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讲义汇编(综合能力、社会工作实务)(共1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讲义汇编(综合能力、社会工作实务)(共110页).doc(1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初级)讲义汇编目 录讲义汇编(1)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1-88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1第二章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11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3第四章 个案工作方法29第五章 小组工作53第六章 社区工作方法67第七章 社会工作行政78第八章 社会工作研究83第九章 社会政策与法规86(2)社会工作实务(初级)89-150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89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99第三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106第四章 老年社会工作112第五章 妇女社会工作114第六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116第七章 矫正社会工作118第八章 优抚
2、安置社会工作120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124第十章 家庭社会工作128第十一章学校社会工作130第十二章 社区社会工作136第十三章 医务社会工作146专心-专注-专业讲 义 汇 编(1)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含义与特点【本节知识重点】一、社会工作的含义1、社会工作的一般含义“社会工作”是由英文Social Work翻译过来的。它指的是非营利地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在不同国家,社会工作也被称为社会服务(Social Service)或社会福利服务(Social Welfare Service),2、中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3、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二、社会工作的特点1、专业性助人活动专业助人活动强调社会工作专业是以一套理论为指导,社会工作者的服务不是凭个人生活经验和热情来提供的。社会工作专业不以营利为目的,它的直接服务对象是那些处于各种困境中的人们。2、注重专业价值所谓专业价值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从事社会服务时所遵循的理念、指导思想和伦理。专业价值
4、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它既是社会工作专业遵循的原则,又是社会工作专业努力的目标。同时又强调要帮助服务对象实现个人价值,实现平等与正义。3、强调专业方法所谓专业方法是指本专业独特的、在许多情况下要经过专业教育和培训才能掌握的方法。社会工作者所从事的复杂的助人服务,需要有专门的方法和技巧。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方法有: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一系列独特的工作方法。专业方法本身就承载着专业的价值和理念。4、注重实践从工作对象而言:社会工作专业的直接目标是服务弱势群体。从专业价值而言: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与方法的价值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实现。5、双方合作对于服务对象的帮助,只有通过双方的合作才能得到实
5、现,同时合作又是培养服务对象自我价值的有效手段。6、多方协同服务对象所面对的问题的复杂性常常是单凭社会工作专业所不能解决的,需要多方调动社会资源,多种专业和机构共同协作才能完满解决。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本节知识重点】一、社会工作的目标1、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1) 解救危难危难是指一个人的处境已经危及到他的基本生存,致使他不能维持基本生存需要,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危难具有普遍性,向面临危难的人群提供帮助是社会的基本责任。危难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物质生活的困境,也可以是心理以及社会生活的困境。(如极度贫困、精神崩溃、吸毒成瘾、自杀倾向等)(2)缓解困难困难是指那些影响了个人生活,还
6、没有危及基本安全,但又是凭个人力量无法解决的生活处境。社会工作的目标就是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士缓解压力、克服困难,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如帮助就业困难者就业、青少年网迷等)(3)促进发展发展是个人的基本需要。社会工作专业相信每一个人都是有潜能的,在专业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把帮助个人发挥他们的潜能,实现个人生活的幸福作为基本目标之一。个人发展包括个人潜能的发挥和能力的增长两个方面。因此,发展不仅包括个人在顺利环境下的潜能发挥,也包括在困境中个人克服困难的能力增长。2、社会层面的目标(1)解决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非纯生理性、与社会因素相关的问题。它具有:社会性、广泛性和危害性。社会工作就是要解决
7、因社会资源有限、分配不公、制度不健全等因素造成的社会问题。(如人口问题、就业问题、养老问题等)(2)促进社会公正社会公正也称社会正义,是指一个社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在经济、政治等资源分配方面所具有的正当性的状态。公正包括机会公正、过程公正和结果公正等内容。社会公正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也是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大量弱势群体的存在、农民工子女不能接受正常的教育等)二、社会工作的功能1、功能的涵义与类型(1)什么是功能是指一个系统中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和其他部分所发挥的影响。在社会生活中,大至宏观的社会系统,小至个人、家庭都具有相应的社会功能。如果功能不足或缺失就会出现问题。社会工作专业功
8、能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帮助社会中各个系统恢复、发展其社会功能。(2)功能的基本类型由于社会是异常复杂的,任何一个社会系统的功能都可能存在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正功能和负功能)。如过分的社会福利,及锦上添花又有可能培养懒汉。2、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功能是为个人及家庭提供直接的服务,帮助个人和家庭发挥正常的社会功能,承担社会责任。(1)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人们是否能够过上正常生活并不完全取决于自己。一方面,个人和家庭应对生活环境的能力本身是有限的;另一方面,社会、环境的复杂性造成生活困境的多样性常常是个人能力所无法应对的。对于一些人,特别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来说,过上正常生活也是很困
9、难的事。因此,对于生活处于困境的人们予以帮助是社会工作专业的职责。社会工作专业在帮助人们获得正常生活状态时可以分为几个层面。第一,帮助人们解决眼前的困境。无论是物质生活困境,还是心理或社会生活困境,当人们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脱离困境时,社会工作专业就要给以帮助,使他们脱离困境。第二,基于专业价值理念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帮助人们发展生活能力,重建信心,以自己的能力去应对生活环境的挑战(助人自助)。(2)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人在环境中”是社会工作专业分析问题的一个基本观点。它的基本含义是人和环境是不可分离的。在个人方面有生理、心理、个人经验、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在社会方面则有家庭、社区、工作单位
10、和社会制度安排等方面的原因。基于这样的观点,社会工作专业的服务目标是建立个人与环境之间的良好互动。一方面要提高个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则要改善匀境,调动环境中的资源,排除环境中的障碍。3、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社会工作对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维持社会秩序社会秩序是社会各部分关系协调、社会稳定的状态,它是任何社会都极力追求的。在实践中社会工作专业直接服务于个人,解决了个人所遇到的问题,也就减少了社会问题激化的危险,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注意:社会工作专业与政府的行政管理体系的比较。相同之处:都具有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不同之处:二者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是不同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
11、倾向于用行政力量,即自上而下的行政系统和权力解决问题其解决问题的主要依据是制度和政策,因此,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因素,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是它的直接目标。社会工作专业则更强调人的需要的满足和人的发展。社会工作专业的直接目标不在于维持社会秩序,它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是通过提供服务与满足人们的需要、解决人们的问题来实现的。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社会工作强调通过改变环境、完善制度来解决问题。所以,社会工作可以从更探层次上发挥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2)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社会各构成要素之间良性互动,社会成员之间相互接纳、平等相处的生活状态,人们之间具有良好的关系和社会支持是健康社会的表现
12、。社会工作以人为本,致力于在社会成员之间建立相互支持的关系,致力于建立一个相互关怀的社会。社会工作所擅长的、面对面的、深人人心的、人性化的服务在化解矛盾和冲突时所产生的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是一般行政方法所不能替代和比拟的。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对象及要素【本节知识重点】一、社会工作的对象社会工作的对象分为基本对象和扩大的对象。1、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社会工作专业基本对象主要是指由于生理、心理原因,或者由于个人无法抵御的社会和自然原因而陷于生活极度困难的群体。亦即最值得帮助的人。如“三无人员”、“五保户”等。(主要是物质方面的低层次帮助)2、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化、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制
13、度的发展,社会工作的对象也在扩大。表现在:从帮助物质生活上最困难的人扩展到所有基本生活遇到困难而需要帮助的人,从贫困的个体和家庭到有问题、欠发展的社区,从困难民众到广大公众。二、社会工作的要素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助人活动,它的基本要素包括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念、工作方法和社会互动等。1、服务对象服务对象(也称受助者、案主或工作对象)是社会工作者直接服务或帮助的对象。服务对象是社会工作专业存在的前提;所以服务对象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构成要素。服务对象,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在还没有建立专业关系之前,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的人只是潜在的服务对象。只有当求助者与社会工作者建立正式的专业关系后,求助者才
14、成为服务对象。社会工作专业的服务对象包括个人及家庭、群体和社区。2、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是社会服务的直接承担者,是掌握了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技能的专业工作人员。没有社会工作者就没有社会工作,所以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的服务是其他任何人所不能提供的专门服务。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所提供的服务既包含了专业的规范行为,也包括着个人的经验和价值观的因素。社会工作者作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过程的主导者,是社会工作专业不可缺少的要素。3、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工作的灵魂,是社会工作者群体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一系列专业价值理念和专业伦理的总称。它包括社会工作对助人活
15、动的看法、对自己和服务对象的看法。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即以帮助他人、服务他人、促进社会福利和社会公正为自己行动的目标。4、专业助人方法社会工作是专门的助人活动、助人方法,作为达到助人目的的手段和措施,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不仅具有工具价值,相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目标来说,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本身就是一个实现专业目标的过程,它具有不可忽视的过程价值。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几种5、助人活动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者根据社会工作专业目标和专业价值观的要求,向服务对象提供的具体服务,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互动与合作的过程。是助人活动是双方围绕解决困难和问题而展开的、双方均作为
16、独立主体的互动、合作与共同成长过程。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双方互相理解对方的行动,相互合作,共同克服困难。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本节知识重点】社会工作领域是指社会工作提供专业服务所介人的社会生活范围。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领域是非常广泛的,所有的人们遇到与可能遇到困难的社会生活领域都可以成为服务的领域。社会工作有以下基本领域:1、儿童及青少年服务儿童及青少年是以年龄特征来界定的目标人群。中国的儿童指的是婴幼儿到少年这一年龄段的人,而联合国认为儿童的上限可以拓展到青年。按照国际上的理解,儿童服务指的是对幼儿、少年和青年的服务,是为了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进行的福利服务。按照人类成长理论,人生发展的不同
17、阶段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每一年龄阶段的问题和需求,都为社会工作提供了介人空间,社会工作专业可以提供相应的服务。2、老年人社会服务老年人社会服务或老人社会工作是以老人为对象的专业服务。老年人的社会需求以及所产生的问题具有特殊性。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赡养和照顾问题。老人服务是社会工作专业关注的一个焦点,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实务领域。3、妇女社会服务妇女社会服务(或称女性社会工作)是针对女性需要、为了促进女性的正常生活和发展而开展的专业服务工作。当前我国这方面比较严重的问题有:女性权利的侵犯问题(如一些女婴被虐待甚至被遗弃、贫困地区女童失学问题比较严重、对女性的家庭暴力等);就业中的男
18、女不平等问题;农村老年妇女养老问题等。妇女社会服务可以从这样两个层面开展工作:首先是倡导服务。针对文化传统和制度、政策层面对妇女的歧视问题,社会工作专业要在政策上进行倡导,努力改变其中对妇女的歧视因素,创造平等的社会环境;其次是为遇到问题的妇女提供直接的帮助,帮助她们克服生活中的障碍,获得她们在社会生活中应有的平等地位。4、康复服务康复服务是针对残障人士而开展的、以增强和恢复他们的生物功能和社会功能为目的的福利服务。残障分为肢体残障和智力残障,前者是人的生理器官(躯体的主要部分)残缺或失去功能的状态,后者是人的智力和精神方面发育不足或受到损伤而不能发挥正常功能。在对残障人士的康复服务方面,有机
19、构内康复、社区康复和职业康复等几种重要的服务方式。另外,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残障人士就业、对残障人士实施法律援助,对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促进其社会参与发挥着重要作用。5、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对因自然、个人及社会等各种原因而导致基本生活陷人困境者的救助,其目的是保障当事人的生命安全和基本权利。社会救助主要由政府承担责任,所以它也叫公共救助。作为一种制度,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的最初级、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社会救助是政府对其成员生存权利的最基本的保护。社会救助主要的是向困难人群发放食物、生存物资和金钱,以保障他们免于饥饿、疾病,保障生命安全。6、就业服务就业服务是对就业有困难的人士提供的专
20、业服务,它包括就业辅导、就业培训、职业设计等多种内容。服务的领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针对就业问题的政策倡导,帮助政府针对服务对象的需要调整社会福利制度和政策。另一个方面则是向就业困难人群提供直接的就业相关服务,包括就业辅导、职业技能培训以及相关的心理辅导等。(具体包括帮助求职者了解政府的就业政策,掌握就业信息;培训求职者的职业技能等)7、心理健康服务心理健康服务是正对心理压力过大从而影响了正常生活和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士开展的服务工作。社会工作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不同于心理学专业的心理辅导。社会工作专业强调人是情境中的人,人们所面对的心理问题也是在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因此,社会工作专业所提供的心
21、理健康服务更多地强调社会环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其服务不仅聚焦于心理问题,更多地聚焦于改善人的生活环境,从而促进心理问题的解决。8、家庭服务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工作领域,也称之为家庭社会工作,是由社会工作者向享有需要的家庭提供的支持性服务。家庭既是服务的对象,又是可以利用的手段。家庭是个人最重要的生活环境,个人的许多问题来自家庭,通过推动家庭成员之间的积极互动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个人问题的解决。9、医疗社会工作医疗社会工作是在医疗、卫生、保健领域实施的社会工作,与医疗事务相关的、主要在医疗机构内从事的社会工作也叫医务社会工作。医院是一个特殊的人际关系环境。社会工作专业在医疗环境中能够
22、协调相关各方面人员关系,其中最关键的在于将人们关注的焦点调整到对患者的关怀上来。10、学校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主要是以帮助学生正常地学习和健康成长为目的的服务。在学校环境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紧张关系。社会工作者以平等的关系为学生提供帮助,让他们能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重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调整人际关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社会工作者可以灵活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发挥教师和家长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学校社会工作主要有三种方式:治疗型学校社会工作,是针对“问题学生”失常的心理和行为而开展的工作,其目的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正常发展;变迁型学校社会工作,是帮助学生适应剧烈的社会变迁而开展的工作,
23、包括各种辅导活动;社区一学校社会工作,把社会工作延伸到学校之外,包括联系学生家长,实现家一校沟通,对离校学生提供追踪服务,开展社区教育以利学生学习与成长等。11、矫治服务矫治也称矫正。它是司法机关和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手段使犯罪者或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思想上、行为上的治疗,以重新融人社会的活动。矫治服务包括在监狱中的服务和在社区中的服务,后者又叫社区矫正。矫治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是人罪分离。需要惩戒的是罪行,而不是有犯罪行为的人。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矫治社会工作服务要帮助服务对象与犯罪行为脱离;另一方面,在惩戒他们的犯罪行为的过程中,要让他们感受到他们是平等的。12、城乡社区发展社区是社会工作
24、的重要领域。工业化、都市化的生活方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无论城市社区还是乡村社区,人际关系都已经变得越来越疏离。这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社会生活,而且会直接威胁整个社会结构的稳定。因此,推动城乡社区发展就成为社会工作专业的一个重要实务领域。13、军队社会工作军队社会工作是对心理压力过大及有其他困难的军人开展的社会服务。军人可能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这样几种:一是新兵的适应问题。新人伍的军人都会面临角色的转换;第二,压力舒解的问题;第三个方面是退役前后的服务。14、企业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也称工业社会工作,它是在企业中开展的针对劳工群体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在企业里,社会工作专业的任务主要
25、可以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劳工权益的保护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在协调劳资关系方面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第五节 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本节知识重点】一、社会工作者的角色1、社会工作者的直接服务角色(1)服务提供者。社会工作服务既包括心理和精神层面的服务,也包括提供物质帮助和劳务服务,还包括政策信息的提供。(2)支持者。社会工作者面对受助者(服务对象)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受助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自我决策,即“助人自助”,帮助他们恢复信心,增强自信,从而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潜能。(3)倡导者。倡导是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倡某种行为。在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专业的基
26、本原则是“案主自决”,面对困境,不是由社会工作者把受助者拉出困境,而是在为他们提供帮助的前提下,让他们自己走出困境。2、社会工作者间接服务的角色(1)管理者。管理是指社会工作者对服务过程的管理和控制。(2)资源争取者。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是以一定资源为基础的,但是,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资源永远都是有限的。当一个服务目标确定以后,社会工作者就要围绕既定目标来组织和争取必要的资源。资源的概念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3)政策影响人。政策可以是由国家制定的全国性的社会政策,也可以是社会服务机构制定的相关政策。社会工作者必须承担起政策影响人角色,推动政策的改变与发展。(4)研究者。对研究者有狭义和广义两
27、种理解。狭叉地认为研究者就是专门的研究人员,而广义地认为认真研究问题的都是研究者。二、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基础1、理论方面的知识社会学是以社会整体为对象,研究社会关系与社会行为、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变迁及其原因,并揭示其规律的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群体)的关系,即人们怎样组成社会,社会又如何运行以满足其成员的需要,怎样看待社会问题。人是生活于社会和具体的社会情境之中的,对人们所遇困难的理解,对社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具备社会学知识。在社会工作发展历史上,心理学知识是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重要来源。管理学特别是行政管理学知识对社会工作的贡献,集中反映在社会行政之中。社会行政运用计划
28、、组织、协调、控制等一整套行政管理方法对社会工作机构进行管理,以有效达致社会工作目标,是管理学与社会工作关系的突出体现。2、政策方面的知识政策是政府制定的、涉及到社会财富和公共利益分配的制度性安排。政府的政策也称公共政策,它是面对公众的;社会政策或社会福利政策是针对困难群体,对其给予优惠以促进社会公正的制度安排,社会政策是社会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社会问题的解决都与政府的政策有关,社会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落实社会政策。3、技术方面的知识社会工作者要有效地达到助人目的,就必须掌握多种技术方面的知识。重要的包括调查研究方面的知识,现代资讯工具方面的知识等4、文化知识社会工作要
29、解决的问题是多样化的,社会工作者必须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包括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婚丧嫁娶、生育死亡等相关知识,三、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1、技术能力技术是处理问题的具体手段和方法。技术不但包括与自然科学相对应的技术(科学技术),也包括处理社会事务的技术(社会技术)。技术能力具体反映为人们处理具体问题的动手能力。2、文化能力文化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和习得的价值观念、行为规则、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文化能力指的是理解这些文化现象的能力。由于社会工作常常要面对困难群体、弱势群体,而这些群体因为长期处于困难和弱势地位而形成自己特殊的观念和生活方式,所以社会工作要有较强的文化能力,或者说对不同
30、群体的文化有较强的敏感性。3、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对外部事物的刺激做出反应的能力和特征。社会工作者要同各种人打交道,要面对各种问题,就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4、持续学习能力社会工作者要面对和处理各种问题,就需要学习新的知识。社会工作者倾向于认为世界上没有两件事情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处理不同的问题常常需要不同的方法和技巧社会工作者不但要参加专业团体所要求的专业培训,而且要留意各种机会,增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第二章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第一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和内容【本节知识重点】一、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含义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指一整套用以支撑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实践的哲学信念。二、社会工作价值观
31、的作用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大体上可以从理论作用和实践作用两个颁来理解。1、所谓理论作用:是指社会工作价值观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建设和学术研究的正面影响。它主要包括:它是构建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哲学基础,还是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依据,也是社会工作区别于其他应用社会科李的的重要特征;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使命或目标的根据,任何形式的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都不能偏离价值观基础。2、所谓实践作用是指:首先,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动力。其次,社会工作价值观在专业文件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伦理守则。第三,社会工作价值观是促使社会工作者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第四,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维系社会期望和社会工作
32、专业服务关系的关键。三、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1、戈登和比斯台克价值体系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个人存在的尊严和价值、个人发展的机会和权利、个人应尽的社会责任、社会对个人应尽的责任和关怀、社会对个人基本需要的尊重和满足、民主社会对个人实现的重要意义等几个方面。2、国际社会工作认同的社会工作价值观。“服务”强调的是实践形式、“社会公正”强调的是实践目标、“个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的是实践的具体差异、“人类关系的重要性”强调的是实践工具、“诚信”强调的是实践的行为准则、“能力”强调的是对实践者的专业教育要求。3、如何理解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呢?所谓基本原则,是指在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与工作程序、工作方法有关
33、的比较具体的价值表述。对这一部分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原则”是根本性的但不是具体化的,不能适用于每一个具体的实践环节。应认真领会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等六项原则的基本含义。四、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内容基于人道主义,通过专业化的社会服务,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是我国社会工作的追求,也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框架。1、强调社会和谐。在改革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单纯强调个人、集体或社会环境因素对社会工作的影响,它们之间应该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2、保持家庭和谐和稳定依然是我们社会的主流家庭观念。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众的维权意识越来越浓,在处理比较严重的家庭冲突和家庭危机时会诉诸法律
34、,但是多数情况下,人们还是倾向于通过协调家庭内部关系来保持家庭稳定。3、注重服务的人情味。以“仁爱”为基础,结合传统文化。4、重视道德建设。5、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第二节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本节知识重点】一、伦理的含义 “伦理”意思是人伦之理,源于儒家,强调人们之间的尊卑长幼次序。而“道德”源于道家,意思是人们所应遵循的社会和自然界内在的发展规律。二、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1、社会工作伦理的主要内容(1)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2)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3)社会工作者对工作机构的伦理责任;(4)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6)
35、社会工作者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 可见,社会工作伦理包含了社会工作者在该专业的各个方面的行为要求。需要注意的是,社会工作伦理并不仅仅是限制社会工作者不要做或禁止做什么,它同样也鼓励社会工作者去做特合专业价值观的具有创造性的工作。2、我国社会工作伦理标准的制定原则现实和发展相承;文化和政治互补;本土和国际并重三、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及处理原则这部分是本章的难点。处理伦理难题并不仅仅是个理性问题,不单是靠程序和技术就能解决得了的,它跟社会工作者的性格、精神和心理调适能力也有很大关系。1、伦理难题保密问题;情理法问题;价值中立还是价值介入;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自觉原则和知情同意2、处理原则保护生命原则
36、; 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原则; 自主和自由原则最小伤害原则; 改善生活质量原则; 隐私和保密原则; 真诚原则。四、社会工作专业守则1、社会工作专业守则的含义与作用社会工作守则的含义:社会工作专业守则是由社会工作界(或称专业团体)制定的关于社会工作者在专业服务活动中应该遵守的一套伦理规则,是有关社会工作者“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一些行为指导。它的作用有:第一,保障按专业要求开展工作;第二,有利于实现工作目标;第三有利于维护社会工作的专业形象;第四,有利于社会工作者的成长。2、社会工作守则的内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守则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尊重服务对象的权益;(2)严守服务对象的秘密;(3)
37、公平服务大众;(4)重视同事的工作;(5)共同执行守则;(6)恪守公私分明;(7)信守机构政策;(8)充实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9)促进专业发展;(10)约束不当行为;(11)增进公众福利;(12)维护社会正义。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一节 人类行为【本节知识重点】l 人类需要的层次l 人类需要的类型l 人类行为的含义l 人类行为的类型l 人类行为的特点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我们要科学地帮助别人,首先必须科学地理解别人的行为,明确人们为什么产生某些行为、为什么会出现某些状况。到底是什么影响人类的行为呢?是生理因素、个性气质,还是家
38、庭、学校、社区或者其他的社会环境因素呢?人在成长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分别呈现出什么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这种研究常常建立在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视角的基础之上。下图为我们展示了行为与环境的基本关系: 价 值 观需 要动 机行 为生命成长环境影响刺 激 物环境影响情 境一、人类需要需要何以产生?因为人的机体在某一方面表现出缺乏和不足,如生理的饥饿、心理空虚等。为此,人们就会实施各种行为来满足相应的需要。需要是内驱力的基础,内驱力的增强会形成某种被激发的动机状态,这是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直接动力,另外,外部刺激对于形成动机也有重要影响。一般而言,需要具
39、有以下几个特征:1、对象性。人的需要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具有特定的内容。如饥饿导致对食物的需要、空虚导致对充实、成就的需要。所以需要指向的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东西;可以是社会生活、活动,也可以是活动的结果。2、动力性。需要不会因为暂时满足而终止,它们或者带有周期性,如我们隔数个小时就会想吃东西;或者在一种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又会产生新的、更高的需要,如考过了社会工作者初级的又想过中级的。3、独特性。世界上没有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也不会有两个人具备完全相同的需要。4、社会性。人具有两重属性,一是自然属性,二是具有社会属性,但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由此也就具有了社会性的需
40、要,社会在变化,需要也在变化。二、人类需要层次论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马斯洛提出人类需求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为如下几个层次(1)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此需求包括维持个体生存及延续种族所需要的资源,和促进使个体处于平衡状态,如:食、衣、住行的满足,需要运动、休息、休闲和睡眠等。(2)安全需求(safety need):此需求主要在免于害怕、焦虑、混乱、紧张、危机及威胁,使个体能在安全、稳定、秩序下,获得依赖和保护。 (3)爱与归属需求(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此需求主要在被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避免孤独、陌生、寂寞、疏离,使个
41、体能成为团体中的一份子,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例如:避免孤独、寂寞、陌生,并进而成为团体的一份子,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4)自尊需求(self-esteem need):此项需求分有两种,一为成熟需求,二为威望需求。前者指尊重自己,例如:相信自己有能力、有自信、独立及胜任感。后者则指需要受人尊重,例如:有声望、有地位、受人注意及受人赏识。整体而言是指获取或维护个人自尊心的一切需求。(5)认知需求(need to know):此需求又称为认知需求,旨在探讨、分析了解事情的真相(也就是当遇到不理解的人、事、物,有希望理解的需求),例如:充满好奇心、了解和求知的冲动。(6)审美需求(aesthet
42、ic need):此需求又称情意需求,指的是追求对称、系统美感的经验,对美好事物欣赏的需求,使人更富情趣、生动,例如:希望居住在环境幽雅的住宅,幽雅舒适的生活。 (7)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 need):此需求意指充分展现潜能与天赋,完成与个人能力相称的一切。例如:接纳自己、面对问题、自动自发的思考、富创造力、幽默感、民主价值等特质以及最重要的代表高峰体验。2、ERG理论ERG理论是阿尔德弗(C.P.Alderfer)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密切相关但有些不同的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三类,即存在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 (1)存在需要。这类需要关
43、系到机体的存在或生存。包括衣、食、住以及工作组织为使其得到这些因素而提供的手段。这实际上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2)关系需要。这是指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工作中的或工作以外与其他人的接触和交往得到满足。它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感情上的需要和一部分尊重需要。 (3)成长需要。这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发展个人的潜力和才能,才能得到满足。这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阿尔德弗的ERG理论在需要的分类上并不比马斯洛的理论更完善,对需要的解释也并未超出马斯洛需要理论的范围。如果认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带有普遍意义的一般规律,那么,E
44、RG理论则偏重于带有特殊性的个体差异,这表现在ERG理论对不同需要之间联系的限制较少。ERG理论的特点有:(1)ERG理论并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而当这种需要的得到满足后,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能没有这种上升趋势。(2)ERG理论认为,当较高级需要受到挫折时,可能会降而求其次。(3)ERG理论还认为,某种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会增强,这就与马斯洛的观点不一致了(如下图)。三、人类需要的类型(一)根据需要的起源与性质,人类需要可以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1、生物性需要主要关系到人类生命的维续和种族的繁衍。生命的维续包
45、括吃、喝、睡等方面的需要,种族的繁衍则包括性的需要。但这些需要常常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2、社会性需要是与人类密切相关的需要,具体包括交往、成就、权力等需要。(二)根据需要指向的对象分为物质的(如吃喝)和精神的(如娱乐)等需要。(三)根据需要产生的方式分为原发性需要(与生俱来的)与继发性需要(后天习得的)。四、人类行为的含义需要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行为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既是人的有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映,又是人通过一连串动作实现其预定目标的过程。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在1951年提出著名的人类行为公式:B=f(PE)。其中,B行为,P个人,E环境,f函数关系
46、。这个函数关系表达了人类行为的基本原理。具体来说,这个公式的意思是,一个人的行为(Behavior)是其人格或个性(Personality)与其当时所处情景或环境(Environment)的交互作用的产物。五、人类行为的类型广义上讲,人类行为包括外显行为与内隐行为。外显行为是可观测到行为,内隐则相反。我们通常讲的人类行为是外显行为,它可分为如下不同类型:1、根据行为的起源可分为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本能行为起源于遗传,不需学习就能获得。习得行为相反,它是在后天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习而形成。2、根据特定的标准可分为正常与异常行为。这样的区分很重要,特别是在精神健康领域中。但是这里的特定的标准是很难确定
47、的。也就是说正常与异常行为之间没有绝对的划分标准和界限。我们来看一个案例。一寄宿制小学一年级学生小明,得了个“怪毛病”:每周一上学前常有莫名胃痛、腹痛出现,而到了周五回家时,所有症状均不治而愈。经心理门诊诊断:其患的正是“学校恐怖症”。据介绍,这种现象以往较易出现于初进托儿所或幼儿园的儿童,可近年来,发病儿童年龄明显增大、持续时间延长。其产生的原因很复杂,如父母教养方式不当、学习压力过大、学校老师过分严厉、学校同学排斥等。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区分或衡量什么是正常,什么是异常呢?常用的有:(1)统计规律。统计显示出大多数人相似或一致的行为,这种行为可以视为正常的行为,反之则可视为异常行为。(2)社会规范与价值。当人们行为符合当地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时就被视为正常行为,否则就是异常。(3)行为适应性标准。如果无法适应社会,就会表现出异常行为。(4)个体主观体验。以个体主观体验为依据,当某些行为超过特定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