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规划——运输经济研究6578263.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176699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规划——运输经济研究657826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规划——运输经济研究657826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规划——运输经济研究657826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规划——运输经济研究6578263.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规划运输经济研究6578263.精品文档.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规划摘要本文基于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综合运用各种数据处理方法,从交通运输需求分析,交通运输供给分析,未来交通运输规模与结构分析,发展战略与实施策略分析这几个方面,结合国内外先进的交通理论,研究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战略规划。关键词:需求 供给 规模 结构 发展战略AbstractBased on the current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of China, combined with advanced transport the

2、ory domestically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ly, this paper discusses strategic planning in the era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Various data processing methods are introduced to analyze transportation demand and transportation supply, transportation scale and structure basis, development str

3、ategy and implementation of strategies.Key words:demand supply scale structure Development strategy 目录一简介41.1交通运输经济概论41.2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与现状51.3研究意义6二交通运输需求分析62.1 运输需求特征72.2 运输需求一般规律72.3 运输需求分析9三交通运输供给分析133.1 运输供给概念133.2 运输供给分析14四未来交通运输规模与结构分析154.1 交通运输规模分析154.2 交通运输结构分析19五发展战略与实施策略分析20参考文献:23一 简介1.1交通运输经

4、济概论运输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品交换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引起运输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客观上要求运输劳动独立化,专门化和社会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资本主义逐步产生,运输活动也从商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产业部门。而随着产业革命的开始,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管道迅速发展,构成了综合运输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运输业除了完成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与货物的空间位移外,它还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影响。首先,运输业能促进工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它作为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是保证国民经济建设正常进行的重要环节。如矿产开发出以后,如果没有得到运输,矿产本身的使用价值就难以实现。而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

5、进行,各地的经济联系更为广泛和密切,这就需要将商品不断运往生产地与消费地,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对工农业生产来说,运输效率的提高,能够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加快资金流周转,推动经济发展。其次,运输业推动了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生产的布局,需要考虑原材料运进和产品运出的交通条件。我国的生产力布局不够合理,大宗货物和能源产量分布不均。沿海工业集中,而资源丰富的内陆却缺少工业基地。工业商品产地远离市场,远离原料生产基地,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因此,只有大力改善边远地区的交通条件,才能促进工业企业的转移,促进生产力布局的合理化。最后,运输业沟通了国家,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将我国与

6、世界连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打破偏远地区闭塞的局面,扩大对外贸易。同时,对国防实力的增强,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首先论述了运输业对地区繁荣所起的积极作用。之后,运输经济学得到了长远的发展。随着科技的革新,交通方式的扩大,运输经济学研究的领域也一直在扩大。它着重研究运输供给与需求,成本与价格原理,运输企业与市场,运输可持续发展等方面。【1】1.2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与现状一、运输线路不断延伸 1998年末,我国各种运输线路总长度已达297.5 万公里,比1949年增长15.4倍。其中,铁路营业里程5.76万公里,增长1.6倍;内河通航里程11万公里 ,增

7、长40.3;公路里程127.85万公里,增长14.8倍;民用航空航线里程150.6万公里,增长132.3倍,其中国际航线长度已占民航线路总长度的33.5,通达33个国家的64个城市;管道运输从无到有,目前输油输气管道已达2.31万公里,90%的原油已通过管道输送。二、交通运输网布局大为改观 随着成渝、宝成、川黔、贵昆、成昆、湘黔、襄渝、天兰、兰青、兰新、包兰、鹰厦、京九、南昆等10多条铁路干线相继建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已基本形成。目前,西南、西北地区的铁路里程已占全国的24.0%;公路里程已占全国的30.0%,不仅实现了县县通公路,而且98.7%的乡镇和87.7%的行政村也已通公路

8、。民航运输也逐步形成以北京为中心,连结全国138个城市的国内民用航空网。三、交通运输网质量显著提高 在运输线路不断延伸的同时,线路质量也得到改善。铁路线路钢轨也在向重型化发展 ,在正式营业的线路上铺设 50公斤以上重型钢轨的线路里程比重已由1949年的8.5%提高到1998年的91.1%。无缝钢轨线路里程达25979公里,占铁路线路总里程的32.9。1998年末,电气化铁路里程已占22.5,比1978年增加20.4个百分点;铁路自动闭塞里程21042公里,半自动闭塞里程41360公里,已完全替代了落后的路签、路牌等人工闭塞方法;有87.5% 的铁路车站安装了道岔的电气集中装置,改变了落后的分散

9、人工操作方式。此外,我国交通运输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改善,运量稳步增长,运输结构逐步改善,交通运输业体制改革亦取得长足进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运输业建设,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规模、质量、技术装备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已初步形成了横贯东西,沟通南北,联系世界,水陆空并举的综合运输体系。但是,从总体水平分析,中国的交通运输业仍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我国地域辽阔,资源有限,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的社会经济条件,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总方针应确定为:以铁路为骨干,公路为基础,充分发挥水运,包括内河沿海和远洋航运的作用,积极发挥航空运输

10、,适当发展管道运输,建设全国统一的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统一的交通运输业应发挥中央和地方,内资和外资等各方面的积极性。以市场经济规律为指导,在建设交通运输业中,实行交通运输业体制的转变和运输能力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交通运输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交通运输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公路,铁路,水路,民航及管道运输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各种运输方式应发挥各自的经济技术特长,优势互补,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运用市场机制,形成全国统一和开放的综合运输体系,为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发挥更大的作用。1.3研究意义改革开放后,我国原有的垄断市场,行业机制被打破,从计划经济开始向

11、市场经济过渡。从我国国情出发,研究符合市场规律的运输经济,是有重要意义的。二 交通运输需求分析 交通运输的需求来源于社会经济活动,它一方面综合反映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的全貌和水平;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首先,货运需求和客运需求是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商品交换的扩大,随着社会文化和人民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增长的。因而,货运需求量和客运需求量的变动,一般可反映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发展水平。其次,货运需求和客运需求的流向要求,从货运来讲,反映了市场的走向,反映出各种物资从哪里来流向哪里。从客运来讲,反映了客流的动向,反映出旅客从何处来向何处去,说明了地区的经济文化

12、和居民的联系。再次,各类货物运输需求的构成,反映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构成及其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研究我国交通运输需求,有助于我们制定相应的策略满足这一需求,即是为了研究运输供给,并按运输市场的需求来提供运输服务。【1】2.1 运输需求特征运输需求按运输服务对象不同,可分为客运需求和货运需求。交通客运需求可根据目的、任务不同而归为如下两种类型:生产性运输需求:诸如各种业务洽谈、技术交流、商业活动和劳务流动等目的性强的需求皆属于此。其特点是需求比较稳定,风雨无阻,因而需求量对价格或服务质量等因素敏感性较弱。消费性运输需求:诸如探亲访友、休闲度假等活动。其特点是灵活性

13、强,不仅随季节气候而变,也对价格、服务质量等因素较为敏感。而货物运输需求的产生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自然资源地区分布的不均衡,生产力布局与资源产地的分离;第二,生产力与消费群体的空间分离;第三,地区间商品品种、质量、性能、价格上差异。交通运输需求有以下几个特征: 派生性。为了出行而出行的需求所占比重很小,出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其他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广泛性。任何社会经济活动都不能离开运输而独立存在。 多样性。对于不同的运输货物,不同运输的目的,对质量的要求,有不同的运输特性。可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发展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运输。不平衡性。主要是时空分布不均。 规律性。 部分可替代性。对运

14、输需求可做出替代性的安排。【2】2.2 运输需求一般规律交通运输需求与社会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在此,我们研究它与社会发展水平的相关性,有助于我们把握其一般规律,从而促进运输产业合理布局,推动经济发展。以下的图表,展现了各个年份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随时间的一个变化情况。数据年份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19905628.32620718667.8164419916178.42798621781.5189319926949.42921826923.5231119937858.13052535333.9299

15、819948591.43327548197.9404419959001.93590960793.7504619969164.83659071176.65846199710055.538385789736420199810636.73808984402.36796199911299.84056889677.171592000122614432199214.67858200113155.147710109655.28622200214125.750686120332.79398200313810.553859135822.810542200416309.169445159878.312336200

16、517466.780258184937.414185可以看到,这四项指标,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有明显的增长。由此可得到以下四点结论。第一, 货流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相关。第二, 从长期发展趋势看,国民经济发展同货运量的关系,总趋势是生产增长快于运量增长,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快于货周量增长。从短期发展趋势看,运输量的增长速度则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第三, 货物平均运距有延长的趋势。第四, 货运增速趋于减缓。而客运发展相对稳定,增长不十分明显。2.3 运输需求分析交通需求的大小通常用运输需求量来描述。运输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和一定的条件下,运输消费者愿意购买且有能力购买的运输服务的数量。在这里

17、,从时间上说,可以是一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等的运输需求量,而一般都是指一年;从空间上说,可以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条线路等的运输需求量;“一定条件”是指影响运输需求的诸多因素,如运输服务的价格,工农业生产的规模和速度,产品运输系数,国民经济的产业和产品结构,生产和运输布局,人口增长及其构成等。影响客运需求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人口数量与城市化程度;旅行费用运输服务价格的变动;运输服务质量某一方式的客运需求受其他运输方式变化影响经济体制的影响。影响货运需求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运输需求增长越慢;需求结构变化。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冶金原材料工业运量

18、;机械加工工业运输速度与质量; 高加工工业需求多样化,方便及时低损耗。为了定量地研究运输需求量受各影响因素影响的弹性大小,需引入运输需求函数的概念。运输需求函数是用函数形式表示运输需求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记为:式中:Q运输需求量;P运输服务价格;G工农业生产的规模和速度;H产品运输系数;Y国民经济的产业和产品结构;A生产和运输布局;Z人口增长及其构成;其他因素。 该式为运输需求量的一般表达式,并没有表示出运输需求量同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确定关系。要具体计算运输需求量,必须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经济分析和数据统计,数量计算,从而得出确切的函数表达式。 此处,我们以客运需求为例,对其进行函数分

19、析。经济发展水平,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表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则显示了居民的消费水平。而运输服务价格等数据难以获取,经济体制,服务质量等因素难以量化。为简化计算过程,了解客运需求与这些因素的关系及其一般规律。我们选取人口,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这三个指标,计算其与旅客周转量之间的关系。假设旅客的需求均得到满足,那么旅客周转量就反映出了客运需求量。 人口Z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I 国内生产总值G旅客周转量Q年份人口(万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19901143331510.218667.85628.32620719911

20、158231700.621781.56178.42798619921171712026.626923.56949.42921819931185172577.435333.97858.13052519941198503496.248197.98591.43327519951211214283.060793.79001.93590919961223894838.971176.69164.83659019971236265160.37897310055.53838519981247615425.184402.310636.73808919991257865854.089677.111299.8405

21、6820001267436280.099214.6122614432120011276276859.6109655.213155.14771020021284537702.8120332.714125.75068620031292278472.2135822.813810.55385920041299889421.6159878.316309.169445200513075610493.0184937.417466.780258由上图可见,从90年到05年,人口,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而为了更直观地展现各个影响因素与旅客周转量之间的关系,在此

22、给出它们两两之间的散点图。由图可见,相关系数为0.9829,说明该函数能很好地拟合旅客周转量与人口之间的关系,两者的关系表达式为:同样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旅客周转量直接的相关系数达到0.9651,也有很高的拟合度。表达式为:而国内生产总值与旅客周转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即可得到旅客周转量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口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 从表达式中可见,旅客周转量确实受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口的影响。当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口增长时,旅客周转量也随着增长,这与实际情况相一致。通过该公式的推导,我们可以看出旅客周转量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及

23、人口是正相关的。但由于Z,I,G这些影响因素间存在一定相关关系,因此还难以确定确切的表达式,来表征Q与这些变量的关系。但通过该公式,我们可以了解交通运输需求的大致规律,了解影响因素对需求量的影响程度。同时根据这一表达式,可以进行交通需求量的预测。同理,通过该方法,也能得到货周量与各个影响因素的函数表达式。三交通运输供给分析3.1 运输供给概念运输供给是指运输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在各种可能的运输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各种运输产品的数量。运输供给在市场上的实现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生产者有出售运输服务的愿望;第二,生产者有提供运输服务的能力。运输供给分两种情况:一是单个运输生产者的供给;二

24、是运输服务的市场总供给。在一特定时间内,单个运输生产者愿意出售的运输产品的数量,是该运输产品价格和该运输生产者生产成本的函数。运输服务的市场总供给,表示在不同的价格下与之相应的这种运输服务的所有生产者所能提供的总量。运输服务的市场总供给不仅取决于单个生产者供给量的所有因素,还取决于市场中这种商品的生产者的数量。【1】运输供给包含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 运输供给量(2) 运输方式(3) 运输布局(4) 运输经济管理体制3.2 运输供给分析运输供给有赖于以下四个主要影响因素:(1) 技术因素(2) 运营策略(3) 政府机构的要求和限制(4) 使用者行为这四个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运输供给函数,它

25、从使用者的角度描述了供给特征。运输供给函数可表示为:其中,Q表示运输供给量,P为运输服务价格,为除运价以外的其他影响因素。由于技术因素,运营策略,政府机构的要求和限制,使用者行为这些指标难以量化。因此,此处不详细讨论公式的推导。而在影响运输供给量的诸多因素中,运输价格对供给量的变动最为重要。因此,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绘制供给量同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此时,运输供给量函数简化为: 如上图,即为运输供给曲线图,Q与P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运价的上涨而增加,随运价的下跌而减少。当价格因素变化时,如价格由P1变为P2时,运输供给量也相应地由Q1变为Q2。四 未来交通运输规模与结构分析4.1 交通运输规模

26、分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指适应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地理要求的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并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实现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系统的总称;我国将要构建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主要包括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等5种,而综合运输体系不仅是简单的组合,更体现在各种交通方式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使客货运更简捷、方便。发展交通运输业可减少高额运输活动成本,降低高额运输成本对市场的割裂程度,扩大专业化分工的范围与深度,促进经济发展。并且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是国民经济的总要纽带,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联系起来。综合交通运输

27、可使不同地区间生产活动相联系,有利于地区根据自身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形成规模经济。便利的交通运输更有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使得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缓解空间结构不平衡,有利于产业梯度转移。直接影响资本、劳动、技术国民经济发展交通运输间接影响乘数效应投资、建设、发展领域目标指向目标名称运输组织与在运输管理规模1公路客运量2铁路客运量3. 水路客运量4. 航空客运量5综合运输客运量6公路客运周转量7. 铁路客运周转量8. 水运客运周转量9航空客运周转量10.综合运输客运周转量11公路货运量12铁路货运景13水路货运量14. 航空货运量15综合运输货运量16公路货运周转量17铁路货运周转量18. 水运货

28、运周转量19. 航空客运周转量20综合运输货运周转量对于未来的交通运输规模预测与分析,可以根据以上这些指标进行。研究总的运量过于复杂,我们可选取公路旅客运输量作为一个代表性的指标,预测其未来的运输量,由此反映交通运输的规模情况。下表展示的是1991年至2010年我国的公路旅客运输量数据,单位为万人。年份19911992199319941995运量6826817317748607199539401040810年份19961997199819992000运量11221101204583125733212690041347392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运量140279814752

29、57146433516245261697381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运量18604872050680268211427790813052738而对于未来旅客运输规模量的预测,数据系统内在特征部分已知而部分未知,对此,我们选用灰色系统方法,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对系统动态发展趋势进行量化比较,通过matlab软件编程,预测其走势。分析处理后的数据,共有20年的运输量,于是可将20个时段各运输量的平均值记为对数列进行一次累加,得到数列则称为的一次累加生成记一次累加生成数列上述处理可将无规律的数列转化为非减数列,体现规律性,便于进行函数拟合。取的加权均值,则,记于是可以得到GM(1

30、,1)的白化微分方程为取为灰导数,为背景值,则方程(12)所对应的灰微分方程为则可得其中,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参数的估计值为解得白化微分方程的特解为则可以解得用matlab编程求得灰色模型预测结果如图: 上图通过灰色模型预测了后十年的运量,可以看到,数据的拟合度较高。下表为预测的运量,它反映了未来交通运输的规模。单位为百万人。年份20112012201320142015运量3.05633.29513.55253.83014.1293年份20162017201820192020运量4.45194.79975.17475.57906.0149预测得到的数据表明,我国旅客运量将持续增长,说明未来交通运输

31、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如何满足这一庞大的客流,同时保证服务质量,使多种交通方式合理,协调发展,是交通运输行业不得不面对的一大挑战。4.2 交通运输结构分析交通运输结构是各种运输方式在一定时期内相互竞争、相互合作而形成的。对我国交通运输结构发展历程的研究,有助于分析我国运输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为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起到理论指导作用,促进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笔者在我国积极发展综合运输体系的政策背景下,主要通过对运输结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理顺其发展过程,为分析我国目前运输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影响交通运输结构变化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外因和内因2个方面。(1)内部因

32、素。影响交通运输结构变化的内部因素是指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虽然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但是不同的运输方式也有其特有的服务领域,如水运运输和管道运输。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性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影响运输结构。(2)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是指交通运输系统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和政策体制等。自然条件泛指地域、地形、地貌和地质以及水、矿产、生物等一切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对运输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不同的工业化程度下,有与其相适应的运输结构。另外,国家的政策制度也是影响运输结构发展的外因因素。【3】根据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预期,GDP将年均增长7,城市化

33、率将从47.5提高到51.5,外贸进出口将保持8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交通客货运输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预计到“十二五”末,公路客货运量分别达到400亿人、300亿吨。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78亿吨。内河货运量达到38.5亿吨。民航客货运量分别达到4.5亿人、900万吨。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620亿元。此外,国土开发、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等方面,对交通运输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继续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保持适度规模,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增强交通运输保障能力。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汽车进入寻

34、常百姓家庭,机动化社会进程加快,公众出行需求旺盛,预计到“十二五”末,民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5亿辆,人均乘用交通工具次数明显增加,对运输服务的安全性、舒适性、快捷性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老少边穷”地区群众出行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提高基本公共运输服务均等化水平将成为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完善服务设施,加强市场管理,优化运输组织,提高运输效率,拓展服务领域,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4】五 发展战略与实施策略分析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目标,具有这样四个方面的内容:(1)建设一个布局合理的大规模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2)建设一个合理的运输结构(3)建成具有我国交

35、通运输特色的先进的技术体系(4)实现交通运输管理现代化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战略就是指交通运输产业所制定的长远的、带有全局性的发展目标和采取的对策。它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总体目标的要求,从交通运输产业性质、地位与作用的实际出发,通过对影响、制约产业发展的各种内部因素、外部条件的基本分析与预测,研究和制定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以及实现这些要求所采取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等等。完整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作为决策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3个方面,一是对交通运输系统内外部条件的客观分析,亦即制定发展战略的依据分析。二是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与制定。三是实现目标的对策研究,这3个基本方面的内容互相渗透,

36、联为一体,共同决定着战略全局。但这3个方面的内容并不是平起平坐的,其中以战略目标为核心内容,其他两者是为目标的制定服务和为目标的实现作保证条件的。一:发展战略制定依据的分析包括历史与现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两部分。历史分析是未来趋势分析的基础,现状分析则是未来趋势分析的起点。二: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就是要确定一定得历史发展阶段内,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类型(超前、适应、滞后)以及相应的发展水平。前者将决定生产要素在交通运输及其它产业之间的分配,亦即产业结构,决定投资的方向。后者将决定交通运输的能力将实现怎样的增长,即根据现有基础和各种有利与不利的因素,交通运输在这一阶段内应达到

37、的水平或实现的增长量,它是前者的物质表线。我国城市的交通发展可遵循以下的战略:1) 优化枢纽布局,带动地区发展。以国内初具规模的海、陆、空枢纽体系为基础,适应城市发展和城市布局结构调整的要求,将城市内两类(客、货)、三级枢纽整合为层次分明、功能分工明确的枢纽体系,围绕一级客、货运枢纽(空、海港、铁路新客站)建设临港经济区,优化枢纽整体布局,扩充枢纽运输能力,强化枢纽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2) 完善交通衔接,扩展腹地范围。适应运输需求快速增长和枢纽进一步发展要求,在加快空港、海港、铁路、公路建设的同时,改善枢纽交通衔接条件,大力促进区域“双高”网络和城市“双快(快速道路、快速轨道交

38、通)网络的一体化衔接,扩大枢纽的小时时空圈,增加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支持和保证。3) 加强战略合作,强化多式联运。适应区域整合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强区域机场、港口之间战略合作。打破部门和行业壁垒,加强多式联运发展,发挥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优化综合运输组织,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整体效率,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6】到2015年,我国的基础设施网络将更趋完善,结构更加合理,交通运输供给能力明显增强,运输装备进一步改善,运输组织不断优化,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行业监管能力明显加强,以低碳为特征

39、的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成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交通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应急反应能力进一步加强,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参考文献:【1】 帅斌 霍娅敏 交通运输经济.成都:西南交大出版社,2007.2【2】 张国伍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成都:西南交大出版社,2004.12【3】 朱文英 马天山 我国交通运输结构发展历程简析 交通企业管理 2009.5【4】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5】 韩中庚 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4【6】 贺崇明 马小毅 广州市区域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城市交通 2008.7【7】 叶玉玲 季令 刘志杰 都市圈交通运输结构分析与研究 同济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2006.9【8】URBA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 DECISION-ORIENTED APPROACH, SECOND EDITION【9】Kanafani, ATRANSPORTATION DEMAND ANALYSIS,1988.1【10】Schneider, L M,NEW ERA IN TRANSPORTATION STRATEGY,198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