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精品文档.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课型新课授课教师黄琳娜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章节第四章第三节 学生情况1. 已学习了非金属硅及氯的相关性质,初步掌握了学习新元素的基本方法。2. 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能简单运用对元素性质进行分析。3. 热爱新事物,对探索未知有极大兴趣,比较关注社会生活。 教学内容1. 本课时学习第四章第三节第一部分的内容,即非金属化合物SO2相关性质,属于新知识。可在学习了硅及氯的基础上类比学习。2. 内容分为
2、四点,见下图。3. 教学重点:SO2的化学性质、可逆反应;教学难点:SO2的漂白性。4. 实验探究:SO2与H2O反应、SO2的漂白性。课外探究:SO2的危害实质、可逆反应的实验判定。(1)SO2的危害(了解); (1)与水反应可逆反应(重点)(2)SO2的物理性质(理解)(1)酸性氧化物通性 (2)与碱反应二氧化硫 (3)SO2的化学性质(掌握)(2)漂白性(难点)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4)SO2的用途(运用) (3)氧化性 (4)还原性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可逆反应的实质;(2)掌握SO2漂白性的原理;(3)巩固氧化还原反应;2.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归纳整理的方法归
3、纳SO2的危害、物理性质; (2)运用演绎的方法学习SO2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3)运用类比方法学习SO2的漂白性;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辩证认识事物;(2)由现象认识事物本质。 教学方法(策略)案例引入、实验引导、综合讲授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创设情景空气质量报引出SO2是一种空气污染物。英国伦敦烟雾事件说明SO2对人体有害。酸雨的危害及来源指出SO2是罪魁祸首。SO2是什么物质?为什么具有极大的危害?它危害的实质是什么?怎么防治?图片展示并讲解单质S的存在形式物理性质单质S燃烧生成SO2S以游离态和化合态形式存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是SO2的重要来源,引出SO2性质
4、学习。实物展示事先收集、课堂展示一集气瓶SO2直观认识SO2,思考其溶解性和毒性的实质。实验探究、综合学习SO2溶于水,用pH试纸检测酸碱性。SO2通入NaOH溶液,用酚酞试纸检测。SO2与Na2O、CaO反应,写出方程式。引出可逆反应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与水、碱、碱性氧化物均可反应。观摩SO2通入品红溶液,再加热的实验对比Cl2水,比较二者漂白性的差异。SO2具有暂时漂白性,能选择性地漂白物质,是化合漂白。讨论讲解SO2与X2、O2、KMnO4(H+)、HNO3、Fe3+、Na2O2的反应。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图片展示SO2与H2S的反应。SO2具有氧化性。课后拓展及探究酸雨的形
5、成过程,对自然、人类危害的实质。(查阅资料)怎样由实验来判断反应是否可逆?(根据可逆反应的特点进行)SO2的两面性(重在其用途,作为拓展)全面了解SO2的性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进一步认识可逆反应。 教学流程使知识系统化总结SO2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害小结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引入投影展示空气质量报告,引出质量指标之一SO2;投影展示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指出罪魁祸首是SO2;视频展示酸雨对自然环境、人类生活带来的危害板书一、二氧化硫SO21、危害形成酸雨2007年6月14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有关广州等各大城市空气质量报告;1952年,英国伦敦发生重大的空气烟雾污染事件
6、,带来巨大的伤亡;酸雨对我国森林、湖泊、土壤、动植物、建筑等带来巨大危害。观看投影,集中注意力,思考SO2是什么物质,为何对自然及人类社会构成危害,有何措施减轻危害。可以小声讨论。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身边的现象思考SO2的化学本质,有利于激发其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带着问题学习,目的明确。3min讲解结合图片讲解单质S的基本性质,引出SO2的来源之一S的燃烧。S以游离态和化合态存在于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石中,是黄色、质脆、不溶于水的晶体;在空气中点燃生成SO2。观察S的形态,思考SO2可能具有的性质.认识物质,先从最基本的元素开始,学习SO2先认识S,奠定基础.3min展示事先收集
7、一集气瓶的SO2,将集气瓶正立在讲台上。然后取另一支集满的SO2打开胶塞,倒置在水槽,让学生观察。提问1. 为何要将瓶口向上?2. 从实验现象你能总结SO2有哪些物理性质?3. 你能总结闻有毒气体的正确方法吗?板书2、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有毒气体指导学生从颜色、形态、密度、毒性方面思考。从后一个溶解实验指导学生思考SO2的溶解性。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40体积的二氧化硫,即1:40). 认真观察集气瓶中SO2,总结其物理性质。回答所提问题。SO2是一种 (颜色)、 (气味)、 (密度)、 (毒性)、 (溶解性)的 (状态)。闻
8、气体的方法: 直观认识SO2的物理性质,印象深刻。重温闻气体的规范方法。5min实验展示用pH试纸检测溶有SO2的溶液。板书3、化学性质过渡由SO2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显酸性,过渡到化学性质的学习。用玻棒蘸一滴溶液滴加到pH试纸上,并用比色卡确定其酸碱性。SO2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显酸性,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那么SO2与水发生了什么反应?观察实验,回答SO2水溶液的酸碱性。思考讨论。 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由物理性质深入学习化学性质,完成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2min板书(1)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与水反应:SO2H2O H2SO3 提问1、课本上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我们写的有何差别
9、?为什么?2、那么可逆反应与普通的化学反应有何联系和区别?的代表什么含义?重点讲解可逆反应提问3、H2燃烧生成水,水电解能生成H2和O2,这是可逆反应吗?4、二氧化硫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溶质是否只有亚硫酸?板书可逆反应:同时、同条件、不同方向在同一条件下,既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注意可逆反应强调在同时、同条件下不同的方向进行。SO2溶于水和H2O反应生成H2SO3,H2SO3很不稳定,易分解成SO2和H2O。这两个反应是同时同条件下进行的,SO2和H2O是第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又是第二个反应的产物,H2SO3是第一个反应的产物,又是第二个反应的反应物。如果我们把SO2溶于水
10、和H2O反应生成H2SO3反应叫正反应,H2SO3分解成SO2和H2O的反应就叫逆反应。可逆反应不能向一方进行到底,即产物和反应物同时并存。 思考讨论回答。 使学生由个别事实归纳出普遍原理,运用了归纳学习法。初步学习了什么是可逆反应以及如何根据可逆反应三大特点进行判断。7min讲解SO2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板书与碱反应SO2+2NaOH=Na2SO3 + H2O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2+Na2O=Na2SO3实验展示播放SO2通入品红溶液待红色褪去然后加热的视频。板书(2)漂白性讲解SO2漂白性的原理,与氯水进行对比学习。提问为什么长时间放置的报纸和草帽会变黄?SO2作为酸性氧化物除了能与水反
11、应生成相应的酸之外,还能与碱生成盐和水,与碱性氧化物生成盐。向试管中品红溶液通入二氧化硫,振荡,观察颜色变化?加热试管,再观察有什么变化?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溶液又恢复红色。SO2溶于水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是暂时性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化合)漂白,具有选择性。氯水中HClO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是永久性、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漂白,可漂白大多数有色物质。听讲,并归纳SO2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写出反应方程式。认真观察并思考,总结现象。认真听讲,并积极思考问题,回答。由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演绎到SO2具有的相应性质。直观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实践是认知的唯一来源。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学以
12、致用。2min5min过渡SO2中S为+4价,处于中间价,那么它应该还具有什么性质?讲解SO2具有强还原性。板书(3)强还原性SO2+Cl2+2H2O=H2SO4 + 2HClSO2中S为+4价,处于中间价,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可被X2(卤素单质)、O2、KMnO4(H+)、HNO3、Fe3+、Na2O2等许多氧化剂氧化,比如能使氯水、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思考分析。写出SO2与其他氧化剂反应的方程式。运用推理方法,推导SO2应该具有氧化还原性。训练书写方程式的能力。3min指导观察图片展示H2S和SO2反应的现象。板书(4)氧化性SO2+2H2S = 3S+2H2O 将分别集满
13、H2S和SO2的两只集气瓶口倒立,中间用玻片隔开,当缓缓抽掉玻片时,观察有何现象。写出方程式。认真观察,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写出反应方程式。既练习了方程式的书写,又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3min小结SO2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害。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是一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与碱反应生成亚硫酸盐和水,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亚硫酸盐,具有暂时漂白性,具有氧化还原性;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形成酸雨对自然环境、人类社会都具有极大危害,要设法减轻其危害。回顾本节课知识,整理归纳,系统化。2min课后探究对酸雨危害的本质、可逆反应实验判断及SO2的用途进行探究。查阅资料,对酸雨形成过程、危害实质进行探究;怎样用实验手段对可逆反应进行判断?SO2有哪些用途?课后完成拓展知识面,全面深刻认识SO2,前后呼应,解决课前问题。3min作业课后习题。课后完成。巩固练习。2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