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探讨(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探讨(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要】: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渠道不够通畅,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既有社会,又有用人单位和学校,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高校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改革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就业知道服务体系; 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求职意识;政府应该创造良好的 就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解决大学深就业难的问题。【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现状;对策一、 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一)大学应届毕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率逐年下降近些年来,我国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扩招,本科教育已经呈现出一种大众化的现象,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为5
2、92万,2010年为630万、2011年达到了660万、比2010年增加了30万人,随着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对就业市场形成了不小的冲击, 就业市场不断被压缩,就业与市场的矛盾非常明显,有数据显示, 2010年应届大学生的就业率比2009年低0.9个百分点,可以想象,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凸显,曾经的天之骄子,现在的处境日渐尴尬。 麦可思研究院.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6.(二) 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10年度调查报告显示:10届毕业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对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信心,仅有20.8%
3、的毕业生表示“自信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而高达42.96%毕业生表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毕业生对于自己是否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不自信;有28.87%的学生明确表示“现在就业困难很大,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另外,有8.09%的毕业生表示“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三)地域差异明显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域差异明显,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而全国高校的扩招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这是我国一些地方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相对于偏远山区,西部农村等穷乡僻壤,城市生活具有巨大的诱惑力,越是现代化水平高的城市,这种诱惑力就越大,高校毕业生在城市择业意愿过于集中,这就会进一步
4、加深就业矛盾,越来越多的学生把就业区域限定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由此造成非常严重的挤独木桥现象,而挤不上的学生却对其他岗位不屑一顾。(四)专科学历毕业生就业困难从总体来看,社会对毕业生整体层次的要求明显提高,研究生需求旺盛,本科生供需基本持平,而专科生供大于求,这就形成了一方面高层次、高学历毕业生的争夺大战愈演愈烈,而另一方面专科毕业生的就业越来越困难。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10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显示,从学历上看,2009年用人单位需求仍以本科学历为主,统计地区对本科生的需求占到了55.5%。很多单位在招聘时,动辄提出必须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而不论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这使得专科学历工
5、作者很难找到如意的工作,同时人为的造成研究生大材小用,专科生无用武之地的后果,即导致了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又增加了低学历毕业生的就业困难。二、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一)自我定位不准确,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社会精英岗位与与高校毕业生数量相比明显不足甚至是短缺了。从高校毕业生的整体就业情况来看,也进入了一个大众化就业的时代,然而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及精英教育的影响,中国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社会需求尚存在一定的偏差,不愿意到基层艰苦岗位去工作,一些大学生往往不切实际的与他人进行攀比,简单的从我想干什么出发,拼命的去挤独木桥,。大学生在就业是自我定位不准确,对工作期望值居
6、高不下,无形中形成了好高骛远的心理,认为的抬高了就业的门槛。(二) 大学生就业自身的硬件不足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迅猛化发展,产业结构及战略性改组以及国际资本与技术的进入,形成了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局面,导致企业间的人力资本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用人单位和企业员工不仅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及外语水平,还要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忠诚的职业道德。而目前一些毕业生往往只有着优秀的书本知识,动手能力和工作技巧较差,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团队精神,职业道德比较缺乏,心理素质脆弱,往往企业招录后要进行再培训,客观上增加了用人单位和企业的引进人才成本,影响了大学
7、生的就业。(三)人才高消费现象普遍存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及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用人单位对人才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是大势所趋, 但不是任何用人单位及岗位都需要高学历的毕业生。有些用人单位设置的招聘岗位,本科大学生甚至是大专生已经足够胜任的,但其往往一味的给自己树金子招牌,体现领导在形式上对知识的足够尊重,纷纷打出非重点大学硕士生以上学历不要等招牌,以至于好多单位和企业在招聘中出现唯名校论,严重浪费了国家限有的教育资源。其结果是要么束之高阁,要么招聘的毕业生工作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极大的影响了单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一些用人单位的用人机制明显落后,要么因为本身人才体制和激励机制的制约,招聘不到
8、急需的,优质低价的毕业生;要么因其用人的苛刻性,聘人的随意性等,很难形成良性的留住人才机制。(四)毕业生就业存在不公正现象毕业生就业的不公正现象的产生,有着其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从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过渡,不可避 免的造成了人才就业方面的不公正,这些不公正主要体现在就业政策, 选任机制,性别,人才消费等方面。利用社会关系及其它不正当手段实现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表现较差的毕业生通过疏通关系找到了工作,而对于缺乏社会背景的大学生却无法顺利就业,且常常遭遇碰壁的尴尬;部分接受单位不能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选人,人情用人,任人唯亲的现象在一些单位和部门还不同
9、程度的存在。三、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一)深化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毕业生的适应能力第一,强调通识教育,适应新形势对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识教育有利于培养知识面宽的复合型人才,确保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不同工作的就业能力。” 黄紫华,李雪佳.美国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启示, 黑龙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44页目前,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中,明确限定的公共必修课程主要是教育部规定的政治思想类,语言工具类,体育类,计算机类等四大课程,而有关学生就业的课程设置则多数选修课的范围,师资力量也参差不齐,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离。更有些学校则根本没有这些课程的设置与
10、教学。这无疑会造成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误区,就业期望值过高等不利因素,从而在客观上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因此,我们认为高校必须科学,全面,合理地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加强就业指导课,形势教育课,心理健康课等的设置,并扩大通识选修课程的范围与学分,调整必修课的比例,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教材编写工作,改革考试考查制度,最终形成一个科学,全面与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第二,以就业为导向,合理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以前我国的大学教育,由于招生和毕业生就业体制,所以学校不注重专业设置;现在是市场为导向,高等学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人才的需求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不
11、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并加强对新设置专业的建设及管理,把拓展专业口径与灵活设置专业有机结合起来,研究人才需求状况,大力扶持和发展社会各行业急需或是有巨大的社会需求潜力的专业,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社会需求日渐萎缩的传统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 数量, 直到停止招生。例如美国的大学在“行政管理,评聘教授,招收学生, 筹集和分配经费,学科和专业设置,学生选课等方面拥有充分自主权,学校可依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及时灵活自主的调整,所以,对社会需求反射快, 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强。由于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机制和能力,因此,弱化了学校教育的滞后性,增强了适应
12、性,提高了就业率。” 李会欣 高等院校就业辅导工作的基本特点分析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80-81页(二)加大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市场建设,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第一,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针对毕业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全方位的辅导。学校就业指导机构是学生们最依赖的就业机构之一,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是国家、社会、学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前提。各高校应该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转变管理观念,强化服务意识。首先高校要从人力、场地、重点抓好高校就业机构的建设,在校外,高校要建立广泛的联络网络,形成各个用人单位、专业学会、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就业指导理论学者等与高校共同协作,促进就业指导的
13、局面。第二,正确规划职业生涯,加强全程就业辅导。高校机构要认清就业指导不是只针对毕业生而言,帮助大学生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应该渗透到各个年级从低年级抓起,同时要根据各个年级的不同特点确定知道重点,即使在学生毕业以后,“也可以根据问卷调查等形式,就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用人单位的意见和要求、学生对就业辅导服务的意见和要求等加以调查和研究,建立起全程和动态的反馈系统。” 李娜,刘艳玲等 以人为本 , 打造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12-17页(三)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竞争力第一,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一个人的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知识结构合理与否,决定其在求职时的成功
14、率和相应的就业层次。所以大学生在一进大学校门时就要自觉的把自己的专业与以后的就业联系起来,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自觉拓展知识面,把自己培养成专才中的通才,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现代职场所需的各种能力。我国加入WTO后社会对大学生就业所需的能力要求更趋于规范化和多样化。具体来说,大学生必备的能力有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大部分能力是在书本中无法学到的,需要在实践中慢慢的积累大学生在在校期间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尤其是参与与其专业相邻范围内的社会实
15、践在真正进入职场前亲生体验岗位工作的各个层面,了解胜任专业岗位的基本要求有针对的培养现代职场所需的能力。(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展就业思路,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求职意识第一,高校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观念也是就业力。毕业生就业的主导因素还是学生自己。因此,学校及有关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择业观教育,帮助他们解决择业思想矛盾,从而切实转变只追求稳定、舒适、高薪、的岗位,只想去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观念,鼓励、引导和支持大学生到西部去就业,这样“不仅解决毕业生就业,缓解城市就业压力,而且能改善农村和西部人口素质,带动农村和西部崛起,是我国社会进步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李瑞雪,孙冠耀 关
16、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理性思考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9第十四期第二,高校还要加强对毕业生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的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需要针对性的开创系列创业教育过课程,通过大学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各级政府要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条件,要营造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创业的环境,在投资基金、税收、社会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全心全意为大学生毕业创业服务。参考文献:1、李法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卜欣欣.个人职业生涯规划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3、胡建峰.大学生职业指导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4、胡艳芳.大学生自主就业问题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第十二期5、杨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6、卢晓梅.大学生就业瓶颈原因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7、陈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比较研究j.职业探索与研究,2007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