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第11章——《经济学》教学ppt课件.pptx

上传人:春哥&#****71; 文档编号:17116166 上传时间:2022-05-21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科)第11章——《经济学》教学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专科)第11章——《经济学》教学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科)第11章——《经济学》教学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科)第11章——《经济学》教学ppt课件.ppt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科)第11章经济学教学ppt课件经济学经济学目录CONTENT01030204050908101112070613VSVS失业理论1111. .1 111.1.1失业及失业率n劳动就业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绝大多数人获得收入、维持生存的主要手段。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一部分人无法就业。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工作,这部分人口的生活就会陷入困境。当然,失业现象并非仅存在于我国,目前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失业问题。n宏观经济学有四大目标,即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其中,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学的第一目标,可见宏观经济学对就业问题

2、的重视。宏观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有两种理解:一是广义的理解,是指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参与生产的状态,即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就业才是充分就业;二是狭义的理解,专指劳动这种生产要素,即经济中消灭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由于衡量资本和自然资源的就业比较困难,所以通常所说的充分就业是指劳动这种生产要素参与生产的状态。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所有那些未曾受雇以及正变换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率找到工作的、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是失业者。失业人口与就业人口的和就是劳动人口,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重即。失业理论1111. .1 111.1.2失业的种类及原因失业有很多种,根据主观

3、愿望就业与否可分为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自愿失业,是指工人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或者说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造成的失业。由于这种失业是由劳动人口主观不愿意就业而造成的,所以被称为自愿失业,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因此不是经济学研究的范围。非自愿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这种失业是由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因而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经济学中所讲的失业是指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又可以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换职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失业。这种失业的性质是过渡

4、性的或短期性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的供给一方,因此被看成一种求职性失业,即一方面存在职位空缺,另一方面存在与此数量对应的寻找工作的失业者。这是因为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备,厂商找到所需雇员和失业者找到合适工作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期都存在,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有增强的趋势,但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失业的存在是正常的。失业理论1111. .1 111.1.3失业的影响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失业的社会影响虽然难以估计和衡量,但它最易为人们所感受到。失业威胁着作为社会单位和经济单位的家庭的稳定。没有收入或收入遭受损失,户主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家庭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家庭关系将因此而

5、受到损害。西方有关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解雇造成的创伤不亚于亲友的去世或学业上的失败。此外,家庭之外的人际关系也会受到失业的严重影响。一个失业者会在就业的人员当中失去自尊和影响力,面临着被同事拒绝的可能性,最终会在情感上受到严重打击。失业理论1111. .1 111.1.4自然失业率n 因此,现代经济学认为,当一个社会中的周期性失业被消灭,只剩下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等失业类型时,这个社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与充分就业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自然失业。其中的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中消

6、灭了周期性失业以后的失业率,即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占劳动人口的比重。自然失业率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它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一般由政府根据有关调研数据来确定。如美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确定其自然失业率为5%,也就是说,当美国的失业率在5%或以下时,政府就不会采取有关措施来干预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因此,如何确定一个符合本国国情的自然失业率,是各国政府面临的一个较大的课题。通货膨胀理论1111. .2 211.2.1通货膨胀的含义与类型是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说货币实际购买力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理解通货膨胀要注意两点:一是少数几种商品的价格上涨不能称为通货

7、膨胀,必须是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同时上涨;二是偶尔的价格上涨也不能称为通货膨胀,必须是物价在一段时间内持续的上涨。通货膨胀理论1111. .2 211.2.1通货膨胀的含义与类型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物价指数是表明商品价格从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变动程度的指数。它一般采用加权平均的方式,即根据某种商品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来确定其价格的加权数的大小。物价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通货膨胀理论1111. .2 211.2.1通货膨胀的含义与类型n 根据计算物价指数时商品和服务种类的不同,可以计算出三种主要的物价指数:,也称零售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是衡量各个时期居民个人日常生活用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

8、变化的指标。这是与居民个人生活最为密切的物价指数,因为这个指标最能衡量居民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水平。,又称批发价格指数,是衡量各个时期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用到的产品的价格水平的变动而得到的指标。通常,这些产品包括产成品和原材料。,是衡量各个时期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的指标。通货膨胀理论1111. .2 211.2.1通货膨胀的含义与类型对于通货膨胀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通货膨胀理论1111. .2 211.2.2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型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涨。通俗地说,这种通货膨胀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因而物价

9、上涨。通货膨胀理论1111. .2 211.2.2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通货膨胀。成本的增加意味着只有在高于以前的价格水平时,才能达到与以前同样的产量水平,即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使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通货膨胀理论1111. .2 211.2.2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这种原因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被称为结构型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理论1111.

10、.2 211.2.3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n 通货膨胀既会对个人的经济生活产生各种影响,也会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一般可以将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分成两种,即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和产出效应。AB(1 1)通货膨胀对靠固定)通货膨胀对靠固定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不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不利。利。(2 2)通货膨胀对储蓄者)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不利。(3 3)通货膨胀还会在债)通货膨胀还会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产生收务人和债权人之间产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入再分配的作用。(1 1)随着通货膨胀的)随着通货膨胀的出现,产出增加。出现,产出增加。(2 2)成本推动的通货)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引致失

11、业,也就是膨胀引致失业,也就是说,通货膨胀引起就业说,通货膨胀引起就业和产出水平的下降。和产出水平的下降。(3 3)超级通货膨胀导)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致经济崩溃。菲利普斯曲线1111. .3 3n 前文的分析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是短期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经济决策者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时候,往往会碰到这样一个矛盾,即降低通货膨胀率与降低失业率这两个目标是互相冲突的。利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来分析,当政府希望通过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来扩大总需求从而增加就业的时候,客观上得到的结果是产出增加、就业增加、一般价格水平上升。也就是说,就业的增加是以物价的上涨为代价的;相反,如果政府紧缩总

12、需求的话,会使通货膨胀下降,而失业却增加了。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探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在宏观经济学中,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主要是用来说明的。菲利普斯曲线1111. .3 311.3.1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是一条用来描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当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就低;当失业率低时,通货膨胀率就高。菲利普斯曲线如图11-5所示。图11-5中,横轴代表失业率u,纵轴代表通货膨胀率,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PC即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1111. .3 311.3.2菲利普斯曲线的应用n 菲利普斯曲线为政府实施经济干预、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它意味着可以用较

13、高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或实现充分就业;而要降低通货膨胀率和稳定物价,就要以较高的失业率为代价。也就是说,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一种“交替关系”,想要降低或提高其中的一个,就要以提高或降低另一个为代价。n 具体而言,一个经济社会首先要确定一个临界点,由此确定一个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组合区域。如果实际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组合在组合区域内,则政策的制定者不用采取调节措施;如果在区域之外,则可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关系进行调节。图11-6说明了这种调节过程。菲利普斯曲线1111. .3 311.3.3短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n 由于人们会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所以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将不断移动,从而形成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如图11-7所示。谢 谢 聆 听T H A N K S F O R Y O U R A T T E N T I O 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