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泉矿井初步设计采矿工程矿井设计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泉矿井初步设计采矿工程矿井设计说明.doc(1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辛泉矿井初步设计采矿工程矿井设计说明.精品文档.摘要本次毕业设计,我所做的是河北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辛泉矿井初步设计。在毕业设计之前,我们设计组在王同杰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到矿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毕业实习,在此期间我们搜集了所有毕业设计所需的资料,同时在生产一线积累了实际生产和管理经验。通过实习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我们以后的工作,并且学到了重要的设计思想及设计中所涉及的现场工作经验,为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以后的工作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次毕业设计是在王老师和同学的指导下完成的,是我们大学四年学习采矿工程专业的一个全面的总结。富润矿井初步
2、设计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矿区自然地理、水文、地质、交通等基本情况概述;2.、矿井井田范围内煤的地质储量、工业储量及可采储量;3.、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4.、矿井井田的总体开拓设计,井筒位置及形式选择、水平划分、延伸方案确定、采区划分、井底车场的确定及线路计算、硐室布置等内容;5.、矿井采区的布置、工作面布置、生产运输机械选型、生产程序安排、采区车场的设计及生产工作面回采工艺的确定。6.、矿井生产系统。包括提升、运输、通风、排水等系统的确定和设备选型及相关硐室的布置。本次设计共用时12周,时间较为充足。由于个人水平有限,缺少现场生产经验,所以在设计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
3、正,最后谢谢王老师半年的辛勤指导。关键词:地质构造、开采水瓶、开拓方式、采煤方法、井底车场。AbstractThis graduation design is about the new mine planning for the first mineral of Xinquan coal mine. which is a coal mine belonging for Hebei Ji zhong neng yuan Han dan CMA. Before the graduation, we design group, led by the teacher Wangtongjie deep
4、 into the mine for one month of graduation practice, during which we collected all the information needed to graduation, while the actual production line has accumulated experience in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Through the practice so that we more deeply understand our future work, and learned an im
5、portant design ideas and design experience in field work involved, for the graduation project has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work and accumulated valuable experience.The graduation project is Wa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omplete, and is four years of university stu
6、dy mining engineering a comprehensive summary.Xingquan preliminary design of mine include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1., Mining of natural geography, hydrology, geology, transportation and other basic information outlined;2., Ida mine coal reserves within the industrial reserves and recoverable reserv
7、es;3., Mine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service life;4., Ida min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design, shaft location and form of selection, the level of division, extending the program to determine, by mining areas, the determination and the shaft bottom line basis, chamber arrangement of content;5., Mine m
8、ining area of the layout, face layout, production and transport machinery selection, production process arrangement, the design of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district station mining face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6., Mine product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promotion, transport, ventilation, drainage and
9、 other systems related to the identification and selection of equipment and the arrangement of chambers.Share this design to 12 weeks, time is more abundant. The individual level is limited, the lack of on-site production experience, so inevitable in the design inadequacies, I implore you to give te
10、achers and comments from the last six months of hard thank Wang teacher guidance.Key words: geological structure, mining water bottles, open way, mining method, shaft bottom.Abstract- 2 -1.1.1 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11.1.2 矿区地形、地势及河流21.1.3 矿区气象21.1.4 矿区地震震级及裂度21.1.5 矿井井田内小煤矿情况21.2 井田地质特征21.2.1 煤系地层21.2.2 区域地质构造
11、41.2.3 井田地质构造51.3 矿井水文地质特征121.3.1 地表水概况121.3.2 矿区水文地质概况121.3.3 含水层特征131.3.4 断裂带水文地质特征161.4 煤层特征171.4.1 煤层稳定性评价171.4.2 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201.4.3 煤类的确定及煤类分布201.4.4 煤的化学性质及有害元素202.1 井田境界212.2 井田工业储量212.2.1 资源量计算范围及工业指标212.2.2 井田内煤层资源量计算222.3 井田可采储量232.3.1 安全煤柱留设原则:232.3.2 井田永久保护煤柱损失量:232.3.3 矿井的2#煤的可采储量Z2k为:2
12、43.1 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43.1.1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253.1.2 矿井服务年限253.1.3 井型校核263.2 矿井工作制度264.井田开拓274.1 概述274.1.1 煤层埋深对开拓系统的影响。274.1.2 断层分布及产状对开拓系统的影响。274.1.3 地面河流对开拓系统布置的影响。274.1.4 通风系统对开拓系统布置的影响。274.1.5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284.2 井筒位置的确定284.2.1 井筒数目294.2.2 井筒特征294.2.3 确定井筒形式、数目、位置及坐标334.2.4 工业场地的位置354.2.5 开采水平的划分及采区的划分364.2.6 主要开拓
13、巷道364.2.7 方案比较364.3 开采水平的设计454.3.1 确定开采水平的位置454.3.2 设计水平的巷道布置464.4 井底车场464.4.1 概述464.4.2 井底车场的选择原则474.4.3 井底车场的设计依据474.4.4 井底车场的线路设计474.4.5 马头门线路的平面布置计算494.4.7 井底车场的硐室504.4.8 主要开拓巷道514.5 采区划分534.5.1 采区划分的原则534.5.2 各系统的综述545.采煤方法和采区巷道布置555.1 煤层的地质特征555.1.1 煤层555.1.2 煤质565.1.3 瓦斯、煤尘及自然发火情况565.1.4 水文地质
14、565.2 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575.2.1 工作面机械设备575.2.2 采煤方法585.2.3 工作面长度的确定595.2.4 按采煤机能力校核工作面长度605.2.5 顶板管理615.2.6 循环作业方式及循环图表的编制615.3 采区巷道和生产655.3.1 采区概况655.3.2 采区形式665.3.3 采区区段675.3.4 采区生产系统675.4 采区车场设计及峒室685.4.1 采区上中部车场685.4.2 采区硐室695.5 采区采掘计划695.5.1 采区各种巷道695.5.2 采区产量706.矿井提升与运输716.1 概述716.2 采区运输设备的选择726.3 主要巷道
15、运输设备的选择726.3.1 煤炭运输方式726.3.2 刮板输送机及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736.3.3 电机车的选型设计756.3.4 列车组成的验算786.4 主井提升设备选型设计806.4.1 选择提升容器806.4.2 选择提升钢丝绳836.4.3 提升机的选择846.4.4 提升机对井筒的相对位置856.5 副井提升设备选型设计866.5.1 注意事项866.5.2 副井提升选型867.矿井通风与安全877.1 矿井通风系统及通风方式877.1.1 中央并列式877.1.2 中央边界式877.1.3 两翼对角式887.1.4 分区对角式887.1.5 矿井通风方法:887.2 采区及
16、全矿所需风量897.2.1 矿井风量计算原则897.2.2 风量分配的原则和方法937.3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947.3.1 矿井通风的总阻力947.3.2 矿井通风设备的选择987.4 风机选型987.4.1 计算通风机风量Qf987.4.2 计算通风机风压997.4.3 初选通风机997.4.4 电动机选择1007.4.5 通风设施1017.5 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1017.5.1 瓦斯管理1017.5.2 煤尘管理1027.5.3 火灾预防1037.5.4 水灾预防1037.5.5 顶板管理措施1038.矿井排水1048.1 概述1048.2 排水设备选型计算1048.2.1 水泵型号及
17、台数1048.2.2 管路的确定1078.2.3 管道特性曲线,确定工况点1088.2.4 校验计算1118.3水仓及水泵房1138.3.1 水泵房1138.3.2 水仓1148.4技术经济指标1159.技术经济指标116 参考文献1181 牛树仁、陈滋平主编.煤矿固定机械及运输设备.煤炭工业出版社,1986年1184 徐永圻主编.煤矿开采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11811钱鸣高、刘听成主编.矿山压力及其控制(修订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1年1191.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1.1.1 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显德汪矿位于邢台市西南约38km,南部与邯郸地区武安市相接。东距京广铁路褡裢车
18、站25km,煤矿外运铁路专线从矿山村铁路专线权村站接轨,延伸到矿工业广场。井田内有两条主要公路邢(邢台)渡(渡口)、邢(邢台)都(都党)及通向各村的简易公路,交通极为方便(如图1.1)。1.1.2 矿区地形、地势及河流显德汪井田位于太行山中段东麓山前丘陵地带,地势西高东低,海拨在194.10339.6m之间,地表起伏较大,基岩裸露面积较小,属山前冰碛台地地形。井田内地表水系不发育,仅有中关小溪、栾卸小溪和紫牛湾小溪3条季节性小溪,均属北洺河支流,雨季时出现水流,旱季断流。该矿区最高洪水位+114m。1.1.3 矿区气象本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根据沙河赵泗气象站19821992年资料,多年平均降水
19、量497.0mm,雨季多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气温13,多年平均蒸发量1719mm。风向以北、北东及南为主。1963年8月1日10日连续10天降雨为1264.5mm,造成百年以来的特大洪水。邢台地区蒸发量为14532172mm,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冻结期从11月至翌年2月,冻土深度约0.44m。全年最多的风向为南风,最大风速为16.7m/s 。1.1.4 矿区地震震级及裂度邢台地区于1966年3月8,在隆尧县白家寨发生6.8级地震,余震不断,东庞矿区距隆尧县45公里,有三级震感。同年3月22日在宁晋县发生了7.2级大地震。根据国家地震局、建设部发办1992160号文“关于发布中国地震烈度区划
20、图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使用规范的通知”,邢台地区地震烈度为7度。1.1.5 矿井井田内小煤矿情况显德汪井田周边共有正在生产的小煤窑20个,分别属沙河白塔镇或武安邑城镇,详情见后显德汪周边小煤矿井口坐标附表。开采下组煤的主要集中在井田西部的刘石岗地区和井田北部的上关、新村附近以及井田东部章村井田内,开采上组煤的主要分布在井田的西部和南部。小煤窑的非法开采和越界开采给该矿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对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另外工业广场附近分布有古小窑,开采年限及开采情况已无法考证。1.2 井田地质特征1.2.1 煤系地层显德汪井田地表全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所发育的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二叠系上统
21、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奥陶系中统峰峰组()、马家沟组(),现简述如下:(1)第四系(Q)下部为冰碛红色泥砾、冰水沉积的杂色粘土、细砂、亚粘土及砂砾石等,一般厚40m;中部为冰碛粘土砾石层、透镜状砂层及红色亚粘土组成,一般厚30m;上部为多种成因的黄土,具垂直节理和大孔隙,一般厚210m。(2)二叠系(P)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以灰绿色、紫斑色粉砂岩及砂质泥岩为主,夹有数层中细粒含砾砂岩和铝土质泥岩。平均厚度307.4m。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以灰色、灰绿色、紫斑色粉砂岩和含铝土质的砂质泥岩为主,中
22、部和下部夹有23层中细粒砂岩。平均41.1m。下二叠统山西组():由灰色、深灰色、黑灰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和煤层组成。中下部含煤24层,平均83.8m。(3)石炭系(C)上石炭统太原组():由深灰色、灰色粉砂岩、灰至灰白色中细砂岩、46层灰岩和69层煤组成。平均厚度135.5m。中石炭统本溪组():主要由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及灰岩组成,夹不稳定薄煤一层,平均厚度17.56m。(4)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由厚层状致密灰岩、结晶灰岩、角砾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组成。按岩性特征分为三段,总平均厚度167m 。中统上马家沟组():黄、浅红色白云质角砾状灰岩、蜂窝状灰岩、灰色致密块状灰岩及泥质灰岩组成。按
23、岩性分为三段,总厚度平均246m。中统下马家沟组():由角砾状灰岩及蜂窝状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按岩性分为三段,厚度大于144m。(5)煤层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其次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煤层与含煤地层对应关系如表2-1及附图显德汪矿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表1.1 煤层与含煤地层对应关系表煤层编号地层地层平均厚度(m)稳定性、可采性1#山西组下部45.10主要可采煤层2#3#太原组上部14.73层位稳定不可采4#太原组中部80.30不稳定局部可采5#不稳定不可采6#不稳定局部可采7#不稳定局部可采 续表1.1煤层编号地层地层平均厚度(m)稳定性、可采性8#太原组下
24、部32.62极不稳定局部可采9#主要可采煤层10#本溪组17.56不稳定局部可采1.2.2 区域地质构造邢台煤田位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华北平原沉降带)西部,西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即太行山隆起带)毗邻,位于前述沉降带和隆起带之间的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的东侧,属于华北平原沉降带范畴。煤田形成后,受到我国东部中新生代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尤其受到新华夏系的强烈改造。邯邢煤田位于太行山东麓,华北盆地西缘。煤田西部为太行山隆起的中南段,整体走向呈北东向展布,由赞皇隆起和武安断陷组成。前者由太古代和少部分元古代变质岩系组成,后者主要由古生代地层组成。显德汪井田即位于武安断陷北部太行山隆起带东侧,为新生代华北
25、盆地的西部边缘。由于西侧太行山隆起的上升和东侧华北盆地的沉降,使邯邢煤田形成走向NNE近SN,西边翘起,东边倾降,并具波状起伏的翘倾断块。煤田边界断层多为走向NNE的正断层,煤田内发育有大量NNENE向正断层及少量NNW向正断层,组成一系列地堑、地垒和阶梯状单斜断块。自北向南有NNE向的晋县栾城断陷(地堑)、宁晋隆尧断隆(地垒)、巨鹿邯郸断陷(地堑)及南部的邢台断陷(与太行山隆起带中的武安断陷共同构成邢台武安断陷),呈雁行状斜列展布。煤田内褶皱构造主要分布在近东西向的隆尧南正断层以南至洺河一线。轴向NNE,与大断层走向平行展布的背、向斜为煤田内主要褶皱构造,延伸较长,形态清晰,EW向NW向褶皱
26、规模小,断续出现。地层倾角比较平缓,一般为1020,局部可达30左右。如图2.1:现将煤田内对显德汪井田有控制作用的区域性构造简述如下: (1)隆尧南正断层:展布于隆尧南宫一带,横贯煤田中部,总体走向近EW,断层面向南倾斜,倾角55左右,落差9002900m。在煤田内延伸长度约44km,将邯邢煤田分为南北两个构造单元。其下盘(北侧)构成尧山山系,出露煤系基底奥陶系灰岩;其上盘(南侧)有煤系地层广泛赋存。(2)太行山山前大断裂南段:由隆尧邢台之间的唐庄农场断层、晏家屯断层、邢台邯郸间的百泉断层、临洺关断层等组成,总体走向NNE,唐庄农场断层走向NE。断层面均向东或SE倾斜,落差5001800m。
27、太行山山前大断裂是太行山隆起带与华北盆地的分界,在隆尧南断层以南构成太行山隆起带和华北盆地次一级构造单元邢台武安断陷与巨鹿邯郸断陷之间的分界。图1.2 区域构造纲要略图1.2.3 井田地质构造显德汪井田位于太行山隆起带与山前大断层之间的过渡地带,即武安断陷的北部。为一不完整的、被NNE向断层切割的NNE向显德汪向斜与NWW向栾卸向斜相复合的构造。井田东部规模较大的NNE向向斜称为显德汪向斜。该向斜宽缓开阔,略显波状起伏,向斜形态较清晰完整。在第12勘探线以南,发育一轴向NWW向的向斜,称为栾卸向斜。显德汪向斜与栾卸向斜之间还有李石岗向斜及李石岗南背斜等次级褶皱构造。区内大中型断层大多分布在显德
28、汪向斜东翼及栾卸向斜西南翼,井田南半部有火成岩岩床侵入,如图13显德汪井田构造纲要图。现将显德汪井田主要构造简述如下:图1.3 显德汪井田构造纲要图(1) 褶皱显德汪井田为一褶皱型井田,挤压揉皱及层滑构造发育,残余构造应力大,造成煤层顶底板岩石破碎,巷道围岩压力大。井田内褶皱构造的特点是:向斜形态完整清晰、延伸较长,背斜较模糊。NNE与NWW两组褶皱横跨复合,地层倾角830,一般1015左右。主要褶皱特征如表1.2。表1.2 主要褶皱构造特征一览表名称延伸长度区 内 变 化两翼倾角显德汪向斜6km轴部出露最新基岩为上二叠统上石盒子二段,向斜轴10线以北NNE向在上关一带仰起,10线以南SN向,
29、14与17线向东呈弧形弯曲。东翼倾角10至30,平均17,西翼倾角较缓,平均11。栾卸向斜3km轴部出露最新基岩为上二叠统石盒子组二段。向斜西端伸出井田边界向斜轴向SEE向,经栾卸村北延至井田中部,被F10、F5错断向东与显德汪向斜复合后,又被F9断层截断。西部EW向、中部及东部NWW向。北翼平均倾角14,南翼平均倾角17。李石岗向斜2km与显德汪向斜基本平行展布,规模较小。向斜轴近SN向。10线以北清晰显示,以南与其它构造复合较模糊。东翼倾角较缓平均11,西翼较陡,平均16(2)断层显德汪井田揭露的断层绝大多数为压扭性正断层,走向以NNE向为主。大中型断层主要集中在井田的东南部,井田西北部小
30、断层与层滑构造发育。井田内现已发现大、小断层693条,其中落差大于30m以上的断层有12条;落差2030m的断层6条,落差1020m的断层12条,落差510m的断层15条。井田大、中型断层统计如表2-3。(3)岩浆岩本区自燕山运动以来,岩浆侵入活动频繁,使煤系地层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岩浆活动对4#煤层以上影响不大,而对6#煤层以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对9#煤层影响严重。据测算,9#煤层受岩浆岩吞蚀、部分吞蚀及直接接触影响的面积约3.5km2,占9#煤层总面积的18.6%。表1.3 显德汪井田大中型断层一览表序号编号断 层 产 状落差长度控制情况走向倾向倾角1F1N10-25EW7056-7
31、2m6km井田东部边界。2F2N10EW7010-35m1.6km中央石门未揭露。3F3N25-40ENW5840m3.4km据一采区、二采区揭露,落差自下而上变小,走向有变化。4F4N15E-N20WE7013-40m2.4m12勘探线以北2#煤层位未见。5F5N20ESE7020-30m1.2km巷道未揭露。6F6N25ENW7520-60m1.15km巷道未揭露。7F9N40E-N10ENW6530-70m3.95km中央石门揭露落差30m。8F10N25ESE7020-40m1.45km九采区下车场未揭露。9F11N10ESN7020-25m1.6km二采区1#、2#煤层未见。10F1
32、6SNW7016m580m巷道未揭露。1715钻孔2#煤层见。11F17N10EW7015m320m巷道未揭露。2#以下发育。12F18N20EW7020-24m1025m-50回风平巷揭露为断层组。续表 1.3序号编号断 层 产 状落差长度控制情况走向倾向倾角13F20N55WNE6535m1600m巷道未揭露。14F21N25ENW7030m800m仅由404孔控制,产状控制不严。15F22N10EE6715m210m仅由304孔控制,控制不严。16F25SNW549.5m360m一采区行人上山揭露。17F26N45ESE6110m510m一采区行人上山揭露。18F28SNW6010m69
33、0m一采区南运大巷揭露,断层带0.3m。19F29N10EW509-15m625m副石门揭露及1009孔控制。20F30N3EW5230m不明由主暗斜井揭露,向上落差变小。21F31SNW6025-28m150m-200集中运输巷及9#水源井揭露。22F32N5WE7424m120m二采区轨道上山揭露。23F33114NNE7413m二采区通风行人巷6#-6#下煤底板24F351522426230-35m九轨下车场5#-2#煤底板(4) 陷落柱自建井以来共揭露4个岩溶陷落柱,仅2#陷落柱含水,且为上部冲积层水。井田岩溶陷落柱发育特征如表1.4。表1.4 显德汪井田岩溶陷落柱发育情况统计表编号位
34、置形状长、短轴充填情况含水性揭露时间1#1715工作面椭圆状长轴:14m短轴9.5m棱角分明,粒径0.030.6m不等,岩性为绿色泥岩,灰色、紫色砂岩、粉砂岩,其间被细碎屑及泥质充填,松散干燥无水19942#九采回风巷椭圆状长轴:90m短轴:60m紫红色铝土质泥岩、黄褐色粉砂岩及黑色粉砂岩,粒径0.050.25m不等,棱角明显初期:无水;距离10m:36m3/h最大:200 m3/h3月后:30 m3/h稳定:15 m3/h19963#1718工作面1720工作面椭圆状长轴:98m短轴:52m巨砾状粉砂岩、细砂岩,粒径0.25.2m,充填物与1#顶板相差不大,胶结物为碎粉砂岩,呈胶结、半胶结状
35、态干燥无水199820054#1718工作面1720工作面椭圆状长轴:62m短轴:32m巨砾状粉砂岩、细砂岩,粒径0.12.5m,胶结物为粉细砂岩碎屑,呈半胶结状态无水、局部潮湿199920051.3 矿井水文地质特征1.3.1 地表水概况井田范围内没有常年性地表水,季节性的小溪流有中关小溪、栾卸小溪和紫牛湾小溪。虽然位于井田外围,但仍处于井田所属水文地质单元。对本矿井具有间接充水意义的河流有南沙河和马会河等。1.3.2 矿区水文地质概况邯邢矿区以黑龙洞泉群、邢台百泉泉群、临城坻河泉群集中排泄点及其各自的径流区分别划分为三个水文地质单元,按其相对位置称之为南单元、中单元和北单元。百泉水文地质单
36、元面积3843km,寒武及奥陶系灰岩裸露面积为645km,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全区补给量约为6.911m/s。百泉水文地质单元为一基本独立且封闭的单元,东北界为邢台大断层;西界为寒武系中统毛庄组相对隔水层;南界为北名河地下分水岭。西部山区的灰岩裸露区是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区,大气降水沿灰岩露头直接下渗,形成面状补给,白马河、七里河、沙河、马会河、北名河等地表径流的渗漏,形成线状集中补给。当地下水由垂直运动转变为水平运动以后,由于岩溶裂隙的发育严格受构造和岩浆岩的控制,从而使地下水的汇集和运动具有明显的径流条带和方向性。区域岩溶地下水的径流方向总的是以百泉为集中排泄点,由西北、西、西南三个方向汇集
37、。在构造、岩浆岩及岩性的制约下,形成了五个径流带: (1) 白马河径流带源起潭村以西,经西南庄、张东流至达活泉、百泉,流量约0.70 m3s。(2) 七里河径流带源起皇台底以西,经南石门、孔村流至达活泉、百泉,流量约1.40 m3s。(3) 沙河径流带源起西佐村,沿綦村岩体北侧经西坚固、祁村转向东北与七里河径流带汇合至达活泉、百泉,流量约1.75 ms。(4) 北名河径流带,主要是汇集西南山区地下水,在北名河以北形成地下径流,地下水流向北东,沿矿山岩体东侧经郭家岭、玉石洼至惠兰村后分流,一股向北进入西石门铁矿,一股向北东经郭二庄、王窑以后又沿显德汪向斜两翼分流,两支在中关合并以后,受綦村岩体阻
38、挡,除一部分向北与沙河径流带汇合外,大部分折向东流至百泉,流量约为2.8 m3s。 (5) 紫山百泉径流带流量约为0.40 m3s。百泉及达活泉是邯邢中单元百泉汇水带地下水的主要排泄区。根据1963年资料,白马河北岸最高洪水位线设有5个洪水位点,记载最高洪水位为+111.48m+102.54m;瞎马河最高洪水位线两岸设有21个洪水位点,记载最高洪水位为+120.61m+87.24m。白马河在东青山村以东河床下伏寒武、奥陶系碳酸岩地层,地表水在此可渗入河床补给岩溶地下水。(6) 矿井涌水量矿井正常用水量为192m3/h,最大用水量为211m3/h。1.3.3 含水层特征根据岩性、结构、富水特征及
39、其对开采煤层的影响程度,参考区域含水岩组情况,矿区含水层(组)划分如下:A 新生界松散类孔隙潜水含水组全新统砂砾石含水组呈条带状分布于中关、栾卸小溪等沟谷之内,主要为冲洪积相卵砾石层。厚013.00m,平均4.00m。渗透系数13.0m/d,钻孔单位涌水量0.662L/sm,水位标高198.2m,为HCO3Ca型水,富水程度中等。中更新统砂砾石含水层全区大面积分布,主要由粒径180cm冰碛砾石组成,厚8.0081.64m,一般30m。渗透系数0.692m/d,钻孔单位涌水量0.125L/sm,水位标高280.04m,为HCO3Ca型水。富水程度中等。下更新统砂层含水层出露于显德汪、新村、柳泉、
40、上关一带。厚10.0080.14m。渗透系数4.055.72 m/d,钻孔单位涌水量0.09380.609 L/sm,水位标高230.89242.77m。富水性中等,但极不均一。井田内小煤窑井筒多见此层,且含水。以上各含水层动态受季节影响明显,在17勘探线以北该组富水性较强,工作面回采时应多加注意。B 二叠系砂岩裂隙承压含水组下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厚0.5042.79m,一般14.37m。矿井揭露时最大涌水量为60m3/h,后逐渐减小至少量淋水,钻孔单位涌水量0.004330.0231 L/sm,一般0.0137L/sm,其渗透系数为0.02620.311m/d,一般0.0974m/d,水位标高
41、+198.75+216.87m,一般+213.58m。水化学类型为HCO3ClNa水,矿化度0.309g/L。井田东、北部富水性稍强。但总体呈弱富水性。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厚023.29m,平均9.95m,不稳定。井下在一轨道三中、二中材料上山揭露该含水层时,最大涌水量40 m3/h;在三采区石门揭露该含水层时,涌水量为23 m3/h,一月后基本疏干。据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178 L/sm,渗透系数0.14m/d,水位标高+171.74+269.62m,一般+215.66m,水化学类型为HCO3ClNaCa型和HCO3SO4CaMg型水,矿化度0.427m/d。主要富水区集中于16线以北
42、,属弱富水含水层。为开采1、2号煤时的主要直接充水水源。C 石炭系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组野青灰岩含水层厚0.73.76m,平均2.31m。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05750.120 L/sm,平均0.0603 L/sm,渗透系数5.010.0154m/d,一般0.729m/d。为HCO3ClCa型水。17勘探线附近、井田的北及西北部富水性稍强。总体富水程度中等偏弱。伏青灰岩含水层厚0.393.40m,平均1.86m。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00274L/sm,渗透系数为0.0166m/d。富水区主要集中于17线附近及北、西北翼的浅部。富水性弱偏中等,为HCO3NaCa型水。大青灰
43、岩含水层厚1.539.71m,平均4.67m。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3570.123L/sm,平均0.0456L/sm,渗透系数0.00242.91m/d,平均1.04m/d。井下涌水点最大水量60m3/h,一般小于 30 m3/h;8号水源井涌水量49.860m3/h。富水区主要集中于17线附近及北、西北翼的浅部,富水性中等。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和HCO3NaCa型,矿化度0.6461.064g/L,具H2S气味。本溪灰岩含水层厚度08.00m,平均4.13m,单位涌水量0.106L/sm,渗透系数3.38m/d,水位标高+215.34+265.16m,一般+247.59m(1
44、975年)。总体富水性中等,7勘探线以北地区富水性稍强。D 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组本区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富水性极不均一,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在垂向上按岩性、结构及富水性可分为三组八段,见图1。其中二、四、五、七段为含水段,七段富水程度最强;一、三、六、八段,可视为隔水层。富水部位主要集中在-250m以浅的上马家沟灰岩二、三段和下马家沟灰岩二段。由平面分布情况来看,井田内统计的漏水钻孔多分布在西部,并且涌水量大于100m3/h以上的钻孔包括水7、放2、水9、放3、放1、奥观13等,均集中在井田的西部,应为强富水区。由于受显德汪向斜与栾卸向斜影响,两向斜轴部附近的含水层深埋,使水循环变缓,勘探期间的涌、漏水点分布少,应属富水性相对较弱区。第三组(峰峰组)灰岩含水层层厚89.00168.00m,裂隙发育。钻孔单位涌水量0.05880.392L/sm,渗透系数0.055331.64m/d,一般6.76m/d。地面1号、4号水井及井下3号、5号、7号、9号水井均取水于该层。九十年代地面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