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与它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现代主义与它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后现代主义与它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精品文档.后现代主义与它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经常使用,80年代达到鼎盛,是西方学术界的热点和主流。后现代主义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而现在成了:一切都是凌乱的,没有中心。一些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基督教世界的终结。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其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德里达、利奥塔、福柯、罗蒂、詹姆逊、哈贝马斯等。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1. 科技和理
2、性的极端发展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科技和理性的负面效应得以充分展现正是借助了自然科学的建立,西方资本主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把科技推向了极端。资产阶级一方面依靠科技建立了庞大的工业生产体系,推动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把科技和理性变成了获得私利和殖民掠夺的工具。从而使国内的危机和矛盾不断激化,也加深了各资本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市场中的不平衡状况,最终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2. 人沦落为理性和机器的奴隶科技本是为人造福的,理性本是人高于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然而,社会历史和现实却使科技和理性走向了人的对立面:理性变成了纯粹的工具理性或科技理性,变成了部分人掠夺他人的御用工具;人道和人权也服从于工具理性
3、,人从理性的主体和人道主义服务的中心对象的位置沦落为工具理性和机器的奴隶。这使得人们不得不用怀疑的眼光重新审视科技理性。3. 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矛盾加剧,人们的生存状态更加恶化随着西方社会的发展,管理和生产的高度机械化、科学化,社会生产和管理变成了更为庞大、严密和无情的机器体系,人成了这个庞大机器的一个部件,人们的生活、消费、思想观念完全商业化了,并且为商业广告、大众传媒所左右,人失去了主体性、选择性,成为“单面人”(马尔库塞语),由工人和学生举行的游行示威时有发生,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和政治矛盾不断激化。资本主义对自然的破坏越演越烈,威胁着人们生存的自然家园。随着工业的发展,一方面,人们受
4、利益驱动大量开采自然,使很多非再生资源几近枯竭;另一方面,大工业又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和气体,排放到自然界,进一步恶化了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环境。自然界是人类的家园,是人的“无机身体”(马克思语)。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本身。这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和反思。后现代主义的正面影响1. 倡导多元论,尊重差异性。后现代主义拒斥人类中心主义、西方中心主义、东方中心主义、种族中心主义,反对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以一种彻底的相对主义的态度来张扬科学的怀疑精神。2. 倡导创造性。后现代思想家最推崇的活动是创造性活动,最推崇的人生是创造性的人生,最欣赏的人是从事创造活动的人。3. 力主平等。在后现代思想家看来
5、,“个人主义已成为社会中各种问题的根源”后现代主义,尤其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对现代精神和现代社会中的个人主义、二元论、男性中心主义进行文思和批判,指出:现代性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强调个人主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二元论,在男人与女人的关系中强调男性主义,实际是强调人与人的不平等,证明人对自然的优越性,男性对女性的优越性。后现代主义的负面影响首先,后现代主义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使得一向被认为是崇高和高雅的艺术打上了当代商品经济的印记,因而失去了美的崇高和独立的价值。其次,后现代主义的“复制性”导致“快餐文化”的泛滥,使千锤百炼、呕心沥血的文化力作、精品的出现,变得几乎没有可能。再者,后现代
6、主义也追求“独创性” 但这类“独创”并非真正的创新,而是以时尚的胡闹来博取轰动的新闻效应。这在受后现代主义影响的后现代艺术中表现得最为鲜明。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兴起的原因及影响具体来讲,主要有如下原因。1. 改革开放为后现代主义思潮进入中国提供了渠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在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同时,西方一些颇具影响的社会思潮也随之涌入中国。后现代主义正是这些思潮中的一种。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知识界产生影响提供了可能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鼓励人们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先进思想文化成果。后
7、现代主义思潮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有利于我们看清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缺陷,更加坚定我们的社会主义信念。3. 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传播提供了现实基础。在中国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与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相似的问题需要解决。而后现代主义思潮不仅仅是一个线性的时间概念,它对于西方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深刻反思,对西方现代化带给人类的负面影响的揭露,有利于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从中借鉴经验和吸取教训。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示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负面效应的批判,无疑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是一份可供参考和借鉴的认识资源,具有启示和反思意义。具体来说,有以下两方
8、面启示。1. 科学技术和理性要充分发挥其为人类造福的作用。我们运用科学技术理性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使全体人民达到共同富裕,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我们不能拒斥科学技术和理性,而应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弘扬理性传统。2. 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反人类中心主义观点指出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就使我们更加坚定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社会理论毋庸置疑,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反动,是当代西方理论家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理论反省。如前文叙述的,后现代主义是人们对
9、高度发达的现代主义将人类带入世界性的社会政治经济危机这一客观历史事实反省的结果,是对现代主义蓝图的幻灭反省的结果。现代主义的危机,迫使人类知识精英反省人类社会发展的命运,反省理性主义 、启蒙精神光辉背后的黑暗与局限。所谓的后现代社会迹象的出现,不过是现代于倡导理性与主体性的现代主义 ,它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将理性打倒,把主体性销毁 。这样的一种立场,如果作为一种反思现代性的策略,固然得当 。但是,要以此建立一个新的理论来重新阐释人类社会生活 、重新架构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就显得不足。所谓理性与非理性的区别,所谓中心与边缘的区别,所谓总体性与多样性的区别,所谓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区别,实际上并不是
10、一种相互排斥的区别。我们宁可把它们理解为一种相互补充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无论我们怎样强调科学的异化功能或者说理性的桎梏作用,我们都无法全盘否定现代主义、科学 、理性对于人类社会生活进步的贡献。这一点,在处于发展中的国家,显得尤其如此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现代主义始终并不能够取得一个主流的位置,它始终无法取代现代主义的正统地位。或者,所谓主流的位置本身,也是后现代主义所不屑的。可是一个有趣的悖论是后现代主义总是用一种现代主义式的总体性叙说方式试图去全盘否定现代主义,使得自身又落进现代主义的范不相符的 。中西方社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都内在地包含这样一个共同的逻辑:无论它们的理论形式如何 ,它们都
11、是所处时代、所处社会现实的生动反映和真实写照,从来不可能有某种超越时代特征和现实条件的社会理论观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建构符合当代中国的社会理论观念,首先就是要从当代中国最为复杂多元的社会现实入手 ,从研究经济活动的多元化和分层化出发,进而探索当前中国社会生活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分层化现象,由此构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具有解释力的社会理论体系 。更进一步说,就当代中国社会理论的建构而言,我们并不能先入为主地皈依所谓的现代主义或者后现代主义理论,而是要将理论的建构建立在对当今中国所发生的社会变迁转型的切实关注的基础之上。当代中国社会理论的建构 ,必须重视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高度复杂性。这
12、种复杂性不仅体现在东部、中部以及西部之间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生活观念以及社会价值取向畴之中“后现代主义者们反对总体化的思维和伦理道德的差异性,同时也体现在我国是一方式、反对宏大叙事,但是他们把后现代与现代性区分开来、对现代性进行批判和反省,力图对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进行一种根本性的转换,这本身就是以一种整体化思维框架和宏大叙事方式为前提的 。”显然 ,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当代社会理论 , 其本身就陷入一种普遍主义的观念之中 。从 这个意义上讲,作为解构主义的非理性形式,其自身仍然是一种确定论形式,无非它是一种对任何事物都采取颠覆和解构的激进立场。因此,从作为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的一
13、端,跳到作为后现代主义的非理性主义一端,在理论基础方面,后现代主义并没有真正的突破。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当代社会理论并没有全面描绘和解释现今的社会现状,并没有看到当今社会及其思想观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都是一种超越当今社会现实的理论。用针对西方后工业时代的所谓后现代主义,来解 释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与逻辑,显然是极个具有悠久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 ,传统和现代的并存,古老的社会文明和现代的社会风尚在当前社会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我们只有既重视当今西方后工业时代及其社会理论观念对我们的影响,同时又正视中国作为新 型发展国家所具有的社会复杂性之后,我们才 有可能构筑一种更具包容性、广泛性和解释力的社会理论。因此,在中国国情下,正确理解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建设的关系,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需要,是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时代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