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山东普通高中会考生物真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山东普通高中会考生物真题及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3年山东普通高中会考生物真题及答案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限定用时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籍号分别填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第I卷(共5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1某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8条染色体,则该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A12条 B24条 C48条 D96条2.某病毒
2、侵入人体细胞后,机体免疫系统对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属于 A细胞免疫 B体液免疫 C自身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3.一场大火将某地的森林彻底烧毁,在以后漫长的时间中,在原林地上形成了杂草地、灌木丛,最后形成了以白桦为主的阔叶林。这种现象称为A物种进化 B外来物种入侵 C群落演替 D群落垂直结构4.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消化吸收,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吸附有害物质,被称为人类的第七营养素。从化学成分来看,纤维素是一种A二糖 B多糖 C脂肪 D蛋白质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环节。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A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
3、件 C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D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6. 在麦田里施用一定浓度的2,4-D能除掉双子叶杂草,而对小麦无影响,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双子叶杂草对2,4-D的敏感性差 B小麦对2,4-D的敏感性比双子叶杂草强C该浓度的2,4-D对小麦和杂草作用不同 D该浓度的2,4-D对小麦的生长无作用7.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总数的24、基因型Aa的个体占总数的72、基因型aa的个体占总数的4,那么,基因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60和40 B57和43 C36和64 D24和728.以下免疫过程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A吞噬细
4、胞的吞噬作用 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9.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是蛋白质 B酶不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D酶与无机催化剂没有本质区别10.“植物鼠鼬”是某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对其描述不正确的是 A该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B植物位于能量金字塔的第一级C第二、第三营养级的总能量与第一营养级能量相等D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基础11.右图表示酵母种群在人工培养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K值是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度最
5、大 D将种群移入更大空间,K值不变1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都需要酶 都能产生水 都释放能量 生成丙酮酸的反应都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A B C D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凋亡的是A受伤造成的细胞死亡 B蝌蚪变态发育过程中尾部消失C人胎儿发育过程中指间细胞的消失 D小肠上皮每天都会有大量细胞死亡14.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染色体数目变异 B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重组 D基因突变15.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反对盲目地引进物种 B禁止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C反对掠夺式开发利用 D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16.等位基因存在于A姐妹染色单体上
6、 B双链DNA分子上 C非同源染色体上 D同源染色体上17.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 B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C细胞的生理功能发生变化 D实质是遗传物质的改变18.右图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于A 1号 B 2号 C 3号 D 4号19. 用显微镜观察某装片,由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后,不调整光圈和反光镜,高倍镜视野与低倍镜视野相比,前者A.暗,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多 B.亮,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多C.暗,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 D.亮,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20.人体饥饿时,促使肝糖元转化为葡萄糖的激素不包括A胰岛素
7、B肾上腺素 C.胰高血糖素 D.甲状腺激素21.将三种洋葱鳞片叶表皮放在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图1所示的不同状态的细胞图像。这3个细胞原来细胞液浓度的高低关系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乙甲丙 D甲乙丙22. 组成DNA和RNA的核苷酸种类共有A 4种 B 5种 C 6种 D8种23DNA分子转录时,能进行配对的碱基是AA与A BA与U CA与G DA与C24.下面是某些生物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变异的模式图,其中属于染色体缺失的是25.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R,r表示)。从下面的杂交实验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8、 A.红花是显性性状 B.甲的基因型为RrC.丙的基因型为RR D.丁的基因型为rr第卷(共50分)注意事项:1第卷共6题,共50分。2第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无效。26. (9分)下图是小白鼠肝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结构的名称是_,构成它的基本骨架是_(2)肝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_,该结构是细胞进行_的主要场所(3)肝细胞能利用葡萄糖合成肝糖原,葡萄糖进入肝细胞的方式是_(4)血液中的多种血浆蛋白是由肝细胞合成、分泌的,细胞内与血浆蛋白的合成、运输、分泌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 _、 _、 _和 _。2
9、7. (8分) 右图是DNA分子片段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所代表结构的中文名称分别是: 。(2)该分子片段中两条链的骨架由 (填代号)和 (填代号)交替连接而成,两条链上的碱基之间通过 键相连接。(3)以这条链为模板合成的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是 (自上而下)28.(9分)图6是某反射弧的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和分别表示反射弧的 和 ,中的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的结构叫 。(2)兴奋在处是以 的形式进行传递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 的形式进行传导的。(3)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显著特点是:作用 , 持续时间 。29.(8分)图示某绿色植物在一定CO2浓度和水分充足
10、的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请分析回答:(1)光照强度为a时,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光反应生成的物质有 、 和 。(2)光照强度为b、温度为30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外部因素是 。光照强度为c、温度为40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外部因素是 。(3)分析图中曲线可知,在光照强度为c时,光合作用强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是30.(8分)控制果蝇灰身和黑身的基因(B、b表示)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A、a表示)位于X染色体上。以下是两组果蝇杂交实验的结果:第1组:灰身黑身F1(灰身)F2(灰身:黑身=3:1)第2组:红眼白眼F1(红眼)F2(红眼:白眼=3:1)(1)上述杂交结果说明
11、,在这两对性对性状中,隐性性状分别是 、 。(2)第1组实验中,F1的基因型是 ,第2组实验中,F1的基因型是 和 。(3)第2组实验中,F2中白眼果蝇的性别是 ,若其与F1中异性果蝇回交,所产生的后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是 。31.(7分)某生物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学校实验田中划出了5块面积和肥力都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了数量不等的大豆。每一区域内的植株分布是均匀的。待大豆成熟后,统计数据如下表。试回答:区域号区域植株数平均每株豆荚数平均每个豆荚内种子数120164.0240123.536084.048043.0510032.5(1)这块实验田的全部大豆植株构成了一个 。实验田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
12、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 。(2)实验田中单位面积内的大豆株数称为 。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随着区域植株数的增加,每株大豆荚果数目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区域植株数是 时,大豆产量最高。(4)请在图8坐标系中用曲线表示出区域种子数量随区域植株数变化的曲线。2013年山东普通高中会考生物参考答案第I卷(共50分)评分说明: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ACBCCAAC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ADBDDBCA题号2122232425答案ADBDA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评分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50分。考生答出其他合理答案亦得分。
13、)26共9分。(1)细胞膜 磷脂双分子层 (2)线粒体 有氧呼吸(细胞呼吸、呼吸作用)(3)主动运输 (4)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注:顺序可以颠倒)(5)中心体27共8分。(1)腺嘌呤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2) 氢 (3)GACU (4)1/4(2分)28共9分。(1)感受器 效应器 突触 (2)神经递质(或化学信号) 神经冲动(或电信号)(3)迅速(快)(2分) 短(2分)29.共8分。(1)NADPH(还原氢、H) ATP O2(顺序可调) (2)光照强度 CO2浓度 (3)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大(3分)31共7分。 (1)种群 群落(生物群落) (2)种群密度 逐渐减少 (3)60 (4)见右图(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