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六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195915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6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版六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北师版六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版六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版六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7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北师版六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精品文档.北师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面的旋转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2 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

2、的组成及其特点。教学用具: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学生根据发现的现象(彩带随着车轮的转动形成了圆)说明自己的想法,并体验:点动成线二活动二观察下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个长方形;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学生体验:线动成面三活动三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状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1、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根据想象的图形连线11(圆柱) 23(球) 34(圆锥) 42(圆台)2、介绍:圆柱

3、、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指名请学生说。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四找一找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五说一说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六认一认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4、教师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七练一练1找一找,下图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再和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的。2下面图形中是圆柱或圆锥的在括号里写出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地面的直径和高。3想一想,连一连4应用题八板书九随堂反思二:圆柱的表面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想象、操作等活

5、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用具:课件、圆柱体的瓶子、剪子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起兴趣。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工人叔叔做这个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学生会说出做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说说自己的猜想)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研究圆柱侧面积1、独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纸质小圆柱,长方形纸,剪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2、观察对

6、比: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4、小组汇报。 (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即 长宽 底面周长高,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 C h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因为刚才学生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

7、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柱纸盒用此法展开)研究圆柱表面积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 学生测量,计算表面积。 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3、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三、实际应用2、填空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是( )形,也可能是( )形。第二种情况是因为( )3、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一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4、教材第六页试一试。四、板书圆柱体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 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四、作业选用课时作业五、随堂

8、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进一步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2、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教学重点: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圆柱表面积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说说计算方法二、实际应用求压路的面积是求什么?说自己的想法,独立解答。三、实践活动四、作业选用课时作业五、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进一步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

9、、操作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教学重点: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圆柱表面积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二、 实际应用1、2、3、二、随堂反思教学内容: 圆柱的体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一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过程与方法:通过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

10、的计算教学难点: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用具:圆柱体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新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回答)。 (1)r=1厘米; (2)d=4分米; (3)C=6.28米。 要求说出解题思路。 2想一想: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指出:把一个圆等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3提问: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4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s和高h,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二、探索新知1 根据学过的体积概念,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2 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我们能不能根据圆柱的底面可

11、以像上面说的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通过切、拼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 3公式推导。(有条件的可分小组进行) (1)请同学指出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 (2)回顾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切拼转化) (3)探索求圆柱体积的公式。 根据圆面积剪、拼转化成长方形的思路,我们也可以运用切拼转化的方法把圆柱体变成学过的几何形体来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你能想出怎样切、拼转化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下实验,边观察边思考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与拼成的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教师演示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演示教具: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数量一般为16个),然后把圆柱切开,照下图

12、拼起来,(图见教材)就近似于一个长方体。可以想象,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4)讨论并得出结果。你能根据这个实验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为什么?让学生再讨论:圆柱体通过切拼,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相等,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相等。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板书:V=Sh) (5)小结。 圆柱的体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4教学算一算审题。提问:你能独立完成这题吗?指名一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

13、上。集体订正:列式依据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最后结果用体积单位) 教学“试一试”小结:求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不知道底面积,只知道半径r,通过什么途径求出圆柱的体积?如果知道d呢?知道C呢?知道r、d、C,都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三、巩固练习 练习册练习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到的?指出:这节课,我们通过转化,把圆柱体切拼转化成长方体,(在课题下板书:圆柱些长方体)得出了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五、作业选用课时作业六、随堂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2培养学生初步的

14、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二、实际应用说解题思路说说你的解题思路这道题的注意的地方:单位的统一说说哪个体积大?为什么?上升的2厘米是什么分别说说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三、实践活动四、作业选用课时作业五、课后反思圆锥的体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2、过程与方法:经历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教学重

15、点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提问:(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二、探究新知(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1、教师谈话: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

16、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4、引导学生发现: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板书: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7、

17、反馈练习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二)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说说解题方法三、全课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从两个方面谈: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四、作业选用课时作业五、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圆锥的体积计算教学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

18、少?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二、实际应用占地面积是求得什么?三、实践活动四、作业选用课时作业五、课后反思第二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内容: 变化的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

19、系。教学用具: 课件教学过程:活动一:观察并回答。1、 下表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观察表中所反映的内容,搞清楚表中所涉及的量是哪两个量?观察后请回答。2、 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 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小结:小明的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26岁和6-10岁是体重的增长高峰。说明这两个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4、体重一直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吗?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体重和年龄是一组相关联的量。但体重的增长是随着人的生长规律而确定的。1、 教育学生要合理饮食,适当控制自己的体重。活动二: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观察书上统计

20、图:1、 图中所反映的两个变化的量是哪两个?2、 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同桌两人观察并思考,得出结论后,记录在书上,然后再在全班汇报说明。3、 一天中,骆驼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4、 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5、 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6、 骆驼的体温有什么变化变化的规律吗?活动三:某地的一位学生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有如下的近似关系。1、 蟋蟀1分叫的次数除以7再加3,所得的结果与当时的气温值差不多。2、 如果用 t 表示蟋蟀每分叫的次数,你能用公式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请你写出这个关系式,全班展

21、示,交流。3、 你还发现生活中有哪两个量之间具有变化的关系?它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四人小组交流你收集到的信息,选派代表请举例说明4、 你还发现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中有哪些量之间具有变化的关系?全课小结:今天我们研究的两个量都是相关联的。它们之间在变化的时候都具有一定的关系。下一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具有相关联的两个量,在变化时有相同的变化特征,这样的知识在数学上的应用。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课后反思:教学内容 正比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过程与方法: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情感

22、、态度与价值观: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教学重点: 1、 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2、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教学难点: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教学用具: 课件教学过程:活动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一)情境一:1、 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2、填完表以后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是否有关系?它们的变化分别有怎样的规律?规律相同吗?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3、 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

23、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积一边长的比是边长,是一个不确定的值。说说你发现的规律。(二)情境二: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三)情境三:1、一些人买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2、把表填写完整。3、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也就是单价)相同。4、说说以上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结: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应付的钱数随购买苹果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

24、变化过程中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相同。5、正比例关系:(1)时间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应增加,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那么我们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2)购买苹果应付的钱数与质量有什么关系?6、观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相同。(四)想一想: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与边长呢?为什么?师小结:(1)正方形的周长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周长与边长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请你也试着说一说。(2)正方形的面积虽然也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但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变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

25、。请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2、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小明的年龄/岁67891011爸爸的年龄/岁3233(1) 把表填写完整。(2) 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3) 爸爸的年龄=小明的年龄+26。虽然小明岁数增加,爸爸岁数也增加,但是小明岁数与爸爸岁数的比值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不是一个确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龄不成正比例。与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在老师的小结中感受并总结正比例关系的特征活动二:练一练。1、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 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2) 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3) 宽不变,长方形的周长与长。2、 根据下表中平行四

26、边形的面积与高相对应的数值,判断当底是6厘米的时候,它们是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随高的变化而变化,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的比值不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成正比例。(也可以用公式进行说明)3、 买邮票的枚数与应付的钱数成正比例吗?填写表格。先填写表格,再说明理由应付的钱数随购买的枚数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比值不便。所以应付的钱数与买邮票的枚数成正比例。4、找一找生活中成正比例的例子。5、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说理由。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课后反思:教学内容:画一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

27、值。 2.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点:1、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2、 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教学难点:1、 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2、 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一 、复习活动一;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1、 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2、 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3、

28、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4、 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5、 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6、 一个自然数和它的倒数。7、 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8、 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9、 圆的半径与周长。10、 圆的面积与半径。11、 什么样的两个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二、新授活动二:探索一个数与它的5倍之间的关系。1、 求出一个数的5倍,填写书上表格。自己独立完成。2、 判断一个数的5倍和这个数有怎样的关系?说说你判断的理由小结:一个数和它的5倍之间具有正比例关系。3、 根据上表,说出下图中各点的含义。(图见书上)。请观察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然后说说各点表示的含义。4、 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29、注: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5、 利用书上的图,把下表填完整。6、 估计并找一找这组数据在统计图上的位置。自己独立完成。在统计图上估计一下,看看自己估计地是否准确三、练习活动三:试一试。1、 在下图中描点,表示第20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2、 思考;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活动四:练一练。1、 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教师讲解:因为圆的面积和半径的比值不是一个常数。2、 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为:(数据见书上)(1) 将书上的图补充完整。(2) 说说哪个量没有变?(3) 乘船人数与船费有什么关系?(4) 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每人所需的乘船费用没有变化。乘船费用与人数成正比例

30、。所有的点都在一条直线上。3、 回答下列问题:(1)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关系。(2) 根据右图,先估计圆的周长,再实际计算。(3) 直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 ),实际计算值为()。(4) 直径为1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实际计算值为()。4、把下表填写完整。试着在 第一题的图上描点,并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表格见书上)所有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四、作业选用课时作业五、课后反思:教学内容:反比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2、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1、。过程与方法: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反比例,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教学重点:认识反比例,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教学难点:认识反比例,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是正比例的量?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2)每头奶牛的产奶量一定,奶牛的头数和产奶总量。(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二、导入新课利用反义词来导入今天研究的课题。今天研究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三、进行新课情境(一)认识加法表中和是

32、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加法表中和是12,一个加数随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乘法表中积是12,一个乘数随另一个乘数的变化而变化。情境(二) 让学生把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的表填完整,当速度发生变化时,时间怎样变化?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独立观察,思考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写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一定)观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系乘积(路程)一定情境(三)把杯数和每杯果汁量的表填完整,当杯数发生变化时,每杯果汁量怎样变化?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系写出关系式:每杯果汁量杯数=果汗总量(一

33、定)5、以上两个情境中有什么共同点?反比例意义 引导小结:都有两种相关联通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这两种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活动四:想一想P26页第1、2、3题关系式:XY=K(一定)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课后反思:教学内容:观察与探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尝试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进一步认识反比例2、 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的方法,探索长方形和宽的变化关系。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初步渗透函数思想。教学重难点:动手操作,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进一步认

34、识反比例。教学过程:一、复习长方形面积一定,长与宽成反比例吗?为什么?二、新课呈现情境这节课我们用图表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用x、y表示面积为24cm2的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它们的变化关系如下表。略1、观察表格,根据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这8个长方形。2、把图中的点用平滑的曲线依次连起来。3、长和宽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规律?长扩大,宽缩小,相对应的长和宽的乘积是24。关系式:长宽=长方形面积(一定)4、图上的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吗三、小结:四、作业选用课时作业五、课后反思:教学内容:图形的放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可以按一定的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2、过

35、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2)通过图形的放缩,结合具体情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教学重点: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教学难点: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教学过程:呈现情境图讨论谁画得像呢?引导学生分析这三名学生是如何画的。1、笑笑:图中的长与实际的长的比量多少?图中的宽与实际的宽的比是多少?笑笑是按相同的比来画。2、淘气:图中的长与宽的比是多少?淘气也是按相同的比来画。小 结3、他们都是按相同的比来画,所以都画得

36、像。4、为什么同样大小的贺卡,却画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而且有的像,有的不像呢?5、将较大的长方形画成较小的长方形,首先可能量出原来的长和宽缩+相同的倍数,才能画得像。画一画探究活动P28 引导学生把原来的长和宽按3:2扩大。小组交流后,独立操作,教师指导课后反思:教学内容:比例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

37、点: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呈现情境图二、探索新知思 考、讨 论我家的房屋平面图1、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图上距离2、比例尺=- 实际距离3、独立完成P30页第2、3题。4、P30页第4题,怎样求窗户的图上距离?注意比成相成的单位后再计算。5、指导完成P30页第5题。注意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P31页第1题,说明清楚两地距离一般假设是直线距离,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P31页第2题,自己尝试独立完成。放手

38、让学生自己研究。教师对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三、巩固练习试一试练一练四、作业选用课时作业。五、课后反思:第四单元 整理和复习数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7375页及做一做,练习十五第1题、第3题、第4题。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基础知识。2.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二)能力训练点使学生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不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三)德育渗透点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教学重点: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 的基础知识。教学难点: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投

39、影出示一组数:90%、7、8、2.35让同学们分类填数:2.导入:上题同学们填的很正确,这就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几种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把这几种数的意义和有关知识进行一下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数的意义)二、探求新知1.整数。先以小组为单位回忆一下小学阶段学习过的有关整数的知识有哪些?各自的意义是什么。由一人记录。然后交流。待全班交流以后,教师出示下面的图解,说明整数的范围:(板书如下)教师说明:在小学只学大于0和等于0的整数,进入初中就要学习小于0的整数。想一想:自然数有什么特征?学生小组议论,全班交流。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最小的自然数是1,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40、说明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1”是自然数的单位,任何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2.分数。(1)引导学生思考: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什么数?(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这个分数的什么?(分数单位)在整数范围内能计算29吗?有了分数以后能计算吗?为什么?学生思考、议论后做出回答。(2)填空练习:就成了整数。(3)教师说明:两个数相除,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4)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分数可以分为哪几类?教师接着问:谁能说出真、假分数的意义及有关知识?(举例说明)学生议论后说出: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

41、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者等于1。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带分数。反之,整数和带分数也可以化成假分数。教师说明:假分数、带分数、整数可以相互转化。带分数是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它是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3.小数。教师引导:从分数的意义联想一下,小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还学了哪些有关的知识呢?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小组议论,一一作出回答后,教师说明:整数和小数都是按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其中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然后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数位顺序表。学生填完表

42、以后,练习下面一组题。(1)27046=2( )+7( )+0( )+4( )+6( )(2)说出4004.04这个数中的三个“4”分别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什么?这个数中的三个“0”起什么作用?4.百分数教师提问:你还记得百分数的意义吗?生答后板书:百分数(百分率或百分比):用表示。农业收成和商品价格等的增加或减少,有时用“成数”来表示。“四成”就是十分之四,也就是40;“七成五”就是75。接着练习一组题。(1)某针织厂从一批产品中抽查了50件,其中合格品有4件,合格率是( )。(2)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三成五=( )5.阅读课本7375页的内容。三、巩固发展1.填空。(1)0

43、,1,76,305,8400都是( )数,其中自然数有( )。(2)把一根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7段,每一段长是这根铁丝个这样的个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4)10个0.001是( ),10个0.01是( ),10个0.1是( ),10个1是( ),10个10是( )(5)最高位是百万位的整数是( )位数;最低位是百分位的小数有( )位小数。(6)最小的四位数是( ),最大的三位数是( ),它们相差( )。数是( )。(8)一个数由4个10,3个1,3个0.01和4个0.001组成,这个数是(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不是正确,并说明理由。(1)自然数既可表示有“多少个”,又可以表示是“第几个”。(2)0不是自然数。(4)任何自然数的倒数都小于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