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题浅析毕业.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191947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题浅析毕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题浅析毕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题浅析毕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题浅析毕业.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题浅析毕业.精品文档.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浅析摘 要:本文对我国的老龄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做了具体分析,目前政府主导是农村养老的最重要方面,积极实施“五大养老工程”,是做好政府、社会、家庭、老人四者相结合养老的最有效形式。因此,应当把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作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一项战略举措,常抓不懈。关键词:农村 老年人口 养老 解决方案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家庭拥有子女人数减少,即家庭人口小型化,从而削弱了家庭养老功能。尽管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不如城市取得的成效大,但其拥有的子女数也大大下降,导致家庭规模小型化、

2、核心化的比例上升,家庭供养老人的功能逐渐削弱。过去一般是一对夫妇供养一对老人,现在乃至今后一般是一对夫妇供养两对及两对以上老人,不仅财力上难以支付,而且精力上力不从心,靠儿养老的传统模式逐渐改变。 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1980年以来,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以年均3%的速度持续增长。 “五普”结果表明,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据有关专家预测(中方案),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2亿以上,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5,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4。与此同时,我国老年人口中的高龄化趋势

3、也日益明显,预计到2040年8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0.56亿。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农村地区的平均生育水平高于城市,但是,由于大量青壮年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当前农村老龄化比重为7.35%,城镇为6.30%,农村的人口老龄化比城市地区更为严重。我国老年人口高龄化的趋势也十分引人注目。目前,我国高龄老年人口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据专家估计,到2020年将达到2780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快,具有突发性,超前于工业化和现代化,这必将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2老龄人口生活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医疗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但也存在很多问题。药品和医疗器械

4、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患者经常被多用药、用贵药,甚至虚报药价。2.1城乡、区域间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医疗资源分布向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集中,特别是医疗卫生技术人才明显集中在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卫生院很难留住人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2.2医疗保障体系与医疗公平不相适应现有医疗保障覆盖率低,全国只有享受国家公费医疗保障的少数人得到了较实在的医疗保障,其他均处于一种较为脆弱的医疗保障之中,居民看病自费比例逐年攀升,个人负担加重,医疗公平明显不足。我国老年人口是高患病、高伤残、高医疗费用的群体,他们消耗着近80的医疗资源,医疗费用占整个GDP的89%

5、。一个老年人一生的医疗费用占其一生支出的2/3。老年人平均健康预期寿命仅占预期寿命的70%,带病生存时间长达10年。完全或部分失能的老人由2000年2260万增至2009年4000万,增长近一倍。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急剧增加,2008年达2020亿元,比2004年上涨234%。由于老年人群参保率低、结构老化、许多单位应参保不参保,无故拖延保费的缴纳,漏报、瞒报工资基数来逃避缴费,致使基金的筹资水平低;从实际医疗消费看,即使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但由于统筹基金起付标准设置的门槛过高,参保老人自付医疗费用比例高,一些老人患了大病、重病或慢性病,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支付就会严重不足,且

6、存在较大缺口,参保老人不得不用现金支付很高的医疗费用,这给低收入和多病老人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对医疗费用承受能力提出更高挑战。2.3养老保险覆盖率低在我国,纳入基本社会养老保险的人群只占总人口的15,低于20%的国际最低标准。国家在设计养老保险方案时,未把机关、事业单位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范围。机关公务员及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仍实行国家财政统包;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缴费;部分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仍游离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2.4统筹层次低目前还没有建立国家层面的统筹局面,绝大部分还是市县级

7、统筹,只有个别省份建立了省级统筹,养老保障制度的“适用性”和“便携性”差,有关养老保险具体的改革方案、政策制度和基金的调剂等问题都是由地方政府决定,而各地在缴费和待遇标准等具体政策方面千差万别,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养老金积累已达几百个亿,而老工业区及一些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地区却收不抵支,养老基金难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剂,致使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也存在着诸多的困难。2.5养老保险收支严重不平衡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临近,支付压力日益增大。据统计,1980年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1990为101,到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锐减到31。此外,每年新增退休人员300多万人,如果现行政策不变,社会

8、统筹养老金收支均衡赤字将在2016年后凸显出来。3 养老资源严重缺乏 3.1 养老设施总量供不应求现有养老服务制度基本上还是“补缺型”的制度框架,主要保障“三无”和困难老人的基本生存,服务面相对狭窄,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惠及全体老年人的服务体系。养老床位供给数量严重匮乏,供需矛盾突出。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7623个,养老床位245万张,仅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5%,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7%的水平,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虽然近年来民办养老设施有了相当发展,但即使像经济发达的北京市,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也仅为1.5张。在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同时,又表现为供给

9、相对过剩,有些养老机构设施落后,生活缺乏情趣;有些又过于奢华,收费过高,致使许多老年人望而却步。结果是本来为数不多的养老机构利用率不高,远低于发达国家老人进福利院57%的社会供养比例。 3.2 养老服务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滞后从岗位职责和专业技能看,我国现有养老服务队伍远不能适应快速老龄化的社会现实需求。最突出问题是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以养老护理员为例,我国城市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占14.6%,农村已超过20%,这部分老年人需要专业护理和照顾。按照老年人和护理员的比例3:1来推算,我国最少需要1000万养老护理员,但目前全国老年福利机构的职工只有22万,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仅为2万多人,不仅与我

10、国几千万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差巨大,而且无法满足现有200万进入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同时,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不能有效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3.2.1城市老人希望由社会福利机构集中收养的愿望日趋强烈,但当前福利机构的数量仍难以满足老人的需要。 据民政部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目前有国家举办的社会福利机构2816家,床位数22万张,收养了17万多人;有集体举办的福利机构3700家,床位数87万多张,收养了66万多人。两者合计共有公办福利机构4万多家,床位数109万多张,收养了83万多人。 这与我国数以亿计的福利服务对象(老年人口1.3亿多,还有数百万的孤残儿

11、童和“三无”残疾人)相比,集中收养的床位数只占0.7%多一点,而集中收养的人数则不足0.6%,与发达国家一般集中收养人数占57%的比例相差甚远。 3.2.2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老年人口同非老年人口相比,在生理上会出现一些与年龄相关的特征。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生理机能日趋衰退,抵抗能力不断降低,健康状况下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的“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需要承担劳务和家务的双重劳动,子女对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因打工在外难以较好实现。为了改变生活和摆脱贫困的处境,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农村年轻人不满足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大量向城市流动,进行务工和经商。留守

12、在农村的大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绝大多数老人的生活要靠自己,处于自养状态,同时还要承担照料下一代和从事农活等体力劳动 3.2.3 农村老年人自养能力较低这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较低,一年辛苦下来,除了必要的开支已所剩无几,特别是不发达的农村收入更低;二是给孩子成家和盖房子是农村人的最大开支,许多家庭把多年积蓄花光,甚至还背上外债;三是由于传统观念影响,农村老年人在劳动年龄阶段创造的财产收入基本上都用于子女婚嫁及家庭投资,而不是靠自己的储蓄来养老。因此,到了老年,经济上只能依赖子女,由于代际之间经济交流存在严重的不平等,老年人的赡养费用远远低于供养子女的费用。此外,随着教育消费的增

13、加和医疗制度改革,使农村许多家庭本已拮据的生活更加贫困,有的负债累累。现在的孩子从上小学至初中、高中、大学,其花费是过去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农村人也已认识到读书是改变个人和家庭面貌的重要出路,宁愿自己受贫,也要供养子女上学,这也使老年人成为家庭边缘人而被忽视、歧视,甚至虐待的一个现实因素。 3.2.4 农村社区养老发展严重滞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人口老龄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与发达国家成熟的社区服务体系相比,我国的社区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尚处于摸索发展阶段。其中城市发展进程比农村快,近年来已取得长足的进步,而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与城市相比严重滞后。表现为:一是对老年人经济上支持不足

14、甚至没有支持。在一些经济发展迅速的农村,对60岁的老人实行退休制度,有的对老年人按年龄给予补贴。这对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作用很大。但这只是中国农村极少的一部分,大多数人无缘享受这种补助。二是老年服务体系仍属空挡,最具代表性的敬老院不仅不普及,现有的许多还只是仅供参观的“展品”。老年医疗服务、生活料理服务、不能自理的老人的长期护理服务等都未建立。三是老年协会组织还不普遍、不健全、不完善、不系统化。尽管近年来老年协会组织发展较快,在引导和督促家庭养老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目前还存在组织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组织健全的也存在作用发挥欠佳的问题。而中国的习俗和传统观念决定老年协会组织在农村家庭养老的纠纷

15、中担当重任。我们期待农村的老年协会组织在对家庭养老的引导和督促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小问题不出村、大问题也尽量调解和化解。 3.2.5 农村社会福利、政府救济和低保投入严重不足,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基本处在社会经济保障体系之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广大农村尤其是处于弱势地位的老年人群体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他们身上体现不够。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农村老年人口为8557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5.82%,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由于农村整体收入水平低,老年人收入更低,贫困率高达1/6,农村老人基本没有社会保障。2003年参保农民5428万人,其中领取养老金的只有19

16、8万人,占农村老人总人数的3%,人均养老金492元,这也主要集中于京、津、江、浙等地,像山西这样的欠发达省份,农村老年人养老基金只在个别富裕村才有,广大农村老年人是难以享受到养老金的。 4完善农村养老机制的几点思路 如前所述,我国将近70%的老人居住在农村。农村的养老面之广,情况之复杂,难度之大,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程度和能力,由国家和集体大包大揽起来,实在难以达到。如果靠艺术家唱几首充满爱心的歌曲,靠企业家的一点捐助,靠社会的助老工程,靠政府的救济,靠某个组织的恩赐,都不是解决农村养老的根本办法。我们认为,农村养老问题是一个强大的系统工程,靠单一方法、措施只能解一时、一地之急,而不能从根本上

17、、全局上解决问题,因此需要我们统筹考虑,综合治理,从多方面入手。目前,首先要解决如下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4.1提高对农村养老问题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要性的认识这主要指各级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当对农村养老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决不能将养老仍然看成是一家一户自己的事情。老龄化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家庭养老势单力薄,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对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保持足够清醒的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许多年,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体制转型上,过多强调社会保障为国企改革的配套作用,将老年社会保障视为城镇居民的专利,这不符合社会保障的公平价值原则。如果失去了公平的分配机制就无法保证人人能够分享社会发展成果,这与全面

18、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思路相背离。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大意义、存在问题、潜在危机,万万不可持无关紧要的态度。4.2 从农村人口的实际情况出发,改变传统观念,适应新条件下养老机制的转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养老观念需要随之转变。其一,改变完全依靠后代养老的观念,树立多方式多渠道的养老观念,包括依靠社区、依靠个人、依靠土地等等,这样可以减轻家庭养老的压力;其二,改变只有儿子才能养老的观念,打破赡养责任中的性别划分,使女儿和儿子共同承担养老的责任;其三,改变合居才养老、分居则不管的观念。合居、分居只是各自方便的需要,并不改变责任义务关

19、系。子女要一如既往地尊敬和赡养父母老人。 4.3关注和帮助农村老年人中的脆弱群体据调查统计,农村中有5%的老年人属于脆弱群体,这主要包括: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丧偶独居的老人、卧床不起和生活难以自理的老年人、孩子有严重残疾的老年人、特困家庭中的老年人、子女间带有严重养老纠纷家庭中的老年人等等。这部分老人各自都有特殊情况,而且大多数属于家庭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必须通过国家参与、社会关怀、社区特殊照顾等方式来解决。比如,增加脆弱群体老年人救助专款,用于救助这些特殊困难的老人;向脆弱群体老年人实施医疗救助,发放医疗救助卡、设立扶贫病房、按一定比例减免药费和治疗费;广泛开展社会捐助活动,设立老年基金专户

20、或结对的形式,对特困老人开展救助;建立特困老人档案,动态管理,抓实抓好等等。总之,应根据每个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做出不同的处理,尽量帮助他们安度晚年。 5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是解决农村养老的根本出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农民的生活水平、生存状态如何,关乎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而由于受生活环境、经济状况、文化素养等方面的限制,农村老年人更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不仅是关系着尊老、敬老美德能否得以继承发展的精神文明建设,而且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的问题。

21、一是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在以工促农上求突破。着力于以工促农,实现工农良性互动,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方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以抓工业的思维抓农业。 5.1 家庭养老为主,农民对社会养老认识不足受我国古代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在中国不仅具有深厚的社会心理与舆论基础,更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据有关部门调查估计,在1000名被调查了解的老年农民收入来源构成中,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占79.68%,子女供给占12.4%;在生活照料和情感慰藉方面,日常生活照料方面主要依靠家庭的占97.6%,感情抚慰方面主要依靠家庭的占92.8% 。可见,在农村,家庭养老仍处于主体地位。与此相对比

22、,农民对社会养老模式缺乏了解和认可。5. 2 农民收入不稳定且增长缓慢导致养老资金短缺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农业支持工业的产业政策,致使农业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低下。而农民的收入除用于生活消费和农业生产外,还要承担子女教育和人情往来的费用。因此农村家庭可支配收入不足,没有足够的经济剩余作为养老资金。5.3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加大了农村养老难度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随着农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口的数量逐年增加,且增长速度快。虽然老年人的寿命在不断延长,

23、但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超过65岁之后),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都会上升,自理能力下降,将更多地需要日常护理、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然而,传统的孝道思想在现代生活理念的冲击下,逐步丧失了对子女赡养老人的约束力。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农民涌向城市,这一切必将使家庭养老的支持力下降,加重家庭养老负担。5.4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弊端首先,农村养老保险统筹级别低。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县级统筹,这使得养老保险关系在省际甚至县际转移很困难甚至不可能,这实际上也就是限制了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如农民工群体,长年在外使得他们不能在户口所在地参加养老保险。现有的这种农村养

24、老保险制度忽视了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脱离了现实情况,这也是多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的筹集方式是以个人交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实行减免农业税改革后,农村集体经济与从前相比变得薄弱,集体分担的那部分养老金很难兑现。而政府那部分养老资金的投入有限,对大部分农民起不到太大的现实意义。6 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的社会养老机制这是一个根本的养老保障系统,是国家、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通过建立制度法规而形成的养老保障体系,一般应包括养老保险制度、老年服务体系、老年福利制度及维护老年人利益的法规等。目前农村社会保

25、障覆盖率极低,90%以上的农村老人需要自我养老和家庭养老,这是一个缺陷,也是不公平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加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力度,通过社会养老保险这种形式,以个人为主、补贴为辅的方针,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合力,推动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解决农村老年人缺钱花的问题。其次,扩大农村低保的覆盖面,解决农村人特别是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问题。第三,完善农村社会化救济和“五保”供养制度。2006年是“五保”制度建立50周年,新修订的农村五保供养条例已于今年3月1日正式施行。6.1巩固和完善家庭养老机制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与传统大家庭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相联系的一种方式,也是老年人最

26、感舒服的一种方式。虽然现代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家庭养老受到严峻挑战,社会养老成为现代必不可少的养老方式。但是家庭养老并不是就要消亡,相反,它还是一种很重要和最主要的养老方式。这是由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目前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国家不可能拿出足够的资金用于养老方面,而且,中国人传统的亲情养老,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也无法取代。6.2建立农村社区养老机制在我国,与城市社区养老体系建设相比,农村社区养老体系建设起步晚、发展慢,仅有的社区服务也存在服务形式单一和陈旧的问题,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农村老人的需求。为此应从三方面加强农村社区养老机制建设:其一,加快建立农村的老年服务体系。敬老院是

27、我国长久以来最具代表性的老年服务内容,曾受到老人的喜爱和子女们的青睐。随着社会发展,敬老院要满足老人的新需求,必须不断调整管理方式,增添新的内容,才能持续发展。同时,农村老年服务必须增加包括老年医疗服务、老年生活照料服务、不能自理老人的长期护理服务等内容,满足各种需要。其二,尽可能在经济上给老年人以支持。6.3.大力倡导和支持老人“自养”,促进个人养老机制的形成和完善在我国传统养老机制中,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为此,我们必须寻求完善农村个人养老机制的方法。其一,农村老人在有劳动能力也就是在年轻的时候应进行经济储蓄,即把经济收入的一部分作为养老金来储蓄,可

28、参加养老保险,彻底改变把钱全部用在子女身上的做法。其二,在农村常年体力劳动中不要透支自己的身体,要劳逸结合,多进行养生锻炼,进行健康储蓄。其三,老年人在抚养教育子女的同时,要处理好同子女、媳妇及配偶的关系,做到同辈人、隔代人之间关系融洽。情感隔阂是养老中的大敌。 7农村家庭养老的问题。解决的办法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加快新时代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建立的步伐。发展社会化的老年服务保障,是弥补家庭养老服务保障的弱化与缺失的必由之路。因为,家庭服务保障功能是与家庭结构及人口规模是成正比的,社会在发展,家庭也在变迁,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就是核心家庭成为家庭中的主体形式,而单亲家庭及其他形态的生活方式也

29、会日益增多,从而决定了依靠家庭内部的互助来满足服务保障需求的可能性必定日益减少。7.1、以人为本,积极培育新型的养老观念和养老机制认真弄清家庭养老变与不变的关系。应当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目前农村家庭养老观念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大家庭观念逐渐淡化,小家庭观念上升为主导地位。但是,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照料老年人。”这个法律规定的形式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因此,对养老意识“淡化”程度不应当估计过重,更不会动摇和改变依靠家庭养老的思想基础。不断优化家庭养老功能。由于家庭结构变化,赡养负担加重,“弱化”了家庭养老功能,这确实是一个严峻挑战。但是现

30、在农村许多家庭因青年人长期外出打工、经商、办企业,出现了老少之间的依存性、互需型,家庭养老已经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养老功能,而是包含子女对老人承担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义务,老年人帮助子女操持家务,抚养教育幼小,使家庭养老功能在某些方面还本能的得到强化,赋予时代特征。这些,有利于巩固家庭养老的思想基础,有利于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7.2要逐步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农村养老机制加大“机构养老工程”培植力度,积极引导鼓励民间资本支持兴办养老事业。要将乡镇、村福利院、敬老院硬件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统一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各级财政要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投入,不断提升农村养老机构的建设和

31、管理水平,努力为供养对象营造更加安全舒适优美的休养环境,力争用几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使农村“五保户”和其他有集中供养需求的老年人基本上实现以乡镇、村福利院、敬老院为主的机构供养,从而进一步提高“五保”对象的入院率。7.2.1要打破赡养责任中的性别划分确立子女共同承担养老责任的共识,改变合居才养老,不合居则不管的陋习,继续鼓励和支持签定养老协议书,强化家庭养老意识,通过普遍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的做法,把子女的赡养责任用书面形式固定下来,明确规定经济供养的钱、物数量和兑现的时间以及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的解决途径等。第二逐步健全社会养老保障机制。要提高社会养老的份额,该养的全部养起来,做到应保尽保,同时

32、要加大政府保障的资金数量,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减轻家庭养老的压力;第三充分发挥老年人协会组织作用。要象泰兴市姚王镇北殷村老年人协会那样,建立贫困老人救助基金会,对特困老人实行帮扶救助,要建立老年维权联络制度,切实维护老年人赡养、婚姻、住房等合法权益,要充分利用老干部老党员,培养教育青少年尊老爱老助老的良好品质,不断营造农村敬老养老的舆论环境。7.2.2政府主导,积极实施农村“五大养老工程”政府主导是农村养老的最重要方面,积极实施“五大养老工程”,是做好政府、社会、家庭、老人四者相结合养老的最有效形式。我们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农村养老形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老龄工作总体思路,大力实施农村“五

33、大养老工程”,逐步按比例增加政府养老资金的投入,不断加大社会化养老工作力度,努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补充、机构养老为示范的多元化社会养老保障新体系。7.3以活动为载体,不断满足农村老人晚年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老年人开始向往和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这种情况在富裕地区尤为突出。7.3.1是办好农村老年学校拓宽老年人知识视野。老年学校教育是我国老年教育事业的主要形式,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老年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人生进入老年后,个人生理、心理、社会角色、代际关系、人际关系、客观条件等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需要学习相关新知识

34、,了解新情况,适应新环境。然而教育就是为了指导、帮助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和认识自我,因此,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也离不开老年教育。泰兴市姚王镇创办老年学校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办好老年学校,关键是要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得到政府财力的支持。各级政府一定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按每位老人每年15元的标准落实好老年教育经费,确保乡镇老年学校有场所、有人抓,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不断充实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7.3.2是开展农村老年体育活动焕发老年人第二青春。健康的老年人对于他们的家庭、社会及经济发展都是一种资源,失去健康的老年人对社会、对家庭是不可否认的负担。老年人最大的担忧是医疗费,政府和家庭最沉重的养老负担也是失去健康老年人的医疗和生活照料。因此,应当把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作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一项战略举措,常抓不懈。参考文献1赵雨亭.银龄新论M. 山西太原:人民出版社,2004. 2丁润萍.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支撑条件J.理论探索,2005,(4). 3朱庆芳.从指标体系看老龄人口的贫困化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