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2007试卷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2007试卷答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古代汉语2007试卷答案.精品文档.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考试科目:古代汉语 科目代码:618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一、名词解释。 1、清阮元主编,由他定出凡例,以臧镛堂为总纂,几十人共同编辑,把唐以前古籍正文和注射中的训诂材料汇为一编,嘉庆三年(1798年)编成付梓。编次按平水韵分部,一韵一卷,共一百六卷。一字异音的,按韵分入各部,并因不同字义分别注释。所收均为单字,注释中则包括双音词,兼具字典和词书两种功用。全书体例严谨,材料丰富,是研究古汉语的重要工具书之一。 2、意符和声符是形声字的两
2、个组成部分,意符又叫形符,标明了形声字的意义范畴,声符又叫音符,提示了形声字的读音。形声字按照构成位置上看,意符和声符位置比较灵活,有上形下声、下形上声等组成方式。 3、平分阴阳:指平声分成阴平和阳平两类。其条件是声母的清浊,清声母(包括全清、次清)的平声字归阴平,浊声母(包括全浊、次浊)的平声字归阳平。即清声母平声阴平浊声母平声阳平4、单纯复音词: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单纯词,只有一个语素。包括双声、叠韵、双声叠韵,非双声叠韵。 5、声训:又叫音训,汉语训诂学术语,又称音训。是指通过语音分析词义,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推求字义的来源,说明其命名的原由。声训可分为4种:同音、双
3、声、叠韵和音转相近。二、古今字:2、6、10、11、13 繁简字:1、5、8、12 异体字:其他三、 1、吝惜; 2、通“畋”,打猎; 3、鞭子; 4、治病; 5、赶上; 6、通“悦”,高兴; 7、起身; 8、放弃; 9、消长; 10、通“三”。四、 1、名词使动; 2、副词,表逐渐; 3、第二人称代词“你”; 4、介词,表示凭借; 5、语气助词; 6、于是; 7、介词,表对象; 8、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9、连词,用在判断句中表提顿; 10、名词作状语,表比喻。五、标点题。问者曰:“夫智者何以乐于水也?”曰:“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闲,似有智者;动而下之,似有礼者;蹈深不疑,似有勇
4、者;障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卒成不毁,似有德者。天地以成,群物以生,国家以宁,万事以平,品物以正。此智者所以乐于水也。”诗曰:“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侯戾止,在泮饮酒。乐水之谓也。问者曰:“夫仁者何以乐于山也?”曰:“夫山者,万民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万物植焉,飞鸟集焉,走兽休焉,四方益取与焉。出云道风,徒乎天地之间。天地以成,国家以宁。此仁者所以乐于山也。”诗曰:“太山岩岩,鲁邦所瞻。”乐山之谓也。(韩诗外传卷三)夫智者何以乐水也?曰:泉源溃溃,不释昼夜,其似力者;循理而行,不遗小间,其似持平者;动而之下,其似有礼者;赴千仞之壑而不疑,其似勇者;障防而清,其似知命者;不清以入,鲜洁而出
5、,其似善化者;众人取平,品类以正,万物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其似有德者;淑淑渊渊,深不可测,其似圣者;通润天地之间,国家以成。是知之所以乐水也。诗云:“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侯戾止,在泮饮酒。”乐水之谓也。夫仁者,万民之所观仰。草木生焉,众物何以乐山也?夫山,万民之所观仰。草木生焉,众物立焉,飞禽萃焉,走兽休焉,宝藏殖焉,奇夫息焉,育群物而不倦焉,四方并取而不限焉。出云风,通气于天地之间,国家以成。是仁者之所以乐山也。诗曰:“太山岩岩,鲁侯是瞻。”乐山之谓也。六、翻译题。 古时候虽富贵而名声却泯灭不传的人,是无法都记载下来的,只有卓越不凡的特殊人物能够名扬后世。周文王被拘禁后推演出周易的六十四卦
6、;孔子受困回来后开始作春秋;屈原被放逐后,才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才有国语的写作;孙子被砍断双脚,编撰出兵法著作;吕不韦贬官迁徙到蜀地,世上传出了吕氏春秋;韩非被秦国囚禁,写出了说难、孤愤等文章;诗经的三百篇诗,大都是圣贤为抒发忧愤而创作出来的。这些人都是心中忧郁苦闷,不能实现他的理想,所以才记述以往的史事,想让后来的人看到并了解自己的心意。就像左丘明没有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最后不可能再被(国君)任用,便从仕途中退下来,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要让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的文辞流传下去,表白自己,使自己能被谅解。我私下不谦逊,也是想推究天意与人事之间的关系,沟通古往今来历史演变的轨迹,成为一家之言。七、1、平仄题: 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2、找出其中的入声字、不符合平仄的情况以及拗救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