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讲义.ppt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711229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事诉讼法讲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民事诉讼法讲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事诉讼法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事诉讼法讲义.ppt(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清华大学王亚新,第一讲 概说,一、基本概念 1、民事诉讼、诉讼法、诉讼法学 2、民事诉讼制度中的纠纷解决 通过诉讼解决纠纷的过程 3、本课的构成 规则体系、纠纷处理解决、实务 4、民事诉讼中的规则 法条、司法解释、实务通常做法,二、我国的民事诉讼立法,1,民事诉讼法立法沿革 1982年试行法1991年现行法2,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与教育3,司法解释的重要性4,民事诉讼法的修订 2007年修订与今后的立法前景,三、纠纷解决构成要素与诉讼体系,1、民事诉讼解决纠纷的要素与过程 主体、对象、材料 基本结构:纵向与横向的观察2、现行民事诉讼法体系 “总则分则”结构 编、章、条文,

2、第二讲 诉讼过程的外观与实体,一、诉讼过程的两个侧面 1、程序“场景”的展开 时间序列中逐次递进的程序 2、通过程序的“实体形成” 纠纷的整理与处理结果形成,二、“实体形成”的程序法概念,1,诉的种类 给付、形成、确认 2,诉讼标的 多义的概念与相关理论 3,诉的合并、追加、变更 4,自认、否认、抗辩、反诉,第三讲 审判主体,一、关于审判主体的制度体系 1、 法院与其它纠纷解决机构的关系: 民事审判权与主管 2、法院系统的内部分工:管辖制度 3、具体案件的审判主体: 有关审判组织的制度 4、法官个人作为审判主体的资格: 有关回避的程序,二、有关审判主体的制度分述,1、主管:民事审判权的界限 2

3、、管辖及其分类:级别管辖、地域管辖、专属管辖、 协议管辖、移送管辖、指定管辖等 3、审判组织:合议庭、独任制、人民陪审制、审判委员会 4、回避:概念、要件和程序,第四讲 诉讼主体,一、诉讼主体与诉讼复杂程度 1、 “单一原告v.单一被告”的诉讼形态 2、复数原告与复数被告:共同诉讼 3、多数当事人的诉讼:“集团诉讼” 4、“三方结构”的诉讼复杂形态: 第三人诉讼,二、有关诉讼主体的制度分述,1、当事人:自然人、法人及组织 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2、诉讼代理人:法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3、共同诉讼:必要的和普通的共同诉讼4、代表人诉讼:当事人人数确定的和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5、第三人

4、: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提起诉讼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第五讲 保全与费用,一、诉讼保全 1、概念与种类: 财产保全与行为的保全 诉前与诉讼过程中的保全 2、要件、程序和保全措施 3、有关保全制度的问题及论点,二、与诉讼费用相关的问题,1、“诉讼费用”的概念及范围 2、诉讼费用在我国语境下的意义 3、关于现行诉讼费用交纳办法 4、诉讼费用的种类及计征方法 5、相关论点与现在的问题状况,第六讲 证据制度,一、证据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1、“证据方法证据资料证据原因” 2、证据的关联性、客观性、合法性 3、法定的七种证据种类: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 4

5、、证据在理论上的分类:直接与间接、本证与反证、原始与派生,二、证据的收集和审查,1、收集证据的主体问题:权能、责任和负担在当事人与法院之间的分配2、审判方式改革的起点和结果 (1)从法院收集向当事人收集的转换 (2)当事人与法院证据收集的现状及问题3、证据的审查方式 (1)法官接触证据方法的变化 (2)审查证据的法定程序与场面,三、证明与举证责任,1、证明过程(1)证据价值(可靠性和证明力)的评价(2)证明度与解明度、经验则和逻辑法则(3)证明标准:“客观真实”还是“法律真实” 2、举证责任 (1)含义:提出和证明、主观和客观、行为和结果 (2)功能:“真伪不明”的解决及与诉讼结构的关联3、举

6、证责任的分配和倒置,第七讲 调解:原则、制度、政策,一、有关调解的定义和理论 1、 “调解”的概念层次 技术、程序、结案方式 2、调解在中国语境下的特殊意义 “东方经验”的传统与司法政策变化 3、从诉讼结构的角度看调解和判决 “调解型”与“判决型”的诉讼模式,二、围绕调解的政策及制度变迁,1、调解原则的推移变化 调解为主 自愿合法 调解优先 2、近十来年的调解制度改革与相关争论 3、有关法院调解的最新动向 “调解复兴”或法院向“调解的回归” 4、解读当前的“回归调解”运动 “调解复兴”的原因、含义及前景,第八讲 第一审程序,一、立案(起诉与受理) 1、起诉状与口头起诉 2、起诉的条件:当事人适

7、格、法院主管、诉的利益 3、程序:起诉起诉条件的审查受理的通知或不受理的裁定针对不受理裁定的上诉 4、作为程序启动阶段的立案及其特殊功能,二、庭前准备与开庭审理,1、诉状的送达及有关问题 2、答辩 现行规定与相关的争议 3、准备程序的建构及其不确定性 举证时限、证据交换、庭前调解 4、开庭审理 意义、样式及问题点,三、标准流程中断和案件终止,1、撤诉 (1)申请撤诉与按撤诉处理 (2)撤诉的原因、条件和法律效果 2、缺席判决 (1)缺席判决的两种情形 (2)缺席判决的意义 3、诉讼的中止和再开 4、诉讼终结:概念及要件,四、简易程序,1、第一审程序的“繁简分流” 必要性、意义及相关的原理 2、

8、现行法上的简易程序 适用范围、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3、关于简易程序的改革动向 4、引进小额诉讼程序的可能 概念、特征和引进的方案,第九讲 判决的形式和效力,一、关于判决的一般理论 1、 “裁判”概念及其种类: 判决、裁定、决定、命令 2、判决的特殊性质 形式性与终局性 3、判决的效力 执行力、形成力、既判力,二、我国民事诉讼中判决的相关问题,1、判决终局性的缺乏2、不完整的法律效果 既决事项与遮断后诉效果的模糊性3、判决效力与审判监督、涉诉信访4、判决书的结构、内容及公布5、判决与“案例指导制度”建构的关系,第十讲 上诉与第二审程序,一、上诉审的一般原理 1、审级制度 四级两审制、两审终审及审级

9、改革 2、上诉审在比较法上的分类 覆审及续审和事后审、事实审和法律审、二审终审和三审终审 3、我国民事诉讼第二审的位置与改革的提议,二、当事人的上诉,1、当事人提起上诉的对象 是否需要指明或限定的问题 2、第二审中当事人的称谓与范围 3、上诉状及提交的法院 4、法定上诉期限及其效果 5、上诉的撤回,三、第二审的审理,1、 第二审的审理范围 从“覆审”向“续审”的转换 2、第二审的程序展开 开庭审理与迳行判决方式 3、上诉审裁判的种类 判决与裁定形式、维持原判和改判、发回重审及出现的问题 4、第二审程序的审限,第十一讲 审判监督程序,一、制度的概况 1、有关的概念 监督、再审、申诉 2、启动再审

10、的三种程序 法院提起再审、检察院抗诉 、当事人申请再审 3、审判监督程序的基本结构 “一阶段”与“二阶段”的结合,二、 审判监督程序在立法上的最近动向,1、关于最近的立法修改动向 2、围绕法院依职权提起再审的争论 3、涉及抗诉及检察监督的修订 4、有关当事人再审申请的修订 建立“再审之诉”的改革方向 5、审判监督程序的将来可能走向 与“涉诉信访”的关系,第十二讲 非讼程序与支付令,一、关于非讼程序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1、何谓“非讼程序”? 来自大陆法系的概念 “繁简分流”与程序的”非讼化” 2、非讼程序的正当化机制 3、非讼程序之一例:督促程序 我国民事诉讼法引入督促程序的背景,二、我国民事诉讼

11、中的督促程序,1、督促程序的制度构成 支付令的申请、条件与审查、法律效果 2、督促程序运用中的问题 很少得到利用的现实及其可能的成因 3、促进支付令使用的对策 修改相关法律的基本思路 配套的制度性措施,第十三讲 强制执行制度总论,一、有关强制执行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1、强制执行的性质及有关争论 2、强制执行权的重新划分 实施权与裁决权 3、执行机构及执行管理体制 执行机构设置的沿革 执行机构及管理体制的改革,二、执行制度结构与“执行难”,1、执行程序的基本流程 执行的决定与实施程序 执行的裁决与涉及执行的诉讼 2、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重大问题:“执行难” “执行难”的复杂成因、对策及其前景 3、涉及

12、执行的立法动向 2007年法律修改、单独立法的动向,第十四讲 强制执行程序,一、执行程序的启动 1、执行的申请、移送执行 2、执行依据(执行名义) 作为执行依据的文书种类及性质 执行内容与执行管辖 3、委托执行及有关问题 委托与异地的执行、难点及对策,二、执行措施与相关程序,1、执行措施的种类 根据执行标的物的分类 分类的三阶段:查找、冻结、处分 执行中对“妨诉行为”的强制措施2、对第三人到期债权的执行 制度的形成、程序逻辑和现存问题3、其他债权人参与分配:原则与程序,三、执行救济制度,1、执行救济的概念 执行救济原理与制度建构的两难处境 执行异议与执行监督2、现行法律关于执行异议的规定及沿革 原有立法与修订后的相关条文 3、针对执行行为的异议与案外人异议 类型、程序、尚未解决的问题,四、执行的终局,1、执行和解 理论与现实间的断裂、现状及前景 2、执行中止、暂缓执行和继续执行 3、执行的终结方式与执行回转 执行完毕、执行终结与“本次执行终结” 4、面临的问题及前景 与“涉执行信访”的关联、制度的局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x模板 > 校园应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