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八-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共4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八-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共41页).doc(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单元八: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背景 (一)行业发展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电气自动化已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涵盖着广泛的专业岗位群,并形成了针对性明确的职业工种。 在日前结束的科技、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创建电气智能实验教学公共平台交流会上,专家介绍,中国企业高级技工人才奇缺,仅电气行业缺口就达300多万。“十五”期间,中国推进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急需大量电气智能应用技术人才,据调查资料显示,半岛地区工业企业对该专业高技能人才有着极大的需求。现阶段职业教育还满足不了企业需求。为此,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符合社会需求。 (二
2、)专业发展背景 本专业是依托威海工业企业,为生产一线电气自动化技术岗位(群)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具有适应性强的专业特点,直接为当地和周边各类工业企业服务。 几年来,该专业新生报到率一直在90%以上。 学生毕业时必须取得双证,即毕业证书和劳动部认定的专业技能证书,从而实现毕业生到企业直接上岗的目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高,对口就业率可达93%以上,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8-1 在近几年的专业建设中,对照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和引进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组建合理的师资梯队,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运行和质量监控体系,推动专业建设的发展。 在本专业
3、的师资队伍中,5名教师拥有职业技能鉴定高级维修电工考评员和“金蓝领”技师培训鉴定考评员证书。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产品改造与研发,科研成果显著,如威海鲁能供热公司管网供水智能化改造,威海天诺数控机械有限公司数控机床设计、安装改造等项目已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专业是我院的8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通过重点建设,使本专业成为全国教学示范性专业,可有效地带动制造类专业群内其他专业的发展,立足威海,服务山东,面向全国。 二、专业建设目标 通过三年的重点建设,将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成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优、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国家级教学示范专业。 在课程建设方面,三年内建设6
4、门网络课程,4门优质核心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建立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素质结构的教师队伍,到2008年,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比例达到45%,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达到7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达到85%以上。 8-2 同时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及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一名专业带头人争取进入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行列或成为首席技师。 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围绕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发展战略,以培养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主线,紧贴社会需求,拓宽服务功能,增强社会适应性;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科研、生产等多种功
5、能于一体;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建设一个与国际接轨、国内领先的示范性、开放型、共享型实训基地。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1)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电气技术、电力自动化技术、各种电气设备及自动化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具备供配电、各类电气设备、电气控制及自动化系统的安装、设计、调试、维护、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和技术管理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2)人才规格 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较强的文化基础素质、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各个行业电气自动化系统、供配电系统及机床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以及与其他部门相关的
6、电气技术和管理工作的能力。毕业生可以面向各行各业,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的主要人才来源之 8-3 一。 2.岗位分析 根据威海及周边地区的各类企业的调查显示,学生就业岗位主要有以下几类: (1)从事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纺织、食品、制药、冶金、电厂等行业的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修维护等工作; (2)从事数控电气设备的设计、升级、改造工作; (3)从事中小型企业供电、配电系统施工、维护运行工作; (4)从事计算机控制设备的应用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等 3.知识结构与能力分析 (1)知识结构 1)具有本专业必备的文化素质。 2)具有本专业所需的电工、电机、电子、电
7、气控制、供电、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技术新发展。 3)具有单片机及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基本知识。 4)具有工业企业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修方面的基本知识。 5)具备工业企业电气技术管理的基本知识。 (2)能力分析 1)较强的社会活动、择业和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能 8-4 力; 2)熟练运用计算机能力; 3)一定阅读和翻译外文资料的能力; 4)较强的电子线路的识图能力,实用电路的设计能力; 5)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应用能力; 6)解决电气设备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安装、调试、运行、保养的能力; 7)变配电所及其供电设备运行、调试、维修的能力; 8)营销能力以及生产管理能力。
8、 4.核心课程及主要实践环节 核心课程主要有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拖动基础、电力电子基础、工厂供电技术、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单片机与接口技术、PLC技术应用、检测技术等。 主要实践环节有金工实习、电子技术实训、工厂供电实训、工厂电气控制实训、单片机及PLC实训、维修电工实训、毕业实习等。 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达到4.1:5.9。 5.标准修业年限和最低学分要求 学制为三年,最低应修187学分,通识课最低应修29学分。 6.毕业时应取得的证书 (1)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证书(计算机文化基础省统考合格证书); (2)英语等级证书(省高职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统考合 8-5 格证书); (
9、3)普通话等级证书(二级乙等以上); (4)职业资格证书:中(高)级维修电工(必考);无线电调试工;电子绘图员等。 (二)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 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保障专业建设的顺利发展,进一步完善理论教学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修订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办法,依据专业教学评价与监督体系做好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工作。 1.在院教学督导室的指导下,本专业由专业带头人及专业骨干教师成立教学管理督导组,对本专业的各项教学活动进行监控。 2.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学生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充分利用学院教学管理平台,进行网上评教评学活动。 (三)实验实训基地
10、建设 在原有变频变流实训室、初中高级电工实训室、PLC实训室、电气智能实训室的基础上,根据本专业400人的规模以及服务于社会每年800人次进行测算,投入规划建设。 1.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 (1)建设内容:机床电气实训室、工控机实训室、PLC及现场总线实训室、组态技术实训室、电机维修实训室、工 8-6 厂供电实训室、自动控制实验室 (2)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建设资金预算见表一。 表一 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建设资金预算 总价 小计 年度 实验(实训)室名称 (万元) (万元) 机床电气实训室 50 PLC及现场总线实训室 30 2007 216 组态技术实训室 60 电机维修实训室 26 工厂供电实训
11、室 50 自动控制实验室 45 2008 125 工控机实训室 80 2.电子实训基地建设 (1)建设内容:单片机实训室、电子技能实训室、电子技术创新实训室、电子技术实验实训室。 (2)实训设备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共享。 3.工业电气智能控制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本专业创新平台与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机电一体化综合创新工作室及数控技术专业的柔性加工制造系统共享。 (三)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现状 现有师资队伍情况见表二。经过多年的发展,本专业已初步形成了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素质结构比较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 8-7 表二 现有师资队伍情况 姓名 学历/学位 职称/“双师”素质 类别 备
12、注 王 芹 本科/硕士 副教授/高级工 专业带头人 骨干教师 朱文广 本科/学士 副教授/高级考评员 骨干教师 李传伟 本科/硕士 副教授/高级考评员 骨干教师 滕今朝 本科/硕士 讲师/高级工 姜 义 本科/学士 副教授/高级技师 骨干教师 骨干教师 王 芳 本科/硕士 讲师/高级工 唐镜军 本科 高讲/高级考评员 骨干教师 专职教师 孙明旗 本科/在读硕士 讲师/技师 修其丽 本科/学士 副教授/高级工 马光松 本科/学士 讲师/高级工 研究生/在读博 王艳玲 助教 士 刘洪军 研究生/硕士 见习 陶立慧 研究生/硕士 助教 单志远 研究生/硕士 高级工程师 王威 本科/学士 高级工程师
13、兼职教师 苏永进 本科/学士 工程师 宋鲁荣 本科/硕士 工程师 2.建设目标及内容 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以满足重点专业的师资需求为重点,以培养中青年专业带头人为目标,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 (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 为了满足专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实施“名师工程”。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和教科研活动,使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具有较高“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 从企业中再引进1名以上实践经验丰富、技术研发能力 8-8 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高级职称
14、的高层次人才作为专业带头人,招聘或培养2-3名骨干教师。支持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校和企业进修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和经验,及时了解专业的发展动态,掌握先进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划拨专项资金支持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并扶持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承担或参与应用性强的科研项目;重奖取得科研成果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使专业带头人准确把握最新的科研进展,不断提升科研和创新能力。 (3)师资梯队建设 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师资梯队的建设,保证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按发展规划,到2008年本专业在校生规模为400人左右,按照15:1的生师比优化师资
15、队伍建设,计划再引进相关专业硕士学历研究生6名左右;从企业引进相关专业领域中级职称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7名左右。 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参与工业企业实践、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计划到2008年有2-3名教师将获得更高层次的学历。每年选派3-5名中青年教师到相关的行业企业进行一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提高“双师”素质,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素质结构。 认真执行教师以老带新制度和课程负责人制度,强化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学改革,锻炼和提高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业 8-9 务水平。 (4)校外专家的聘用 择优聘请4名行业技术专家或首席技师作兼职
16、教师,指导开展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聘任人员见表三。 表三 外聘行业技术专家名单 姓名 所在单位 职务 职称 学历 王炳功 文登电业总公司 副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大本 厉吉文 山东大学 博导 教授 博士 王威 新力热电有限公司 副总工 高级工程师 大本 单志远 威海船厂 技术经理 高级工程师 硕士 3.师资队伍建设资金预算(见表四) 表四 师资队伍建设资金预算 费用 年度 项目类别 数量 小计 (万元) 1人次 2006 业务进修 2 2 3人 高层次人才引进 6 2人 兼职教师聘用 7 6人次 业务进修 3 1项 项目研发 5 2007 29 1人次 学历学位进修 2 2项 科技开发支持
17、2 5人次 考核表彰先进 2 1套 专业带头人设备配备 2 3人 高层次人才引进 6 3人 兼职教师聘用 10 6人次 业务进修 3 2项 项目研发 2 2008 29 1人次 学历学位进修 2 2项 科技开发支持 2 5人次 考核表彰先进 2 1套 专业带头人设备配备 2 合计 60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建设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教学内容 8-10 和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以改革教学方式为突破口,整体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和理论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2.人才培养模式 (1)以就业为导向,有效利用“订单”式的培养模式。 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
18、点,根据人才市场和企业的岗位要求,通过校企合作,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 (2)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实行“双证书”教育 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培养方案,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明确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方案体现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以使学生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 (3)以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全面提高学生质量 以科学的劳动观与技术观为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技术发展、劳动生产组织变革和劳动活动的关系,使受教育者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将以目标职业岗位综合素质教育贯穿
19、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4)以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载体,采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本专业拥有全国一流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职业技能训练中心。该中心拥有数量充足、种类齐全的电子类、电 8-11 气类、控制类实验室。为采取灵活适用的“学训交替”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便利条件。为了保证和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原来教学计划中在期末集中进行的实训,分散在学期中进行,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消化了枯燥的理论知识,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 我们与威海船厂、乳山电机厂等大型企业签订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生产见习,使学生感知真正的生产环境、提高了学生认知的全面性;通过
20、在真实环境下的工作和磨练,缩短了学生与工作岗位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教学工厂天诺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为本专业师生的产学研和“工学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经验表明,通过“学训交替”、“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了有效、快速的提升。 3.教学改革 (1)课程体系的改革 课程体系改革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构建了基本素质和公共技术平台、专业方向和专业拓展平台、专业技能平台三大平台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大体系交叉渗透,相辅相成。 (2)课程体系的特色 1)突出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1、 8-12 根据“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重组、整合课程和教学内容,突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在课程开发上,采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不必要的内容,增加与专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且应用广泛的课程,把培养某项综合能力所需的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加以筛选综合。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实行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实训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 2)强化实践教学,推行职业资格证书 根据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围绕“一专多能、一生多证”,进一步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实训三大模块为主线的相对独立的实
22、践教学体系。利用产学结合,让学生参与生产及就业环节,完成第一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 3)扩大选修课比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满足学生个 性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可持续发 展能力。 4)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利用“培训超市”的开放式实训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充分考虑不同地域、不同企业用人需求的特点及其变化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兴趣,适时调整培养方案,为每一个学 8-13 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学习资源,力
23、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用灵活的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企业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 (3)教学手段的改革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科学地选取教学方法和手 段。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 参与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 1)采用教具实体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课本 中的抽象理论。 2)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各种操作演示,提高课堂容量, 为尽快地掌握实用技术、操作技能提供了条件。 3)要求实践性较强课程多采用现场教学,到实验实训 室及教学工厂上课,提高教学效果。 (4)教
24、材体系建设 制定科学、详细的专业教材建设规划,以国家级、省级、 院级精品课教材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其他课程教材建设。 三年内建设3部核心课程教材,开发出全套高职特色鲜明的 教学课件,做到系列化、立体化、质量高、高职特色鲜明, 体现时代性和应用性,成为课程教学重要的媒介和载体。 (5)网络资源建设 三年内至少建立6门网络课程,全部专业必修课均有电 子教材和网络版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教学文件,每门课 8-14 程均有与课程相配套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和与课程相关的素材库,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同时汇集所有核心课程内容,建立教学资源库,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为全国高职院
25、校电气类相关专业提供示范性教学资源。 (6)课程建设规划,具体情况见表五。 表五 课程建设规划表 资金预 小计 年度 课程名称 负责人 建设目标 算(万 (万元) 元) 电工基础 朱文广 网络课程 1 模拟电子 吴海燕 网络课程 1 工厂供电技术 滕今朝 网络课程 1 可编程控制器 王芹 网络课程 1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 李传伟 网络课程 1 26 2007 数字电子 王芳 网络课程 1 工厂供电技术 滕今朝 校级精品课程 5 可编程控制器 王芹 校级精品课程 5 电工基础 朱文广 校级精品课程 5 模拟电子 吴海燕 校级精品课程 5 可编程控制器 王芹 省级精品课程 10 20 2008 工厂
26、供电技术 滕今朝 省级精品课程 10 46 合 计 (五)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 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为相关企业技术革新及职工培训等提供技术支持,面向社会开展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人数为800左右。 加强国际交流,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互派教师执教和进修,互派学生出国研修等多种交流合作形式。 四、专业建设进度 按照专业建设的整体要求,将在2006-2008年度完成该专业的建设工作,具体进度见表六。 8-15 表六 专业建设进度表 年度 建设项目 具体内容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完成规划方案的制定和论证。 2006 师资培养 专业带头人的自我完善和能力提高; 安排1名骨干教师调研、进修。 实验实训基地
27、建设 完成电子与电气技术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的 60%; 师资培养 引进高层次人才3人; 聘用兼职教师2人; 教师业务进修6人次; 进行1项科研课题的研发; 2007 学历学位进修1人次。 课程建设 实践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完成2门优质核心课程的教材编撰工作; 完成4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 完成6门网络课程建设。 完成1门特色教材的编写工作。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完成电子与电气技术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的 100%; 师资培养 引进高层次人才3人; 聘用兼职教师3人; 教师业务进修6人次; 进行2项科研课题的研发; 2008 学历学位进修1人次。 课程建设 实现建设目标; 完成2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完成2门特色教材的编写工作。 总结建设工作,迎接全面验收 五、专业建设项目资金安排 本项目总投资459万元,用于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课程建设、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的费用分别为341万元、60万元、46万元、12万元。具体资金投入使用情况见表七。 8-16 表七 专业建设资金投入情况表 小计 年度 项目 (万元) 2006 师资培养 2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216 课程建设 26 2007 师资培养 29 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 6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125 课程建设 20 2008 师资培养 29 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 6 合计 459 8-17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