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区过渡段试验段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175697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工区过渡段试验段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一工区过渡段试验段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工区过渡段试验段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工区过渡段试验段施工方案.doc(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一工区过渡段试验段施工方案.精品文档.一工区过渡段试验段施工方案 目 录 1试验段选择、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 . 1 1.1编制依据 . 1 1.2试验目的 . 1 1.3试验段选择 . 1 1.4适用范围 . 2 2工程简介及施工安排 . 2 2.1工程概况 . 2 2.2施工计划 . 2 3施工组织机构及机械配备 . 4 3.1组织机构 . 4 3.2试验段施工主要管理人员统计表 . 4 3.3 施工人员及分工 . 4 3.4 施工机械配备 . 5 4过渡段试验段施工方法 . 5 4.1内、外业准备 . 5 4.2施工准备 . 6 4.3过

2、渡段类型 . 6 4.4施工程序 . 14 4.5工艺流程 . 14 4.6施工工法 . 14 4.6.1拌合 . 14 4.6.2填料生产运输 . 15 4.6.3基底处理 . 15 4.6.4基坑砼回填 . 15 4.6.5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及锥体填料 . 15 4.6.6基床表层过渡段水泥级配碎石 . 16 4.6.7摊铺 . 16 中国*铁路项目指挥部 1 4.6.8碾压 . 16 4.6.9养生 . 16 4.7过渡段沉降观测 . 17 5质量控制 . 23 5.1过渡段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范围 . 23 5.2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压实标准 . 23 5.3基床底层厚度、顶面宽度、

3、顶面横坡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 . 23 5.4质量保证措施 . 23 5.5质量要求 . 25 6.安全保证措施 . 26 6.1安全目标 . 26 6.2安全保证措施 . 27 6.2.1工程管理方面的措施 . 27 6.2.2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 28 7.环保、水保措施 . 28 7.1.环保、水保目标 . 28 7.2.环保、水保工作重点 . 28 7.2.1水环境保护 . 28 7.2.2生态环境保护 . 28 7.2.3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 28 8.试验段总结 . 28 中国*铁路项目指挥部 2 1试验段选择、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 1.1编制依据 1 .NASZ5标招投标文件和施工

4、合同及有关协议和补充文件; 2国家及铁道部有关工程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定,现行的建 设工程设计、施工规范、技术规程及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等; 3.关于公布<上海铁路局建设工程工艺试验管理办法>的通知的 通知 (宁安工法【2011】52号); 4.关于进一步加强临近营业线施工机械安全管理的通知(建工函 2009260号): 5. 路基工程设计与参考图集宁安图集施(路); 6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J1147-2011); 7. 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检修作业驻站安全防护办法上铁师发 (2010【438号】号); 8.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

5、建设(2010)241号; 9.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10. 南京至安庆铁路路基工点设计图(宁安铁路施图NASZ-5标) (路)-42 1.2试验目的 为加强施工管理,便于协调指挥,方便施工,保质、保量、保工期, 按合同要求完成施工任务,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以确定机械设备组合、 施工工艺、摊铺厚度、压实遍数、级配碎石配合比,最佳含水量,最大 干密度等施工参数及试验检测的方法,以及工后沉降量,科学指导路基 施工,确保路基施工达到相关的质量及验收标准。 1.3试验段选择 我项目分部经详细的现场踏勘及研究,决定选择DK82+097涵洞大、 小里程方向的横向结构物

6、过渡段作为本工程的试验段,该填方段地处于 中国*铁路项目指挥部 1 合芜宣桥的南侧。 1.4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国路桥宁安铁路工程(DK80+500DK87+240、WDK0+000 WDK01+849)管段内及芜湖站内的路桥、隧路和涵路过渡段填筑施工。 2工程简介及施工安排 2.1工程概况 本桥路过渡段试验段起讫里程DK82+072DK82+124,为填方路段, 长度为52m,底宽20.19m,基床表层以下路堤共填高2.84m,基床表层填 高0.4m。本段地形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居民区,其余为菜地,水塘, 本段地质为硬塑粉质黏土,局部软塑。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为第四系 孔隙水,不发育,地下水

7、、地表水无侵蚀性。取料场位置:在DK81+250 拌合站,填料规格及各项试验指标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2.2施工计划 本试验段计划在2012年10月7日,2012年10月13日结束。 施工准备1天; 基坑混凝土施工1天; 基床底层施工3天; 基床表层施工1天。 中国*铁路项目指挥部 2 桥路、隧路、路堑(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试验段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中国*铁路项目指挥部 3 3施工组织机构及机械配备 3.1组织机构 为加强施工安全防护、确保工程建设周期、生态环境保护等建设目 标的全面实现,根据本段路基施工的特点,按架子队管理模式组织施工。 主要人员上岗之前,全部经过上海铁路局施工安全培训,并

8、取得合格证, 安全员、防护员、领工人员、工班长配备齐全。主要管理人员表如下: 分部组织机构图: 3.2试验段施工主要管理人员统计表 主要管理人员表 施工队长1人,负责全面工作(包括施工进度、安全、质量); 技术人员1人,负责现场施工技术、质量、填写施工记录; 质检员1人,负责质量管理及质量资料; 安全员1人,负责施工现场安全防护; 工人3人,负责协助机械操作人员施工; 中国*铁路项目指挥部 4 电工、钳工、修理工各一人。 3.4 施工机械配备 根据施工安排及进度计划,施工机械按施工的先后顺序依次安排进场。所用机械提前编制计划,上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按计划组织进场。主要施工机械配置见下表。 试

9、验段主要施工机械一览表 4过渡段试验段施工方法 4.1内、外业准备 中国*铁路项目指挥部 5 内业准备 在开工前,技术主管组织现场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 计、作业指导书等相关内容。审核施工图纸,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和有关 技术要求,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质量保证措施,要充分 准备好技术工作。试验人员完成路基过渡段填料的试验工作,包括路基 填料天然含水量,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等相关技术参数。技术主管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就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试验检测工作进 行针对性的学习和培训,确定现场技术的分工合作,对参加施工人员进 行上岗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

10、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4.2施工准备 4.1.1过渡段填筑前应对桩帽板进行验收,在装帽板强度达到设计要 求后,开始施工。 4.1.2准备施工所需的级配碎石+3%、+5%水泥等原材料。 4.3过渡段类型 本工程地段共分5种过渡段类型,试验段选用DK82+097涵洞,路堤 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为试验段。 中国*铁路项目指挥部 6 路堤(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如下图所示: 中国*铁路项目指挥部 7 中国*铁路项目指挥部 8 桥路过渡段如下图所示: 中国*铁路项目指挥部 9 隧路过渡段如下图所示: 中国*铁路项目指挥部 10 本试验段以路堤(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为试验段: 中国*铁路

11、项目指挥部 11 本试验段以路堤(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为试验段: 中国*铁路项目指挥部 12 中国*铁路项目指挥部 13 4.4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填筑试验段确定工艺结构物基坑混凝 土回填原地面整平压实测量放样混合料拌和运输填筑摊铺 平整碾压检验验收 4.5工艺流程 4.6施工工法 基床底层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同时碾压成型,并逐层调整 纵横坡度,在路基基床底层部分填筑完毕前调整出与基床表层顶面设计 坡度相符的纵坡及4%横坡。过渡段分层接头部位与相邻每层预留阶段进 行搭接,在进行接头施工时翻松后与后施工的过渡段部位共同碾压成型。 4.6.1拌合 中国*铁路项目指挥部 14 级配

12、碎石+3%水泥、+5%水泥采用拌和设备在拌合场集中进行拌合。 标定计量设备,调整好出料口单位时间出料量,使进入拌合设备内的各 种料符合配合比要求,并且要特别关注正式拌合时,能否做到出料口单 位时间出料量与标定时基本一致,有无出料口堵塞等不正常情况。在拌 合设备内拌制级配碎石+3%水泥、+5%水泥时,需拌和均匀,并应使混合 料的组成和含水率(要根据天气情况调整拌合时的含水率与碾压时最佳 含水率的关系)达到规定的要求。在正式拌制级配碎石+3%水泥、+5%水 泥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厂办设备,并通过实验段的试拌、试铺总结 的各种施工参数进一步合理的调整和确定厂拌工艺参数。 级配碎石+3%水泥、+5%

13、水泥的最佳含水量是控制过渡段填筑质量的 关键。如级配碎石的天然含水量过大,事先进行适度的晾晒降低含水量 效果较好。现场摊铺后混合料的颜色应均一。 4.6.2填料生产运输 级配碎石+3%水泥、+5%水泥由拌合站集中拌制,采用大吨位自卸车 运输。拌合好的混合料应尽快运送到铺筑现场。混合料在运送过程中应 覆盖,减少水分损失。装车时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并保证足够 的运输车辆,确保摊铺作业时能够不间断的连续摊铺。 4.6.3基底处理 过渡段基底处理按设计要求与桥台、相邻路堤的基底处理同时进行。 4.6.4基坑砼回填 结构物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强度后,在过渡段范围内进行垃圾及影响 混凝土质量的物体进行清

14、理。采用C15混凝土回填基坑,混凝土机械拌 制,采用插入式捣器振捣。 4.6.5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及锥体填料 过渡段级配碎石+3%水泥与基床及锥体按整体同时施工。自卸汽车运 输,采用推土机粗平,人工进行精平,重型压路机碾压,填筑层厚及压 实遍数等施工参数通过填筑工艺试验确定,分别满足基床底层和基床以 中国*铁路项目指挥部 15 下路基填筑压实质量要求及设计要求。 4.6.6基床表层过渡段水泥级配碎石 与路基基床表层同步施工。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最小压实 厚度不小于15cm。压实质量满足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压实要求及设计要求。 4.6.6摊铺 1).过渡段填筑采用横断面全宽一次分层填筑、纵

15、向水平分层压实 方法。 2). 根据松铺厚度计算每车混合料的摊铺面积,确定摊铺密度。在 填筑场地按照每车数量及摊铺厚度,用白灰点控制自卸车倒土密度,同 时埋桩挂线,标示松铺厚度;混合料摊铺完后,先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和 整形,然后再用人工进行精细平整,再用压路机缓慢碾压1遍。对于出 现局部的坑洼应采用平地机进行二次平整。分层填筑压实厚度根据压实 机具和试验段确定的方法进行。 填筑时确定三种松铺厚度(30cm, 25cm, 20cm)分别填筑碾压试验, 选择满足要求的压路机,分别记录压路机每一厚度的碾压遍数,压实系 数K0.95、地基系数K30(MPa/m)150、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40

16、、松铺度、含水率。为大面积开工提供依据,提高工作效率。 4.6.8碾压 静压、微振、强振、静压的碾压工艺,按先远后近先慢后快的原则 进行碾压的原则,靠近结构物2m内无法采用大型机械碾压施工时,采用 小型碾压机械进行碾压。各区段交接处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 小于2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各种压路机的行走速 度不宜超过4km/h。碾压过程中如发现有凹凸不平现象,采用人工配合及 时补平,使碾压好的路面平整度符合要求。 4.6.9养生 过渡段碾压完成后,如不能连续施工应采用塑料膜或土工布养生, 使级配碎石+3%水泥、+5%水泥保湿养生不少于7d。养生期间勿使级配碎 中国*铁路

17、项目指挥部 16 石+3%水泥、+5%水泥过干,更不能忽干忽湿,应控制好交通,除洒水车 外应封闭交通。当级配碎石+3%水泥、+5%水泥分层施工时,下层检验如 压实度、平整度等指标合格后,上层填料能连续施工时可不进行专门的 养生期。 4.7过渡段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点预埋 满足工程建设需求的监测测试项目:主要有路基面沉降监测、基底 沉降监测。 (1)基底监测:过渡段必设。 (2)路基面沉降:于路基中心设沉降观测板,两侧路肩各设一个监 测桩,桥涵路过渡段必须设置,预压地段每断面与预压土顶面两侧路肩 各增加一个检测桩。 中国*铁路项目指挥部 17 ?路基变形观测仪器应符合下列标准 家一、二等水准测量

18、规范(GB/T12896)的相关要求。 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的相关要求。 水准型号和标尺类型除应符合表9.1.5-1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 2GBS接收机除应符合9.1.5-1和表9.1.5-2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全 中国*铁路项目指挥部 18 3全站仪除应符合9.1.5-1和表9.1.5-2的规定外还应符合精密工 程测量规范(GB/T15314)的相关要求. ?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观测基桩应按设计要求设于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地基内,并定期进 行复核校正。观测装置及观测桩应埋设稳定、牢固,施工中应保护好观 测基桩、观测装置和观测桩。 ?沉降变形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

19、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 变形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校核。 每次观测前应对所有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参与观测的人员应经过培训合格方可上岗。 沉降变形观测应固定水准点和工作基点、固定人员、固定测量仪器、 固定检测环境条件、固定测量路线和方法。 沉降水准测量的重复精度不低于1mm,读数取位至0.1mm;剖面沉 降观测的重复精度不低于4mm/30m。路基沉降观测频率应符合表9.1.8 的规定,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加密观测频次。 ? 路基沉降观察频次 中国*铁路项目指挥部 19 竣工验交时,沉降观测设施和观测资料应与工程同

20、时移交给工程接 收单位。 ?、观测装置设置及保护 变形观测应按照设计要求布置测点,每个观测段落至少应有2个 工作基点,形成符合或闭合水准线路。 ?、观测边桩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边桩埋置深度一般地区不应小于1.4m,桩漏出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 10cm。埋设桩的周围应回填密实,桩周上部50cm用混凝土浇注固定,确 保边桩埋设稳定,边桩应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边桩坐标及桩顶高度作为 初始读数。 沉降观测桩应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埋设,桩周用水泥砂 浆浇注固定。沉降观测桩应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桩顶高程作为初始读数。 沉降板埋设位置采用全站仪定位,埋设处宜垫砂找平,埋设时保证 测杆与水平面垂直。沉降板

21、应按二等水准测量沉降板高程变化。 剖面沉降管应采用开槽埋设,在槽内敷设沉降管,其上夯填中粗砂 与碾压面平齐。沉降管埋设位置在挡土墙或其他结构物处时,应预留孔 洞,并做好管口保护和排水工作。剖面沉降管应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 定后。连续检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 沉降变形观测应加强观测标志、观测元器件、平面基点和水准基点 的保护工作,保证沉降观测数据可靠有效。 ?、观测装置的恢复应符合下列规定 平面基点、水准基点、观测标识和观测元器件受各种自然和人为因 素的影响发生破坏或扰动时,应及时恢复并进行补充测量,做好记录。 中国*铁路项目指挥部 20 平面基点、水准基点的恢复测量等级不低于初测得等

22、级,恢复平面 基点、水准基点的点位精度不低于初测得点位精度。 观测标或观测元器件扰动引起观测数据异常时,应分析原因后处理。 ?、数据采集与整理 沉降观测单位应按变形观测技术及时组织观测作业。观测数据按统 一格式填写,按月份进行管理,及时以书面及电子文件两种形式将观测 数据、沉降变形曲线同时报送变形评估单位和设计单位。 沉降变形观测数据记录可采用手工记录和电子记录两种方式,并应 符合下列固定; 手工记录应采用观测手薄,其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一律采用铅笔 记录,任何原始记录不应涂擦修改。 电子数据记录成果应进行分析整理,核对无误后形成硬拷贝作为检 查核备资料。 观测数据应真实准确,数据格式符合评估

23、要求。 建立沉降变形数据库,统一归档管理沉降变形观测数据。沉降变形 观测数据测量单位的观测数据应经监理签认后纳入数据库。 沉降观测及评估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资料;路基地段的线路设计纵断面图、工程地质 纵横断面图、设计图纸和说明书、沉降计算报告等相关设计资料。 施工过程、施工核查以及填料、级配、地基和压实检验情况等施工 资料;施工质量过程控制和抽检情况等监理资料。 过渡段不同结构物的基础沉降观测资料;过渡段区域的工程地质纵 横断面图、设计图纸和说明书、沉降计算报告等相关设计资料。 沉降变形观测单位的自检、自评报告。 路基段采用预压措施时,应进行卸载评估。 路基沉降预测应采用曲线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24、根据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后不少于6个月的实际观测数据做多 中国*铁路项目指挥部 21 种曲线的回归分析,确定沉降变形趋势,曲线回归的相关系数不应低于 0.92. 沉降预测的可靠性应经过验证,间隔36个月的两次预测偏差不应 大于8mm。 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以后总沉降和预测时的沉降应满足下式规 定: S(t)/S(t=)75% 式中S(t)-预测时实际发生的沉降; S(t=)-预测总沉降。 注意事项 1、路基堆载预压前测量基床底层顶面是否达到设计填筑高程,检测 各项压实指标是否符合设计及验标要求; 2、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在基床底层埋设沉降监测桩; 3、于路基基床底层顶面铺设一层土工布,土工布幅

25、宽不小于2.0m, 并考虑0.2m的搭接,铺设宽度应大于堆载范围每侧不小于1.5m,预压土 碾压后平均重度应不小于18KN/m3; 4、预压土填筑过程中第一层填筑碾压,应采用轻型机械摊铺后压实, 压实度不小于80%,防止压破土工布,污染基床底层顶面; 5、预压堆载期间及堆载完成后,应加强沉降观测,绘制填土时间 沉降曲线图,并进行分析预测工作,为确定预压土卸载时间提供依据; 6、堆载预压时间为6个月,具体卸载时间应根据沉降观测资料推算 确定; 7、预压土卸载应分层进行,上部由机械完成,剩余的0.2-0.3m厚 的预压土由机械配合人工进行,这是为了减小机械施工时对原基床底层 顶面的扰动,同时卸载过

26、程中不得污染已施工完成的路基; 8、预压土卸除后,有平地机及人工对原基床底层顶面进行平整,必 要时补充填料,然后由压路机碾压进行碾压,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施工 中国*铁路项目指挥部 22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 5质量控制 5.1过渡段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范围 过渡段级配碎石粒径碎石填料、规格、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级配碎石粒径、级配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碎石颗粒中针状和片状碎石含量不应大于20%,质软和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应大于10%。 过渡段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范围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范围 5.3基床底层厚度、顶面宽度、顶面横坡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 5.4质量保证措施 中国*铁路项目指挥部 23 成立

27、分部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为组员的 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策划、组织实施本项目施工和维护的全面质量 管理工作。工程管理部负责技术交底和工艺培训、图纸核对与施工方案 审定、质量缺陷控制与纠正等。施工现场由质检工程师负责施工质量的 监控和存在问题的处理。 设检测人员和测量控制小组,配备具有丰富经验的检测人员及先进 的测试仪器,根据建设单位及监理要求制定测量、试验工作实施细则, 通过先进的检测试验手段,严格的质检程序,配合质检人员和监理工程 师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5.4.1过渡段施工质量控制 1.填料质量控制 采用填料生产场检验为主,填筑摊铺过程中抽样复验的方式,严格 控制填料质

28、量。 2.路基填筑压实控制 路基填筑施工严格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施工,严格过程监控和质 量检验、记录。 5.4.2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见下页) 中国*铁路项目指挥部 24 5.5质量要求 在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的连接按设计要求施工过渡段。 桥台和横向结构物基坑的回填工作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 过渡段范围的原地面处理应符合地基处理的有关规定。 过渡段级配碎石应分层填筑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 中国*铁路项目指挥部 25 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 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每压实层路拱坡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无积水

29、现象。 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应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 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过渡段地基采用打入桩加固时,宜先进行打入桩施工,再进行桥 涵桩基施工。 过渡段排水要求 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 过渡段台背回填料表面应按设计要求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渗入。 过渡段台背与回填料之间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防排水层。 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与相邻路堤填料之间的反滤层应按设计要求进 行施工。 过渡段坡脚两侧、路堤底部的纵横向排水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过渡段路堤两侧防护砌体的施工应在地基

30、和路堤变形稳定后进行。 宜与相邻路堤的防护砌体施工相互协调。 过渡段掺水泥级配碎石混合料应在4h内碾压完毕,若不能连续填 筑时应及时养生。 掺水泥级配碎石不宜在雨天和气温5以下填筑,降雨前应对已经 摊铺的水泥级配碎石尽快碾压并覆盖。 6.安全保证措施 6.1安全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杜绝安全事故,杜绝因工亡人事故,防止一般 事故的发生。消灭一切责任事故,确保营业线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不受 损害;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工地。 中国*铁路项目指挥部 26 6.2安全保证措施 6.2.1工程管理方面的措施 建立体系,加强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

31、针对本工程特点,定期不定期地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研究项目安全生产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逐级签订安全承包合同,使各级明确安全职责和安全目标,制定好各自的安全规划,达到全员参与。施工生产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消除隐患,实现安全生产之目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见“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图”。 每天工后所有机械设备撤离到安全保护区以外,施工负责人、安全员检查签字后施工人员方可下班。 6.2.2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专职安检机构在安全领导小组领导下组织和协调工作。架子队内成 立相应安全生产小组。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安 全生产,做到程序化管理、规范化施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害, 领导创建安全文

32、明生产标准工地,全面实现安全目标。 7.环保、水保措施 7.1.环保、水保目标 环境污染控制有效,土地资源节约利用,水保措施落实到位,工程 绿化完善美观,努力建成一流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铁路线。 7.2.环保、水保工作重点 7.2.1水环境保护 针对现场实际情况,施工时不要对原地层造成较大的破坏,确保当 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废水排放前要经过处理并排放到远离居民生活用水 区,确保当地水质不被污染;做好泥浆池排污工作,废弃泥浆用运输车 装船运走,保障文明施工。 7.2.2生态环境保护 在施工准备阶段,我们将结合设计图纸,对现场大临的设置选择、 施工便道尽量利用旧有道路,以减少植被破坏,少占耕地,

33、最大限度地 减少施工用地。 7.2.3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施工营地和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统一管理。施工和生活 中的废弃物经当地环保部门同意后,运至指定地点处理,工地专人清理 打扫。报废材料或施工中返工的挖除材料立即运出现场并进行掩埋等处 理。对于施工中废弃的零碎配件,边角料、水泥袋、包装箱等及时收集 清理并搞好现场卫生,以保护自然环境与景观不受破坏。 8.试验段总结 中国*铁路项目指挥部 28 确定各项施工工艺参数、机械设备组合、压路机碾压行走速度、 碾压方式、碾压遍数、级配碎石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级配碎石 混合填料的配合比,最佳含水量,孔隙率和适宜的松铺厚度,确认试验 参数后为以后大面积施工提供依据,并将本次试验过程及总结上报监理 及建设单位审批,审批后进行大面积过渡段施工。 中国*铁路项目指挥部 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