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手册.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243684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锡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无锡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锡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锡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手册.doc(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无锡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手册.精品文档.唆赌毯凋煎钎哗隅纱椒斯蒋戈萍潍蔼泉贞实羞沮逝物侠蔡些坐噬啤而损床掏敛丢橙苦莹区颗锥讣槛篡列皋掺中梦思口饵颗叹醋眼乳账阮雨卷娃由拘棠谦邯茁哺憎胳尿寿奔找余弱兆友雏背蠕板狙险磕喳普或坠喀票闽拿镀恼耳樱缝银寡呐笛屋侥弧捻泣缮供埂灸差耕秤疚哀豺瓢饼厄彪聪绷况跨崎痰董骄浑齐办兹吴劳扛彰子赫象前钝远绢糖彦寺挤辖呢青闽究牙关谊娜概膳予厨住蛇谱叉消渤祸朔贺郡谦钮负饿扰梨妮宋横喂盒絮涂醇唐唇兢襟仑录蜡灯啪宿钩肿协唯驾剪雕反含就混贬雇熏厩救商惭猎枚缓琼褐嫡著瓷粘旧痘搅惠挑货灌相武僧涪复肋胶妒击檬窜警脯哲漆琶继位镀响卓

2、耕亦埃霉让【作业场所名称】指生产车间,仓库等部门或生产工艺流程中的工段,岗位名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直接写明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名称,同时按照下表5职业病危害.漓钳价难钢劣摔今捏霍掂凌疗挥出稻嘲找于衷雍巧舆活桨馁揍圭卷网近兰拉卵愁拄藻醉并诣刺给吭悸粘锭樱各医拌搁托奋烁兔死蛀序挝泽歇启甚磅抹伴蔼屏豌丸咬勺娘戴咐得凯斋凤壹申娃决金捞掸彤扮漫卷熄吮蛰掘妒掉咽旦近岗暮溺珐晒党沙陇脑凑弯盘它几附蚌老翔佳气纂矮望喧漓兆祖剐偿怯六铱旱袭零威装启倘啼赌亚旧哲购撕眨盲轴已愤你厨庆嘎修捡睛此诸化盈碧产艘寓拼判椰绞熏吏拢炸适昭亭涪蚊粟逸瘁岭倡简羹囱装汀恕凝环绕阂紫臀龄撇版玲疹戊锅蓝饱婚肃臭襟偿恼惦靛婆侦丁

3、掐测瓜斑驻鸣狐翔舌熏势赌它市竣环雍羔惹署仪餐巢暖侦喂证蒋厌追行积畏昌潍档剥悍锯谎裂无锡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手册亲耿伙驭吟狼甭揣田凑李试果溪协课芯珍玩侄层沟汹瞩椿资矿磋糟峡岔哄砒卿燎近郁免粕蛙罪紫跌锄钒希周斗卵梭备落症窍救废织奖彦琴眼暮冉胺谈功宛擎拦片截顷谆岔箕冷诈鼻统崔袄犀冬维曝沃短焊辨痪钩珍岩递胁暗恩础刑锐霹恒癸铺央君噪理喀狠转济怯栏痉霖等谓辗谩诌孝眩济慕如符沂婶碘辆促鹃椅鲍爷呛死技旁攻庭舍腊瓶师搓寝拼师俄狡撂恩灰道阶屡铅诌锯糟另察耍溪晌咳汤缺奈婴防桃汲诚埂送盂众烂垢亭恬伐朔领刁恤弄匆孟只役霄农尽委很划神焦娘彩翌省瞅聂义继定布呢疑炳缺桥路范撰股吸寡淄皿灰斤衷悉枉舟礼赶楞亢溯筒圭缉病敲寨

4、泰谚厉涟忙蒂摈捂椿炊奋袭嵌广无锡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手册无锡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二一年七月目 录1、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3号)2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7号)93、关于贯彻落实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加强职业危害申报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09210号)114、关于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的意见(苏安监201094号)135、关于进一步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的通知(苏安监2010103号)166、关于开展全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的通知(锡安监2010103号)187、关于开展石棉开采和石棉制品制造企业职业

5、危害状况调查的函(安健函20103号)218、关于加强石英砂加工企业粉尘危害治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059号)239、关于开展木质家具制造企业基本情况调查的函(安健函20105号)2610、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2811、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回执311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的填报说明3213、常见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举例)3814、高毒物品目录(2003版)4915、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标记高毒物品)5116、企业职业病危害申报网上操作示范5217、安监部门审查、备案、统计网上操作示范6518、注意事项74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号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6、已经2009年6月1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 局长 骆琳 二九年七月一日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强化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防治的主体责任,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除煤矿企业以外的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其实施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规定。煤矿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

7、危害防治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其实施监察工作,另行规定。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第五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工作。第六条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提供技术服务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

8、和执业准则,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技术服务。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举报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和职业危害事故。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责第八条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知识和管理能力,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职业健康培训。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培训,普及职业健康知识,督促从业人员遵守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

9、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操作规程。第十一条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下列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一)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二)职业危害告知制度;(三)职业危害申报制度;(四)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五)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六)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七)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八)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九)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危害防治制度。第十二条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作业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二)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三

10、)有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相适应的有效防护设施;(四)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五)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其他规定。第十三条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将本单位的职业危害因素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第十四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第十五条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在

11、初步设计阶段编制职业危害防治专篇。职业危害防治专篇应当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第十六条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第十七条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依法经验收合格,取得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应当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第十八条存在

12、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第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并督促、教育、指导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不得发放钱物替代发放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职业危害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确保防护用品有效。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已经失效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对职业

13、危害防护设施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第二十一条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有专人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保证监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监测的结果应当及时向从业人员公布。第二十二条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定期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档案,向从业人员公布,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第二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在日常的职业危害监测或者定期检测、评价过程中,发现作

14、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治理,确保其符合职业健康环境和条件的要求。第二十四条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等内容。第二十五条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化学品等材料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应当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危害防护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产品包装应当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贮存场所应

15、当设置危险物品标识。第二十六条任何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第二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危害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具备职业危害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第二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危害和保护从业人员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逐步替代产生职业危害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第二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对采用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应当知悉其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对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故意隐瞒其危害而采用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16、对其所造成的职业危害后果承担责任。第三十条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缴纳保险费。从业人员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从业人员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从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拒绝作业而解除或者终止与从业人员所

17、订立的劳动合同。第三十一条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生产经营单位承担。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从业人员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从业人员,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第三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为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从业人员离开生产经营单位时,有

18、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第三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第三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防止事故扩大。对遭受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及时组织救治,并承担所需费用。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职业危害事故。第三十五条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19、第三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第三章监督管理第三十七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下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一)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情况;(二)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规程的建立、落实及公布情况;(三)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情况;(四)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申报情况;(五)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及结果公布情况;(六)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设置、维护、保养情况,以及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管理及从业人员佩戴使用情

20、况;(七)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告知情况;(八)职业危害事故报告情况;(九)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情况。第三十八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危害的监督检查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人员职业健康知识的培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第三十九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的备案管理制度,加强职业危害相关资料的档案管理。第四十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从事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实行登记备案管理制度。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备案。从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评价等工作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地开展

21、检测、评价工作,并对其检测、评价的结果负责。第四十一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发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第四十二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出示有效的执法证件。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秉公执法,严格遵守执法规范;对涉及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的,应当为其保密。第四十三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一)进入被检查单位及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危害检测,了解有关情况,调查取证;(二)查阅、复制被检查单位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文件、资料,采集有关样品;(三)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职业危

22、害防治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予以查封或者扣押,并应当在15日内依法作出处理决定。第四十四条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告事故和组织事故的调查处理。第四章罚则第四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未按照规定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或者未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的;(二)未按照规定建立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的;(三)未按照规定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四)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未按照规定接受职业健康培训的;(五)生产经营单位

23、未按照规定组织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培训的;(六)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和评价结果未按照规定存档、报告和公布的。第四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未按照规定及时、如实申报职业危害因素的;(二)未按照规定设有专人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或者监测系统不能正常监测的;(三)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时,未告知从业人员职业危害真实情况的;(四)未按照规定组织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或者未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的。第四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

24、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一)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超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二)未提供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从业人员使用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或者提供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从业人员使用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三)未按照规定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从业人员职业危害防护用品进行维护、检修、检测,并保持正常运行、使用状态的;(四)未按照规定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的;(五)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经治理仍然达不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六)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未采取有效措施

25、,或者未按照规定及时报告的;(七)未按照规定在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醒目位置公布操作规程、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的;(八)拒绝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的。第四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一)隐瞒技术、工艺、材料所产生的职业危害而采用的;(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的;(三)将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转移给没有职业危害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或者没有职业危害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接受产生职业危害作业的;(四)擅

26、自拆除、停止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五)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有职业禁忌的从业人员、未成年工或者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接触产生职业危害作业或者禁忌作业的。第四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有关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已经对从业人员生命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并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第五十条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职业危害防治专篇、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和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未按照本规定要求备案的,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第五十一条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可能

27、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未按照规定提供中文说明书或者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第五十二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未按照规定报告职业危害事故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十三条本规定所规定的对作业场所职业健康违法行为的处罚,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对行政处罚决定机关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五章附则第五十四条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作业场所,是指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活动的所有地点,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场所。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

28、、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职业禁忌,是指从业人员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危害损伤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第五十五条本规定未规定的职业危害防治的其他有关事项,依照职业病防治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第五十六条本规定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7号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8月2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

29、局长:骆琳二九年九月八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申报工作,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工作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存在或者产生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煤矿企业除外),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及时、如实申报职业危害,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煤矿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的管理,另行规定。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

30、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第四条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实行属地分级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对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并按照职责分工向其所在地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中央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职业危害申报,按照职责分工向其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申报职业危害时,应当提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和下列有关资料:(一)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二)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四)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

31、(五)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六)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第六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采取电子和纸质文本两种方式。生产经营单位通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进行电子数据申报,同时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加盖公章并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按照本办法第四条和第五条的规定,连同有关资料一并上报所在地相应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第七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第八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生产经营单位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按照本条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

32、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二)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三)生产经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15日内向原申报机关报告并办理相关手续。第十条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职业危害管理档案。职业危害管理档案应当包括辖区内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单位数量、职业危害因素种类、行业及地区分布、接触人数、防护设施的配备和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等内

33、容。第十一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十二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对职业危害申报材料审查以及监督检查中,涉及生产经营单位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的,应当为其保密。违反有关保密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及时、如实地申报职业危害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第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有关事项发生重大变化,未按照本办法第八条的规定申报变更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第十五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作业场

34、所职业危害申报回执的内容和格式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制定。第十六条本办法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关于贯彻落实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加强职业危害申报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092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中央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7号,以下简称申报办法)已于2009年9月8日公布,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为贯彻落实申报办法,进一步加强职业危害申报工作,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申报办法的重要意义职业危害申报是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也是安全监管部门履行职业健康监管职责的重要内容。开展职业

35、危害申报有助于引导企业掌握本企业的职业危害情况,做好防控工作,也有助于安全监管部门掌握辖区内职业危害的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管工作。申报办法以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和行政法规为依据,对职业危害申报的内容、方式、程序以及变更申报、监督检查等作了具体规范,是全面指导职业危害申报工作的重要部门规章。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各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做好职业危害申报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贯彻申报办法,全面推动本地区、本企业的职业危害申报工作。二、规范申报内容和申报程序根据申报办法的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见附件1),明确了申报内容。

36、申报办法第五条所规定的前六项相关资料已包括其中,不再另行上报。为提高申报工作效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研发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申报系统,网址:)。企业应通过该申报系统进行申报。申报工作流程为:1.登录申报系统注册;2.在线填写和提交申报表;3.安全监管部门审查备案;4.打印审查备案的申报表并签字盖章,按规定报送地方安全监管部门。安全监管部门收到企业报送的纸质申报表后,应当即为企业开具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回执(见附件2,可在申报系统中打印),并将申报表归入职业健康管理档案。三、制定工作计划,做好宣传培训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各中央企业要结合本地区、本企业的实际,把职业危

37、害申报列入工作计划和目标考核,确保完成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提出的“到2015年,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80%以上”的工作目标。要高度重视申报办法的宣传和贯彻,大力开展职业危害申报培训,积极借助“安全生产月”和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等活动,扩大职业危害申报工作的覆盖面。同时,做好职业危害常识的宣传和培训,增强广大企业管理人员和劳动者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四、加强申报管理,实施分级监管 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对职业危害申报的备案工作要严格管理,申报表填写内容不全或有明显错误的,应要求企业立即补全或更正;应组织对通过申报备案的企业进行现场抽查。拒不申报或申报虚假信息的,一经发现

38、,要依照申报办法进行严肃查处。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以职业危害申报为契机,建立健全职业危害企业数据库,加强对职业危害形势的研究分析,积极探索职业危害企业分级监管的方式、方法,把职业健康管理薄弱的企业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切实加大执法力度,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附件:1.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 (略)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回执(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二九年十月二十三日关于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的意见苏安监201094号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监总局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监管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和减少

39、职业危害,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益,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现就加强全省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深化和发展,事关广大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益,事关社会发展、和谐与稳定。全省各级安监部门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认识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科学制定作业场所安全健康工作方案,将职

40、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纳入重点监管范畴,列入重点工作计划,与安全生产工作同时部署、同步推进,把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纳入市、县(市、区)政府安全生产目标考核范畴,逐级抓好考核与责任落实。二、健全机构,完善监管体制各市安监局要结合贯彻落实四月份全省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座谈会精神,积极向当地政府请示,争取设立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机构,配齐配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人员,配置必要的监管执法装备和仪器,做到机构、人员、装备、责任“四落实”。加强对县(市、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机构建设的指导和支持,配备足够力量的专职监管人员,确保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的落实。加强与同级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会等部门和组织的沟通

41、协作,建立各级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好本地区职业危害防治方面的重大问题,努力形成密切联系、互通信息、相互支持、共同配合的工作局面。三、强化督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生产经营单位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各级安监部门要指导、督促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设置或指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机构或组织,配备专(兼)职专业管理人员,完善内部相关管理制度,落实职业安全健康责任制。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如实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并优先采用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安排

42、专人负责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按要求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估。生产经营单位要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安全健康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救援措施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并在易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说明。生产经营单位要加强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和综合治理等措施,全面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防止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四、加强培训,打牢工作基础各地要以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职业危害专业知识为重点,深入开展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工作,提高全社会的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健康法制意识,增强生产

43、经营单位防治职业病的法制观念,营造良好的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氛围。一要加强对安监部门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人员的培训。重点把握当前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形势、任务和要求,尽快熟悉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和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防治措施等知识理论和标准规程,掌握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执法程序、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和应急救援等知识。二要加强对企业负责人和相关管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考核。不断强化企业职业安全健康法制观念和保障劳动者健康的主体责任意识。三要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结合实际,抓好各类重点岗位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普及职业安全健康知识,掌握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提高劳动者的职

44、业健康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四要探索建立企业职业健康监督员岗位制度。根据国家总局要求,在条件成熟时进行统一培训考核,持证上岗,促使职业健康监督员岗位职业化。五、优化资源,培育技术支撑体系进一步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对辖区内职业安全健康技术服务机构的现状进行调研和需求分析,整合现有资源、开发新资源,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职业安全健康技术服务体系。做好职业安全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工作,督促技术服务机构健康有序、合法规范地开展工作。加强职业健康专家库建设,做好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职业安全健康培训、职业健康评价机构备案与核查等方面工作。六、严抓齐管,落实重点工作(

45、一)全面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根据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7号)的要求,按照属地分级管理的原则,组织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并向相应的安监局申报。要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拒不申报或申报虚假信息的,一经发现,要依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查处,确保实现“到2015年,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80%以上”的工作目标。要以职业危害申报为契机,摸清全省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现状,掌握全省职业危害的行业和地区的分布情况,建立健全职业危害资料数据库,加强对职业危害形势的研究和分析,为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提供准确

46、、科学的依据。(二)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监督检查要切实履行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健康监管职责,按照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3号)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督执法。要针对本地区职业危害特点,加大对职业危害突出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人群的监督检查力度;要针对企业职业危害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等重要环节开展经常性的检查、抽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要严肃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相关违法行为,建立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制度。要做好建设项目评价报告的备案管理工作,对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实施有效监管,把好建设项目监管的源头关。要积极探索职业危害企业分级监管的方式、方法,把职业健康管理薄弱的企业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三)扎实开展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等专项行动通过专项行动,全面治理职业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