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的临床护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炎的临床护理.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静脉炎的临床护理.精品文档.论文题 目 浅谈静脉炎的临床护理 申请人:张莉荣学科(专业):护理学 指导教师:张娟妮2014年07月网络教育学院毕 业 设 计 (论 文) 任 务 书专业班级 护理学091 层次 专升本 姓名 张莉荣 学号 112093143040029 一、报告题目 浅谈 静脉炎的临床护理二、报告工作自 2014 年 6 月 30 日起至 2014 年 9 月 16 日止指导教师评语:建议成绩: 中等 指导教师签名: 张娟妮 2014年 9 月16日论文题目:浅谈静脉炎的临床护理学科(专业):护理学申请人:张莉荣指导教师:张娟
2、妮 摘要摘要:目的 :通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静脉炎患者进行认真观察和精心护理,总结静脉炎的发生原因,防治及护理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静脉炎的防治及护理体会 结果 :通过分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明显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 结论 :通过加强对静脉炎的防治及护理,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使患者减轻痛苦,尽快康复。关 键 词:静脉炎 静脉穿刺 防治 护理目 录目录 1绪论 2关键词 21、静脉炎发生的原因 32、静脉穿刺的技巧及预防措施 43、治疗护理措施 7致谢 10参考文献 11毕业论文写作(设计)日志 12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 13绪 论 静脉输液治疗具有药效
3、迅速、治疗效果可靠等优点,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或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因此,静脉输液治疗是住院或门诊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穿刺静脉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和疼痛,炎症局部有红、肿、热、疼痛、紧绷发胀感,可沿注射部位的血管产生条索状的红线,炎症局部可因治疗不善而出现慢性硬结、静脉硬化、闭塞、静脉炎后综合征,甚至形成溃疡,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造成再次静脉穿刺困难,影响药液的顺利输入,继而延误治疗,严重者静脉可出现索条状改变和结节。静脉炎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影响了治疗效果。其主要是由于同一根静脉反复多次穿刺或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4、或静脉内留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1,临床上常有发生。预防静脉炎对医疗安全及减轻患者痛苦有重要意义。1.静脉炎发生的原因1.1药物作用静脉炎的发生主要与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有关。1.1.1 pH值:正常人体血液的pH值为7.357.45,在此范围以外的溶液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并诱发血小板聚集和继发的血栓性静脉炎的链式反应2。1.1.2 血浆渗透压的升高:血浆渗透压的升高是导致静脉炎的主要因素之一。当输入高渗液体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使组织渗透压随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进而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E1、E2,静脉通透性
5、增加,白细胞浸润并产生炎症改变,产生静脉炎3。1.1.3 化疗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细胞、组织具有一定的损伤。因其高浓度药物输注对局部组织有较强的刺激,超过了血管缓冲应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局部pH值、代谢及渗透压改变、细胞溶解、化学介质释放。同时化学药物影响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影响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从而易发静脉炎。1.1.4 药物浓度:药物浓度越高,刺激性也就越大,高浓度的药物短时间内大量快速进入血管内,也是诱发静脉炎发作的主要原因。1.1.5 输液速度:静脉用药滴速过快,或用药时间间隔不足,致使局部血管内药物浓
6、度高,超过了其缓冲应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均可使内膜受刺激4,从而导致静脉炎的发生。1.2 人为因素及机械刺激1.2.1 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差:有些护士工作时缺乏自信,操作时紧张,处理问题时慌乱无章,致使静脉穿刺时往往会穿破血管,造成局部瘀血,长期引发静脉炎。 1.2.2 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在治疗操作前,护理人员粗心大意,未充分评估血管情况,而盲目进针,已致穿破血管而引发静脉炎。1.2.3 静脉穿刺技术差:因平时基本功不过硬,治疗时不能掌握穿刺原理和轻、稳、准的基本手法,导致穿刺未能一次成功。特别是对于难度较大的血管,我们在穿刺时应把握好进针的手法和角度,不能在同一血管部位多次进针
7、,针头也不能在皮下多次进退,会增加患者穿刺时的痛苦感及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1。1.2.4对不同特征的血管了解不够:如休克、低血压、重度脱水的患者因微循环障碍,血液浓缩,血流缓慢,血管缺氧5,血管充盈不足,脆性增加,护理人员在穿刺时要掌握这类血管的特点,尽量选择较粗的血管,否则会因血流缓慢而进针过深导致穿破血管,造成皮下瘀血引发静脉炎。1.2.5对血管个体差异特征不了解:消瘦及老年患者因皮肤松弛,血管活动度大,血管壁弹性差,不易固定,穿刺时如果不掌握固定手法及一步进针法6,极易穿透血管造成局部瘀血引发静脉炎,肥胖的患者因皮下脂肪厚,静脉因而不明显,但其固定不滑动,这类患者进针时要把握好进针时的力度
8、和角度。 1.2.6 拔针时按压部位不当:输液完毕后,护理人员拔针时棉签未按压在穿刺针进血管处7,造成拔针后局部瘀血,同时按压时不能来回揉搓,否则极易造成穿刺处大片皮下瘀血,对于特殊病种、如恶病质,肝硬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其凝血机制差,按压时间宜长,一般5-10分钟为宜。 1.2.7 患者不配合:患者对打针有紧张、恐惧心理,怕痛,在穿刺进针时躲躲闪闪不利于穿刺。对于此类患者在治疗前护理人员应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使其以最佳心态配合治疗。 1.3 微粒因素及物理因素引发静脉炎的微粒主要来源于药液本身的结晶、橡胶微粒、输液器具、不当的配液操作环节等。另外药液的温度及理化性质对血管也是一种刺激8。2.
9、静脉穿刺的技巧及预防措施2.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2.1.1无菌技术及消毒:静脉穿刺的整个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掌握消毒液的有效期和使用浓度,盛放消毒液的容器应每周更换1次。一次性棉签在有效期内使用,打开棉签时开口不宜过大,能取出即可,开包后应在短期内使用,避免使用开包时间过长的棉签。2.1.2静脉留置套管:外周静脉留置套管时,在穿刺前应检查静脉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禁止使用有破损及过期的留置针。穿刺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穿刺完毕用透明胶布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和及早发现静脉炎。2.2静脉穿刺的技巧2.2.1 血管的选择:正确选用静脉,静脉穿刺常选用肘部浅静脉,及腕部、手
10、背、足背部浅静脉。对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输液者,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由细小静脉到大静脉,由远心端到近心端,血管轮流选用,不可在同一条静脉上短距离反复穿刺输液,避免穿刺部位靠近关节,应尽量选择易穿刺、有弹性、易于固定的静脉,但对老年患者、危重患者,尽量保留粗大血管以备抢救时急用。且一根血管的同一部位不能连续使用(抢救例外)。2.2.2 穿刺的方法: .对于穿刺的角度,静脉穿刺传统的进针角度为1530,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以45或接近45角进针容易且省力,不会出现皮肤随进针方向向前推移及刺破血管下壁现象。 .对于长期输液、血管条件较差、穿刺困难病人,可充分利用四肢末梢
11、血管,采用手足背静脉逆行穿刺法,其优点是回血好,滴数不受控制,不影响血流,可弥补指掌关节向心穿刺不易固定的缺点。采用此法必须选用手足背血管,而不应选择手指、足趾向上上的小静脉,因此处无交通支,逆行穿刺将造成血液淤积,使穿刺失败。 2.2.3 几种特殊患者的静脉穿刺: .水肿患者的静脉穿刺:临床上此类患者不少,此类患者因血管前水肿组织所掩盖,不易看到和扪到,穿刺很易造成失误。遇到这种患者,注射前科先将肢体抬高,用手指沿血管解剖部位压迫片刻,以暂时驱散皮下水分,使血管暴露后立即消毒正中进针,可不用止血带。 .末梢循环差的患者的静脉穿刺:末梢循环差的血管表现为收缩和扩张功能低下,血管不充盈,通透性增
12、强,往往只能隐约看到浅蓝色的血管走向。此时在静脉近心端扎紧止血带再向静脉回流方向充分捱压血流或用一些物理刺激,如拍打局部或热敷等,使局部静脉暂时充盈暴露,采取正面挑起进针,使血管上下分离,也可用二度进针法,即刺入静脉见回血后,暂不放松止血带,缓慢注入少量药液,使血管内压增大二扩张,再度进针,直至适宜深度,这类血管的穿刺往往没有回血,因此,穿刺时要细心体会,才能觉察到针头进入血管的落空感,如未察觉到,可挤压血管的近心端也许可见少量回血,以判断穿刺成功。 .消瘦或血管硬化患者的静脉穿刺:患者皮下脂肪少,静脉明显暴露,但很粗硬且管腔狭窄,弹性也差,易滑动,不易固定(此类血管一般不选用)。穿刺时因管壁
13、增厚,针尖不易刺入官腔,穿刺时可感到血管坚韧如绳索状。穿刺时用左手拇指与食指分别固定血管上下端或用左手把血管两旁的皮肤拉紧固定血管。穿刺时针尖应在血管的上方向下压迫,进针角度为30,进针要快而稳,见血后放平针体,再慢慢进入血管少许并固定即可。 .肥胖患者的静脉穿刺: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厚,静脉细且位置较深,不显露,有的用止血带后仍不明显,无法看清静脉。手指摸时静脉较固定不易滑动,有饱满感,多采用正中进针,与皮肤成30-40角刺入,待回血时将角度减少,再向血管进针少许。 .瘫痪病人的静脉穿刺:宜选择患侧肢体血管,因其肢体固定易于穿刺保留时间长,不影响健肢的活动,还可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如遇到重度脱
14、水的婴幼儿:因其体液丢失、血液浓缩、微循环障碍,血管脆性变大,护理人员应选准血管后,使进针角度几乎与皮肤平行,轻巧、稳准的进针,见回血后即不再进针,固定针柄,否则易穿破血管。 2.2.4 静脉输液液体外渗补救方法:静脉穿刺输液时由于操作不当,针尖的斜面一小部分位于血管外,或因病人肢体活动幅度过大,会出现液体外渗现象。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急于拔出针头重新穿刺,而应首先选用下面两种补救方法。.关紧输液器上的调节器,扎紧止血带,将针头顺着静脉向前稍微进一下,观察片刻,若液体滴数正常且不再外渗,则表明已补救成功。 .有回血,但有少量渗液,可将针柄翻转过来从右边调到左边,使针尖斜面向下贴于血管壁,也可使液
15、体不再外渗。2.3合理用药2.3.1药物配伍:合理安排注意药物配伍禁忌,稀释输注药物,改变pH值。输注高渗溶液时应选择较大的、最合适的静脉;输入血管刺激性药物前后要输入等渗液,并均匀、缓慢滴入。2.3.2输液速度:输液速度要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要求、机体情况等因素调节,药物温度维持在2535为宜,但要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患者感受调整。2.4合理选用器材配药2.4.1严格控制微粒的输入:选用侧孔针以减少橡胶微粒9,临床配药时要充分溶解,减少大分子结晶微粒。2.4.2合适选取输液器材:输液器要有终端过滤器,尽量避免选用与组织相容性差、刺激性强的留置针和导管,器材大小、型号、粗细要合适。选用器材必
16、须是合格、无菌产品。留置针留置时间不宜过长,浅静脉留置一般不超过7天,深静脉留置不超过15天10。2.5正确拔针2.5.1不正确拔针:拔针时压迫穿刺处的手法不正确或压迫时间过短是造成皮下淤血的主要原因之一,皮下淤血后静脉显露不良,出血量大时血肿机化压迫血管,致使血管易与周围组织粘连,使该血管无法继续使用。因此正确拔针是预防静脉炎的重要措施之一。2.5.2拔针姿势:拔针时应先将手指腹顺静脉走行平压在覆盖穿刺部位的小敷料上,压迫范围以皮肤和血管壁两个穿刺点为中心,而且要大于两个穿刺点,针尖拔出后立即按压穿刺部位2min5min,一般不致皮下淤血。在按压穿刺部位的同时拔出针尖则会引起局部疼痛或造成血
17、管壁损伤。拔针时由于持针柄的方法不同,可引起不同的血管的损伤、疼痛反应及血管周围淤血等。2.5.3二指拔针法:目前认为以拇指与食指持针柄的上下面拔针法明显优于拇指与示指持针柄的前后缘拔针法,二者差异有显著性,上下法在拔针时针柄固定,并施以相同的压力,可保持针尖在管腔内与之平行,明显减轻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损伤。2.6增强医护责任心2.6.1保持良好的心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充满自信,处理问题是应沉着、冷静、忙而不乱,为穿刺成功奠定基础。2.6.2加强岗位培训考核:平时应加强护理人员的岗位培训考核。(特别是青年护士及新参加工作护士)增强其工作责任感以及爱伤观念,提高对患者静
18、脉保护意识,特别是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我们应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的选择穿刺血管尽量做到一次穿刺成功,已减轻患者的痛苦。2.6.3加强输液巡视:加强输液巡视,避免渗漏一旦发生输液渗漏,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根据渗漏原因、药物性质、对血管组织的损伤程度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法。3.治疗护理措施 3.1静脉炎的一般预防治疗3.1.1一般处理方法:发生静脉炎,如属一般输液针和普通留置针应拔出,更换输液器,更换穿刺部位,拔针后压迫针眼35min,用0.5%碘伏消毒并用无菌输液贴保护。3.1.2冷敷或热敷:炎症部位可根据药物毒性、刺激性等选择冷敷或热敷。症状应在3天内改善,若无改善迹象应通知医生评估是否细菌感染。3
19、.2静脉炎的药物预防治疗3.2.1药物预防治疗方法:据报道,静脉输注25%硫酸镁预防长春瑞滨(诺维苯)所致的静脉炎,可使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降低,静脉炎发生时间推迟以及疼痛程度降低11。观察发现,在患者持续静脉滴注期间每4小时静脉注射肝素盐水稀释液(肝素钠12 500U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10 mL,拔针前推注20 mL冲管,可有效降低大剂量醛氢叶酸/氟尿嘧啶持续滴注48小时所致、度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静脉炎的严重程度。3.2.2药物预防治疗原因:其原因可能为肝素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加速血流速度,缩短化疗药在血管的停留时间;可拮抗抗体,降低血管通透性;每隔4小时推注肝素盐水稀释液,可
20、维持肝素在血管的作用时间并起到对局部血管定期冲洗的作用,从而达到预防或减轻静脉炎的目的。 3.3静脉炎的红外线照射治疗3.3.1消除疼痛症状:红外线照射能使局部组织逐渐升温,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可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松弛肌肉,消除病患处疼痛症状。3.3.2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红外线同时加速代谢过程,有利于代谢物和病理产物消除,促进渗出物的吸收,具有消肿、消炎、镇痛的作用,使局部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得到明显改善。3.4静脉炎的局部敷法3.4.1热敷:热敷可促进组织吸收,主要用于输注血管收缩剂(如去甲肾上腺素、重酒石酸间羟胺、多巴胺)等药物时12。研究结果显示,给予热水袋(4050)热敷穿刺局部,
21、使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缩短甘露醇在局部的停留时间,从而减轻局部淤血。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率,优于50%硫酸镁湿敷。3.4.2酒精湿敷:酒精湿敷法能明显降低静脉输注甘露醇时静脉炎发生率13。因酒精具有消毒防腐的作用,并可扩张局部血管,增强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3.4.3硫酸镁湿敷:因25%硫酸镁具有镇静和改善毛细血管和小动脉的痉挛,Mg2+可激活细胞的蛋白激活酶及三磷酸腺苷酶,使细胞膜通透性发生变化,稳定膜电位,消除黏膜水肿,扩张局部血管,增强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明显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14。3.5静脉炎的中药外敷法3.5.1中医治疗静脉炎:主要是以清湿热,活血化瘀,
22、消炎止痛为主。用酒调云南白药外敷治疗药物性静脉炎起到止血化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促进局部炎症吸收;用白酒调敷,行气破血,能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更能发挥云南白药的功效;将新鲜芦荟外敷治疗输液后静脉炎,具有杀菌,消肿,减轻疼痛,总有效率达97.83%;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优于硫酸镁。3.5.2马铃薯治疗静脉炎:用新鲜马铃薯洗净再用冷开水冲洗,切成厚度为0.20.3 cm片状,外敷静脉输液渗漏处,贴时范围稍大于肿胀区域,并用纱布包裹后胶布固定,每隔2 h更换1次,直到肿胀消退,效果明显15。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穿刺静脉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和疼痛,皮肤下
23、出现红线,严重者静脉可出现索条状改变和结节。静脉炎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影响了治疗效果。多年来,临床专业人员通过了解静脉炎发生的原因,采取多种有效的防治护理措施,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参考文献1.黄春英.654-2治疗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J. 护士进修杂志,1996,1(3):39.2.吴勤,王鹏巨.静脉给药并发静脉炎的发病机理和防治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1994,10(2):41.3.翟妞荣.外周浅静脉留置针一步到位进针法效果观察.全科护理2009年11月7卷.4 张玉慧,扬志琴.甘露醇加温静脉滴注的疗效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2,8(7):536.5. 秦秀丽,商月娥,徐今宁,等.临
24、床治疗中减少输液微粒污染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159-1160.6. 赖利,李俊英.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2, 17 (1):78. 7.付春华,赵雁,丁莹,等.静脉输入硫酸镁预防诺维苯所致静脉炎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16-817. 8.杨 艳.热敷法在甘露醇静滴时减少静脉炎发生及留针时间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6,2(3):46. 9.郝建红,商临平.酒精湿敷预防静滴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33. 10.左惠平.硫酸镁湿敷防止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观察J.
25、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17(6):533. 11.王素梅,白艳凌.马铃薯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J.护理学杂志,2004,19(23):25.致谢致谢:本次毕业论文中,得到了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深切关怀。在此我诚挚地向指导毕业设计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他们在我整个毕业设计期间给予的耐心指导和严格要求。老师们的耐心指导,不厌其烦的工作态度,让我非常感动。经过本次的毕业论文,我护理专业的知识和相关的内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进行了温习和巩固,把所学到的知识体系合理的应用在了论文当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还让我学习了老师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
26、有相当大的作用。在此期间,我学到的不仅是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更加增强了我的工作责任心,做我们医护人员一定要本着对自己、对人民的生命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最后,我要在此对指导我毕业设计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正是老师对我的耐心指导,我才能很好的完成论文。Equation Chapter (Next) Section 1参考文献1.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68.2.Kathy Kokotis. Preventing chemical phlebitisJ. Nursing, 1998,28(11):41.3.黄春英.654-2治疗静脉炎及渗漏性
27、损伤J. 护士进修杂志,1996,1(3):39.4.吴勤,王鹏巨.静脉给药并发静脉炎的发病机理和防治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1994,10(2):41. 5.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78. 6.翟妞荣.外周浅静脉留置针一步到位进针法效果观察.全科护理2009年11月7卷. 7.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28.转贴8. 张玉慧,扬志琴.甘露醇加温静脉滴注的疗效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2,8(7):536.9. 秦秀丽,商月娥,徐今宁,等.临床治疗中减少输液微粒污染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159-1160.10.
28、赖利,李俊英.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2, 17 (1):78.11. 付春华,赵雁,丁莹,等.静脉输入硫酸镁预防诺维苯所致静脉炎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16-817. 12.杨 艳.热敷法在甘露醇静滴时减少静脉炎发生及留针时间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6,2(3):46. 13.郝建红,商临平.酒精湿敷预防静滴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33. 14.左惠平.硫酸镁湿敷防止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观察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17(6):533. 15.王素梅,白艳凌.马铃薯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J.护理学杂志,2004,19(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