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69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7102176 上传时间:2022-05-21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6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6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6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69页).doc(6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5)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1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有成功地完成( )教学评价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A5060 B6070C7080D80902道德发展阶段论最早是由( )提出的。A华生 B巴甫洛夫C皮亚杰 D斯金纳3根据加涅对技能的分类,将主动句“风吹倒了大树”改为被动句“大树被风吹倒了”属于( )。 A动作技能 B智慧技能C认知策略 D操作技能4某人智力年龄是l0岁,实际年龄是8岁,此人的比率智商是( )。A80 B90C100 D1255以下属于

2、非智力因素的是( )。A记忆力 B意志力C思维力 D注意力6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 )。A健康的人格 B健康的习惯C健康的心理 D健康的生活7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以( )为主。 A主体学生 B正常学生C异常学生 D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 8以打球、游泳等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属于(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C运动记忆 D语词逻辑记忆9掌握了“水果”这个概念,再学习苹果、梨子等概念,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 D强化学习10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 )。A谐音联想法 B分散复习C多种感官参与 D画出系统结构图11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

3、 B形象思维C逻辑思维 D抽象思维12( )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A梅伊曼 B杜威C布鲁纳 D罗杰斯13小鹏通过学习后说出“志向”的含义。这种水平的学习主要属于( )。A言语信息学习 B智慧技能学习C认知策略学习 D态度学习14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从外面闯进来一位学生家长,大家都把视线转向他。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C想象力 D观察力151937年出版人格:心理学的解释一书,标志着用科学方法系统研究人格问题的开始的人是( )。A卡特尔 B塔佩斯C奥尔波特 D霍兰德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4、;)1有意后注意2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 3分题讨论法4学校心理辅导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小学儿童在社会性交往中的表现。2有效练习形成的条件是什么。3简述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之间的区别与联系。4简要说明记忆的基本过程。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论述如何调适教师角色的心理冲突。五、案例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

5、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问题:你从孔子教育学生的实例中能得到什么启发。2徐,女,l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少先队干部,班级学习委员。父亲是机关干部,母亲为某单位的会计,独生子女。徐从小酷爱学习,遵守纪律,聪明温顺,是老师心目中的“尖子生”,是父母疼爱的“掌上明珠”。但父

6、母和教师对该生的期望都过高,要求也过严。父母要求女儿门门功课必须在95分以上,有时算术期考得了98分,在班里居列前茅,但父母仍不满意,认为丢掉那两分太不应该。对于孩子的业余爱好,父母也抓得很紧,目标是“琴棋书画”样样能通。他们请人教孩子学电子琴,又托人安排孩子到区少年宫参加少儿书画培训;父亲精通棋术,抽空便教女儿下围棋、下象棋,时间给女儿安排得满满的。教师对该生的期望也很高,经常以这个学生的作文为范例,在全班进行讲评。由于父母和教师的过高期望和要求,徐的心理压力很大,学习更加刻苦用功,丝毫不敢懈怠。从小学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徐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有时一拿书本就觉得头痛两眼好像要冒金花,课堂上

7、有时也感觉脑袋发晕。问题:案例中反映了小学生学习中的什么问题,应该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布卢姆认为只要给与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能达到完成8090的评价项目),这样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2C 解析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3B 解析技能分为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加涅根据学习结果把心智技能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运用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称为智慧技能。4D解析智商计算公式:IQ一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5B 解析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

8、、思维力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6C解析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也就是说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7B 解析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以正常学生为主,即有轻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正常学生。8C 解析运动记忆是以身体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是形象记忆的一种形式,记忆的对象是各种运动的动作形象,如打球,游泳等。9B 解析下位学习又叫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新知识是旧知识的派生物,他们之间是类属关系。10A解析谐音联想法指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

9、义,将无意义材料变为有意义材料以帮助记忆的一种精细加工策略。11A解析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包括发散思维。集中思维的一种辩证思维形式,其中发散思维是其核心。12 D解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掀起了一股人本主义思潮,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13A解析言语信息学习指掌握以言语信息形式传递的内容,或学习结果以言语信息形式表达出来。如用语言说出“志向”的含义。14B解析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程度意志努力的注意属有意注意,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属无意注意。15C解析人格心理学随着1937年奥尔波特的名著人格:

10、心理学的解释而宣告成为独立学科,标志着用科学方法系统研究人格问题的开始。二、名词解释1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经过学习、训练或培养个人对事物的直接兴趣达到的。2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指在班集体中占优势的认知态度、意志品质、行为特征、情感倾向的综合反映。3分题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某_问题各抒己见,经过讨论或争辨得出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4学校心理辅导:指学校心理辅导人员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创设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给学生以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实际情况确立合理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调整自己的行为,增

11、强社会适应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三、简答题1参考答案与幼儿相比,小学儿童与同伴交往频率更大,共同参加的社会性活动也进一步增加,社会性交往也更富有组织性。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有:(1)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杂。(2)儿童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3)儿童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所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 (4)儿童开始形成同伴群体。2参考答案 有效练习的条件是:(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3)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4)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5)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6)

12、练习方式要多样化;(7)让学生知道每次练习的结果,及时改进。3参考答案 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一般能力是人们完成各种各样活动所共同需要的最基本的能力,而特殊能力是在完成某种活动或作业时所需要的能力。联系: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而特殊能力的发展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一般能力的发展与完善。4.参考答案记忆有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回忆和再认是在不同的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

13、,能把它们在人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称为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把它们加以确认的过程称为再认。既不能再认又不能回忆的现象称为遗忘,遗忘是保持的对立面。回忆和再认是记忆过程的第三个基本环节。四、论述题参考答案正视心理冲突的大量存在后,重要的是要善于调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教师在学习探求中用各种有益的知识信息、观念武装自己。充实提高自勉自慰,就会对不切实际的物质欲望和烦恼人心的庸欲是非形成一种超脱的态度。(2)期望适度,不断成功。目标是教师主客观适应的焦点,所以教师调适角色冲突,提高角色适应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控制目标。教师经过刻苦努力步步落实目标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信心

14、就会增强,角色适应能力也随之提高。(3)在艰苦工作中,广大教师能保持乐观坚定的精神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师情系学生,充满师爱。师爱既是教育的力量,也是维系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4)教师要减少人际冲突。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乐交善处,开朗豁达,容人之短。五、案例题1参考答案(1)学生个性心理存在着差异。每个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事物、事件都各有自己的倾向,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有不同的动机。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教师应该弄清每个学生的个性,进行因材施教。(2)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15、,同时又照顾到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材施教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在出现问题时的表现尤其是值得分析的迹象,从中可能发现他们独特的认知特征和动机倾向。教师要多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感到困惑,卡在哪里了?为什么老是出现同样类型的错?为什么会出现反常现象?学生学习中明显的顺利也是值得关注分析的。从中可以发现学生擅长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和学习的动力所在,分析学生在什么情况下特别顺利,在思维和理解方面有什么特点,等等。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学生的特性。有的学生因为思维水平较低,有的学生因为学习风格的限制,有的

16、学生因为动机的障碍,导致了学习成绩差。在实际情景中,动机因素和能力、风格的因素是交杂在一起的,相互作用的,因此,必须从动机的激发、维持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多方面入手。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在自尊自信下学习,对于能力水平低的学生尤为重要。如果教育不得法,抹煞了能力较差者的自尊心,则无疑是雪上加霜,抽去了他们发展的动力之源。因材施教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有利于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快出人才。2.参考答案该案例是小学生学习疲劳的一个典型案例

17、。从案例介绍可以看到,这个小学生的学习疲劳完全是因父母和教师的过高期望和要求所引起的。孩子算术考了98分,父母仍不满意;课堂学习和课外作业本来就够紧张的了,父母又用琴棋书画的古代淑女标准要求女儿,结果使孩子疲于奔命,叫苦不迭,以致造成较为严重的心理疲劳。对于这种情况,应着重向孩子的父母讲明,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又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千万不能把父母的愿望强加于子女,不能向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要给孩子留有余地,使他们感到学习节奏的和谐及快乐,这样才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这也才是对孩子成长的真正关心爱护。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4)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

18、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1许多心理学家认为,( )是适应认知差异的最佳教学方式。A分组教学 B小班教学C个别教学 D大班教学2( )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A丹瑟洛 B尼斯比特C皮连生 D鲍斯菲尔德3“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 )揭示了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A华生 B加德纳C皮亚杰 D斯腾伯格4马斯洛认为,下列哪一项需要永远也得不到完全满足?(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C爱的需要 D审美需要 5阅读技能是一种( )。A操作技能 B运动技能C心智技能 D学习技能6下列属于影响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的是( )。A学习任务 B兴趣C自我效

19、能感 D归因7看到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 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8最早的有关迁移的代表性理论是(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C经验内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9将学业成绩看做是赢得地位和尊重的根源的是( )。A学习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10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 A流畅性 B变通性C指向性 D独创性11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的是( )。A能力 B努力C任务 D运气12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A间接性和概括性 B分析性和概括性C整合性和概括性

20、 D分析性和整合性13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学习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称为( )。A个别化教学 B指导性教学C合作教学 D情境教学1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 )。A学校 B家庭C社会 D工作单位 15观察法的记录方式不包括( )。A项目检核表 B双向表C评定量表 D轶事记录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无意注意2价值观3心理教育4发散思维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保持。2简述如何提高动作技能的练习效率。3简述如何有效管理学习时间。4简述影响知识应用的主要因素。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论述

21、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五、案例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学习了舞蹈的人学花样滑冰比学田径的人要快;学习了短跑的人跳远成绩更好;学会骑自行车的人学摩托车很快。问题:请结合心理学相关原理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进一步阐述应该怎样运用到小学教学中。 2在美国人们为了保护鹿,就杀掉了鹿的天敌狼。于是鹿的数量剧增。鹿们由于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结果体态变得蠢笨;植物因为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继而鹿由于缺少充分的食物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疾病而大批死亡。无奈,人们又只好把狼再请进来,鹿们又恢复了蓬勃生机。问题:通过引狼捉鹿这一案例来说明现在教育中的“磨难教育”,并进一步阐述进行磨难教

22、育应注意的问题。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心理学家认为,采用个别教学方式最能适应学生的认知差异。它的优点是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最合适的教学。2A解析1985年丹瑟洛提出了MURDER学习策略,该学习策略系统包含了相关联系的两组,即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3C解析“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皮亚杰,他认为,青少年认知的发展源于主体的动作,依赖于主体对周围环境的操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4D解析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缺失需要包括生瑾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尊重的需要;成长需要包括求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成长需要是永远也得不到完全满足的。5C解析心智技能也是一种活动的

23、方式,但这种活动方式不是外在的,不是显性的,而是隐蔽在头脑内部,依靠内部语言进行,比如阅读、写作。语言技能基本属于心智技能。6A解析影响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包括学习任务、教师、家长等,内部因素包括兴趣、自我效能感、归因等。7C 解析逃避条件作用指当厌恶刺激出现后,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8A解析形式训练迁移说是最早的有关迁移的代表性理论,但被认为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学说。9C 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不直接指向知识和任务本身,而看重学业成绩,将学业成绩看做是赢得地位和尊重的根源。10A解析思维的流畅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

24、数量的多少,即反应迅速而众多。11A解析B项属于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项属于稳定的外在原因,D项属于不稳定的外在原因。12A解析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特征。13A解析个别化教学是指以学生个人的水平和学习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14A解析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15B解析观察法的记录方式一般包括三种:项目检核表、评定量表、轶事记录。二、名词解释1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一般是在外部刺激物的直接刺激作用下,个体不由自主地给予关注。2价值观:是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带

25、有根本性的总观点,它的形成是由人的知识水平、生活环境等因素决定的,同时受人的情感意志、理想动机、立场态度等个性因素所制约。3心理教育:指依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4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各种答案的思维。三、简答题1参考答案(1)利用教材呈现技术,提高教材可懂度。(2)设计教学活动,促进知识的理解。(3)指导复习,促进知识的巩固。2参考答案(1)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2)注意练习周期,克服“高原现象”。(3)提供恰当的反馈。3参考答案(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首先,

26、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其次,要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再次,要根据一天内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此外,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动。4参考答案影响知识应用的主要因素有:(1)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的程度。知识学习的各个过程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知识理解得越深,知识巩固得越牢固,则知识的应用就越迅速和正确。(2)课题的性质。知识应用的难易与所解决课题的性质有关。一般说来,以抽象形式提出的课题比带有具体情境的课题容易;单一的计算题比综合应用题容易;单纯的文字题比需要实际操作的课题容易。(3)智力活动方式。学生解题时的智力活动方式对知识的应用有重要影响。例如,有的学

27、生解题时缺乏目的性,盲目尝试,有的却能有目的、按步骤进行;有的缺乏思维灵活性,时常套用老方法,有的却能随机应变、灵活应用等。(4)解题时的心理状态。学生在应用知识解题时,如果缺乏动机或动机过于激烈、情绪过分紧张或满不在乎、注意不集中等,都会妨碍知识的应用。四、论述题参考答案常用的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指导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解释所选定学习策略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在具体应用中不断给以提示,让其口头叙述和明确解释所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以及报告自己应用学习策略的思维,通过不断重复这种内部定向思维,可加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感知与理解的保持;(2)程序化训练模式。程序化训练就是将活动的

28、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的范围内,作为固定程序,要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3)完形训练模式。完形训练就是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4)交互式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它是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大约6人)一起进行的。旨在教学生这样四种策略:总结总结段落内容。提问一提与要点有关的问题。析疑明确材料中的难点。预测预测下文会出现什么。(5)合作学习模式。研究证明,以这种方式学习的学生比独自

29、总结的学生或简单阅读材料的学生,其学习和保持都有效得多。合作性讲解的两个参与者都能从这种学习活动中受益,而主讲者比听者获益更大。五、案例题1参考答案(1)这是一种学习的迁移现象。学习的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任何新的学习都要受先前学习的影响,先前学习使学习者拥有独特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动作技能以及态度,都会程度不同地影响学习者的后继学习。反过来,后继活动也会修正先前学习的内容,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改造原有的认知结构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或消极的。学校中的迁移无所不在。学生这节课所学的东西将影响下一节课下一周或期末将要完成的作业、

30、练习、测验,影响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影响学生学以外的生活。学会学习关键是能够主动而有效地迁移。(2)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迁移能力。迁移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来创造条件。透彻地理解知识是迁移的前提。只有透彻地理解知识,才能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图式,知识才能有效地迁移和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才能转化为能力。小学儿童通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记住的知识,往往因没有获得知识的意义而不能迁移和灵活应用到新的情境中。仅凭记忆记住知识而没有真正获得意义,是学生“高分低能”的主要原因。使知识结构化是迁移的关键。小学儿童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时期,教学中不断地引导他们进行知识的整

31、合,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储备丰富的产生式系统,有助于小学儿童迁移能力的培养。实践和练习是迁移的保障。小学儿童头脑中的认知图式要适应环境,要在环境中得到广泛的迁移,就必须通过实践和练习。自主、积极地吸纳和组织知识。无论是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图式(同化)还是认知式不断重建(顺应)以适应环境,都离不开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知识有利于迁移能力的形成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是一种主动、独立、自控的学习。自主学习有助于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使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 掌握规律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学习中要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需要懂得学习的规律性和策略性知识。掌握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与

32、效率,而且学习策略是一种重要的规律性知识,有广泛的迁移性。2参考答案对孩子进行磨难教育,即通过有意创设艰苦环境,让学生走出课堂和家庭,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大自然的考验,磨炼孩子的意志和品质,使孩子在艰苦环境中学会生存。这种做法已在教育界及全社会形成共识。进行磨难教育,必须具备两点。一是真实性,也就是要给孩子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艰苦环境、恶劣条件,让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磨炼意志。如果环境不真实,让学生像拍电视剧那样在老师和家长的保护下接受“磨炼”,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在E1本的许多孤岛和森林里,人们经常见到小学生的身影。他们离开家长和老师的保护,面对危机四伏的自然界,安营扎寨,采撷野果

33、,寻找水源,捡柴拾草,学会生存。二是长期性。磨难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必须长期坚持。如果学生在家里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学校连值日也不想参加,只靠一年一两次的所谓磨难教育去磨炼,效果可想而知。因此,作为家长,不能溺爱孩子,要舍得让孩子吃苦,不仅让孩子养成自理的习惯,还要经常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学校要立足于真正让孩子得到磨炼,通过体育课、劳动课、品德课等,设置一些能够锻炼意志和体能的项目。对于野营、夏令营等活动,应轻形式、重效果。此外,还可以让孩子到农村、企业、军营等条件艰苦的地方去体验生活。总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在磨难教育上都不能“作秀”。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34、3)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1社会期望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角色期望来看这属于( )。A素质期望 B形象期望C职业期望 D师德期望2奥苏贝尔认为学校应主要采用( )。A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B无意义的机械学习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D有意义的合作学习3对少年儿童尤为重要的道德情感是( )。A事业感 B自尊感C集体主义情感 D义务感4教师先准备预备性材料,设想教学进程,然后呈现给学生,并从中抽象出新信息的教学策略属于( )。A概念形式策略 B先行组织者策略C认知发展策略 D行为练习策略5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

35、 )。A教学大纲 B学生综合水平C教材的特点 D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6学生在几次学业成绩测验中得分比较一致,则说明这个测验具有测量的( )。A信度 B效度C区分度 D难度7下列关于正负强化与惩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正强化的性质与奖励相同,负强化的性质与惩罚相同 B奖与惩两种手段使用的目的相同,都是制止某种不当的行为,C在教育中,可以多使用施予式惩罚,多使用剥夺式惩罚 D在教育上使用惩罚时,只有在积极的目的下,使之符合负强化的原理,惩罚才会产生教育价值8某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说明该教师处于(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9为了有效地观

36、察知觉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下列不属于这种感知规律的是( )。A强度律 B活动律C层次律 D差异律10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叫(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11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能够敏感的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这是知觉的( )。A理解性 B整体性C选择性 D恒常性 12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13“学习风格”概念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 B塞伦C布鲁纳 D加涅14罂儿学会称呼邻居家的女性为“阿姨”后,他可能会对所遇到

37、的任何陌生女性均称呼为“阿姨”,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迁移 B横向迁移C正迁移 D一般迁移15小王花了十分钟就把静夜思背下来了,然后他又继续读了五分钟,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属于( )。A深度加工 B运用记忆术C适当过度学习 D合理进行复习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道德情感2学习策略3群体的凝聚力4个性差异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过程。2简述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特点。3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4简述晕轮效应及其在教育过程中的影响。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论述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有意注意

38、规律组织教学。五、案例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1扇动一张纸,一个孩子感到空气在脸上拂过。过了一段时间,在有风的一天,他感到了风。因此他觉得风的形成是由于树的晃动。问题:你认为这种因果表征处于思维发展的哪一阶段?为什么?2小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问题:请分析小刚产生这种不良习惯的心

39、理原因,教学中应该怎样使学生克这种不良习惯?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社会按照各类社会角色所规定的希望模式对社会成员的要求就是角色期望。角色期望分为素质期望、形象期望、职业期望。素质期望指人们对教师的思想品德、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的要求;形象期望侧重角色的外部特征;职业期望指的是对工作的责任和义务。2C 解析奥苏贝尔主张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材料应该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加以内化,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它可以而且也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3D解析义务感即人对社会和他人应尽的责任的理解和认识,也就是人的责任观念对少年儿童尤为重要。4B 解析先

40、行组织者策略源于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其步骤为:准备预备性料,设想教学进程,然后呈现给学生,并从中抽象出新信息,通过活动强化。5D解析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6A解析信度指所测量特征的前后一致性程度,即测量的可靠性。效度指一个测验能够正确测量特征的程度,即测量的正确性。区分度指测量项目对所测量特征的区分程度。难度指测量的难易程度。7D解析强化并非仅指奖励,惩罚不是负强化,强化的目的都是加强行为;而惩罚是抑制行为的过程,它只是暂时停止行为,不能根除,因此应慎用。通常惩罚一种不良行为与强化一种好行为结合才能产生教育价值。8D解析刚进入教学领域的新教师非常关注自己

41、的生存适应情况,属于关注生存阶段。9C解析这些感知规律包括强度律、活动律、差异律和组合律。 10D解析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的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和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11C解析知觉选择性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12B解析发现教学也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方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

42、,创设问题情境属第一步。13B解析学习风格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塞伦于1954年提出来的,用以研究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在西方被誉为“现代教学的真正基础”。 。14B解析横向迁移指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处于同-水平层次上的后继学习内容产生的影响,题中所述为横向迁移的一种表现。15C解析过度学习指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深度加工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记忆术指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二、名词解释1道德情感:是个人道德意识的构成因素。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

43、等心里体验。2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3群体的凝聚力:指群体对其成员的总吸引力水平。高凝聚力群体的成员对自已所属群体有强烈的认同感,他们与群体有密切的情感联系,有对群体做出贡献和履行义务的要求。4个性差异: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三.简答题1参考答案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一般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没四个阶段组成。 (1)发现问题就是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2)分析问题就是明确问题中条件与要求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人们可以明确问

44、题的关键,决定解决问题的方向。(3)提出假设是具有创造性的阶段,需要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织,以适应问题的解决。(4)验证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所提出的假设是否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2参考答案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包括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两种。(1)场独立型:对客观世界作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2)场依存型: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

45、影响;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权威人士的影响,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场独立型学生一般偏爱自然科学,且成绩较好,学习动机往往以内在动机为主,比较适应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法;场依存型学生一般偏爱社会科学,易受暗示,学习欠主动,由外在动机支配,喜欢有严密结构的教学,需要教师的明确指导和讲解。3参考答案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这是一个无道德规则阶段。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儿童在游戏中只是个人独立活动,没有合作,也没有规则。(2)权威阶段(68岁)。此阶段又

46、称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这个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3)可逆性阶段(810岁)。此阶段是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儿童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东西。(4)公正阶段(1012岁)。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这时的儿童往往更多地从行为的动机而不单纯是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责任,而且与成人的关系也从权威性过渡到平等性。 4参考答案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如果对学生的某个特征产生强烈的印象,以这个印象为中心而形成总体印象,从而掩盖了学生的其他特征,这种以点概面的偏见叫晕轮效应。晕轮效应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教师掌握学生的信息很少而作出总体判断,它使教师难以正确地了解学生和公正地评价学生。克服晕轮效应的关键是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实事求是、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信息,切忌一叶障目。四、论述题参考答案有意注意有明确的目的性,而且有意志努力的参与。它的主要缺点是容易使个体产生疲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