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宏观经济学(第二版)教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春哥&#****71; 文档编号:17197821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PPT 页数:141 大小:7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宏观经济学(第二版)教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本科)宏观经济学(第二版)教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宏观经济学(第二版)教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宏观经济学(第二版)教学ppt课件.ppt(1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本科)宏观经济学(第二版)教学ppt课件21世纪高等院校经济学类教材新系目 录第1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第2章 宏观经济活动的衡量 与国民收入核算第3章 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模型第4章 凯恩斯模型: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5章 IS-LM模型: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6章 总需求曲线与需求管理政策第7章 总供求模型目 录第8章 基本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收入政策第9章 消费函数第10章 投资函数第11章 凯恩斯以后货币需求函数理论的发展第12章 货币供给函数第13章 国际收支平衡第14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目 录第15章 通货膨胀理论第16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

2、系第17章 经济周期理论第18章 经济增长理论第19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观点第20章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第21章 当前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分歧及新近发展动向第1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宏观经济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1.宏观经济学的性质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充分就业2.通货膨胀3.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4.经济增长5.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6.宏观经济政策及其效果1.2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早期和古典、新古典的宏观经济学1.重商主义时代的宏观经济学说2.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时代的宏观经济学说

3、1.2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概况现代宏观经济理论和学说1.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和理论条件(1)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2)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的理论条件1.2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概况2.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出现3.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1)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的宏观经济学(2)20世纪70至80年代中期的宏观经济学(3)20世纪80至90年代的现代宏观经济学1.3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总量分析方法2.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3.均衡分析方法和非均衡分析方法4.存量分析方法与流量分析方法1.3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5.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方法6.即期分析

4、和跨时期分析的方法7.经济模型分析方法第2章 宏观经济活动的衡量与国民收入核算2.1 流量与存量流量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经济总量。而存量则是指一国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的经济总量。流量的累积会形成存量,而存量的变动就是流量。2.2 GDP和GNP对GDP含义的理解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2)GDP表示的只是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中间产品的价值不能计入GDP,否则就会造成重复计算而使GDP的衡量发生错误。(3)GDP是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出的最终产品价值。2.2 GDP和GNP(4)由于GDP是在计算期内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因

5、而GDP是流量,而不是存量。(5)GDP是一国(一个地区)地域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这是个地域范围的概念。(6)GDP指标一般仅涉及市场上的经济活动所导致的价值。2.3 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是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GDP。而实际GDP是用以前某一年份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GDP。2.4 GDP的核算方法用支出法核算GDP用收入法核算GDP2.5 国民收入中几个重要概念间的关系1.国内生产总值(GDP)2.国民生产总值(GNP)3.国民生产净值(NNP)4.国民收入(NI)5.个人收入(PI)6.个人可支配收入(DPI)2.6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几个重要的恒等式两

6、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第3章 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模型3.1 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概要3.2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技术水平下,不同数量生产要素的组合与它们所生产的最大产品数量之间的关系。生产函数可分为长期生产函数和短期生产函数。区别仅仅在于:长期生产函数中,一切投入生产要素的数量都是可变的;而短期生产函数中,只有一部分生产要素的数量可以发生变化。3.3 劳动市场劳动供给函数劳动需求函数劳动市场的均衡3.4 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货币交易方程式现金余额方程式货币数量和价格水平与货币工资水平3.5 储蓄、投资和利率

7、储蓄函数投资函数储蓄与投资的相等和利率的关系3.6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及总供求的均衡在上述几部分的基础上,西方经济学家把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归纳为代表几个市场的方程组体系。1.劳动市场2.生产函数3.产品市场4.货币市场3.7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倾向第4章 凯恩斯模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1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原理必要的假设(1)假设我们所分析的经济活动中不考虑(或不存在)政府,也不考虑对外贸易,只有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2)假设需求量在任何水平上,经济制度都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与需求相适应的供给量。(3)假设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4.1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原理均衡国民收入(或产出)的含义

8、投资等于储蓄4.2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的不同4.3 投资函数实际利率与投资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和投资边际效率曲线4.3 投资函数预期收益与投资1.投资项目的产品的市场需求预期2.产品的成本3.加速折旧4.投资税抵免风险与投资4.4 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国民收入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国民收入4.5 三部门经济模型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4.6 四部门经济模型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4.7 乘数乘数及乘数原理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2.税收乘数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4.平

9、衡预算乘数5.对乘数的进一步说明4.7 乘数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乘数理论发挥作用的条件4.8 凯恩斯基本理论的框架和基本倾向凯恩斯基本理论的框架凯恩斯理论的基本倾向第5章 IS-LM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5.1 IS曲线及其含义:产品市场的均衡曲线及其推导曲线的斜率曲线的移动5.2 货币市场及利率的决定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货币需求的动机流动性陷阱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供求均衡和均衡利率的决定5.3 LM曲线及其含义:货币市场的均衡曲线及其推导曲线的斜率曲线的移动5.4 IS-LM分析:总需求方面的均衡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第6章 总需求曲线与需求管理政策6

10、.1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及变动总需求函数(曲线)的含义及相关效应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总需求曲线的移动特殊的总需求曲线6.2 需求管理政策效果的理论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财政政策效果1.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2.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3.关于挤出效应6.2 需求管理政策效果的理论分析货币政策效果1.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2.古典极端情况3.货币政策的局限性4.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第7章 总供求模型7.1 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1.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一般形式2.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特殊形式长期(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推导7.2 总供给曲线不同特征的经济含义7.3 总供给曲

11、线的变动当生产函数发生变动时,总供给曲线的变动当劳动需求曲线移动时,总供给曲线的变动当劳动供给曲线移动时,总供给曲线的变动供给冲击所造成的价格上涨引起的总供给曲线变动7.4 总供求模型总供求模型总供求模型的基本类型1.一般情况的总供求模型2.凯恩斯情况的总供求模型3.古典情况的总供求模型7.5 总需求的扰动与冲击凯恩斯极端情况古典极端情况一般总供给曲线情形下总需求曲线移动的不同效应7.6 总供给的扰动与冲击第8章 基本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收入政策8.1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1.充分就业2.价格稳定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8.2 财政政策财政的基本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

12、1.政府支出2.政府收入经济的自动稳定器与斟酌使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1.经济的自动稳定器2.斟酌使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8.2 财政政策功能性财政和预算盈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赤字与公债8.3 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一般认为,中央银行具有三个职能:(1)作为货币发行的银行,发行国家的货币(2)作为商业银行的银行(3)作为国家的银行8.3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及其工具1.再贴现率2.公开市场业务3.变动法定准备率8.3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起作用的其他途径第一种观点认为,货币政策影响产出,并不是因为改变了利率就改变了投资成本,从而改变了投资的需求,而是因为利率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资产组

13、合。第二种观点是第一种观点的扩展。8.3 货币政策第三种观点认为,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比方说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了一笔债券。第四种观点认为,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还可通过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从而对总需求产生作用。第五种观点注重可利用的信用规模,认为中央银行的行动可促使商业银行发放更多或更少的贷款,或者以更宽松或更严格的条件发放贷款。8.4 西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的演变第9章 消费函数9.1 消费函数理论的重要意义9.2 绝对收入假说9.3 相对收入假说9.4 恒久性收入假说9.5 生命周期假说9.6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及其对相关政策效果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1.利率2.价格

14、水平3.收入分配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对相关政策效果的影响第10章 投资函数10.1 投资决定的原则及有关因素预期收益与投资1.对投资项目产出的需求预期2.产品成本3.投资税减免风险与投资10.2 新古典学派的投资理论10.3 托宾的Q理论10.4 融资条件对投资的影响10.5 住宅投资与存货投资住宅需求住宅投资存货投资10.6 挤出效应第11章 凯恩斯以后货币需求函数理论的发展11.1 新古典货币需求函数11.2 凯恩斯以后货币需求函数理论的发展鲍莫尔和托宾的关于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存货理论惠伦的预防性货币需求理论托宾的资产组合平衡模型的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11.3 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论考察该货币需

15、求函数表达式,可以看出货币需求量主要取决于四方面因素。第一,总财富的大小。第二,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大小。第三,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大小。第四,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例如资本品的转手量、个人偏好等,以变量u来概括。第12章 货币供给函数12.1 货币乘数模型货币乘数模型是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一种描述货币内生供给机制的模型。该模型所涉及的银行信用机制主要涉及活期存款和准备金比率的制度。12.2 货币供给与主要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中央银行的行为商业银行的行为1.影响超额准备率的因素2.影响借入准备率的因素人们的行为1.影响通货比率的因素2.影响定期存款比率的因素12.3 货币供给函数

16、第13章 国际收支平衡13.1 国际贸易与汇率汇率及其标价汇率制度购买力平价理论实际汇率净出口函数13.2 国际收支的平衡国际收支平衡表曲线净资本流出函数国际收支的平衡13.2 国际收支的平衡曲线的推导曲线的形状1.BP曲线的斜率2.资本完全流动和资本完全不流动时的BP曲线3.资本流动性强和资本流动性弱时的BP曲线13.3 IS-LM-BP模型及其含义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模型经济的国内外均衡与失衡1.经济的国内外同时均衡2.国际收支顺差的失衡3.国际收支逆差的失衡第14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14.1 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原则14.2 固定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机制及其

17、效果固定汇率制下资本完全流动时的政策效果1.货币政策的效果2.财政政策的效果固定汇率制下资本完全不流动时的政策效果1.货币政策的效果2.财政政策的效果14.3 浮动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机制及其效果浮动汇率制下资本完全流动时的政策效果1. 货币政策的效果2. 财政政策的效果3.汇率政策的效果浮动汇率制下资本完全不流动时的政策效果1.货币政策的效果2.财政政策的效果14.4 调整经济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政策在前面内容基础上,我们在本节主要讨论经济如何从不理想的均衡状态或者不均衡状态向理想的、内外一致均衡状态调整的问题。第15章 通货膨胀理论15.1 通货膨胀的含义及种类价格水平宏观经济学一般

18、用价格水平来描述整个经济中的各种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总体平均数。作为一个总量指标,价格水平是用所谓价格指数来衡量的。宏观经济学中常涉及到的价格指数主要有GDP折算指数、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15.1 通货膨胀的含义及种类对通货膨胀的分类1.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进行分类2.按照通货膨胀对不同商品的影响程度和差别分类3.按照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情况区分15.2 通货膨胀的原因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持续15.3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对收入或利益再分配方面的影响通货膨胀对产出方面所产生的影响15.4 通货膨胀与价格调整曲线没有预期的

19、价格调整曲线有预期的价格调整曲线15.5 反通货膨胀的政策及其效果用经济衰退来降低通货膨胀率1.渐进主义政策的选择2.激进主义政策的选择收入政策1.通过控制工资来控制物价2.道义劝告3.改变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第16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16.1 菲利普斯曲线16.2 菲利普斯曲线与宏观经济政策16.3 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化第17章 经济周期理论17.1 经济周期理论概述经济周期的定义及阶段经济周期的类型经济周期理论概述乘数加速数的经济周期模型1.加速原理2.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3.乘数加速数模型17.2 实际经济周期模型作为波动根源的技术冲击基本理论第18章 经济增长理论18.1 经济增

20、长概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的源泉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的方法18.2 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索洛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18.3 哈罗德-多马模型18.4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稳态分析储蓄率的增加人口增长资本增长的黄金分割率18.5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缺陷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概况1.外部性条件下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2.凸性经济增长模型18.5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新经济增长理论的验证1.关于增长趋同论的看法2.对物质资本、设备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作用的估计3.对人力资本作用的验

21、证4.关于生产率增长的考察18.6 关于经济增长问题的争论增长极限论增长怀疑论对增长极限论的批评18.7 推动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改善技术增长和生产率的政策刺激资本形成的政策增加劳动供给的政策赤字预算下的扩张性政府支出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推动经济增长的政府政策的可行性第19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观点19.1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现代货币主义的自然率假说现代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及政策主张19.2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第一,关于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假定。第二,关于理性预期的假定。第三,关于市场出清的假定。19.3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关于宏观经济政策无效性的观点关于适应性预期错误

22、的观点反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斟酌使用”(相机抉择)的政策或者对经济运行的“微调”的政策19.4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模型传统的总供给曲线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模型19.5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含义和主要政策观点公债非中性理论李嘉图等价定理第20章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0.1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特点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某些观点加以肯定和吸收1.理性预期的观点2.宏观经济学必须有微观经济学基础的观点20.1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特点对原有的凯恩斯主义观点的坚持1.工资和价格刚性(粘性)的观点2.认为市场“非出清”或“不出清”的观点3.认为卢卡斯批判不适用于斟酌使

23、用(相机抉择)的政策4.不赞同“李嘉图等价”的观点5.挤出效应的影响会受到条件的限制6.认为经济萧条对自然失业率具有“持久性作用”20.2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刚性(粘性)工资和价格的重视工资刚性(粘性)存在的理由1.工资合同的长期性2.工资合同具有分批到期的性质3.效率工资论4.就业与失业员工的差别20.2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刚性(粘性)工资和价格的重视价格刚性(粘性)存在的理由1.市场的不完全性2.工资刚性3.菜单成本4.价格分批变动的性质20.3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模型20.4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政策主张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分析新凯恩斯主义者稳定经济的政策主张第21章 当前西

24、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分歧及新近发展动向21.1 当前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1)在长期中,一国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能力(即经济的供给方面)决定着该国居民的生活水平。(2)在短期中,总需求水平能够影响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3)预期在决定经济的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在长期中,总产出最终会回复到其潜在的水平上。21.2 当前西方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基本分歧经济政策的决策者是否应该努力去稳定经济(1)赞成的意见认为,经济活动本身并不总是处于较好的状态,它会呈现出一种不可避免的起伏变动和经济周期。(2)反对的意见认为,尽管在理论上,借助于宏观经济政策可以稳定宏观经济,但是,在实践运用上,

25、却存在着较大的障碍。21.2 当前西方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基本分歧货币政策应该是规则的还是相机抉择的(1)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政策应该按照规则来制定。(2)另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不能实行规则的货币政策,而应该实行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21.2 当前西方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基本分歧中央银行是否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政府是否应该实行平衡预算(1)主张政府应该实行平衡预算的经济学家认为,政府财政赤字会造成政府债务,而政府债务则将负担强加在子孙后代纳税人身上。(2)反对政府实行平衡预算的经济学家认为,预算赤字的问题被主张政府应该实行平衡预算的经济学家夸大了。21.2 当前西方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基本分歧是否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1)赞成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的经济学家认为,一国的储蓄率高低是其能否实现长期繁荣的重要因素。(2)反对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的经济学家则认为,尽管增加储蓄是一件好事,可是,税收政策并不以鼓励储蓄为唯一目的。21.3 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新近发展动向经济政策的博弈论研究对时间不一致性的研究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和新经济史学研究对宏观经济学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挑战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深入进一步推动了对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