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护坡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287399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降水护坡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降水护坡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降水护坡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降水护坡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降水护坡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精品文档.降水护坡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在降水护坡工程施工中,存在着许多风险因素,这些因素有可能导致边坡坍塌、人身伤害等事故,为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现分别就降水、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可能导致的事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技术解决措施。一、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降水1.1风险产生原因: 降水措施不得当、地基土浸泡破坏、1.2可能导致的事故:边坡坍塌、周边建筑沉降、人身伤害1.3预防的技术措施:1.1采用集水坑降水时,集水坑和集水沟一般应设在基础范围以外,防止地基土结构遭受破坏,大型基坑可在中间加设小支沟与边沟连通;1

2、.2集水坑深度以便于水泵抽水为宜,坑壁可用碎石过滤层等方法加以围护,防止堵塞水泵;1.3采用井点降水时,应根据含水层土的类别及其渗透系数、要求降水深度、工程特点、施工设备条件和施工期限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适当的井点装置;1.4降水前,应考虑在降水影响范围内的已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可能产生附加沉降、位移或供水水位下降,必要时采取防护措施;1.5降水期间应经常观测并记录水位,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6井点降水工作结束后所留的井孔,必须用砂砾或粘土填实;1.7在地下水位高而采用板桩作支护结构的基坑内抽水时,应注意因板桩的变形、接缝不密或桩端处透水等原因而渗水量大的可能情况,必要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3、堵截板桩的渗漏水,防止因抽水过多使板桩外的土随水流入板桩内,从而淘空板桩外原有建筑物的地基,危及建筑物的安全;2、基坑支护2.1自然放坡:2.1.1风险产生原因:放坡角度不够、施工措施不当2.1.2可能导致的事故:边坡坍塌、人身伤害2.1.3预防的技术措施:2.1.3.1放坡的坡度应根据使用时间、土的种类、物理力学性质、水文情况等经设计确定;2.1.3.2对软土土坡或易风化的软质岩石边坡在开挖后应对坡面、坡脚采取喷浆、抹面、嵌补、护砌等保护措施,并作好坡顶、坡脚排水,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2.1.3.3基坑上边堆土、大型机械、材料等的重量须满足计算要求,距基坑上口的距离须满足计算要求

4、且不小于1m;2.2护坡桩2.2.1风险产生原因:桩承载力不足、施工措施不当2.2.2可能导致的事故:护坡桩破坏、边坡坍塌2.2.3预防的技术措施:2.2.3.1按规范要求对护坡桩进行系统的设计计算,保证荷载取值正确、计算方法正确、计算项目齐全;2.2.3.2应尽量减少打桩时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对邻近建筑物和环境的影响;2.2.3.3在桩附近挖土时,应防止桩身受到损伤;2.2.3.4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时,应在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后,方可挖土;2.2.3.5拔除桩后的孔穴应及时回填和夯实。2.2.3.6护坡桩加设锚杆时,锚杆钢筋,使用前应清除油污和浮锈,以便增强粘结的握裹力和防止发生意外

5、;2.2.3.7施工前对锚杆应作抗拔试验,测定锚杆的抗拔拉力,验证可靠后,方可施工;2.2.3.8锚杆锚固段应用水泥砂浆灌注密实;2.2.3.9应经常检查锚头紧固和锚杆周围的土质情况;2.3喷锚、土钉墙2.3.1风险产生原因:锚杆、土钉墙承载力不足、施工操作不当2.3.2可能导致的事故:边坡坍塌、人身伤害2.3.3预防的技术措施:2.3.3.1按规范要求对锚杆、土钉墙进行系统的设计计算,保证荷载取值正确、计算方法正确、计算项目齐全;2.3.3.2锚杆钻机应安设安全可靠的反力装置。在有地下承压水地层中钻进,孔口必须安设可靠的防喷装置,一但发生漏水、涌沙时能及时堵住孔口;2.3.3.3喷射混凝土施

6、工作业中,要经常检查出料弯头、输料管、注浆管和管路接头等有无磨薄、击穿或松脱现象,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2.3.3.4喷射作业中处理堵管时,应将输料管顺直,必须紧按喷头防止摆动伤人;2.3.3.5喷射混凝土施工用的工作台应牢固可靠,并应设置安全护栏;2.3.3.6检验锚杆锚固力,拉拔锚杆时,拉力计前方和下方严禁站人。二、应急组织管理机构及工作流程1、项目部应急组织管理机构2、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流程土方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在土方工程施工中,存在着许多风险因素,这些因素有可能导致边坡坍塌、人身伤害等事故,为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现针对土方开挖、土方回填等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可能导致的事故进行分析,

7、并提出相关的技术解决措施。一、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土方开挖1.1风险产生原因:基坑上口荷载过大、开挖过程违规操作1.2可能导致的事故:边坡坍塌、人身伤害1.3预防的技术措施:1.3.1基坑开挖时,两人操作间距应大于2.5m,多台机械开挖,挖土机间距应大于10m,在挖土机工作范围内,不许进行其他作业;1.3.2挖土应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或逆坡挖土;1.3.3挖土方不得在危岩、孤石的下边或贴近未加固的危险建筑物的下面进行;1.3.4基坑开挖应严格按要求放坡。操作时应注意土壁的变动情况,如发现有裂纹或部分坍塌现象,应及时进行支撑或放坡,并注意支撑的稳固和土壁的变化;1.3.5当采取不放坡

8、开挖,应设置临时支护,各种支护应根据土质及基坑深度经计算确定;1.3.6机械多台阶同时开挖,挖土机离边坡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坍方,造成翻机事故;1.3.7在有支撑的基坑槽中使用机械挖土时,应防止破坏支撑。在坑槽边使用机械挖土时,应计算支撑强度,必要进应加强支撑;1.3.8拆除护壁支撑时,应按照回填顺序,从下而上逐步拆除。更换支撑时,必须先安装新的,再拆除旧的;1.3.9基坑上口按规定砌筑挡水墙并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1.3.10基坑上边堆土、大型机械、材料等的重量须满足计算要求,距基坑上口的距离须满足计算要求且不小于1m;1.3.11基坑从开挖开始直到土方回填完毕,应定期对边坡进行位移观测,

9、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2、土方回填2.1风险产生原因:施工操作不当2.2可能导致的事故:人身伤害2.3预防的技术措施:2.3.1基坑槽和管沟回填,向沟槽里倒土时下方不得有人,所使用的打夯机等要检查电器线路,防止漏电、触电。停机时要关闭电源;2.3.2回填土过程中,基坑周边防护不可拆除过早,应随回填进度分段拆除;二、应急组织管理机构及工作流程1、项目部应急组织管理机构2、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流程预防坍塌安全控制措施一、 基坑(槽)、边坡、基础桩、模板和临时建筑作业前,项目部应按设计单位要求,根据地质情况、施工工艺、作业条件及周边环境编制施工方案,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项目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验收

10、,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二、 土方开挖前,项目部应确认地下管线的埋置深度、位置及防护要求后,制定防护措施,经项目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后,方可作业。土方开挖时,项目部应对相邻建 (构)筑物、道路的沉降和位移情况进行观测。三、 项目部应编制深基坑 (槽)、高切坡、桩基和超高、超重、大跨度模板支撑系统等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审查。深基坑 (槽)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的基坑 (槽)、或深度未超过5m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 (槽)。高切坡是指岩质边坡超过30m、或土质边坡超过15m的边坡。超高、超重、大跨度模板支撑系统是指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

11、中线荷载大于1510KN/M2模板支撑系统。四、 项目部应作好施工区域内临时排水系统规划,临时排水不得破坏相邻建 (构)筑物的地基和挖、填土方的边坡。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可能发生滑坡、坍塌的地段挖方时,应由设计单位确定排水方案。场地周围出现地表水汇流、排泻或地下水管渗漏时,项目部应组织排水,对基坑采取保护措施。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 (槽)、边坡和基础桩时,项目部应合理选用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五、 基坑 (槽)、边坡设置坑 (槽)壁支撑时,项目部应根据开挖深度、土质条件、地下水位、施工方法及相邻建 (构)筑物等情况设计支撑。拆除支撑时应接基坑 (槽)回填顺序自下而上逐层拆除,随拆随填,防止

12、边坡塌方或相邻建 (构)筑物产生破坏,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六、 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堆置各类建筑材料的,应接规定距离堆置。各类施工机械距基坑 (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的距离,应根据设备重量、基坑 (槽)、边坡和基础桩的支护、土质情况确定,并不得小于1.5m。七、 基坑 (槽)作业时,项目部应在施工方案中确定攀登设施及专用通道,作业人员不得攀爬模板、脚手架等临时设施。八、 机械开挖土方时,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机械作业范围内进行清理或找坡作业。九、 项目部应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 (槽)内造成边坡塌方或土体破坏。基坑 (槽)开挖 后,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和安装工程施工,基坑(槽)开挖或回填应连续进

13、行。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坑 (槽)壁的稳定情况。十、 模板作业时,项目部对模扳支撑 宜采用钢支撑材料作支撑立柱,不得使用严重锈蚀、变形、断裂、脱焊、螺栓松动的钢支撑材料和竹材作立柱。支撑立柱基础应牢固,并按设计计算严格控制模板支撑系统的沉降量。支撑立柱基础为泥土地面时,应采取排水措施,对地面平整、夯实,并加设满足支撑承载力要求的垫板后,方可用以支撑立柱。斜支撑和立柱应牢固拉接,行成整体。十一、 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施工及模板作业时,项目部应指定专人指挥、监护,出现位移、开裂及渗漏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将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待险情排除后,方可作业。十二、 楼面、屋面堆放建筑材料、模板、施

14、工机具或其他物料时,项目部应严格控制数量、重量,防止超载。堆放数量较多时,应进行荷载计算,并对楼面、屋面进行加固。十三、 项目部应接地质资料和设计规范,确定临时建筑的基础型式和平面布局,井按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施工现场临时建筑与建筑材料等的间距应符合技术标准。十四、 临时建筑外侧为街道或行人通道的,项目部应采取加固措施。禁止在施工围墙墙体上方或紧靠施工围墙架设广告或宣传标牌。施工围墙外侧应有禁止人群停留、聚集和堆砌土方、货物等的警示。十五、 施工现场使用的组装式活动房屋应有产品含格证。项目部在组装后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能使用。对搭设在空旷、山脚等处的活动房应采取防风、防洪和防暴雨等措施

15、。十六、 雨期施工,项目部应对施工现场的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排水畅通。在傍山、沿河地区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洪、防泥石流措施。深基坑特别是稳定性差的土质边坡、顺向坡,施工方案应充分考虑雨季施工等诱发因素,提出预案措施。十七、 冬季解冻期施工时,项目部应对基坑(槽)和基础桩支护进行检查,无异常情况后,方可施工。预防高处坠落安全控制措施一、 所有高处作业人员应接受高处作业安全知识的教育;特种高处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上岗前应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签字交底。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按规定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关安全技术签字交底。二、 高处作业人员应经过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项

16、目部应为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等必备的安全防护用具,作业人员应接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三、 项目部应按类别,有针对性地将各类安全警示标志悬挂于施工现场各相应部位,夜间应设红灯示警。四、 高处作业前,应由项目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安全防护设施应做到定型化、工具化,防护栏杆以黄黑(或红白)相间的条纹标示,盖件等以黄 (或红)色标示。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设施的,应经项目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实施。五、 物料提升机应按有关规定由其产权单位编制安装拆卸施工方案,产权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负责安装和拆

17、卸;使用前与项目部共同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物料提升机应有完好的停层装置,各层联络要有明确信号和楼层标记。物料提升机上料口应装设有联锁装置的安全门,同时采用断绳保护装置或安全停靠装置。通道口走道板应满铺并固定牢靠,两侧边应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和挡脚板,并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两侧。物料提升机严禁乘人。六、 施工外用电梯应接有关规定由其产权单位编制安装拆卸施工方案,产权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负责安装和拆卸;使用前与项目部共同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施工外用电梯各种限位应灵敏可靠,楼层门应采取防止人员和物料坠落措施,电梯上下运行行程内应保证无障碍物。电梯轿厢内乘人、

18、载物时,严禁超载,载荷应均匀分布,防止偏重。七、 移动式操作平台应接相关规定编制施工方案,项目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移动式操作平台立杆应保持垂直,上部适当向内收紧,平台作业面不得超出底脚。立杆底部和平台立面应分别设置扫地杆、剪刀撑或斜撑,平台应用坚实木板满铺,并设置防护栏杆和登高扶梯。八、 各类作业平台、卸料平台应按相关规定编制施工方案,项目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架体应保持稳固,不得与施工脚手架连接。作业平台上严禁超载。九、 脚手架应接相关规定编制施工方案,项目部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项目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

19、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作业层脚手架的脚手板应铺设严密,下部应用安全早网兜底。脚手架外侧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做全封闭,不得留有空隙。密目式安全网应可靠固定在架体上。作业层脚手板与建筑物之间的空隙大于15cm时应作全封闭,防止人员和物料坠落。作业人员上下应有专用通道,不得攀爬架体。十、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和其他外挂式脚手架应接相关规定由其产权单位编制施工方案,产权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井与施工单住在使用前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和其他外挂式脚手架每提升一次,都应由项目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和其他外挂式脚手架

20、应设置安全可靠的防倾覆、防坠落装置,每一作业层架体外侧应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和挡脚板。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和其他外挂式脚手架升降时,应设专人对脚手架作业区域进行监护。十一、 模板工程应按相关规定编制施工方案,项目部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项目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模板工程在绑扎钢筋、粉刷模扳、支拆模板时应保证作业人员有可靠立足点,作业面应接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设施。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施工荷载应均匀堆置,并不得超过设计计算要求。十二、 吊篮应按相关规定由其产权单位编制施工方案,产权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与项目部在使用前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吊篮产权单位

21、应做好日常例保和记录。吊篮悬挂机构的结构件应选用钢材或其他适合的金属结构材料制造,其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作业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安全带;安全带应挂设在单独设置的安全绳上,严禁安全绳与吊篮连接。十三、 电梯井门应接定型化、工具化的要求设计制作,其高度应在1.5m至1.8m范围内。电梯井内不超过l0m应设置一道安全平网;安装拆卸电梯井内安全平网时,作业人员应接规定佩戴安全带。十四、 进行屋面卷材防水层施工时,屋面周围应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屋面上的孔洞应加盖封严,短边尺寸大于1.5m时,孔洞周边也应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底部加设安全平网。在坡度较大的屋面作业时,应采取专门的安全措施。塔式起

22、重机(塔吊)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在结构施工阶段,塔吊是应用非常广泛的起重设备,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风险因素,现针对塔吊在选址、基础设计与施工、安装、附着锚固、使用及维护、拆装、群塔作业等环节存在的风险及可能导致的事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预防技术措施。一、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塔吊选址1.1塔吊位于基坑内地基上:1.1.1风险产生原因:地基承载力不足1.1.2可能导致的事故:塔吊倾覆1.1.3预防的技术措施:验算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须采取地基加强处理措施;1.2塔吊位于基坑内底板上:1.2.1风险产生原因:底板抗冲切强度不足1.2.2可能导致的事故:底板破坏、塔吊倾覆1.2.3预防的技术

23、措施:对底板进行抗冲切强度验算,如不满足,一般可以加密纵横向配筋或增加底板厚度;1.3塔吊位于基坑侧支护结构上:1.3.1风险产生原因:支护结构强度、稳定性不足1.3.2可能导致的事故:支护结构破坏、塔吊倾覆1.3.3预防的技术措施:对支护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行验算,如不满足,须对支护结构进行加固;1.4塔吊位于基坑上口地面上:1.4.1风险产生原因:塔吊距基坑上口边缘过近、边坡抗滑移能力不足1.4.2可能导致的事故:边坡坍塌、塔吊倾覆1.4.3预防的技术措施:塔基选取地点须与基坑上口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对坑侧土体进行抗滑动,抗倾覆验算和抗整体滑动验算,如不满足,须采取支护措施或采用桩基础;

24、2、塔吊基础设计与施工2.1风险产生原因:塔吊基础设计不当、基础表面平整度不够2.2可能导致的事故:基础破坏、塔吊倾覆2.3预防的技术措施:2.3.1塔吊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5,钢筋采用HPB235或HRB335,具体数值需经过计算;2.3.2塔吊基础的尺寸设计需考虑满足地基承载力、基础抗冲切强度及防塔机倾覆等要求;2.3.3基础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1/1000;2.3.4埋设件的位置、标高和垂直度以及施工工艺符合出厂说明书要求;2.3.5混凝土基础应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3、安装要求3.1风险产生原因:各零部件安装不牢靠,安全防护装置装备不齐全,操作人员未按相关操作规程或技术方案执行3.

25、2可能导致的事故:塔吊倾覆、人身伤害3.3预防的技术措施:3.3.1起重机必须安装行走、变幅、吊钩高度等限位器和力矩限制器等安全装置,并保证灵敏可靠;3.3.2在未安装配重前,严禁起吊荷载;3.3.3起吊或落下塔身标准节时,要尽量靠近塔身;在塔吊顶升过程中,严禁转动起重臂和使用起重吊钩;3.3.4塔顶支座与顶升套架按要求连接好后,方可开始顶升操作;距轨道终端1m 处必须设置限位器;3.3.5塔吊各部位的栏杆、平台、扶杆、护圈等安全防护装置必须装齐;3.3.6在风速超过60公里/小时(四级)的情况下,塔机不得顶升、安装,必须将塔身固定;4、附着锚固4.1风险产生原因:附着锚固点过少、位置不合理或

26、受力强度不足4.2可能导致的事故:建筑结构破坏、塔吊倾覆4.3预防的技术措施:4.3.1起重机附着的建筑物,其锚固点的受力强度应满足起重机的设计要求。附着杆系的布置方式、相互间距和附着距离等,应按出厂说明书规定执行。有变动时(如锚固点距塔身过远、采用非标准锚固杆件等),应另行设计;4.3.2在附着框架和附着支座布设时,附着杆倾斜角不得超过10;4.3.3附着框架宜设置在塔身标准节连接处,箍紧塔身。塔架对角处无斜撑时应加固;4.3.4塔身顶升接高到规定锚固间距时,应及时增设与建筑物的锚固装置。塔身高出锚固装置的自由端高度,应符合出厂规定;4.3.5应对布设附着支座的建筑物构件进行强度验算,如强度

27、不足,须采取加固措施安装锚固装置时,附着支座处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4.3.6附着支座须固定牢靠,其与建筑物构件之间的空隙应嵌塞紧密;4.4锚固点破坏的应急措施:4.4.1立即停止塔吊的运行;4.4.2联合相关人员研讨处理方案;4.4.3按方案进行加固补强处理;5、使用及维护5.1风险产生原因:操作人员或指挥人员违规操作、维护不及时或周期过长5.2可能导致的事故:塔吊倾覆、高空坠物伤人、机械失灵5.3预防的技术措施:5.3.1塔吊运行专人持证上岗操作,严格听从信号指挥;信号指挥人员持证上岗,做到不违章指挥。严格执行塔吊的“十不吊”。5.3.2塔吊操作人员严格按要求操纵,各控制器依次逐级

28、操作,严禁越挡违章现象;塔吊操作力求平稳,严禁急开急停;5.3.3吊钩提升接近臂杆顶部、小车行至端点或无起重机行走接近轨道端部时,应减速缓行至停止位置。吊钩距起臂杆顶部不得小于1m;5.3.4起重机变幅不得与起重、回转等动作同时进行,每次变幅后必须对边幅部位检查并确认合格;5.3.5提升重物后,严禁自由下降,重物就位时,必须缓慢下降;5.3.6作业后,臂杆转到顺风方向,并放松回转制动器,吊钩提升到距臂杆顶端2-3m处。各控制开关拨到零位,按顺序关好各种开关,并打开高空指示灯;5.3.7定期对塔吊各零部件、钢丝绳等进行检查,已不满足使用要求的须及时更新;5.3.8定期对塔吊进行垂直度观测与沉降观

29、测;每月或连续大雨后,应及时检查塔吊基础是否有不均匀沉降;5.3.9寒冷季节,对停用起重机的电动机、电器柜、变阻箱、制动器等,应严密遮盖。6、拆装要求6.1风险产生原因:拆装前未进行周密检查,拆装中操作人员未按相关操作规程或技术方案执行6.2可能导致的事故:塔吊倾覆、人身伤害6.3预防的技术措施:6.3.1拆装前应检查起重机顶升液压系统的液压缸和油管、顶升套架结构、导向轮、顶升撑脚等,及时处理存在问题;6.3.2拆装现场电源电压、运输道路、作业场地等应具备拆装作业条件;6.3.3拆装作业中配备的起重机、运输汽车等辅助机械,应状况良好,技术性能应保证拆装作业的需要;7、群塔作业7.1风险产生原因

30、:各塔之间距离过近、施工中指挥不当7.2可能导致的事故:塔吊相撞、人身伤害7.3预防的技术措施:7.3.1首次立塔高度必须按顶升控制高度的要求,一次顶升未到位的塔吊不得进行吊装作业。二次顶升时要保持塔间高差,由高塔开始顶升,顺序进行,设专人监护。7.3.2调整塔吊大臂回转限位,限定各塔吊大臂的旋转范围,以尽量减少各塔吊之间的交叉作业范围。7.3.3应保证两塔间任何接近部位(包括吊重物)距离不得小于2m;7.3.4塔吊的避让原则是低塔让高塔,空载让重载。7.3.5不同塔吊的信号工要佩戴不同的标志或穿特殊的工作服,使用不同频率的对讲机,采用正确的指挥信号,信号不明不准操作。7.3.6塔吊驾驶员、信

31、号工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严禁酒后作业。二、应急组织管理机构及工作流程1、项目部应急组织管理机构2、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流程脚手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在建筑施工中,脚手架工程基本上贯穿整个施工全过程。脚手架的架体形式日益多样化,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风险因素,现针对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外挂架、附着升降脚手架、吊篮等架体形式在设计及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及可能导致的事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预防技术措施。一、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1.1脚手架设计1.1.1风险产生原因:地基承载力不足、脚手架承载力不足1.1.2可能导致的事故:脚手架变形或倒塌1.1.3预防的技术措施:1.1.3

32、.1对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所在的地面需进行地基承载力验算,如不满足,需进行加固处理;对搭设在楼面上的脚手架,应对楼面承载力进行验算,如不满足,需采用回顶等措施进行加固处理;1.1.3.2对底部采用钢管悬挑的脚手架,应对悬挑受力钢管进行受力验算;对底部采用型钢承载的脚手架,应对受力型钢进行受力验算,确保满足设计要求;1.1.3.3按规范要求对脚手架进行系统的设计计算,保证荷载取值正确、计算方法正确、计算项目齐全;1.2脚手架搭设1.2.1风险产生原因: 脚手架构造不满足要求、架子工操作不规范1.2.2可能导致的事故:脚手架变形或倒塌、人员高空坠落1.2.3预防的技术措施:1.2.3.1脚手架必须配合

33、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1.2.3.2脚手架搭设必须满足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1.2.3.3外径48mm与51mm的钢管严禁混合使用;1.2.3.4开始搭设立柱时,应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1.2.3.5当搭至有连墙件的构造层时,搭设完该处的立柱、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应立即设置连墙件;1.2.3.6封闭式脚手架的同一步纵向水平杆必须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与内、外角柱固定;1.2.3.7连墙件应均匀布置,形式宜优先采用花排,也可以并排;1.2.3.8剪刀撑、横向支撑应随立柱、纵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1.2.3.9扣件规格必须与

34、钢管外径相同;1.2.3.10脚手板应铺满、铺稳。在拐角、斜道平台口处的脚手板,应与横向水平杆可靠连接,以防止滑动;1.3脚手架使用及维护1.3.1风险产生原因: 脚手架使用荷载超设计规定、私自拆除杆件、定期检查及维护不到位1.3.2可能导致的事故:脚手架变形或倒塌1.3.3预防的技术措施:1.3.3.1脚手架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规定,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砼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1.3.3.2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连墙件;1.3.3.3不得在脚手架基础及其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并报

35、相关部门批准;1.3.3.4脚手架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下列项目: 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等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高度在24m以上的脚手架,其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规范规定;1.4脚手架拆除1.4.1风险产生原因:脚手架拆除顺序不合理、架子工操作不规范1.4.2可能导致的事故:脚手架倒塌1.4.3预防的技术措施:1.4.3.1拆除前必须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制定拆除方案并详细交底;1.4.3.2拆除顺序应逐层由上而下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1.4.3.3所有连墙件应

36、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1.4.3.4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先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支撑加固;1.4.3.5各构配件必须及时分段集中运至地面,严禁抛扔;2、外挂架2.1脚手架设计2.1.1风险产生原因:脚手架悬挂点结构承载力不足、脚手架承载力不足2.1.2可能导致的事故:悬挂点结构破坏、脚手架变形或坠落2.1.3预防的技术措施:2.1.3.1对脚手架悬挂点的建筑结构进行受力验算,如不满足,应进行加固处理;2.1.3.2对挂架进行系统的设计计算,保证荷载取值正确、计算方法正确、计算项目齐全;2.2脚手架搭设2.2.1风险产生原因:

37、脚手架构造不满足要求、架子工操作不规范2.2.2可能导致的事故:脚手架变形或坠落、人员高空坠落2.2.3预防的技术措施:2.2.3.1外挂架必须在悬挂点混凝土强度达到7.5N/mm2后开始搭设。由同条件试块确定搭设时间。2.2.3.2脚手架各部位的构造必须满足出厂设计规定;2.2.3.3外挂架必须2-4个组成一个整体,跨度不允许超过6000mm。如果两个外挂架组成一个整体,其上作业跨度不允许超过2200mm。2.2.3.4每组外挂架中,两端外挂架部分必须插入保险(10-12mm钢筋棍),中间的外挂架也插入保险栓。2.2.3.5外挂架之间用48*3.5钢管连成一个整体,接高部分不允许超过6m。2

38、.2.3.6施工过程中,外挂架必须搭设好安全网及防护网,安全网和防护网要支搭牢固,拼接严密,连成整体。2.2.3.7挂架搭设完毕,经相关部门全面检查验收并进行堆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2.3脚手架使用及维护2.3.1风险产生原因: 脚手架使用荷载超设计规定、私自拆除杆件、定期检查及维护不到位2.3.2可能导致的事故:脚手架变形或坠落2.3.3预防的技术措施:2.3.3.1脚手架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规定,不得超载。2.3.3.2外挑架提升时,挂钩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起钩提升动作要协调一致,安装时钩盒必须落实,钩头螺栓必须拧紧,外挑架安全立网应挂牢。2.3.3.3外挑架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检查

39、杆件的连接卡口,如发现松动应及时修理。围护用的扣件必须100%检查,是否有裂纹、砂眼等质量缺陷,有缺陷的一律弃用。2.3.3.4吊升外挂架时,外挂架不允许站人和堆放模板及其它重物。外挂架就位时,操作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方可作业。2.3.3.5在保险栓没插入挂靴前,不允许堆放模板及其它物品,不允许两人以上在架子上作业。2.3.3.6主体施工存在交叉作业问题,对上部主体挂架施工时必须严格注意安全问题,严禁掉物伤人。要求挂架底部(含架体和墙体间空隙)严格密封,用密目安全网铺设。 2.4脚手架拆除2.4.1风险产生原因:脚手架拆除顺序不合理、架子工操作不规范2.4.2可能导致的事故:脚手架坠落2.4.3

40、预防的技术措施:2.4.3.1脚手架拆除与提升的操作要求相同,需防止塔吊尚未受力即松动力悬挂点,导致架体坠落;2.4.3.2拆除外挂架时,外挂架不允许站人和堆放模板及其它重物。3、附着升降脚手架3.1脚手架设计3.1.1风险产生原因:脚手架附着点结构承载力不足、脚手架承载力不足3.1.2可能导致的事故:附着点结构破坏、脚手架变形或坠落3.1.3预防的技术措施:3.1.3.1对脚手架附着点的建筑结构进行受力验算,如不满足,应进行加固处理;3.1.3.2对脚手架进行系统的设计计算,保证荷载取值正确、计算方法正确、计算项目齐全;3.2脚手架搭设3.2.1风险产生原因: 脚手架构造不满足要求、架子工操

41、作不规范3.2.2可能导致的事故:脚手架变形或坠落、人员高空坠落3.2.3预防的技术措施:3.2.3.1脚手架必须在悬挂点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值后开始搭设。由同条件试块确定搭设时间。3.2.3.2脚手架各部位的构造必须满足出厂设计规定;3.2.3.3架子工需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后上岗,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3.2.3.4按照平面布置确定导轨安装位置,在各楼层混凝土梁(柱、墙)的相应位置安装预埋螺栓及配套的连墙挂板、可调拉杆、连杆座,并用连接件与导轨连结牢固;3.2.3.5防倾斜安全保险装置应根据脚手架的高度分别设在导轨上方和下方,用连接件将立杆、导轮组、导轨连结牢固;3.2.3.6脚手架搭设完

42、毕,经相关部门全面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3.3脚手架使用及维护3.3.1风险产生原因: 脚手架使用荷载超设计规定、私自拆除杆件、定期检查及维护不到位3.3.2可能导致的事故:脚手架变形或坠落3.3.3预防的技术措施:3.3.3.1脚手架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规定,不得超载。3.3.3.2脚手架升降开始前应检查升降挂座安装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牢靠;升降装置的吊钩与升降点吊环钩挂是否正确;吊钩要有保险装置;3.3.3.3升降过程中,原则上脚手架上除电控制箱操作人员,其他人员必须撤离脚手架,不得滞留,严禁脚手架上存有其他施工物品;3.3.3.4在升降过程中,应安排足够数量的工作人员,观察每台电

43、动葫芦的工作情况及脚手架与建筑物之间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处理,排除故障后再行升降;3.3.3.5升降完毕,必须检查升降点及其与脚手架连接装置的连接杆件是否牢靠,有无变形或失效;导轨与附墙连结系统的连结点是否牢靠;3.3.3.6升降完毕后还应检查脚手架外侧密目安全网是否满挂,绑扎是否牢固;脚手架各操作层与建筑物之间设置的平网是否符合要求;3.4脚手架拆除3.4.1风险产生原因:脚手架拆除顺序不合理、架子工操作不规范3.4.2可能导致的事故:脚手架坠落3.4.3预防的技术措施:3.4.3.1脚手架的拆除应在脚手架使用完毕下降至地面后进行;3.4.3.2拆除按专项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有关要求进行,

44、严禁抛扔物料;4、吊篮4.1吊篮设计4.1.1风险产生原因:吊篮所在结构(一般为屋面板)承载力不足、吊篮承载力不足、吊篮构造不满足设计要求;4.1.2可能导致的事故:结构破坏、吊篮倾覆、人员高空坠落4.1.3预防的技术措施:4.1.3.1对吊篮所在的建筑结构(一般为屋面板)进行受力验算,如不满足,应采取如回顶等措施进行加固处理;4.1.3.2对吊篮进行系统的设计计算(包括钢丝绳、配重等),保证荷载取值正确、计算方法正确、计算项目齐全;4.1.3.3吊篮各部件出厂时应经过相关检测,保证受力和构造满足设计要求;4.2吊篮搭设4.2.1风险产生原因: 吊篮各部件连接不满足要求、架子工操作不规范4.2

45、.2可能导致的事故:吊篮倾覆、人员高空坠落4.2.3预防的技术措施:4.2.3.1安装屋面支承系统时,一定要仔细检查各处连接件及紧固件是否牢固。检查悬挑梁的悬挑长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配重码放位置以及配重数量是否符合说明书中要求;4.2.3.2屋面支承系统安培完毕后,方可安装钢丝绳。安全钢丝绳在外侧、工作钢丝绳在里侧,钢丝绳应固定、卡紧;4.2.3.3吊篮在现场附近组装完毕,经过检查后运入指定位置,然后接通电源试车。同时,由上部将工作钢丝绳和安全钢丝绳分别插入提升结构及安全锁中。工作钢丝绳一定要在提升机运行中插入;4.2.3.4新购吊篮总装完毕后,应进行空载试运行68h,待一切正常,即可开始负荷

46、运行。4.3吊篮使用及维护4.3.1风险产生原因: 吊篮使用荷载超设计规定、定期检查及维护不到位4.3.2可能导致的事故:吊篮倾覆、人员高空坠落4.3.3预防的技术措施:4.3.3.1吊篮上携带的材料和施工机具必须安置妥当,不得使吊篮倾斜和超载;4.3.3.2卷扬式提升机的卷筒必须有挡线盘;提升传动机构禁止采用摩擦装置、离合器和皮带传动,其外露部分必须装机罩或保护装置;4.3.3.3吊篮一般须配制动器,行程限位和安全锁等,安全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吊篮上须有防倾斜装置,并宜设超载保护装置;4.3.3.4随时对吊篮钢丝绳的可见部分、与设备连接部位、绳端固定装置等进行检查;4.3.3.5发现吊篮工作不正常时,应及时停止作业、检查和消除隐患;4.4吊篮拆除4.4.1风险产生原因:吊篮拆除顺序不合理、架子工操作不规范4.4.2可能导致的事故:吊篮倾覆、人员高空坠落4.4.3预防的技术措施:4.4.3.1吊篮的拆除应在吊篮使用完毕下降至地面后进行;4.4.3.2拆除按专项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有关要求进行,严禁抛扔物料;二、应急组织管理机构及工作流程1、项目部应急组织管理机构2、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流程中铁建设集团长沙分公司山语城项目部日期:201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