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大众传播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256679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农村大众传播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浅析农村大众传播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农村大众传播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农村大众传播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doc(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浅析农村大众传播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精品文档.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 浅析农村大众传播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

2、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3、。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摘 要在“十二五”规划下,农村社会发展又迎来新的机遇,如何更好更快的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依然是最现实的问题。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即是财富,而加大农村大众传播的力

4、度,对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和谐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概述了新农村的含义和我国农村大众传播的现状,并提出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旨在探寻我国农村信息传播的不足,指出农村信息传播的重要意义,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探索新农村建设可行的发展途径。关键词 新农村;大众传播 ;媒介 AbstractUnder the new five-year plan, rur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ushered in new opportunities, how to make better and faster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

5、de is still the most realistic. The information age, information is wealth, and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rural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for the elimination of urban-rural dual structure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have a positive effect.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6、overview of the meaning of the new rural and rural mass communica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problems,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lack of rural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pointed out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 rural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s media to explore new rur

7、al construction feasible approach to development.Keywords New Country;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medium目 录前 言4一、农村大众传播5二、我国农村大众传播的现状6三、我国农村大众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7(一)对农传播媒体数量少,农村大众媒介占有率低。7(二)农村大众媒介结构失衡。8(三)对新兴媒介的认识和利用不足8(四)传播内容脱离农村实际9四、农村大众传播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10(一)农村大众传播的功能角色10(二)农村大众传播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11五、大众媒介经营农村市场的可行性及

8、其实现途径13(一)农村大众传播媒介市场环境分析14(二)加快农村大众传播媒介发展14六、结语16致 谢16参考文献17前 言要建设新的农村,必先培养新型的农民。培养新农民的根本在于改造农民的思想,而改造农民思想的最好途径莫过于信息传播。我国多数的农村地区,由于地处偏远闭塞而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由此导致了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的整体落后。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即是财富,而加大农村信息传播的力度,打破城乡信息不对称的传播格局对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和谐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信息传播对农村发展的贡献微乎其微,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单一,很大程度上还依靠人际口口传播,这就限制了农民的信息来

9、源,限制了农民的眼界。闭塞的信息环境造就了农民几乎一成不变的思想,思想一旦落后,落后的就不只是思想。我们经常说“与时俱进”,但问题是闭塞的农村如何与时俱进?解开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对农村的信息传播的这一薄弱环节。而根据实际观察和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目前我国的信息传播格局是重城市而轻农村,农村地区和农村人口所占有的大众媒介数量和节目数量严重不足,这种现状与我国人口分布是极不协调的。大多数媒介没有意识到,或是不愿意重视农村巨大的媒介市场。纵然媒介有他们自己的看法,诸如农村人口文化水平低下,经济欠发达,购买力低下等原因,但现如今还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农村已经不符合实际。中国已经完成了扫除文盲的任务

10、,农村人口消费水平也在节节攀升,农村地区硬件设施建设也大有改善,这就为大众媒介进军农村市场提供了成熟的先决条件,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目前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只指出了大众传播格局的不协调,农村边缘化的现象。很少将新农村建设的大战略与大众传播的作用联系起来。本文则从农村社会的实际出发,探讨大众传播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一、农村大众传播(一)大众传播对于“传播”的定义,学界并没有统一的定论,据统计“传播”的定义迄今不下一百个,基本处于外行搞不懂,内行说不清的状态。概括起来,对“传播”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共享

11、。2、“交流”说,强调传播是有来有往的双向的交流活动。3、“影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对受者(通过劝服)施加影响的行为。4、“符号”说,强调传播是符号(或信息)的流动。无论是哪种说法,“传播”都和“信息”密不可分,因此,可将“传播”简明的理解为:传播即传授信息的行为(或过程)。“传播”按照传播的范围和规模来分,可以分为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大众传播这个概念始见于1945年11月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科教文宪章之中,它是指特定社会集团利用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向大多数社会成员传递信息的过程。起初,大众传播仅指单向传播,不包括受众信息反馈。但是,随着大众媒介的发

12、展,例如web 2.0的出现,大众传播也包括双向传播过程。(二)农村大众传播农村社会内部以及与之相连接的外界传播系统的传播现象,称之为农村传播。农村大众传播则是大众传播媒介介入之后的农村传播形式。例如宁夏塞上新农村报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对农传播,促进三农发展的专业报刊;湖南台乡村发现是一档专门以农业、农村、农民为题材的电视节目,它们都属于农村大众传播的范畴。从地域范围来看,农村大众传播主要是针对城市之外的农村地区;从受众群体来看,农村大众传播主要是针对长期生活居住在农村的人群;从传播的内容来看,农村大众传播主要传递的是涉农信息。二、我国农村大众传播的现状农村大众传播发展现状的主要衡量标准是大众传播

13、媒介在农村地区的渗透率,即目前仍居住在农村的农民拥有的大众传播媒介环境发展和媒介使用状况,包括面向农村的媒介传输机构、设备、功率、覆盖情况;同时又指农民所拥有的大众传播媒介的终端情况,包括广播电视接收设备数量、报刊订阅率、图书拥有量,以及目前正在普及中的新媒介,如电脑、互联网、手机等。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5万人,占全国人口比重的50.32%。这个数据表明,我国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数量基本对半分,但是农村地区所占有的大众媒介资源却远远不及城市。在我国农村地区,报纸、广播、杂志、书籍、网络的接触率不到50%。到2005年止,在全国的1926种报纸中,

14、“三农”报纸仅有29张。受教育水平和报纸发行的原因,农村人口读报率只有10.4%,订阅报纸的人数微乎其微,三农报纸因其关注的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和报纸一样,农村致富农民对杂志的拥有率也只有5%。广播的情况也不乐观。我国农村地区的广播覆盖率为92.67%,但广播的衰落似乎已成定局,统计数据显示,对农广播频率数量仅占全国2371套广播数量的0.42%。与报纸、广播、杂志相比,电视在农村的影响力则非常高,这和电视在农村的普及密不可分,也是由于电视媒体精心经营策划的结果。国内很多电视台都设置了农业频道和农村节目,如CCTV-7(军事农业频道)设有乡土、农广天地、聚焦三农等多套农

15、业节目;湖南台的乡村发现做为一档以“三农”题材的专门节目,正异军突起。纵是如此,我国农业电视节目也只占全国电视节目年播出总量1004万小时的不过1%。相较于传统媒介而言,新兴媒体在农村的渗透率要乐观一些。1997年开始,互联网开始进入普通家庭,为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国互联网协会于2007年成立了农村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2008年农村网民规模达到8460万人。但是由于农村互联网设施建设的不足,乡村互联网的普及率只有11.7%,网吧在乡村网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手机的普及,和手机科技的进步,手机做为信息接收终端的作用日益增强。据2011年6月1日爱立信消费者研究室发布的一项关于农村消费者通

16、信消费模式的调查显示,在中国农村地区,手机的普及率则上升至90。但是手机上网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手机相对于电脑而言有上网速度慢、信息容量小等问题,无法满足农民对信息的个性追求。“信息的平衡与稳定意味着信息使用者和接受者有相同的机会和权利,意味着社会的一种公平、公正的原则。”从以上数据分析来看,乡村媒介资源的配置严重不足,与中国庞大的农村人口规模极不协调。这种矛盾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前进步伐。三、我国农村大众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从以上数据分析来看,农村大众传播所存在的问题已经十分明朗,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农传播媒体数量少,农村大众媒介占有率低。相较于城市而言,各大媒介都更愿意

17、在城市发展,由此导致的问题是城市媒介市场趋于饱和,竞争十分激烈,而农村地区的媒介市场却一片荒芜。造成这种媒介市场城乡不对称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长期滞后,造成大众传播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大众媒介还难以渗入到广大农村地区。其次,农村受众的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对媒介的认识也不足,这就形成了对农传播的一大障碍,难以逾越。再次,也是各大媒介对农村市场的不够重视,基于前面两点原因所形成的成见,认为农村地区媒介市场难以开发,进而不重视对农传播,导致农民难以从大众媒介获得有用信息,进而进一步忽视大众媒介的实际作用,形成大众传播媒介与农村人口互不重视的恶性循环。这就促使大众传播媒介不

18、可能像其在城市地区一样普及。“大众传媒硬件覆盖状况决定了其功能的发挥。”农村大众传播媒介覆盖率低下制约了大众传播媒介在农村地区功能发挥,也制约了农村人口的信息渠道。(二)农村大众媒介结构失衡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大众传播格局呈现了电视一家独大的状况,其它大众媒介,如广播、报纸在农村地区影响则微乎其微,这样的农村大众传播格局导致农村居民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对信息的有效利用率不高。电视在农村地区的普及使得电视较报纸、杂志等媒介有无法匹及的优势。但是电视媒介由于其本身的物理特征,也具有难以弥补的缺憾。如电视线性传播,信息稍纵即逝,难以保存和重复利用。因此,电视在农村地区扮演的更多是娱乐工具而非信息利用载体。

19、而报纸等纸质媒介则恰巧能够弥补电视的这一大不足。遗憾的是,农村居民报刊订阅率极低。湘西南靖州县营寨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村,地处偏远,交通极为不便。从对该村居民报刊订阅情况的抽样调查来看,该村100户家庭中订阅了报刊或杂志的仅17户,其中大部分是村干部。也就是说,一般村民基本不订阅报刊杂志,足见其信息渠道的单一。农村地区这种极不平衡的传播格局阻碍农村大众传播发展。(三)对新兴媒介的认识和利用不足互联网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还没有进入普通家庭,这就使得网络媒体在农村不可能有太大市场,这体现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对农村大众传播媒介向农村渗透的制约作用。如果说,这是农村目前还难以抗拒的客观因素的话,那么农

20、村人口对手机的利用则表现出农村人口对新兴传播媒介的认识不足。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农村人口对手机的保有量持续上升,手机完全可以被当做对农信息传播终端设备。为此,中国移动通信还专门推出了通过短信、彩信、语音、手机上网等多种方式,为广大农民提供政策法规、新闻快讯、农业科技、市场供求、价格行情、农事气象等信息的“农信通”特色服务,以满足农民对农产品的产供销、农村政务的管理及农民关注的民生问题等信息的需求。但是这个平台并没有得到农民充分的利用。以湘西南靖州县营寨村为例,对该村抽样调查的100名16岁至55岁的手机用户的数据显示,听说过“农信通”的人有32人,订阅该服务的仅有4人,大多数人还不知道有“农信

21、通”这项专门信息服务。由此可见,手机在农民看来还只是一种纯粹的通讯设备,更多的服务于其人际传播的需要,而并没有广泛进入大众传播的范畴。(四)传播内容脱离农村实际“大众媒介与乡村社会的排斥性与兼容性决定了乡村社会在大众媒介视野中的角色和位置。”大众传播媒介对农村社会报道内容不准确或脱离农村实际,不但使乡村大众传播没有实现预期效果,反而出现“伤农”现象,导致农民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反感”。2006年,有媒体报道称“香蕉被加工化学剂催熟”,实际上,这是媒体将香蕉生产过程中正常的生理催熟环节人为误解成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化学加工过程。对香蕉种植者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从整体来看,我国大众传播媒介对乡村的

22、主流报道多是为乡村进步与发展唱颂歌。小康村的形象越来越多地被大众媒介放大,造成大众媒介对乡村歌颂式形象塑造的普遍化。实际上,这并不是完全真实的农村现状,也不能完全表达农村居民的真实诉求。农村地区还存在诸多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很好的解决。这些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恰恰在当下大众舆论广泛的盲目歌颂中被掩盖,使得农村居民对现有农村大众传播中的内容较为抵触,人为的为大众媒介深入农村增加了一道心理障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众媒介及其从业人员远离农村,缺乏对农村真实现状的了解,也不愿意深入农村基层,体察民情。2011年,在全国大众传播媒介中掀起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运动中,涌

23、现了一些优秀的、更加贴近农民生活的新闻作品。这一运动很好的扭转了大众传播与农村实际脱节的问题,拉近了大众传播媒介与三农的距离。这样的新闻运动应该形成机制,予以长期发扬。由于农村大众传播中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大众传播媒介难以向农村顺利渗透,大量涉农信息也不能在农村向纵深传播,这加剧了农村和城市的信息隔阂,造成城乡之间难以逾越的“信息鸿沟”,加剧或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前进的整体步伐。为此,为了实现农村跨越发展,就需要解决农村大众传播中的这些问题,这样才能为农村大众传播发展铺平道路,把农民、农村从边缘地位中解放出来。首先要消除城乡居民在思想形态上的“二元结构”,进而促进农

24、村大变革,才能消除城乡之间在外貌形态上的“二元结构”,真正从根本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四、农村大众传播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一)农村大众传播的功能角色农村大众传播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农村受众群体的特征,结合自身的功能,在新农村建设中主要扮演以下角色:1、党和政府惠农政策的传达者和宣讲师大众传媒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在新闻宣传中,必然体现党和政府的意志,传达中央精神。历年来,每年的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都会得到大众传媒的大势宣传,使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深入人心。但是大众传媒也不是机械的传达党和政府的政策,有时候,尤其是在涉及到农民切身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就需要大众传媒利用

25、通俗易懂的传播方式予以解读,以消除农民的疑虑和不理解,激发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这个时候大众传播在对农传播中又扮演着宣讲师的身份。2、农民群众呼声的代言人大众传媒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出了负责政策的下达外,还担负着上传农村意见呼声的职责,是农民群众的代言人。由于农村地区没有城市那样健全的意见反应渠道,农村大众传播媒介就成为农民反应意见呼声的有效渠道。大众传播媒介也通过深入农村,体擦民情,利用自身信息搜集优势,获得很多农村现实的一首材料,反应给决策部门,形成上下沟通的良性互动。3、新农村建设知识的传播者大众传播是一所开放的大学,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文化素质

26、都不高,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障碍,大众传媒发挥其教育功能,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再教育,搞好农村信息服务。增加与“三农”相关性强的农林科技、致富信息等内容,能够发掘先进经验,起到宣传示范作用。4、农村政策落实的监督者舆论监督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基本社会功能之一。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或矛盾,需要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及时监督、化解。因此,大众传播媒介要积极监督中央惠农政策的具体落实,防止惠民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中发生“变异”,变成“坑民”。(二)农村大众传播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农村大众传播的功能地位决定了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具体作用。概括起来,大众传播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新农村建设起到深远影响

27、。1、缩小城乡“知沟”“知沟”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之一,它是指“随着大众传媒的信息进入社会体系的增多,人群中有较高社会地位的那部分人比地位低的人更快的接受信息,这两部分人的知识差距就会增加而不会减少。”根据这一理论,由于在我国,农村在各方面相较于城市而言,一直处于较低的地位,这就使得农村更难较快接受信息,故而农村地区越来越被边缘化。随着大众传播不断在农村渗透,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必然增多,农民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更快的获得信息,这就极大的增加农民的知识,开阔了农民的视野,对于缩小城乡“知沟”直接的促进作用。农民在获取信息后,又会能动的做出相应的反应,由此又引起了其

28、它连锁反应,作用于整个农村社会的改变。2、促进农村市场信息流通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农村生产力得到很大解放,极大的促进了农村生产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市场调节具有无可避免的相对滞后性。具体表现在农民生产盲目跟风,造成农产品供大于求的状况,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严重影响农民的收入。近年来“菜贱伤农”的现象屡见不鲜,就是例证。在农村大众传播的作用下,农民将能更多、更便捷的接触到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市场供求、价格行情、农事气象等信息,这将提高农民预见风险的能力,自主调节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中的实际问题,减少农业生产损失,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例如,

29、近些年,全国各地农村出现了大量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不断向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就是农民在生产实践中自主抵抗市场风险的行为。而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涌现,得益于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积极宣传推广,引起各地农民的积极效仿。又如,2011年,宁夏、内蒙等多地出现了土豆滞销的状况,大量土豆堆积田间地头、公路旁边而无人问津,土豆种植户一筹莫展。经过报纸、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的大势宣传之后,涌现了爱心购买土豆的活动,为种植土豆的农民解决了部分销路,降低了农民损失。农村大众传播将原本封闭的农村市场与更为广阔的外部市场连接起来,使农民在整个市场经济体系中具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可见,农村大众传播在促进农村市场信息流通,

30、指导和服务农业生产具有积极作用。3、促进农村社会组织形态的改变大众传播媒介是引起社会结构变迁的一大动力。在农村大变革的历史进程中,大众传媒的作用至关重要。以电视为主体的大众传播媒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农村社会的组织形态。在大众传播媒介的宣传推广之下,在全国各地农村涌现了一些服务组织、互助组织、福利组织等。农村地区原来以血缘和亲缘为基础的组织结构逐渐淡化,人们更多的因共同的诉求而组织在一起。还是以湖南省靖州县营寨村为例,“结婚难”几乎成为男性适婚青年的普遍感受,为了不使高昂的婚姻成本影响该村青年的“终身大事”,该村16岁以上35岁以下的男性青年约定,并形成章程,成立“营寨村青年互助基金”,每

31、人每年向基金注资500元,积少成多,用以保障基金成员的婚事或其它重大事由。基金成员结婚时,可以向基金会申请“无息贷款”,先办完婚事,等收到婚礼礼金后,再如数返还到基金会。这种自发的互助组织是青年群体因共同利益诉求而结合成的“利益共同体”,他们这样做的“灵感”正是是来自于农村大众传播媒介对农村非正式合作组织的宣传报道。4、改进农村思想观念,促进精神文明随着农村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手机、互联网等新兴大众传播媒介正在促使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村青年群体思想认识与生活模式的巨大改变。农村地区长期的信息闭塞,必然导致农村居民思想保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导致农村地区封建迷信、聚众赌博等陋习盛行,十六届五中全会

32、描绘的新农村蓝图就难以变成现实。农村大众传播媒介发挥其娱乐和教育的功能,将极大的充实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是相对于物质文明建设而言的,而精神文明建设又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所以说,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大众传播媒介于潜移默化之中改变着农村人口的消费观念、婚姻观念、丧葬观念和其他价值判断,使他们的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日益接近于城市文明。可以说,中国农民传统封闭的、保守的、乡土的传统思想观念正逐步具备开放的态度、创新的素质、开拓进取的精神,并加强了竞争观念、法制观念、时间效率观念和信息观念,这对于相对落后封闭的农村地区

33、而言,无疑是巨大的进步。而促成这种进步的农村大众传播是“劳苦功高”的。2011年10月,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这也意味着农村地区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迎来了新的契机。因此,尽快构建以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手机、互联网为主体的农村大众传播体系,增加大众传播媒介在农村地区的渗透,对于实现新农村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五、大众媒介经营农村市场的可行性及其实现途径“能不能构建一个和谐社会,能否实现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关键取决于一个什么样的公民群体。”要建设好新农

34、村就得先培养新农民,培养新农民的关键在于培养其新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大众传播将发挥巨大的社会作用。因此,大众传播媒介必须介入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这也是大众传播媒介履行其社会责任的过程。(一)农村大众传播媒介市场环境分析目前来看,我国农村大众传播大发展的条件已经充分具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数量庞大而优质受众群体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一半多,相较于城市媒介市场的饱和竞争,农村这个庞大的受众市场几乎还处于真空状态。这个尚未完全开发的受众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我国扫盲工作已取得很大成就。以宁夏南部全国闻名的贫困县西吉县来说,该县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

35、100%和98.2%,青壮年非文盲率已经达到98.5%。这意味着农村人口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也能较快接受和掌握新兴信息传播手段(如互联网和手机)的使用。无论是传统纸质媒介还是新兴信息化媒介都能在农村立足、发展。2011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6977元。随着农村人口收入水平的提高,其购买力不断增强,为大众传播媒介提供了巨大的商品广告市场;另外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对信息的需求量大增,对大众媒介产品的购买订阅将更加积极。2、逐步改善的农村硬件基础设施硬件条件直接影响到农村大众传播的发展。截止2007年,我国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026万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这意味着农村邮路变得更畅通

36、快捷,为报刊等纸质媒介深入农村市场铺平了道路。目前,我国正加快农村宽带普及率,江苏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宽带。宽带在农村的普及将使得互联网真正走进千家万户。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将为大众传播媒介的进入打下良好基础,原先制约农村大众媒介发展的客观因素将逐渐消失。(二)加快农村大众传播媒介发展农村大众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不只是大众媒介自身的问题。农村大众传播的发展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的是大众媒介自身无法抗拒的,因此要彻底解决农村大众转播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大众传播发展,需要多方努力。1、政府进行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来就是政府制定的农村发展战略,农村大众传播媒介作为服务该战略

37、发展的力量,政府部门应为农村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创造和改善条件。第一,还是要继续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知识水平,增强农民素质。为大众传播媒介充分进入农村地区创造良好的受众基础。第二,建立合理的农村大众传播媒介体系。农村大众传播格局中,不能电视一家独大,为了更好的对农传播,使农民能更多更好的利用信息,还需要扩传统大纸质媒介和新兴媒介的比重。纸质媒介具有信息便于保留和成本低廉的优势,应该使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在农村像电视一样普及。为此,还需要为纸质媒体的进入扫清障碍,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交通建设,确保报纸在农村发行的时效性不丧失。网络媒体获取信息的便捷性毋庸置疑,然而在很大一部分农村地

38、区互联网还没有入户,农村上网还依赖于乡村网吧。手机在农村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但是它没有被当做信息服务平台加以充分利用。建设完善的对农传播媒介体系,促进新兴媒介的普及,可使农村地区信息渠道多元化,增强农民获取信息的自主性。2、大众传播媒介需履行社会职责,开发农村传播市场。大众传播媒介需结合农村实际,精心策划符合农民审美情趣和实际需要的节目或栏目。内容上要通俗易懂,简单实用,符合农村居民审美情趣和农业生产实际;形式上,追求多样性,增强趣味性等。因此,大众传播媒介要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增强与农村社会的兼容性。为此,大众传播媒介要深入农村,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找准农村市场

39、定位。3、农村人口应认识到大众传播媒介的实际作用 农村大众传播没有农民自身的参与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农民积极参与其中,农村大众传播的作用才能有效发挥。因此农民应该认识到大众传播媒介在其生产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养成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接受信息的习惯,将获取信息作为生产生活的一部分。总之,要改变农村落后的大众传播现状,大众传播媒介需要增加在农村的覆盖率;政府要不断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农民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养成接受习惯。六、结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难以一蹴而就。要完成这项实际工程,彻底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就需要为农村的持续发展提供恒久动力,这样才能确保农村地区在时代的大发展进程中永不脱

40、节。这就需要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找到阻碍农村地区落后的根源。在目前农村经济落后,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首先应该弥补的是思想的落后,发挥农民的能动作用,为农村发展创造更大的物质财富。大众媒介无论从自身的发展考虑还是要为国家社会经济经济协调发展贡献力量都应该重视对农村的信息传播。“对于整个近现代史而言近代化或城市化进程本质上也是乡村社会变迁的过程。”正如19世纪中后期中国报业的发展促进中国人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从而在中国掀起深刻的社会变革一样,农村大众传播的不断发展必然激活农村地区的巨大潜力,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重大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全面胜利和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41、”的作用。致 谢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保慧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参考文献1李永健.大众传播与新农村建设.M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072李红艳.乡村传播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013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124申凡.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媒介功能理论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5李红艳.关于乡村传播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第3期6张蕊.我国农村传播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新西部2009.第12期

42、7段京肃、段雪雯.乡村媒介、媒介乡村和社会发展.J 现代传播2010.第8期8张国良.新闻媒介与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3.9谭英.中国乡村传播实证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9.10谢咏才、李红艳.中国乡村传播学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9.11尤游.大众传播在农村社区的角色变迁:湘中S村的个案阐释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2.12(美)约翰维维安.大众传播媒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1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

43、下进行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特别注明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并表示感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本人签名): 年 月 日学位论文出版授权书本人及导师完全同意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以下简称“章程”),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表和以电子、网络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CN

44、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论文密级:公开保密(_年_月至_年_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作者签名:_ 导师签名:_年_月_日 _年_月_日独 创 声 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二一年九月二十日毕业设计(

45、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滨州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 二一年九月二十日致 谢时间飞逝,大学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要过去,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收获了很多,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一直关心帮助我的人分不开的。首先非常感谢学校开设这个课题,为本人日后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提供了经验,奠定了

46、基础。本次毕业设计大概持续了半年,现在终于到结尾了。本次毕业设计是对我大学四年学习下来最好的检验。经过这次毕业设计,我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进步。这期间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在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将无法顺利完成这次设计。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知道郭谦功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在我的论文书写及设计过程中给了我大量的帮助和指导,为我理清了设计思路和操作方法,并对我所做的课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方案。郭谦功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作风和诲人不倦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能受益终生的东西。再次对周巍

47、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其次,我要感谢大学四年中所有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在学习期间对我的严格要求,感谢他们对我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帮助,使我了解了许多专业知识和为人的道理,能够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有继续奋斗的力量。另外,我还要感谢大学四年和我一起走过的同学朋友对我的关心与支持,与他们一起学习、生活,让我在大学期间生活的很充实,给我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关系和理解,如果没有他们在我的学习生涯中的无私奉献和默默支持,我将无法顺利完成今天的学业。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快走入尾声,我们的校园生活就要划上句号,心中是无尽的难舍与眷恋。从这里走出,对我的人生来说,将是踏上一个新的征程,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回首四年,取得了些许成绩,生活中有快乐也有艰辛。感谢老师四年来对我孜孜不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