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生态学分析.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205124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生态学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生态学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生态学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生态学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生态学分析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生态学分析周柯地 10级国贸一班 201023101322012/7/10关键字:可持续发展,水利,生态学摘 要: 可持续发展水利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注重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系统,按生态学原理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生态学是研究包括人在内的生命与其物理和生物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系统科学,是关于生命、环境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论科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特别是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

2、益尖锐,生态学在自我完善的同时,表现了对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强烈参与,成为连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也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正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生态文明”时代在水资源领域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结果,有着深厚的生态学理论基础。一、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生态学理论基础生态学的整体、平衡与协调和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等理论为可持续发展水利提供了坚实的生态学理论基础。(一)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协调规律要求在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生态学中,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表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输出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当物质输入和输出不平衡超过自

3、身调节范围时,就会引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紊乱,使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失衡现象。水利活动改变了水资源的自然存在形态,对生态环境造成各种影响,包括直接的或间接的、短期的或长期的、诱发的或积累的、一次的或两次的等等。所有这些影响,都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合理的开发行为,会促使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生态功能得到优化和加强;开发不当,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平衡与协调规律要求在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经济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防洪问题上,既要治水又要规范人类自身活动,既要防洪又要给洪水以出路。用水问题上,要把生态用水提到重要议程,防止水资源枯竭对生态环境造成

4、的破坏。对已形成严重生态问题的河流,采取节水、调整产业结构、调水等综合措施予以修复。(二)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和生态可持续性法则要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排污不能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任何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环境资源,在数量、质量、空间和时间等方面都有一定限度,每一个生态系统对外来的干扰都有一定的忍耐极限。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个极限时,生态系统就会被损伤、破坏,甚至瓦解。所以,采伐森林、放牧等一切人类生产活动都不得超过资源的永续利用量。与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紧密联系的是生态可持续性法则,只要对生物和非生物资源的使用不超过他们自身的恢复再生能力,再生资源便可持续不断的更新。要改变对水资源“取之不

5、尽、用之不竭”的观念,要从传统的“以需定供”转为“以供定产”,注重水资源节约、保护和配置,提高承载能力,努力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三)竞争共生原理要求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系统的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纳总量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是恒定的,但分布是不均匀的。差异导致竞争,竞争促使资源的高效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竞争作用强调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潜力的充分发挥。竞争共生原理要求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为此宏观上要在产业间、区域间优化配置水资源,微观上要促进每个用水户高效用水、节约用水,同时要注重挖掘水资源的利用潜力和资源循环使用,实现水资源多层次利用和循环再生。 (四)系统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要求实行水资源统一

6、管理。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资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自然生态系统有其自身运动规律,人为的切割会破坏其功能的运行。水资源系统同样也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在构建水资源管理体制时,应充分考虑整个系统内各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时间和空间上全面考虑,统筹兼顾。要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间的关系,统筹考虑水的多种功能,以流域为单元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实行区域范围内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 二、水危机的生态学分析新中国成立50年来,水利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水污染四大

7、问题还远没有解决。特别是在经济发展中一度忽略了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靠牺牲环境谋求一时的经济发展,从而导致了生态环境的大范围急剧恶化。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水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水资源量收支失衡、水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衰退、水景观萎缩和水灾害频繁5 个方面。如河道断流、地下水超采、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与威胁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人类活动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导致水资源循环在时间、空间上的滞留和耗竭,引起水生态系统在结构、功能关系上的错位和失协。(一)过量用水或排污导致生态耗竭或阻滞。水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水体自然生态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构成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具有生产、生活、供

8、给、接纳、控制和缓冲等生态功能。它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并有趋向输入与输出平衡的趋势。 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当水资源需求量远远超过当地水资源供应,将形成水资源的生态耗竭。而水体中输入的污染质总量大于输出的总量,大大超过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生态阻滞,引起水质恶化。(二)不合理开发水资源引发水生态系统结构的破碎与功能的板结长期的人类开发活动中,一些不合理的开发行为,引起生态系统的系统耦合在结构和功能关系上的错位和失谐,导致结构的破碎和功能的板结。如人类过渡开发占用水面和湿地,导致水面和湿地面积越来越小,随道路及建筑物的扩大,地表硬化覆盖面积越来越大,水文循环的紊乱,

9、土壤调节水分能力削弱和部分生物群落的消失,使得自然系统服务功能减弱。(三)水生态调控机制匮缺和水生态意识低下导致人与环境的行为冲突目前在涉及水与水体的利用和保护的问题中,往往条块分割,缺少统一的规划。在整体上,水生态调控机制匮缺,管理体制紊乱。缺乏生态意识也是造成对水的社会行为在经济和生态关系上的冲突和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三、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生态学内涵 可持续发展水利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注重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系统,按生态学原理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10、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发展观。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要保护自然环境、尊重自然规律,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2.时间与空间统筹考虑的生态整合观。要以生态学方法为基础,运用生态整合方法,通过各种技术、行政和行为诱导的手段,从时间和空间上调节水-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内部各种不合理的耦合关系,促使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配置。 开发与保护相协调的资源观。既要努力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分配,又要注重保护与增强水环境的生产力和资源再生能力,保护水资源使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二)把握好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可持续发展水利强调水利发展的可持续性、协调性、公平性,强调发展不能脱离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在实

11、践中,就要把握好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合理的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规模。 1、水资源承载能力 水资源承载能力是天然水资源的可供水量能够支持人口、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或限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持续发展的一种基础性保障或支撑能力。 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水利规划和发展的重要依据。保持生态系统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不被破坏是维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本条件,水资源状况的变化往往导致区域环境的变化、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改变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等,这就要求水利开发不能超出水资源的承载力状况。2、水环境承载能力 水环境承载能力本质上体现了人类活动所应遵循的自

12、然规律。在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实施过程中,水环境承载力是对水环境系统内在规律的客观反映,是人类自我设定的限制其活动、规模的阈值,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密切相关。(三)注重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根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要加大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对过去由于水资源不合理地过度开发利用引起的生态系统破坏和退化,进行恢复和重建,遏制生态恶化趋势。 生态恢复要遵循生态系统自身规律,通过人类的作用,根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原则,实施生态工程,使受害或退化的生态系统得以重构和再生。实施生态恢复和重建必须将自然规律和生态工程原理结合起来,促进水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实施

13、可持续发展水利,要注意发挥生态自我修复作用,把适合以自然力量为主恢复生态的区域划分出来,在地广人稀、水土流失轻微和降雨量较多的地区,统筹考虑多种措施促进生态自我修复。 四、实现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生态措施 逆转自然生态的退化趋势、恢复自然的生态潜能是提出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生态措施的根本出发点,要从技术、体制、文化及认识领域调节社会的生产关系、生活方式、生态意识,建立良好的生态秩序,在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许可的前提下,促进人与自然在时间、空间、数量、结构及功能上的可持续发展。 (一)实施生态和谐行动 造成水资源系统不可持续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干扰过度,如果人类能够正确认识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减少不和

14、谐行为,就可以降低水资源系统的脆弱程度。节约用水不仅能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能减少污水排放,减少污水所占用的生态服务功能,是一种有效增加水环境容量的生态策略,具有双重效益。 (二)推行生物、工程措施一体化 生物措施是改善脆弱生态环境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在实践中只有把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两种措施结合起来综合使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修建水利工程设施时,要在其周围和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充分发挥森林植被涵养水源、保护水土,调节地表径流等方面的特有功能,一方面增加水资源存量,另一方面加强水利设施的安全保障。另外,还要采取适当的经济措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治理积极性。 (三)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15、 水资源开发要考虑到上中下游、流域间以及地域间、乃至于各种资源间的辩证关系,这是河流或水体生态功能整体性发挥的基础;同时也要考虑到资源、经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实践证明,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是一种对生态系统负责的体制,生态系统的安全性能才能得到保证,才能发挥水的生态效益。同时,可持续发展水利要求实行真正的流域管理,对流域内的水资源开发、防洪、水资源的保护进行有效的流域统一管理,保持流域的生态特征及其多样性。 (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加强生态教育,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向公众普及可持续发展意识、生态学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 将生态文化观念纳入到教育体系之中,进行生态环境文化教育,培育新的环境价值观念,树立新的行为规范。参考文献: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报告 许新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水危机:解读全球水资源、水博弈、水交易和水管理(澳)查特斯 机械工业出版社水资源规划及利用 何俊仕,林洪孝 水利水电出版社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导论 蒋云中 水利水电出版社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王浩 水利水电出版社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水利水电出版社中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王浩 科学出版社中国水利报中国环境报中国环境科学杂志.精品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