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 .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名师归纳总结第一章 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1、 立法活动:禹刑是夏朝法律规范的总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 汤刑是商朝法律规范的总称,“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2、 刑事法律规范:五刑:墨、劓、膑、宫、大辟(夏商)a. 大辟:即死刑。(死刑是罪之大者,故谓死刑为大辟)b. 宫刑:即男子去其势,女子幽闭的刑法,仅次于死刑的重刑。c. 膑刑:又称刖刑,剕刑。是断足或砍去犯人膝盖骨的刑罚。d. 劓刑:即割掉鼻子的刑罚。e. 墨刑:又称黥刑。即在面部或额上刺刻特殊标志之后,再染以墨的刑罚。3、 审判制度: “神判 ”和“天罚 ”是夏商司法审判的特点。“神判 ”夏商审判制度之一,是假借神意判刑
2、罚罪。 “天罚 ”夏商审判制度之一,即奉天罚罪,代天行罚。4、 监狱制度:夏朝时,称监狱为圜土夏末时,称之为夏台商朝时称之为羑里其次章 西周的法律制度1、 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明德慎罚 ”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之一。所谓明德,就是提倡尚德、敬德,它是慎罚的指导思想和保证。所谓慎罚,就是刑法适中,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2、 西周的立法活动五礼指周礼的名目(内容、形式)。即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吉礼:五礼之首,是祭奠方面的礼节仪式。凶礼:对各种不幸大事进行悼念、慰问方面的礼节仪式。宾礼:用于朝聘会同,是天子招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军礼:用于征伐,是军事活动方
3、面的礼节仪式。嘉礼:饮宴婚冠、节庆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礼的基本原就是 “亲亲 ”“尊尊 ”,亲亲为孝,尊尊为忠,亲亲于尊尊说明爱护王权与族权是礼的核心。九刑:周初的九篇刑书(周有乱政,而作九刑)。指墨、劓、刖、宫、大辟、流、赎、鞭、扑。吕刑:西周中后期重要的刑书。吕刑的主要内容是规定刑法的种类及适用刑法的原就。赎刑是吕刑的核心内容。吕刑规定的适用刑罚的总原就是“明德慎刑”,要求做到 “惟敬五刑,以成三德 ”。3、 刑:西周刑法适用原就区分有意与过时、惯犯与偶犯的原就。眚:过失。非眚:非过失,即有意。终:一贯,始终。惟终:坚持不改,惯犯。非终:即指初犯或偶犯。世轻世重的原就:刑新国,用轻典。刑平
4、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4、 契约制度“质 ”“剂”是西周买卖契约的形式。“质 ”指奴隶、牛马之类的大宗买卖用长券。“剂”指兵器、珍异之类的小宗买卖用短券。“傅别 ”也是一种书面契约,在借贷活动中使用。5、 婚姻继承制度婚姻关系的成立。第一,必需有父母之名。其次,必需有媒妁之言。再次,必需达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法定婚龄。最终,必需经过严格的婚姻仪式,即“六礼 ”,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西周的婚姻仪式。纳采,男方请媒人向女方求婚。问名,男方请媒人问女方姓氏,诞生年月日。纳吉,男方在祖庙祭奠,通过占卜求得吉兆,告知女方并打算婚姻。纳征,男方湘
5、女方送聘礼,婚姻成立的主要标志之一。请期,双方商定婚期,一般由男方家打算。亲迎,男方按父亲之命去迎接女方。婚姻关系的限制:同姓男女之间禁止结婚理由:同姓近亲结婚,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表达了肯定的优生法准就。通过与异姓贵族联姻,以固结权势,巩固宗法制。(合二姓之好,重视人伦)婚姻的解除:七出我国古代赐予丈夫单方面休妻的借口。包括:无子,淫泆,不事舅姑,口舌,窃盗,嫉妒,恶疾。妻子只要符合其中一项,即可予以抛弃。家庭制度:第一是父权家长制,父母有主婚权,有惩处子女的权益,有财产权。其次,是夫权。最终是妻妾位置悬殊。继承制度:无论是身份继承,仍是财产继承,均采嫡长子继承制。6、 司法机关:中心的专
6、职司法机构是司寇。7、 诉讼审判制度:起诉:西周对刑事、民事诉讼已作区分,以罪名相告称狱,即刑事诉讼。以财货相告称讼,即民事诉讼。刑事诉讼中的 “钧金 ”:西周诉讼费的名称,即交纳三十斤铜的诉讼费。民事诉讼中的 “束矢 ”:西周诉讼费的名称,即交纳一百支箭的诉讼费。五听:西周的审问方式。包括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1、 郑国的 “刑书 ”: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 刑书。并将它铸在鼎上(邢鼎)。晋国大夫叔向是反对这样公布成文刑法的。邓析造 “竹刑 ”:郑国人邓析。晋国铸刑鼎:范宣子。遭到孔子的反对,认为这个刑鼎是“失度 ”“乱制 ”。2
7、、 立法简况:法经战国时魏国李悝所写 具有肯定规模和体系的第一部封建法典, 是整个封建社会法典制定的蓝本。六篇:第一部分:盗法贼法囚法捕法 正律其次部分:杂法 杂律第三部分:具法(刑法总就) 减律法经的特点:第一、 以镇压盗、贼为首要任务其次、 反对奴隶主贵族固有的等级特权第三、 表达重刑主义精神(轻罪重罚) 第四、 体例上诸法合体,具法列后商鞅改法为律:以律为名,强调法律规范在使用上的普遍性和必要性。连坐法规:( 4 种) a.什伍连坐(邻里之间的连坐)b.军队中士卒连坐c.家属连坐d.官吏职务连坐分户令:重农抑商,嘉奖耕织。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第四章 秦朝法律制
8、度1、 法律形式:法律答问:秦代的主要法律形式之一,是国家公布的由特的司法官吏对国家律典所作出的权威性说明,它们与法律条文一样具有普遍约束力。廷行事:秦代的主要法律形式之一。是国家中心以及司法机构的“行事 ”成例,具有“判例 ”之意,相当于汉代的 “决事比 ”。封诊式:秦朝法律形式之一,关于审判原就以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查封等方面的规定和文书程式,它由国家颁布,公司法官员审理案件是遵照执行。2、 罪名:玩忽职守罪的 “犯令 ”“废令 ”秦朝官吏犯罪罪名之一。所谓犯令是指“令曰勿为而为之 ”。秦朝官吏犯罪罪名之一。所谓废令是指“令曰为之 ”而 “弗为 ”。3、 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就(0)
9、 刑事责任年龄:秦律以身高来作为成年与否的标准的。(1) 区分犯罪意识,区分有意与过失。端为,为诬人。不端,为告不审。所谓“端”“端为 ”,意即 “因事端以害人 ”,即现代刑法上的“有意 ”。(秦律在量刑上“有意从重,过失从轻)4、 刑法 1死刑中的 “具五刑 ”秦朝最残酷的死刑2 经济性中的 “赀别 ”:秦朝的经济刑之一,是秦朝用经济制裁来惩处官吏的一般失职和百姓的一般违法行为的独立刑种。5、 司法机关:秦朝的中心司法机关有御史大夫(中心监督机关)和廷尉(中心审判机关)。6、 审判制度: 读鞫与乞鞫秦汉式的审判程序之一,所谓读鞫就是宣读判决书。乞鞫是指判决书宣读后,如当事人不服,可以要求原审
10、机关重审。(汉代乞鞫有三个月限制)秦代司法官员的责任1 凡因过失时判决良性不当的,构成 “失刑罪 ”。2 不直:秦朝司法治理的责任规定。 “罪当直而端清之,当轻而端重之,所谓不直 ”。3 有意有罪不判使罪犯逃脱法律制裁的就构成 “纵囚 ”罪。第五章 汉朝法律制度1、 汉朝立法思想的演化:汉朝法制指导思想进展演化大体经受了两个阶段。自汉初至武帝亲政之前的70 年为第一阶段,黄老学说占统治位置,其核心是清静无为,要求统治者能够面对现实,轻徭薄赋,约法省刑,安定百姓,与民休息,而辅之的儒法。其次阶段,从汉武帝起强化中心集权,独尊儒术,直到由汉初的黄老为主轻变为以儒为主,礼法并用。儒学的核心就是德主刑
11、辅。2、 立法形式及内容律:是两汉最基本的立法形式(汉代立法形式之一) 令:一种数量多、范畴广、针对性强而又敏捷的法律形式。科:是对犯罪者科刑之意,它也是律令以外的刑事法规,具有与律令同等的功能。比:汉代重要的法律形式,指司法类推的行为,即在律无正条的情形下,司法官吏比附律令,援引判例定罪量刑。九章律是由萧何受命制定的,是汉代最重要的一部法典,分别为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户律、兴律、厩律。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九章律傍章越宫律朝律合为汉律六十篇,是汉朝比较稳固的法规。3、 罪名危害政权罪1 反逆罪:即谋反,大逆罪。2 群盗罪:即结伙武装抵抗封建统治的犯罪
12、。3 首逆罪:即窝藏谋反和大逆不道的犯罪。4 通行饮食罪:为起义、暴动的农夫通风报信、充当向导、供应饮食的犯罪。 5见知顾纵罪:治理之间相互欺隐的犯罪。危害中心集权罪1 左官之罪 2 阿党与附盗罪 3 酬金不如法罪4、 刑法原就: “亲亲得相守匿 ”原就汉代刑事政策之一,答应在肯定的亲属范畴内相互隐匿罪行,不予告发和作证,法律不加制裁或减轻惩罚。(汉代范畴小,直系亲属或配偶。唐代范畴大,扩大到旁系亲 属)5、 废止肉刑内容:汉文帝时,用五年徒刑代替黥刑。以笞三百代替劓刑。以笞五百代替斩左趾。斩右趾改为弃市。汉景帝时,将笞数由五百减为三百,三百减为二百。后又把笞三百改为二百,笞二百改为一百。定棰
13、令,对用笞的刑具和行刑的方法作了详细规定:棰长五尺,根头一寸,末梢半寸,材料用竹,皆削平竹节,笞打人的臀部,行刑时中途不得换人。意义:这一改革从法律上正式废止了肉刑,顺应了历史进展的潮流,为封建社会笞、杖、徒、流、死五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爱护了社会生产力,意义很大。6、 女徒顾山:妇女被判徒刑时,可以一月出钱三百顾人去服刑。7、 继承:汉朝已开头显现诸子均分财产的情形。(女儿无继承权)8、 审判制度:读鞫和乞鞫(见秦朝)秋冬行刑:除谋反、大逆等“决不待时 ”者外,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以后,冬至以前执行,以示所谓的 “顺天行诛 ”,起源于先秦。录囚:西汉开头的审判制度,慎刑原就之一,指皇帝或
14、上级司法机关通过对在押的犯人进行讯问和核实,监督和检查下级司法机关的决狱情形,予以屏藩或订正案件的一项制度。春秋决狱:西汉的审判制度之一,是指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以儒家思想作为判案的指导思想,直接引用春秋等书的经义分析案件,认定犯罪,并按经义的精神说明和适用法律的一种审判方式。原就:原心定罪。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1、 立法简况:魏律在体例上 “集罪例以为刑名,冠于律首”,以形名列于篇首是魏律的制造”。晋律近代将律和令明确分开。律是比较稳固的法条,而令是暂时性的条款,违令有罪就入律。这解决了自汉以来律令混杂,相互冲突的问题。张杜律西晋的律学著作,是由张斐、杜预对晋律先后加以注释,经
15、武帝批准,诏班天下,与律文具有同等效力。东魏的麟趾格西魏的大统式,西魏以“式”作为法典形式对隋唐有直接影响。北齐律的变动:1 将刑名、法例两篇合为名例律,冠于律首2 将法典的篇目定为12篇,完成了汉以来封建法典由繁到简的改革过程。2、 刑事政策: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八议制度入律:八议制度是中国古代特权法之一,始于曹魏律,指在法律上公开爱护贵族、官僚、的主的等级特权,使他们在触犯刑法时的以减轻或免除其刑罚的一种法律制度。八议的内容: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勤、议贵、议功、议宾。官当制度的实施:开头于南朝陈律重罪十条的确定:北齐律归纳的严峻危害封建政权以及封建纲常礼教
16、的十种犯罪。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隋改称 “十恶 ”)亲属相犯 “准五服以制罪 ”晋律在亲属之间相犯要依据五等服制来定罪量刑。所谓 “五服 ”制度,就是指依据古代礼制, 亲属中如有人死亡,与死者亲属关系不同的亲属,应当穿着五种不同制式的丧服,表示程度不同的哀痛哀悼之情。五等服制:1 “斩衰 ”服2 “齐衰 ”服3 “大功 ”服4 “小功 ”服 5 “缌麻”服3、 刑罚制度:北齐律标志着初步形成封建五刑制,分为:死(两种)流(三等)徒杖 笞五等 4、 司法机关:魏明帝时,在廷尉之下增设律博士一人,特的教授法律,增长治理的法律学问,培育司法人才。魏晋南北朝时期,
17、以北齐的中心司法机构最为完备,改廷尉为大理寺,司法成为特的机构。5、 诉讼审判制度:南梁测囚之法,又称测罚。对犯人采纳饥饿的方法议避取口供。南陈进展为立测法。死刑奏报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诉讼审判制度,开头于北魏。指对已判定死刑的案件,最终打算权应属于皇帝,行刑前必需奏请皇帝再次批准,待核准后,再下达死刑执行的命令。直诉形成制度:即直接向中心控告,起源于周礼所记载的路鼓和肺石制度。第七章 隋唐法律制度1、 随律包括开皇律和大业律。2、 开皇律的创新之处(0) 体例上:隋律共 12 篇, 500 条。(1) 内容上: A. 在刑罚制度方面,正式确立了“封建五刑 ”,即死、流、徒、杖、笞五刑。
18、B.隋律改北齐律的 “重罪十条 ”为十恶。 C.进一步完善八议和官当制度。3、 唐初法制的指导思想(1) 礼法并用治国的思想(2) 法律内容要统一、简约和稳固的思想(3) 谨慎刑法的思想4、 试论唐朝的法律形式及其相互关系(1) 唐朝的法律形式有律、令、格、式等律:规定犯罪与刑法的刑事法律,是定罪量刑的主要依据。令:国家规章制度的汇编。格:皇帝发布的各种敕令的汇编。式:国家机关的办事细就和公文程式。(2) 律令格式之间的关系第一,律与令、格、式有明确的分工和明显的区分。律更偏重于消极的惩治犯罪,令、格和式就侧重于积极的规范人们的行为。其次,违反了令、格和式要依律科刑。可编辑资料 - - - 欢
19、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5、 唐律的制定(1) 武德律(2) 贞观律,奠定了唐律的基础(3) 永徽律及其律疏,后人称永徽律疏为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法典。(4) 开元律及其律疏武德律是唐律的首创,贞观律是唐律的定本,永徽律及其律疏和开元律及其律疏就是贞观律的翻版。6、 唐律的刑法唐律的刑罚以五刑为主,它们是死、流、徒、杖、笞(1) 笞刑共有 5 等,自笞 10 至笞 50,每等递加 10。(2) 杖刑分 5 等,自杖 60 至杖 100,每等递加 10。(3) 徒刑分 5 等,自徒 1 年至徒 3 年,每等以半年递加。(4) 流行分 3 等,从 20
20、00 里至 3000 里,每等递加 500 里,均需服劳役1 年。(这三等流行称为 “三流 ”或“常流 ”)。“加役流 ”全为流 3000 里,并服苦役3 年。(对死刑的宽免,适用于那些免死的罪犯。在贞观律中显现)(5) 死刑分为两等,即绞和斩。7、 名例律规定了重点打击的是类犯罪,即“十恶 ”。它们依次是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和内乱。谋反:一种图谋、参与推翻封建政权的罪行,谋大逆:一种图谋、毁坏皇帝的宗庙、陵墓和宫殿的犯罪行为,。谋叛:一种图谋、背叛国家,投靠的方的犯罪行为。恶逆:一种殴打、谋杀尊亲属等的犯罪行为。不道:一种杀死一家并死罪三人、把人支解、造畜
21、蛊毒物伤杀人、以邪术诅咒人等的犯罪行为。大不敬:一种危害皇帝的人身安全和尊严的犯罪行为。不孝:一种子孙不能善待父母、祖父母的犯罪行为。 不睦:一种亲族之间相互侵害的犯罪行为。不义:一种侵害长官和夫权等的犯罪行为。内乱:一种亲族之间犯奸的犯罪行为。8、 贵族官吏的特权议(即八议,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勤、议宾)。请。减。赎。官当9、 “六赃 ”唐朝定罪量刑的原就之一。“六赃 ”指六种以非法手段获得钱财的犯罪。它们是:强盗、窃盗、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财物、坐赃。10、 同居相为隐原就条例律中把以往的亲属间犯罪的相互隐瞒进展为同居人间犯罪的相互隐瞒,成为“同居相为隐 ”。同居相为
22、隐的范畴除了亲属外,仍包括部曲、奴婢为主人隐瞒犯罪。为同居相为隐范畴内的罪犯通风报信的,亦不追究其刑事责任。即使为非同居的小功以下亲属相为隐的,也可比照常犯罪减三等量刑。但是,凡犯有谋反、谋大逆和谋叛三种重罪的,不适用此原就,按常法执行。11、 化外人相配的处理原就“化外人 ”是指不属于唐朝管辖的异族。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凡是统一国家的人相犯的,按他们国家的法律来处理。凡是不同国家的人相犯的,就按唐朝的法律来处理。12、 比附原就是指把律文无明文的行为,比照较为详尽的律条,进行定罪量刑的原就。两种方法: “其应出罪者,就举重以明轻”。 “其应入罪者,就举轻以明重”。
23、 13、 唐代的中心司法机构唐代的中心司法机构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组成。(1) 大理寺是唐代中心最高审判机关。它负责审理中心百官犯罪及京师徒刑以上案件。(2) 刑部是唐代中心司法行政机关、它负责复核大理寺及州、县必需上报的徒刑以上案件。(3) 御史台是唐代中心监察机关,它负责全国的监察事务。御史台分台院、殿院和察院三个部分。14、 “三司推事 ”唐朝的会审制度,是指遇有大案、疑案,通常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的长官一起会同审理。15、 唐朝的诉讼制度中“告知的限制 ”(1) 第一,对亲属间告知的限制。依据“同居相为隐 ”的原就,除了犯有谋反、谋大逆和谋叛等严峻犯罪,禁止亲属间相互告知,特殊是禁止
24、卑幼控告尊长。(2) 其次,对奴告主的限制(3) 再次,生理上的限制。80 岁以上, 10 岁以上的人,以及笃疾者,除了对重大犯罪与本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犯罪外,对其他的犯罪,都没有告知权。(4) 最终,对囚徒的限制16、 刑讯的规定(1) 第一,刑讯的条件。刑讯不行随便施用,只有当案件显现“依狱官令,察狱之官,先备五听,又验诸证信,事状疑似,犹不首实者,然后拷掠”的情形,才可进行。(2) 其次,刑讯的工具。唐朝把刑讯的工具成为讯杖。(3) 再次,禁止刑讯的对象。唐朝对禁止刑讯的对象作了明确规定,他们是享有议、请、减等司法特权者,老幼废疾者,孕妇和产后未满百日者等。(4) 最终,刑讯的执行。唐朝
25、仍对刑讯的执行做了规定,主要内容是:刑讯拷打不得超过3次,每次要相隔20 天,总数不行超过200 次。假如是构成杖罪以下的,就取保候审。接着刑讯拷打原告,原告也不招供的,在肯定情形下可刑讯拷打证人。刑讯拷打的部位在腿、臀部,而且是分受。17、 直诉方式:登闻鼓、邀车驾、上表和立肺石等。第八章 五代十国与宋朝法律制度1、 大周刑统是五代十国时期最重要、最完善的一部法典。它是一部以律为主,附以相关式、令、格、敕的综合性刑事法规。大周刑统对宋刑统的制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2、 宋刑统是宋代最基本的一部法典,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刑版印行的法典。内容: 1以刑律为主,律敕合编。2篇下设门。 3立“起请 ”
26、条。3、 宋朝的编敕成为宋朝最重要的立法活动,位置高于宋刑统。4、 编例主要包括指挥与断例。指挥指的是中心尚书省等官署对下级官署的指令。断例是审断案件的成例。5、 南宋的宋慈编写洗冤集录,它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医学专著。6、 刺配:五代时期已有“刺配 ”,到宋真宗时期才将刺配刑上升为法定的刑罚之一。(杖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刑、流刑、刺面三刑合一)凌迟:凌迟显现于五代,至南宋时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定了凌迟刑。7、 宋朝中心司法机关中的“审刑院 ”:又称 “宫中审刑院 ”,是宋初刑部之上设立的审判复核机关。8、 宋朝的诉讼审判制度鞫谳分司制:宋朝的诉讼审
27、判制度之一,即将审与判分别,分别由不同的官员担当的诉讼 审判制度。负责审问的机关叫“狱司 ”或“鞫司 ”,负责判决的机关为 “法司 ”或“谳司 ”翻异别推制:宋朝的诉讼审判制度之一,指犯人推翻原口供时应当改换审判官重新审理的 制度。务限制度:宋朝的诉讼审判制度之一,关于农忙停止民事诉讼的制度。理学制度:宋朝有关申诉的法律制度。当判决生效后,犯人及其家属如有不服,可以以程序逐级进行申诉,但只能在判决生效的三年内提起。第九章 辽、金、西夏、元朝法律制度1、 立法简况大扎撒:蒙古部落时期的成文法。大元通志:共2539 条,记有诏条 94 条,条格 1151 条,断例 711 条,另类 577 条。元
28、典章:元朝中期以前法令文书的分类汇编。对大明律按六部分编的体例产生了直接影响。2、 买卖契约元朝对不动产的买卖通过法律形式,规定了固定的手续。第一,先问亲邻,即亲临对不动产有优先购买权。其次,经官给据,即在不动产进行买卖之前,要向官府申请发给凭据,取得官府的许可。第三,签押文契,即出卖入写出文契,并由出卖人及监护人、引进人、中介人或见证之亲友共同签押。第四,印契税契,即到官府验价缴税并得到官府发给的 “契凭 ”。3、 元朝的中心司法机关(0) 大宗正府(相当于最高法院)(1) 刑部:中书省下的专司司法审判与司法行政的机构。(2) 宣政院:是特的负责涉及僧侣案件的机构。(3) 御史台:最高监察机
29、关。第十章 明朝法律制度1、 立法思想:刑乱国用重典缘由:第一,吸取元朝“宽纵 ”亡国的历史教训。其次,巩固封建皇权的需要。再次,惩治贪官污吏、奸猾豪民的需要。刑乱国用重典只是明朝统治者“一乱一治 ”思想指导下的权宜之策,并非百世通行的治平之道。2、 大明律在编制体例上仿元典章,篇目以中心行政六部分类,开创了中国古代刑事法典编制体例上的一大变化。3、 大诰(1) 大诰:是朱元璋为贯彻“刑乱国用重典 ”的方针所特设的法律形式。大诰是有典型案例、重刑法令和明太祖对臣民的“训诫 ”三部分组成。(2) 与同时期的大明律相比,大诰有如下特点第一,规定了很多律外适用的酷刑。其次,设置了很多新的罪名和禁令。
30、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第三,同一犯罪,大诰之量刑较大明律为重。第四, “重典治吏 ”的颜色鲜明。4、 明朝的刑罚制度之一:充军。有终身和永久之分。终身:只及于犯罪者本人一生。永久:罚及子孙,凡犯罪者死亡,官府可至其家乡据其子孙一名来顶替。5、 明朝定罪量刑的主要变化大明律在定罪量刑方面较唐律有很大的区分,也即所谓“轻其所轻,重其所重”的特点。(0) 量刑方面:轻其所轻:即对某些触犯礼教伦理、典礼仪式以及户婚田土方面的稍微犯罪,明律之量刑均较唐律进一步减轻。重其所重:即对反逆、盗窃、贪赃等重罪,明律之量刑较唐律进一步加重。(1) 定罪方面:明朝为了爱护专制集权,防止臣属
31、朋比为奸,旁落皇权,专设“大臣专擅选官”“文官不许封公侯”“奸党 ”“交结近侍官员 ”“上言大臣德政 ”等最条。6、 明朝的中心司法机关明朝中心正式的司法机关是刑部、大理寺、督察院,合称“三法司 ”。(0) 刑部:明代刑部主掌审判,而唐代以刑部为复核机关,负责审核大理寺级、流案级及的方徒以上案件。(1) 大理寺:明代大理寺主掌复核驳正,负责复核刑部审理的案件,相当于唐代的刑部,而唐代以大理寺为中心审判机关,审理京师徒级以上及百官案件。(2) 督察院:明太祖朱元璋撤御史台,改为督察院。是明代中心监察机关,主要负责监察百官。(3) 在中心六部位置上升后,为加强对于六部的监督,明代在督察院职位,仍专
32、设“六科 ”,一科对一部。7、 的方司法机关中的“申明亭 ”明朝在全国乡里设立的基层司法组织。一般由乡里耆老里长主持,受理与调处有关户婚、田土、斗殴等民事纠纷和稍微刑事案件。8、 明代的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和内行场。(锦衣卫下设北镇抚司)9、 明代诉讼权益之限制第一, “干名犯义 ”之限制。子孙不得告祖父母、父母。妻、妾不得告夫及夫之祖父母、父母。奴婢不得告家长及家长之亲属。雇工人不得告家长及家长之家属。其次,年龄、性别之限制。凡80 岁以上的老人、 10 岁以下的儿童以及重病人、妇女之诉讼权益均受限制,只准告谋反、谋叛、子孙不孝及本人人身、财产直接被侵害之犯罪。第三,现禁囚犯之限制。第四,官吏民事诉讼之限制。10、 明朝的会审制度。朝审:灵每岁霜降后,三法司会同公、侯、伯会审重囚。大审:明代的会审制度。每隔五年在全国范畴内举办,在京师者由司礼太监与三法司长官至大理寺主持。热审:恤刑制度。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