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三版课后题答案(整理修订版)(共22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7104516 上传时间:2022-05-2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第三版课后题答案(整理修订版)(共2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育心理学第三版课后题答案(整理修订版)(共2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第三版课后题答案(整理修订版)(共2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第三版课后题答案(整理修订版)(共22页).doc(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选择填空1.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20世纪初)。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3. 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桑代克)。4.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5. 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指的是(教育性)研究原则。6.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7. 学习与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等3种活

2、动过程。8. 学习与教学的相互作用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5个要素。简答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学与教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二)学与教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2请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第二章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选择填空1.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2. 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

3、儿童的认知发展处在(具体运算)阶段。3. 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他认为(学龄期)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4. 皮亚杰认为,当儿童已经掌握了口头语言,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时,儿童的认知发展则处在(前运算)阶段。5.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青年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时期。6. 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风格(场独立性)。7.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8.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它具有4个

4、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9. 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主要因素有(成熟)和(学习)。10. 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11. 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分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5个阶段。12. 席尔瓦和汉森认为存在4种基本的学习风格,分别是(感官-思考)型、(感官-感受)型、(直觉-思考)型和(直觉-感受)型。简答1.什么是关键期?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

5、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关键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2.什么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对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1) 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2) 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更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3) 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同时又应“走在发展的前面”。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一方面揭示了认知发展的机制,另

6、一方面指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的机制:图式: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体与外界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个体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可以用图式来说明,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同化和顺应:皮亚杰认为图式的变化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完成的。平衡: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作出顺应,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认知发展的阶段: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的认知活动仅限于感知运动,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2) 前运算阶段(2-7岁):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表象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3)

7、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4)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开始相信形式推理的必然效力。4.什么是自我意识?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方面的内容。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三个阶段。5认知方式的差异有哪些? 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 冲动型与沉思型 辐合型与发散型 立法型、执法型与司法型6简述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他认为人的智能可以分为以下

8、8种:1) 语言智能: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2) 数理逻辑智能:有效地计算、测量、推理、归纳、分类,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3) 空间智能:准确感知视觉空间的才能。4) 身体运动智能: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5) 音乐智能: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6) 人际交往智能: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和与人交往能力。7) 内省智能:认识自己并据此作出适当行为的能力。8) 自然观察者智能: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对物体进行辨识和分类的能力。论述简述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认知发展不仅制

9、约着学习内容的深浅,还制约着学习方法的选择(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只要教学方法和内容恰当,系统的学校教学就能够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3)教学对学生认知发展的作用表现在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水平之间的差异。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教育者不仅要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还要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积极开发儿童的潜能。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选择填空1. 下面哪种情况不属于心理学中对学习的定义(B) A.学解自述题B.手碰到火后

10、马上缩回 C.学习游泳D.小孩害怕打针2. 学习不是建立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在头脑内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属于(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3. 在托尔曼的迷宫实验中,白鼠在没有获得强化前,学习已经存在,只不过未表现出来。也就是在未受奖励的学习期间,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被托尔曼称为(潜伏学习)。4. 如果个体在作出某种反应后,消除某种厌恶的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从而使同类行为以后在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称之为(负强化)。5.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认为,在条件反应建立初期,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能够诱发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泛化)。6. 联结派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

11、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7. 桑代克尝试错误说的基本规律分别为(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8. 苛勒指出,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9. 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3个过程。简答1简述意义学习的实质。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非人为的,是指新知识与已有观点的联系是合理的或有逻辑基础的;实质性的指新知识与已有观点是在理解后建立的,而不是字面上的联系。2.简述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主观条件:(1)学习者要有学习的心向,即把新学的内容与原

12、有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2)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恰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相联系。(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已有的适当知识发生相互作用。3简述“先行组织者”策略。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设计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是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利于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使新的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并促进学习迁移,提高学习效率。论述1.论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学习观。(1)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 个体在认知生长的过程中,要经过动作表征阶段、映象表征

13、阶段、符号表征阶段三个阶段。(2)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3)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第二、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提倡发现学习(3)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2.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教学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一) 知识观: 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 知识并不能概括世界的法则; 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与个体之外。(二)学习观: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三)学生观: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教学不是知识的传

14、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教学上的应用:(一)支架式教学:认为可以利用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首先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概念框架的教学方法。(二)情境教学:指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三)探究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来建构知识的过程。(四)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通过讨论、交流、观点争论,相互补充和修正,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第四章 学习动机选择填空1. 成败归因理论的提出者是(韦纳)。2. 在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的、不稳定性因

15、素是(努力)。3. 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耶克斯-多德森定律)。4.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5.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6. 班杜拉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7.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划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5个层次。其中前4个层次统称为(缺失需要),第5个层次可以称为(生长需要)。8. 动机的功能包括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9. 成败归因理论中,归因的3个维度有内外性归因、稳定性归因与(可控性归因)。10. 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所倡导的。

16、11.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12.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13. 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有(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14.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简答1简述奥苏伯尔关于动机的分类。1) 认知内驱力: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2) 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因自己对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3) 附属内驱力:个人为了保持他人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2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

17、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成倒“U”形曲线关系。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马斯洛排列这些需要的原则是:(1)人类必须先得到基本需要的满足,然后才会追求高层次需要的满足。(2)人类的需要与个体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3)人类需要的高低层次与个体的生存有关。(4)一个理想的社会,除了应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之外,还要使人们满足较高层

18、次的需要,并鼓励个人追求自我实现。4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1) 成败经验:个体自身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2) 对他人的观察:人们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的形成也有巨大的作用。3) 言语劝说:被广泛用来说服人们去相信自己的能力,使人们在操作特定任务时付出更多。4) 情绪与生理状态:来自情绪和生理状态的消息,也影响着自我效能感的形成。5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在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存在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不太一致的情况。这是由于动机与效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因此,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

19、个重要因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但却不是唯一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应重视激发学习动机因素,同时还应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注意改善学生的主客观条件,以便使二者保持一致。6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内部因素: 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成熟与年龄特点 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 学生的抱负水准 学生的焦虑程度外部因素: 家庭条件与社会舆论 教师的榜样作用论述1.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一方面决定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另一方面也影响学习的效果,但学习效果也反作用于学习动机。教师应采用合适的评价艺术,使学生保持学习上的成功感。学生

20、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课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否则。总不能正确完成,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从直接发生途径考虑,应尽量使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的对象。学生的学习需要就是获得学习上的好成绩,也就是获得学习上的成就需要。从间接转化途径考虑,应通过各种活动满足学生的其他需要和要求。2.举例说明如何激发学

21、生的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为了有效的设置问题情境教师应做到:熟悉教材:设置问题情境的基础了解学生:因人而异的设置问题情境贯彻始终:讲清重点、理清脉络、留下悬疑(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当学习任务较为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多使用“双向反馈”:教师学生教师 恰当使用表扬和批评:一般说来表扬多于批评,但要因学生而异。(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对力求成功者,教师应通过给予他们更多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创设竞争的情境、严

22、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发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教师应安排竞争少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应尽量放宽,还应避免当众指责或批评他们。3.分析自我效能感理论,这一理论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何启示?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成败经验、对他人的观察、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在培养学习动机上,通过改善学习效果,改善学生的成败经验,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在激发学习动机上,通过控制任务难度,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感,通过给予恰当的反馈,增强学生对自身的理解,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激发学

23、习动机。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选择填空1. 奥苏伯尔接受了布鲁纳有关迁移的思想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2. 根据个体能将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来学习情境是否相似的情境中时产生的迁移主要是(远迁移与近迁移)。3. 处于概括水平同等层次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属于(水平迁移)。4. 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5. 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逆向正迁移)。6. 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7. 迁移的关系转换理论强调对情境(关系)的理解。8.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势)。简答

24、1.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基本条件,联系实际说明如何促进学习迁移。A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 相似性从客观条件来说,学习对象之间具有共同因素,并要求学习者作相同或相似的反应,迁移就越明显,迁移效果就越好。(2)原有认知结构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对迁移的产生有重要影响。(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心向和定势常常是指同一现象。心向或定势对迁移有双重作用:一是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消极的阻碍作用。B 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25、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迁移。要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和网络化。(3)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迁移。从一般到个别,渐近分化。综合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教材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4)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2. 什么是学习迁移?举例说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各种迁移的现象。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正迁移现象:掌握了小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利于学习百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负迁移现象:会骑自行车的人刚学习骑三轮车时感到不习惯。水平迁移现象:学生学习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的概念是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现象:学生学习角和直角两个概念时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一般迁移

26、现象:掌握了有理数的计算,直接影响其他各种运算的学习。具体迁移现象:运动员掌握了跳水的基本动作,再学习新的跳水项目时就能迅速掌握。远迁移现象:学生在数学中学习到的逻辑推理规则运用于物理和化学问题的解决。近迁移现象:学生把学习英语的方法用在学习法语上。辨析1.一切有意义学习中都包含知识的迁移,在机械学习中没有迁移。【错误】一切有意义学习中都包含知识的迁移,在机械学习中也有迁移。2.贾德的实验表明,虽然先后两个学习项目之间有共同的刺激与反应成份,但是迁移不能自动发生。【正确】项目间的共同成份只是迁移产生的前提,而迁移产生的关键在于对经验的概括。迁移不能自动产生。第六章 知识学习选择填空1. 程序性

27、知识的基本单位是(产生式)。2. 陈述性知识的哪种基本单元储存了空间联系的信息(表象)。3. 陈述性知识的哪种基本单元储存了观念及概念间的有意义联系的信息(命题)。4. 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概念学习)。5. 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下位学习)。6. 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菱形”等概念之后,再学习“四边形”概念,这种学习是(上位学习)。7. 知识遗忘的发展进程是(先快后慢)。8.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为(72个组块)。9. 按照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知识可以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10. 陈述性知识的组块类

28、型有(时间序列)、(表象)和(命题)3种类型。11. 感觉登记的认知过程主要涉及(注意)和知觉。12. 奥苏伯尔根据新知识内容与学习者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将学习划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简答1.简述工作记忆的教育含义。1) 必须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用于复述。2) 由于工作记忆容量有限,每次给学生呈现的信息不能过多,不能超出工作记忆的负荷。3) 教授学生一些更有效的记忆策略来更好地组织信息,从而扩展工作记忆容量。4) 形成适当的程序性知识表征也有助于克服工作记忆容量有限的问题。5) 鼓励学生掌握更多的背景知识,有助于提升工作记忆效能。2.简述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之

29、后立即开始,20分钟后的遗忘率为42,一天之后的遗忘率为66%。总之,遗忘进程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过了相当长时间后,几乎不忘。3.简述概念学习的过程。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概念学习一般来说要经过概念形成和概念名称学习,但也可以通过概念同化,用定义的方式,让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来理解新概念。(1)归纳出概念的关键特征概念形成(2)概念名称的学习或利用原有概念学习新概念概念同化(主要方式)4.如何运用信息加工的学习原理,促进知识的获得和保持?信息加工学习原理:1) 当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

30、联系时,有意义学习才能发生。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各种基本的心理过程。3) 学生的学习材料要在工作记忆的容量限度之内。4)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由目标所引导的过程。5) 将学习活动与使用知识的条件联系起来可以优化知识的获得和应用。6) 及时复习和必要的练习将减少遗忘的可能性。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1) 明确知识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2) 在学习活动与使用知识的条件之间建立联系;3) 深度加工学习材料;4) 进行组块化编码;5) 合理安排练习和复习。5.举例说明,如何有效地组织练习和复习。练习有两种形式: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集中练习是将新学的知识集中起来进行练习,直到完全掌握。

31、分散练习是指每天练习一点,连续练习一段时间。复习应注意以下方面: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和内容,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注意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有效运用记忆术。第七章 技能学习选择填空1. 技能的活动方式是(合乎法则的)。2. 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动作方式是(操作技能)。3. 动作缓慢、动作形成的正确性、稳定性、灵活性较差;在行动方式的结构方面,表现为动作之间不够协调,不善于把分解动作连成整体;在动作的控制方面,表现为视觉控制占绝对优势,动觉控制作用微弱。这是操作技能学习的(操作模仿阶段)。4. 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是(心智技能

32、)。5. 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属于心智技能的(原型操作阶段)。6. 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隐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属于(原型内化)阶段。7. 操作技能学习过程的第一阶段是(操作定向阶段)。8. 操作技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动作对象具有(物质性);动作进行具有(外显性);动作结构具有(展开性)。9. 在复杂技能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叫(高原现象)。10. 心智技能就其对象、方式和结构而言,具有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辨析1.操作技能的每个动作并不一定要必须执行,

33、可以合并、省略。【错误】操作技能的动作结构具有展开性。操作技能的每个动作都必须执行,只能加快速度,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2.应用心智技能时必须把每一个动作实际作出,也必须把每个动作一一说出,不能省略,也不能简缩。【错误】心智技能的动作结构具有简缩性。心智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进行的,所以不必用外部言语必须把每个动作一一说出。心智技能的动作可以合并、省略和简化,在结构上具有简缩性。简答1.操作技能有哪些特点?动作对象具有物质性、动作进行具有外显性、动作结构具有展开性。2.心智技能有哪些特点?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3.简述操作技能学习的过程及各阶段的动作

34、特点。P119-P1224.简述心智技能学习的过程及各阶段的教学要求。P129-P1315.简述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关系。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在活动的对象、活动的结构和活动的要求上都是不同的。联系: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都是由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在一个具体的任务中需要两种技能协同活动。一方面,操作技能经常是心智技能学习的最初依据。另一方面,心智技能往往是操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6.简述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a. 示范与讲解相结合b. 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c. 速度适当(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a. 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b.

35、 合理应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c. 恰当安排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d. 处理好练习与技能进步的关系,注意克服练习中的“高原现象”e. 掌握有关技能的基本知识和正确的练习方法(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运动感知7.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1) 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2)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4)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5) 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第八章 学习策略选择填空1.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2. 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字,有人按偏旁

36、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组织策略)。3. 反思评价属于学习策略中的(元认知策略)。4. 下列学习策略属于组织策略的是(列提纲)。5. 组织策略和精加工策略一样,都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但组织策略重在(新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6. 所谓元认知是对(自身认知)的认知。元认知之所以在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除了它的意识性功能外,还在于它的(调控性)功能。7. 一般说来,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大类。8. 资源管理策略除了学习工具和人力资源的利用,还有(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9. 从元认知的构成成分来看,它包括(元认知知识)、

37、(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种成分。10. 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简答1.简述学习策略的种类。(1)认知策略是从学习者的认知过程考虑的,是信息加工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学习者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2) 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是对自已认知过程的理解和控制的策略,有助于学习者有效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3)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作用。资源管理策略包括:

38、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习工具利用策略、人力资源利用策略。2.学生常用的认知策略主要有哪些?1) 复述策略: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的过程。常用的复述策略: 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排除互相干扰 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多种感官参与 复习形式多样化 画线强调2) 精加工策略: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存储到长时记忆中去,是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建立联系,以此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学习策略。常用的精加工策略: 联想法 做笔记 提问 生成性学习 利用已有知识3) 组织策略:对知识在长时记忆中的深加工,重在新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常用的组织策略: 列提纲 利用图形 利用表格

39、3.简述资源管理策略的具体内容。(1)学习时间的管理 统筹安排时间 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灵活利用零碎时间(2) 学习环境的设置(3)努力管理策略(4)学习工具的利用(5)人力资源的利用4.简述学习策略的训练模式。1) 程序化训练模式: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将它们作为固定程序,要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2) 完形训练模式: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3) 交互训练模式:教师与学生轮流承担教的角色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4) 合作学习模

40、式:两个学生一组,承担不同角色。一个是学习的操作者,向对方总结材料;另一个是学习的检查者,负责纠正对方错误或遗漏。两者轮换扮演。5.简述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两个学生一组,承担不同角色。一个是学习的操作者,向对方总结材料;另一个是学习的检查者,负责纠正对方错误或遗漏。两者轮换扮演。合作学习的步骤:a. 学习者相互配对,确定学习任务;b. 每对合作学习者选择学习的具体内容;c. 操作者进行口头报告;d. 检查者进行检查和评价;e. 交换角色继续学习。6.学习中如何使用复述策略。P137-P1397. 学习中如何使用精加工策略。P139-P1428 学习中如何使用元认知策略。P144-P14

41、8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选择填空1. 沿不同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是(求异思维)。2. “知人所不见,见人所不见”是创造性的哪种特征(独创性)。3. 抓住问题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理解问题)。4. “头脑风暴训练”的提出者是(奥斯本)。5. 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是(问题)。6.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的状态的过程。7. 问题分为有结构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8.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9.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包括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10. 问题解决的过程有(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

42、假设和(检验假设)。11. 问题解决分为(常规性问题的解决)和(创造性问题的解决)。简答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1) 问题的呈现特征:问题中的事件和物体呈现的某种特点及特点之间的关系都将影响对问题的理解和表征。2) 已有知识经验:已有知识经验的质与量影响问题的解决。3) 反应定势:反应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4) 功能固着:功能固着使人们倾向于以习惯的方式运用物品,从而妨碍以新的方式去运用它来解决问题。5) 智力水平:智力水平较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强。6) 动机强度:过高、过低的动机强度都不利于问题解决。2.简述新手与专家在解决问题中的差异。1) 专家不注意中间

43、过程,新手需要很多中间过程;2) 专家或者立即推理或者搜集信息从头到尾地解决问题,新手先明确目的从头到尾地解决问题;3) 专家在解决问题时更多地利用直觉,新手更多地依赖正确的方程式;4) 专家在解决问题时的自我监控能力优于新手。3.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 变通性。具有创造性的人在处理问题或学习时,总能做到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问题的思考具有比较大的弹性,思考路线并非固定在一个方向,而是向多个方向发散且变化多端。2) 独创性。独创性在行为上的表现则是超出常规,擅长做一些别人从未想过和做过的事;观念新颖独特,知人所不知,见人所不见,敢于向权威挑战。3) 流畅性。流畅性是指具有创造性的人,其思

44、维敏捷、灵活、迅速;具有口若悬河的谈吐;行为快速;对事物的反应总量比一般人多。4.影响创造性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环境因素 智力因素 已有的知识经验 动机 个性因素论述1.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a. 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b. 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c. 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a. 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b. 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改革考试制

45、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保护好奇心 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重视直觉思维能力 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发散思维训练 推测与假设训练 自我设计训练 头脑风暴训练3.从个性塑造的角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同2中(2),展开回答)第十章 品德的发展选择填空1. 由某种直接的情境引起的道德情感体验,从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划分,是一种(直觉性道德情感体验)。2. 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他律与自律两大阶段的心理学家是(皮亚杰)。3. 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这种强化属于(替代强化)。4. 个体超越对社会秩序和权威的服从,开始在人类的正义、公正、个人的尊严等层面反思这些规则的合理性,建立一个超越个人或集团利益的普遍原则,说明道德发展水平达到了(后习俗道德水平)。5.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6. 根据柯尔伯特对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三个水平:(前习俗道德水平)、(习俗道德水平)和(后习俗道德水平)。7.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的过程可以分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辨析1.品德与道德是同一个概念,只是叫法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