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港经济开发区防潮堤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营港经济开发区防潮堤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1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东营港经济开发区防潮堤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文档.目 录1. 综合说明11.1 项目名称11.2 建设性质11.3 项目法人11.4 编制单位11.5 编制依据11.6 工程提出的理由31.7 工程建设地点41.8 工程建设条件41.9 工程建设内容41.10 工程规模41.11 工程投资、资金筹措及效益41.12 工期安排41.1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52. 自然条件62.1 水文概况62.2 气象72.3 潮汐112.4 潮流182.5 海冰223. 工程地质313.1 地形地貌313.2 地质构造313.3 工程地质条件323.4
2、主要工程地质问题343.5 结论及建议364.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74.1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风暴潮灾害情况374.2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防潮体系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84.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394.4 工程建设的可行性415. 工程任务和规模435.1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435.2工程任务475.3 工程规模及建设内容486. 工程选址及总体布置496.1 建筑物级别496.2 工程选址497. 工程设计527.1 工程概况527.2 防潮堤断面型式设计527.3 筑堤材料817.4 堤顶高程设计817.5 堤顶道路结构设计857.6 护面结构设计857.7挡浪墙计算887.8 堤坝后侧
3、吹填设计897.9 交通道路设计907.10 渗流及渗透稳定计算917.11 抗滑和抗倾稳定计算918. 节能设计948.1 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948.2 工程能源消耗系统概述948.3 节能措施959. 工程管理设计969.1 管理机构969.2 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1059.3 工程运行管理10610. 施工组织设计10810.1 施工条件分析10810.2 临时工程施工10910.3 工程施工场地总体布置11010.4 主体工程工程施工11210.5 工程占地指标12210.6 施工总进度12311.工程迁占及补偿12411.1 工程占地12411.2 迁占补偿12412. 环境影响评
4、价12512.1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12512.2 评价结论与建议12612.3 环境保护及投资12813.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3413.1 投资估算13413.2 资金筹措方案13614. 招投标方案13714.1 招标投标依据13714.2 发包方式及招标内容13714.3 招标组织形式13815. 经济评价13915.1 经济评价依据及方法13915.2 国民经济评价13915.3 敏感性分析14516. 结论147附件一:投资估算书附件二:可研附图1. 综合说明1.1 项目名称东营港经济开发区防潮堤工程。1.2 建设性质本工程为新建项目。1.3 项目法人东营港建设投
5、资有限责任公司。1.4 编制单位1.5 编制依据1.5.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5.2 部委规章1、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1325号);2、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综200878号);3、国务院关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09138号);4、财政部 国家海洋
6、局关于海域使用金减免管理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财综200871号)。1.5.3 规范标准、规范性文件与相关规定1、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水利部,1993年;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3、海堤工程设计规范SL435-2008;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5、滩海海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Y/T4099-2010;6、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7、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8、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T188-96;9、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10、防洪标准GB50201-
7、94;1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 12、海港水文规范JTJ213-98;13、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8-98;1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15、港口及航道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JTJ300-2000;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工程HJ/T88-2003;17、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18、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19、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 191-2008)。1.5.4 技术文件、技术资料和其他相关文件1、山东省防潮工程修订规划报告,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1998年; 2、东营市防潮工程
8、体系总体规划,东营市水利局,1999年;3、东营市水利发展与改革“十二五”规划,东营市水利局,2005年;4、东营港开发区防潮堤工程总体规划,山东新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5、东营港开发区防潮堤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10年;6、东营港开发区防潮堤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试验研究报告,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2010年。1.6 工程提出的理由东营港经济开发区防潮堤是东营市防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北部已经建成孤北防潮堤,南部已经建成孤东防潮堤,但尚存在7km缺口,不能形成封闭的防护体系。由于防潮堤存在缺口,历次风暴潮给区域内造成严重
9、的经济损失。特别是由桩埕路、东港高速及海港路围合的片区内,1992、1997、2003、2005年风暴潮造成油井停产、漫水路冲毁、井台破坏,对在此作业的钻井、采油、物探职工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有的风暴潮甚至冲毁道路,漫过东港高速、桩埕路及海港路,危及外围区域安全,淹没土地造成生态破坏。另外由于潮水沿神仙沟上溯,导致仙河镇城区内土壤盐碱化程度加重,仙河社区5万人居住的国家级文明小区生态严重恶化。种植多年的树木、草坪枯死,地面以上2m之内的建筑墙体受碱严重,表面脱落。拟建的东营港经济开发区防潮堤建成后,北接孤北防潮堤,南接孤东防潮堤,并与以上防潮堤共同构筑完善的防潮体系,对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经济和社
10、会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1.7 工程建设地点该工程位于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内,东港高速公路以东7km。工程距河口区政府约41km,距仙河镇约16km。工程东靠渤海湾,西邻东港高速,北连东营港,南接东营中心渔港。1.8 工程建设条件项目外部的公路交通相对比较便利,301省道、东港高速公路及与其连接的南北进港路、桩埕公路构成主要的公路交通网络。水、电信可从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直接接入。沙石料可由海陆两种方式运输。项目区内的交通主要依托东营港及油田的部分道路。本工程具备基本的施工建设条件。1.9 工程建设内容本工程建设内容为7km的防潮堤。1.10 工程规模本工程防潮堤级别为2级。1.11 工程投资、资金筹措
11、及效益该项目总投资9.4亿元,其中项目资本金3.0亿元,由市政府及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财政安排,申请银行贷款5.0亿元,自筹1.4亿元。本工程的经济内部收益率为9.47%,经济净现值为11659.1万元,证明本工程在在经济上是可行的,经济效益良好。1.12 工期安排本工程计划2011年09月开工,2013年08月底竣工,总工期24个月。1.1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工程特性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一设计标准1设计防潮标准一百年一遇2防潮堤工程级别2级3临时建筑物级别4级4抗震设计烈度7度二特征及设计水位1五十年一遇设计潮水位m2.622设计高水位m0.903设计低水位m-0.804堤前设计水深m4.42
12、累积频率1%5堤前设计平均波长m656堤前设计波高m2.778堤前波浪设计周期s9.9三结构主要特征值1防潮堤设计指标1.1轴线长度km7.01.2路面高程m5.61.3堤顶路面宽度m71.4防浪墙顶高程m6.31.5防潮堤断面型式斜坡式四施工施工期限1施工开始时间2011.092总工期月24五保护范围1乡镇数量个22规划年保护人口万人203油井口1182. 自然条件2.1 水文概况2.1.1 河流与本项目相关的河流主要为神仙沟及其支流红旗沟和新卫东河。神仙沟曾是1953年至1964年的黄河流路。自60年代末以来,胜利油田在孤岛地区开发建设,在原河道的基础上多次疏浚治理,形成了现状河道。其流域
13、西起刁口河,南至黄河北大堤,东、北至渤海,流域面积243.5km。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设计排涝流量8296m/s,防洪标准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以上为20年一遇,设计防洪流量为151176 m/s,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至入海口为50年一遇,设计防洪流量为207.5 m/s,设计河道比降1/11000。红旗沟自孤岛镇西侧开始,沿东港高速路向东北,从仙河镇北部汇入神仙沟,全长15.25 km,其中仙河镇城区段6.0km,流域面积93.5 km。新卫东河自孤岛城区济军基地造纸厂开始沿公路向东,经孤岛镇东侧至仙河镇公路后,沿公路向北至孤东水库西北角与团结沟汇合后向东至孤东水库东北角折向北,经镇东桥后向东北,在仙
14、河镇东北与红旗沟汇合后入神仙沟,全长21.03 km,其中城区段2.9 km,流域面积105 km。神仙沟现行干流长50.7 km,起源于黄河北大堤,穿越孤岛、仙河两镇,在东营港南侧注入渤海。主要的支流有红旗沟、新卫东河和桩埕路边沟。神仙沟故道起点位于桩埕路北侧,现行干流设计桩号约42+500处,沿桩埕路北侧向东至中心渔港西端,长4.1 km。2.1.2 地下水工程区域属潮间带,地下水系矿化水或咸水。本区域古为渤海水域,在黄河泥沙淤淀成陆过程中,长期受海水侵渍,深层土壤为含盐度很高的重盐土,无淡水资源。浅层地下水除神仙沟(黄河故道)部分地段埋有少量淡水外,其余绝大部分为中强矿化度水,其中一大部
15、分为盐水和高浓度盐水区。总的趋势是由西向东随地面标高的降低逐渐增大。淡水区主要分布在神仙沟黄河故道部分地段。本区域西部属于强矿化水区,矿化度510g/L,东部属于盐水区,矿化度1030g/L,坝址处属于高浓度盐水区,矿化度大于30g/L。地下水一年的变化规律为:1月份在上年秋季的基础上,潜水位缓慢下降;23月随着气温的增高,蒸发加强,潜水下降速度加快;4月份以后,灌区春灌,潜水位上升较稳定;5月下旬至6月,由于地面强烈蒸发失水,潜水位又迅速下降,进入一年中的第二次枯水期;7月初至9月下旬,雨季到来,潜水位达到一年中的最高位,因潜水被淡化,虽水位较高,但对返盐威胁不大;10月份以后,潜水又进入下
16、降阶段。一般年份,潜水埋深变幅在1.2m1.5m。2.1.3 洪水工程流域地处渤海之滨,受地理、气候条件影响,旱涝潮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多发生在78月,范围广,危害大,据统计,从19491997年共发生洪涝9次,平均隔5.3年发生一次。2.2 气象因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没有长系列气象资料,借用河口区的相关气象资料。河口区北、东两面临渤海,地处中纬度,位于暖温带,背陆面海,受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共同影响,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基本气候特征是冬寒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有时受台风袭击。境内气候差异不明显。2.2.1 气温河口区年平均气温为13.1,年平均气温最高13.8(1998年),年平
17、均气温最低12.5(1996年)。年内月平均气温:1月份最低,平均-2.9;7月份最高,平均27.1。春季升温迅速,秋季降温幅度大。月平均气温最大较差为30。年极端最高气温39.7(1992年7月18日),年极端最低气温16.9(1990年2月1日)。2.2.2 降水工程所在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49mm,降水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的67.3%;12、1、2三个月降水最少,仅占全年降水的3.3%。全年降水天数为71天,7月份降水天数最多,多年平均13.2天;2月份最少,为2.3天。全年暴雨天数平均1.8天。全年降雪天数平均9.6天,最大积雪厚度15cm。2.2.3 风东营港气象
18、观测站(3804N, 11856E)于80年代进行了有关气象的观测。据19861987年和19962004年完整资料分析,该海域范围常风向为E、SSE向,次常风向为S、ENE向,出现频率分别为10%、10%、9%、9%,年平均风速分别为4.3m/s、6.4m/s和4.5m/s、6.0m/s。全年各月平均风速为6.2m/s,其中以4月、11月为最大,平均风速分别达平均7.7m/s、5.8m/s,以8月为最小,平均风速为14.4m/s。全年大于等于6级以上的强风出现频率为3.95%,大于等于8级风力的频率仅占0.05%,强风向和次强风向分别为ENE、NNE、NNW,其大于等于6级风出现频率分别为0
19、.95%、0.69%、0.60%,最大风速为21.0m/s。全年中大于等于6级强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有所改变,其中夏季以NNE和SSE向为主,占频率分别为0.47%、0.36%,相对大风出现的机会较少,而春、秋、冬季以NW、NNE、NNW、ENE、NE为主要强风向,各季出现频率可达2.29%、3.23%、2.17%。这种强风向对于工程海域的波浪及波浪掀沙必然起到重要作用。 图2-1 各向风频率玫瑰图表2-1 1986、1987年及19962004年风速风向及频率特征值统计风向平均风速(m/s)及频率(%)最大风速(m/s)1986年1987年8687年平均19962004年198619871996
20、2004%W%W%W%WN3.995.33.275.73.635.566.4121315.0NNE6.376.16.377.86.377.047.0141820.0NE4.926.24.967.04.946.678.4131616.3ENE7.956.38.487.78.227.097.9151818.0E5.875.85.325.75.605.8106.4111317.0ESE6.045.46.166.16.105.856.0111514.7SE5.695.34.425.25.065.334.7121517.0SSE7.175.511.516.19.345.8104.3131316.3S9.
21、335.112.574.810.955.094.5151117.7SSW6.094.36.674.46.384.454.3111513.0SW5.513.84.754.05.133.964.613812.0WSW6.504.45.534.36.024.465.6101118.7W6.084.15.644.55.864.356.012917.0WNW5.014.64.155.34.585.046.7111715.3NW6.067.23.885.84.976.558.0181421.0NNW6.616.75.747.16.186.958.1161719.0C0.700.470.59备注观测站位:3
22、804N,11856E表2-2 强风向及频率统计风向及频率强风向及频率(%)次强风向及频率(%)全年ENE0.95%NNE0.69%NNW0.60%春季ENE1.56%NW0.73%夏季NNE0.47%SSE0.36%秋季NNE1.09%NE1.07%ENE1.07%冬季NNW1.27%ENE0.90%表2-3 各月风速风向频率及年特征值统计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风速(m/s)1986年5.74.75.06.46.06.15.24.24.85.15.14.95.31987年4.75.56.27.06.35.95.34.65.16.46.55.05.7平均5.25.15.66.7
23、6.16.05.24.45.05.75.84.95.5最多频率(%)及风向1986 年%14131221111817139121713WSWNWSSENESSESNNENNWNNENNWNNES1987年%101014201518161517181416NWENESSSESSESENESSESSSWSWS年强风频率(%)6级4.03.33.24.94.81.90.70.72.34.52.62.03.17级1.60.50.80.81.31.20.00.30.60.71.90.20.88级0.10.00.10.00.10.10.00.00.00.00.10.00.16级5.73.84.25.86.
24、23.20.70.92.95.24.62.24.0最大风速风向W21172020192021181817191621NWNWNWNWNWNNENNWNWNWNENNWNENW2.2.4 霜冻工程区域平均无霜期212天,最长228天(1977年),最短168天(1969年),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终霜日一般在4月初。历年最大冻深60cm,初冻期一般在12月上旬,解冻期一般在2月末,解冻日一般在3040天。2.2.5 雾用19781980年三年的红外与可见光卫星云图资料进行海上雾特征分析,全年雾日平均为35.6天,其中12月份雾日最多,平均为8.5天,11月份及7月份次之各为4天,年最长连续雾日
25、为6天(1979年12月)。据19851989年资料统计,能见度小于等于1km的雾日全年平均为10.1天。用黄河海港海洋站1986年资料统计,能见度小于等于1km的大雾多出现在5月份和6月份,均为1.3天。各月雾日及能见度小于等于1km的雾日数见表2-4。表2-4 各月雾日变化(1985.21989.12) 月份123456789101112年雾日3.51.51.51.02.03.04.02.31.03.34.08.535.61km天数1.01.00.80.81.31.30.3001.00.32.310.12.2.6 灾害性天气工程区域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和气旋。影响区域的寒潮主要发生在
26、每年的9月至翌年的5月,平均每年发生6.3次。寒潮往往伴随大风,山东沿海每年平均出现2.9次台风,台风中心直接到达工程海域的极少。气旋主要伴随大风、降水甚至雷暴,气旋尺度一般较大,因此影响山东的气旋一般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工程所在海域。山东省一年四季均有气旋天气系统出现,年平均92.5次,其中春季和夏初较多,秋、冬季相对较少。 2.3 潮汐2.3.1 潮汐资料与水尺零点根据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于2007年4月27日至2007年5月28日在工程海域进行了连续一个月的潮汐观测及五号桩海堤海洋环境动力条件设计参数推算技术报告。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提出的理论零点和85黄海的关系见图2-2,在中心渔港
27、处85黄海基准面比理论零点高1.16m。根据东营港总体规划的资料,在东营港处85黄海基准面比理论零点高0.78m。经数模的分析论证,确定本工程85黄海基准面比理论零点高0.78m。图2-2东营中心渔港潮汐观测站各高程关系示意图2.3.2 潮汐类型表2-5 各测站半日分潮、日分潮振幅之和及值站位岸边站小沉船01站02站03站水深(m)1.24.57.79.814.3M2分潮振幅(cm)3.43.41.71.20.86个半日分潮振幅之和(cm)8.98.88.17.15.75个日分潮振幅之和(cm)57.457.557.762.562.83个1/4日分潮振幅之和(cm)10.711.011.111
28、.411.93个1/6日分潮振幅之和(cm)2.62.83.12.02.112.612.726.0643.8364.00东营港区及其近海是我国近海目前发现的主要分潮幅比值最大的海区。根据实测资料分析(资料站位图见图2-1),03站的A值为64.0,为正规的日潮区。实测潮位曲线的结果也是在一个月中约有20天每日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10天左右时间出现二次、三次甚至四次高潮和低潮。港区海域半日潮振幅很小,潮位变化主要决定于日分潮(,),日分潮的离合变化与月赤纬相对应产生大、小潮。月潮赤纬南(北)最大之后二、三天产生大潮(回归潮),月球经过赤道后几天产生小潮、大潮(回归潮)期间一天一次高潮一次低潮
29、,潮位曲线不规则,主要是由于小潮期间日潮分量小,浅水分潮振幅大于半日分潮;因此浅水分潮对潮位的贡献大于半日分潮,造成一日出现三、四次高、低潮现象。分点潮与回归潮的过渡时期、潮位曲线极不规则,出现复杂的变化,高潮和低潮有时出现双峰和双谷,或者出现平潮时间拖长。图2-3资料站位图2.3.3 平均水位(平均水位、平均高、平均低)1、平均水位A、根据2004.92010.5黄河海港潮位站资料,平均水位在黄海基面以上11cm。B、根据2009.52010.5黄河海港潮位站完整1年的潮位资料,平均水位在黄海基面以上9cm。C、根据有关成果:据1999年6月到2000年5月潮位资料,年平均水位在黄海基面以上
30、15.3cm。D、根据有关成果:平均水位在黄海基面以上6cm。平均水位的变化是很复杂的问题,是天文、气象、水文、地理和海洋诸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可分为长期变化、年变化和短期变化。就年变化而言,不同年份之间由于气象因子,增、减水等效应的不同造成水位统计的差异。就长期变化而言,目前有3种意见:一是认为由于引潮力18.6年的周期性作用,因此应与天文潮18.6年的周期是相等的;二是认为与太阳黑子有关,有11年左右周期;三是认为与地极移动有关,有67年的周期。无论那种变化,统计样本资料的时间越长,越接近合理的平均水位,上述结论中A组统计样本时间相对较长,而且为近期资料,因此也应较为可靠。2、平均高潮
31、位、平均低潮位A、根据2009.52010.5黄河海港潮位站完整1年的潮位资料,平均高潮位在黄海基面以上48cm;平均低潮位在黄海基面以下-36cm。B、根据有关成果:平均高潮位72cm,平均低潮位-2cm。上述结论中A组统计样本比较完整,而且为近期资料,应较为可靠。2.3.4 设计高、低水位按照海港水文规范的规定,如已有历时累积频率统计资料,设计高水位和设计低水文可分别采用历时累积频率1%和98%的潮位。以下根据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资料进行了统计,并将其与已有成果比较于表2-6中,供参考使用。本研究推荐设计高水位取黄海基面以上0.90m,设计低水位取黄海基面以下-0.80m。图2-
32、4历时、潮峰、潮谷累积频率曲线图2-5 潮位历时累计频率曲线比较表2-6 分析样本及分析成果汇总表分析样本样本时长设计高潮位(黄海基面)设计低潮位(黄海基面)备注2005.5.14-2006.5.13逐时的潮位资料1个完整年0.87m(1%)-0.78(98%)2006.5.14-2007.5.13逐时的潮位资料1个完整年0.83m(1%)-0.58(98%)2007.5.14-2008.5.13逐时的潮位资料1个完整年0.91m(1%)-0.78(98%)2008.5.14-2009.5.13逐时的潮位资料1个完整年0.85m(1%)-0.84(98%)2009.5.14-2010.5.13
33、逐时的潮位资料1个完整年0.92m(1%)-0.56(98%)2005.5.14-2010.5.13逐时的潮位资料连续5年0.90m(1%)-0.80(98%)2007.5.14-2008.5.13高、低潮资料1个完整年0.85(10%)-0.78(90%)1986-1989黄河海港验潮站3年1.08(10%)-0.70(90%)利用中心渔港2007年45月的高、低潮与黄河海港同步的高、低潮进行相关分析后,将黄河海港的高、低潮引申到中心渔港资料时长不详0.94(10%)-0.75(90%)2.3.5 极端高水位按照海港水文规范的规定,海港工程的极端高水位应采用重现期为100年的年极值高水位。为
34、确定极端高水位,频率分析的样本不得少于20年的资料,而本海区没有长期的连续观测资料,目前收集到的连续最长年只有5年,无法按照规范要求确定极端水位。为此本项目结合已有成果,并利用最新资料计算确定极端高、低水位。1、频率分析法概率法规定统计资料不得少于连续20年,本海区连续资料不足20年,因此参考已有研究成果,选取数值计算结果为样本,按海港水文规范规定,进行不同重现期的计算得极端高水位为2.54m(黄海基面,下同)。2、极端高水位的近似计算法根据海港水文规范规定,对于潮位资料年限不足,又不具备差比条件的港口,极端高水位和极端低水位可按下式确定:式中极端水位;设计水位;常数;可采用规范中表C.0.4
35、中潮汐性质、潮差大小、河流影响及增减水影响都较相似的附近港口相应的数值,这里对于K值的确定,采用已有成果,极端高水位计算时K=1.60;设计水位采用本次分析结果,设计高水位取0.90m,由此得极端高水位为2.40m。3、组合法将年最大增水作为样本进行频率分析,将100年一遇的增水值叠加到平均高潮位上作为极端水位,可表示为下式:式中极端高水位;平均高潮位;100年一遇的增水;根据已有研究工程区附近各种重现期的最大增水如下表所示。表2-7 各种重现期最大增水1重现期(年)25102050100最大增水(m)1.381.571.661.852.002.14平均高潮位取0.48m,据此得100年一遇极
36、端高水位为2.62m。同理可得:50年、20年、10年和5年一遇的高水位分别为2.48m,2.33m,2.14m和2.05m。参考有关成果:极端高水位为2.70m,极端低水位为-2.05m。2.3.6 风暴潮引起本港海域增水的天气形势主要是冷锋和台风两大类,而其东营港出现的增减水与塘沽、洋角沟和龙口等地都是同一大风过程所至。曾根据港区码头一年(1986.121987.11)的水位资料,对增减水过程极大值大于0.5m、延时3小时的个例进行过统计得表2-9。表2-8 增减水过程统计表(单位:m)月份123456789101112总计年极值增水次数431412113324减水次数32增水极值1.26
37、1.281.000.671.440.790.911.041.761.76减水极值1.771.801.001.401.80由上表可知,该海区的增减水现象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一年四季均有增减水发生,但冬半年增减水次数远多于夏半年;增水过程多于减水过程;夏季以增水为主,很少出现减水。一年中大于1m的增水过程出现了9次,大于1m的减水过程是7次。年最大增水为1.76m(出现1986年12月11日),最大减水为1.80m(出现在1987年2月3日)。2.4 潮流2.4.1 本区潮流基本特性本区潮流属正规半日潮流,呈明显的东南到西北向的往复流。-8-15m等深线区域为强潮流区。-8m等深线以内,随深度的变
38、浅流速逐渐变小,至-4m等深线处流速已明显降低。该海区西北向流速大于东南向流速,平均约大10。2.4.2 2009年4月实测潮流情况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于2009年4月2728日(大潮)和5月23日(小潮)又分别进行了两次多站位、同步大范围的水文观测。共观测了8条垂线,测站布置如图所示。图2-6为2009年4月2728日大潮流速矢量图,图2-7为2009年5月22日小潮流速矢量图。从测量结果可知:(1)东南向大潮潮段平均流速0.220.53m/s间,西北向大潮潮段平均流速0.290.59m/s间;东南向大潮潮段最大流速在0.390.92m/s间,西北向大潮潮段最大流速在0.430.
39、86m/s间;图2-6 2009年4月2728日实测潮流矢量图(大潮)图2-7 2009年5月23日实测潮流矢量图(小潮)(2)东南向小潮潮段平均流速0.190.46m/s间,西北向小潮潮段平均流速0.210.56m/s间;东南向小潮潮段最大流速在0.340.74m/s间,西北向小潮潮段最大流速在0.320.71m/s间。(3)本海区东南向流速平均流向150154,西北向流速平均流向330334,且最大流速的流向与潮段平均流向完全一致;西北向流速普遍大于东南向流速,且西北向水流历时也普遍大于东南向水流历时(平均历时分别为5.60h和6.62h)。2009.4.2728最大流速流向2009.5.
40、23最大流速流向图2-8 2009年水文测站布置示意图2.4.3 2010年8月实测潮流情况为给东营港经济开发区防潮堤工程的数模试验提供验证数据,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于2010年8月1819日(小潮)和8月2425日(大潮)又进行了2次多站位、同步水文观测。测站布置如图所示。图2-9 8月1819日潮流矢量图(小潮)图2-10 8月2425日潮流矢量图(大潮)图2-9为2010年8月1819日小潮潮段平均流速、流向成果表;图2-10为2009年8月2425日大潮潮段平均流速、流向成果表。表2-9 2010年8月1819日小潮潮段平均流速、流向成果表站点潮次潮段平均潮段最大东南向西北向东南向西北向流速流向流速流向流速流向流速流向1#0301600.263310.491370.403380.241770.313250.351580.453372#0.291770.263380.421530.423410.211680.323320.291580.543393#0.291830.323510.441830.543570.211400.393520.231970.5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