;3、利他行为是不期望任何形式的报答或奖励的行为;4、利他行为具有自我牺牲性。1709.非模仿是群体中的常见行为之一,它又称为( A )A.独立B.反模仿C.反遵从D.非遵从10.想买便宜货,又怕是质量差,属于( C )A.接近接近型B.避免避免型C.接近回避型D.双重接近回避型个人内部冲突的形式:1、接近-接近型。当个体被驱动去获得两个积极的、对他都有吸引力的目标,但只能获得其中的一个时,就会产生这种内心的冲突;2、避免-避免型。当个体必须在两个这种冲突致涉及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既有吸引人的性质又有不吸引人的特

6、点;4、双重接近同样消极的目标中选择一个,就会产生这种形式的冲突;3、接近-避免型。-避免型。这种冲突形式涉及必须在两个目标中选择一个,而每个目标都有优点和缺点。23111.群体形成的第四阶段是( D )A.依赖阶段B.动荡阶段C.规范形成阶段D.操作阶段群体的形成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之为检测和依赖阶段,也称为形成阶段;第二阶段称为动荡阶段;第三阶段称为规范形成阶段;第四阶段是操作阶段;第五阶段为中止阶段。25712.遵从现象有时也称_现象。( A )A.从众B.模仿C.追随D.服从遵从,也称从众。我们把遵从定义为,由于群体而产生群体成员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的或想象的

7、群体压力的结果。20913.按群体的心理向往程度分类,可分为( D )A.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B.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C.主要群体和次要群体D.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群体的分类:1、按群体的构成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2、按群体的规模来划分,可分为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3、根据群体成员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分为主要群体和次要群体;4、按成员对于群体的心理向往程度,可以分为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成员群体是指该个体已被正式接纳为其成员的群体。个体虽然处在当前的群体中,但是他放弃了对当前所在群体的观念,在心理上采取了其他群体的观念和规范。这时,其他群体就成了该个体的参照群体。25914.认为,先

8、否定,再肯定的评价,更使人喜欢,这是人际关系中的_现象。( C )A.回报性B.类似性C.得失D.赞同人际吸引中使人喜欢程度最高的评论方式是先否定再肯定的评论。这可以从喜欢的“得失现象”得到解释:我们最喜欢的人是表示对我们的喜欢程度在增加的人;我们最不喜欢的人是表示对我们的喜欢程度在减少的人。16815.个体活动有他人在场,有时会降低绩效,属于_现象。( A )A.社会抑制B.社会助长C.焦虑D.应激其他人的在场实际上阻碍了个体的绩效,这一现象称为社会抑制。28016.下列人际距离,_属于个人距离。( B )A.20厘米B.50厘米C.150厘米D.500厘米霍尔认为人们有四种互相作用的距离,

9、每一种距离又有远、近距离之分。1、亲昵距离。亲昵距离的近距离包括两者互相接触(距离为零)。远距离约为15cm至45cm。309;2、个人距离。个人距离中,近距离约为45cm至76cm,远距离为76cm至122cm;3、社会距离。社会距离中,近距离为122cm,用于私人的业务和社交谈话,远距离365cm,用于正式的业务和社会事务;4、公众距离。近距离为365cm左右,用于相当正规的场合,通常为单向沟通时所用,如召开大型的会议。远距离(365cm以上)用于建立公开的形象,如演说、阅兵等。309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0、,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7.社会心理学是以_等母体学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AB )A.心理学B.社会学C.人类学D.实验心理学E.社会科学社会心理学这门独特的学科,产生在心理学和社会学这两门学科的接合部上,以致这两门“母科学”都很乐意将社会心理学看成是其本学科的组成部分。918.构成态度的成分有( BCD )A.评价成分B.认知成分C.情感成分D.行为倾向成分E.意向成分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认知成分是态度其余部分的基础。5019.下列可用于解释侵犯行为的理论有( ABDE )A.本能理

11、论B.生物理论C.修改理论D.侵犯性诱因理论E.社会学习理论有关侵犯行为的理论/解释侵犯行为的理论:1、本能理论。弗洛伊德理论的要点是,侵犯的发起只是存在于个体的内部,并不依赖外部事件。也就是,人类一直是具有侵犯性的,不管他们生活的特定情景如何。主张人类侵犯性理论还有个体生态学家。其代表人物是两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劳伦茨和廷柏金;2、生物理论(从生物的和基因的观点出发,去研究侵犯性,是要寻求机体内部的侵犯性原因。它表现出两条研究路线。一条研究路线是要寻找大脑中“侵犯性位置”。第二条研究路线是寻找这种可能性,即侵犯性是存在于基因之中。);3、个性理论(包括梅加吉的理论和控制源理。梅加吉考察了犯暴

12、力袭击罪的罪犯。他提出,犯这种罪行的人常常是两种个性中的一种。第一种个性称之为“控制不足侵犯型”,这种个性的人对于表现侵犯行为很少有抑制力。第二种个性称之为“长期过分控制侵犯性型”,这种人在任何条件下对于表现侵犯行为有着强烈的抑制力。控制源理论既是一种归因理论,也是一种个性理论。所谓控制源,亦称控制点,指的是,有关个人性格及行动与事件结果间关系的泛化性期待);4、挫折-侵犯性理论;5、诱因理论;6、社会学习理论。19320.影响遵从的因素是( ABE )A.个体的特点B.群体的特点C.对方的特点D.性别特点E.任务的特点有三大类因素影响遵从:个体的特点:1、总的结果。一般说来,研究表明,当个体

13、期望将来还需要与群体交往,与个体认为将来不会再与群体交往相比,前者更会遵从。当个体认为该群体对他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与个体认为该群体对他没有什么吸引力相比,前者更会遵从。个体在群体中所处地位相对较低,与个体在群体中处于较高地位相比,前者更会遵从。当个体感觉到群体对他没有完全接受时更会遵从。上述个体主要是遵从于群体的规范性压力;2、个体的能力。另一些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觉得完成任务的能力较强,他就不大可能去遵从;3、性别差异问题。一系列早期的研究发现,女子比男子更容易遵从。然而有些研究指出,性别在遵从方面是没有系统差异的,而是由个体对有关项目的不确定性以及缺乏知识,而决定是否做出遵从的反应;4、文

14、化差异。一些跨文化研究发现了有一些民族成员比另一些民族成员更易遵从的证据。群体的特点:个体依赖于群体信息的程度,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群体本身特点的影响。这些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群体的规模。从规范性影响角度上说,当群体的规模从4人增加上去,我们不能期望遵从程度也会相应增加。当信息性的影响发挥着作用的时候,我们认为群体规范与遵从有着线性的关系,群体规范越大,遵从的程度也越大;2、群体的一致性。群体的分歧有损于群体的力量,有损于迫使成员遵从的力量。任务的特点:1、为了回答被试对完成某些任务是要比另一些任务更会遵从;2、当任务是困难的或者是模糊的时候,被试就把群体作为信息的来源。当任务容易或者比较

15、清楚时,被试主要考虑群体的规范性压力;3、当任务要求个体在听到其他群体成员反应之前,私下记录自己最初的反应时,遵从就减弱了;4、任务指导语与遵从也有关系。22021.韦纳认为,能力可归之为_因素。( AB )A.稳定的B.内在的C.外在的D.不稳定的E.不可控的归因类别中,有一种特殊形式的归因就是在成功或失败体验中的归因。韦纳对这类归因进行研究后提出了成功失败的归因理论,称为成就动机归因理论。韦纳等人提出了一个包括两个步骤的归因过程。第一,观察者必须决定归因时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即决定控制源。第二,进行了内在或外在归因之后,观察者还必须决定成功或失败是稳定地发生的,还是不稳定地发生的。(内在,稳

16、定能力;内在,不稳定努力;外在,稳定任务难度;外在,不稳定运气)114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2.角色期望:即他人对在特定场合中,所认为其应有的或表现。(网)角色期望指,普通的他人对拥有特定角色的某人或某群体应该表现出来的恰当行为的期望。3823.新近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对形成他人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12224.个人内部冲突:一个人被驱动去做两个或更多个互不相容的反应时所处的状态。注重个人内部的互不相容性。23025.群体的规范:群体的规范指,群体所确立的表明在特定环境中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和标准。26826.社会助长:社会助长指的是有其他人在场时,个体的绩效要比单

17、独时完成任务的绩效高。280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7.简述社会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区别。社会心理学是从普通心理学中产生,是普通心理学长期发展的结果,因此社会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领域,一个分支;社会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这就是交往。社会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联系是双向的。不仅普通心理学规律和现象反映在社会心理过程中,而且反过来,社会心理现象和规律也加深了我们关于一般心理过程的认识。1028. 简述实验室研究方法的主要局限性。相对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实验室实验有许多局限性:第一,实验室实验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常常只得到一点点证据;第二,

18、对于参与者来说,实验室实验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常常只得到一点点证据;第三,我们将实验室成果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之普遍化存在问题;第四,心理学实验的“命令特征”问题。所谓“命令特征”指的是实验环境中,主试对被试该做出什么样的反应这种期望,由某些线索传递给了被试;第五,这个问题是有关实验者的心理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实验者的偏见”。它指的是被试的成绩成了受实验者期望所影响的一个函数。4729. 简述沟通者对态度改变的影响。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有:沟通者、沟通对象和沟通内容。沟通者:1、可信性。所谓“可信性”指的是沟通者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能提高沟通者使人相信的程度和沟通的效果。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19、一是沟通者的专长或权威,另一个是沟通者的动机;2、睡眠者效应。沟通的说服力随着时间而增长,这个效应就称为睡眠者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往往把信息本身和沟通者分离开来,而且人们遗忘沟通者要比忘记沟通内容更快一些;3、类似性。某些研究发现,如果信息由一个与听众相类似的人来传递,也会成功,不一定要依赖具有专门知识的沟通者。7030. 简述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凯利认为对一个行为做出推论时,有三个因素必须考虑:1、实体特异性。实体的特异性是指行为主体的反应是否指针对某一特定实体;2、一致性反应。不同的行为主体是否对同一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3、一贯性。行为主体在不同的时间和情景下是否一贯地以这种方式行动

20、。凯利提出的是协变原则,他认为实体的特异性、一致性反应和一贯性这三个维度是在协同变化的,故称三维学说,又称为立方论。11331. 沟通有哪几种分类?沟通的分类:1、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沟通渠道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非正式沟通是在正式沟通渠道之外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2、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上行沟通是指下级的意见向上级反映。下行沟通是群体领导和上一级领导向下传递信息。平行沟通是指群体之间的沟通;3、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从发信者与接信者的地位是否变换的角度来看,沟通可以分为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两者之间地位不变的是单向沟通,两者之间地位不断变换的是双向沟通;4

21、、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274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2小题10分,第33小题11分,共21分)32.结合实际谈谈认知失调理论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对不足障碍的研究启发我们在儿童教育方面不能采取粗暴的、严厉威胁、甚至打骂的方法。否则其结果适得其反,不利于转变儿童的消极态度;相反,循循善诱,耐心说服的方法更为有效。认知失调的诱导服从研究告诉我们,当完成与原有态度相反的某一特定行为的诱因是较小或较弱时,个体往往会体会到认知失调,表现出一种与行为相一致的态度。用认知失调理论的语言来说,一种小的诱因是解释行为的不充分理由。然而当诱因过大,或得到过分的奖励,这种诱因便成为行为的过分的充分理由,从而产

22、生较小的认知失调,不利于原有态度的转变。在过分的充分理由存在的情景中,它可能会破坏一种重要行为的内在价值。10333.试论影响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影响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第一,旁观者效应:旁观者效应指的是,个体对于紧急事态的反应,在单个人时与同其他人在一起时是不同的。与单个人相比,由于其他旁观者在场,个体会抑制利他行为,较少提供帮助。第二,情景的模糊性:大多数啊紧急事态的情景涉及某种程度的模糊性。人们不能确信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因而也往往会退缩。情景越模糊,旁观者提供帮助的可能性越小。第三,利他行为的榜样人物的作用:利他行为的榜样人物会引发其他人助人行为。第四,求助者的特点:求助者的一些特点会影响利他行为。这些特点主要有依赖性、亲密关系、吸引力、类似性和责任。1、依赖性。接受帮助的人的依赖性会影响利他行为发生的频率;2、亲密关系和吸引力。像朋友、亲戚等亲密关系意味着互相依赖性和帮助的义务。一般而言,人们往往会先帮助熟悉的人。同样,求助者的吸引力也会增加获得帮助的概率;3、类似性。类似性会导致吸引。因此,吸引力和帮助的关系合乎逻辑地引出类似性与帮助的关系。人们往往会帮助那些与自己相类似的人;4、责任。当人们认为求助者由于不负责任或由于漫不经心而引起了问题和麻烦,往往会期望他自己解决它。184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