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公共关系学》讲义:第六章公众心理分析(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大学《公共关系学》讲义:第六章公众心理分析(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山大学公共关系学讲义:第六章 公众心理分析要点难点解析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与公众行为关系比较密切的若干社会心理现象,包括知觉、需要、态度、流行、流言、舆论、从众心理、逆反心理等等,把握一般的公众心理和行为特征。第一节知觉与公众行为一、知觉的概念知觉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二、知觉的选择性在知觉过程中,为了清晰地反映对象,我们总是从许多事物中“被动地”或“主动地”选择知觉对象,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这种知觉的选择性,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一)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客观因素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3对象的
2、组合;(二)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客观因素1需要和动机;2兴趣;3性格;4气质;5经验知识。三、知觉的偏见知觉的偏见是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的或歪曲的印象。引起知觉偏见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首因效应;(二)近因效应;(三)晕轮效应;(四)定型作用。第二节需要与公众行为一、需要理论的要点(一)需要的定义需要是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推动行为的直接动力。(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需要是有层次的,行为是由优势需要所决定。二、需要的五个层级(一)生理的需要;(二)安全的需要;(三)社交的需要;(四)尊重的需要;(五)自我实现的
3、需要。三、五种需要的排列关系马斯洛认为,对一般人来说,这五种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成一个阶梯。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低级需要,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高级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为中间层次,基本上也属于高级需要。四、优势需要决定行为马斯洛认为,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存在多种需要,其中有一种占优势地位的需要决定着人们的行为。第三节态度与公众行为一、态度及其与结构(一)态度的定义态度是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情感的倾向和意图的倾向,比如赞成或反对、喜欢或厌恶、肯定或否定等等,这些倾向一经形成就比较稳定、比较持久地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影响着人们的行
4、为方向和方式。(二)态度的结构一般说来,态度由认知、情感、意图三个因素构成。二、态度的特性态度有如下特性:(一)态度的社会性;(二)态度的针对性;(三)态度的协调性;(四)态度的稳定性;(五)态度的两极性;(六)态度的间接性。三、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态度的形成与改变受如下一些主客观因素制约:(一)社会因素;(二)团体因素;(三)宣传因素;(四)个性因素;(五)态度系统特性因素四、霍夫兰的说服模式霍夫兰认为人的态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一)说服者的条件;(二)信息本身的说服力;(三)问题的排列技巧。第四节流行、流言及舆论一、流行(一)流行的概念流行(或时尚)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
5、是指社会上许多人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生活方式在较短的时期内到处可见,从而导致了彼此之间发生连锁性的感染,即所谓的“一窝蜂”现象。流行有三方面的涵义:(1)流行是人们对某种生活方式的随从和追求,它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2)流行是有相当多的人去随从和追求某种生活方式;(3)流行是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过了一定的时间便不再流行。(二)流行的特点流行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新奇性;2时效性;3周期性;4两极性。另外,人们追求某种生活方式呈正态曲线分布,有人以革新性为标准把追求流行的人们分为五种类型:1先驱者;2早期采用者;3前期随者;4后期追随着;5落伍者。(三)追随流行的心理原因流行并不具
6、有社会的强制力,它与风俗不同,违反风俗往往会遭到社会的反对,而不追随流行并不会遭到人们的指责,人们追求流行基于心理上的种种需要。1从众与模仿;2求新欲望;3自我防御与自我显示;4追随流行有个别差异。二、流言(一)流言的定义及其类型分析流言是提不出任何信得过的确切根据,而在人们中相互传播的一种特定的虚假信息。流言的类型大致分为以下三类:1愿望流言;2恐怖流言;3攻击流言。(二)流言传播的消极影响流言一经发生,传播极迅猛,一传十,十传百,辗转相传,面目全非,越来越离奇、荒诞,成为一种精神上的传染,故流言对个人对社会都会发生消极影响。(三)流言内容变化的特点流言内容的变化经过以下三个阶段:1一般化;
7、2强调;3同化。(四)流言的制止1建立流言研究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建立了“流言诊所”。受“流言诊所”启发,美国又成立了“流言控制中心”。美国流言研究者纳普(Nape)根据他的经验总结出对付流言的六种方法,对我们从事公关工作很有启发:(1)提高新闻媒介的可信度,让人们藉新闻媒介获取完全正确的情报。(2)使人们对领袖人物具有信任感。(3)为了消灭模糊的真空状态,要尽可能多而快地传达可信的情报。(4)马上掌握可信的情报并作出权威的解释,以使迅速而简便地否定虚报。(5)要防止人们的生活情境过于寂寞和单调,这些是最易导致流言、传闻出现和传播心理条件。(6)要慎重展开宣传活动,以便揭露流言的有害影
8、响及制造、传播流言的人的不良动机。2及时制止各类流言的方法政府和企业的公关部门通过调查访问,向人们提供确切的消息,就可以彻底制止流言的流传。在国家发生危机时,政府应该稳定人心,恢复、保持国民对政府的信任感并尽快地将正确的情报传达给每一个人。充分利用国民对政府已有有信任感,问题会更容易解决。三、舆论(一)舆论的定义及其特征舆论是公众的意见与看法,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的共同信念,是人们彼此间信息沟通后的一种共鸣。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舆论至少包括四个因素:(1)必须有一个问题;(2)必须有多数个人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3)在这些意见中至少要有某种一致性;(4)这种一致的意见会直接或间接地产
9、生影响。舆论具有如下特征:1舆论是为多数人赞成与支持的;2舆论总是涉及社会的安宁与幸福的问题;3舆论本身含有合理性;4舆论是有效的;5舆论一般不是政府的意见。(二)舆论的结构舆论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作为舆论对象的人或事件;二是作为舆论主体的公众;三是作为舆论现象本身的意见。一个完整的舆论须三位一体,缺一不可。1舆论对象舆论对象是指与人们的现实利益密切相关,能够引起大家共同兴趣,需要公众认真对待的社会事情。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功利性,对社会有重要意义;二是新异性,对人们有强烈的刺激性和吸引力。功利性、新异性越强,越容易形成舆论。舆论主要有以下四种形态:(1)社会事件;(2)社会问题;(3)社会
10、冲突;(4)社会运动。2舆论主体作为舆论主体的公众与人群不同,它的内聚力来自于思想的沟通和平等的交流。称之为舆论主体者的公众,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有共同话题;(2)参与议论过程;(3)自发性与松散性;(4)有一定的层序性。3意见美国舆论学者艾尔贝格分析了意见与态度的关系,认为意见是态度的语言表达,而任何一种意见,都包含了三种成分:一是认识成分,如事实陈述,价值评价,思维观点,信仰和信念等,统称为见解;二是情感成分,如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取舍,喜怒哀乐的情绪选择等,称之为偏好;三则是意志成分,如动机、意图、愿望、要求等,称之为意向。(三)舆论的作用舆论的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1舆论的制约与监督作用
11、;2舆论的鼓动作用;3舆论的指导作用。第五节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一、价值观与公众行为(一)价值观的定义价值观即人们对于是非、善恶、好坏的评价标准,对自由、幸福、荣辱、平等这些观念的理解和轻重主次之分,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二)影响人们价值观的四个因素价值观决定了人们行为的方向和能达到的程度,即决定了人们向往什么,追求什么,喜欢什么、推崇什么。这种追求和向往的努力程度取决于以下因素:1个人的成就感、事业心;2过去的成功或失败的经历;3周围环境、生活条件的影响;4对目标的接近程度。二、团体压力与从众心理(一)从众心理的定义从众心理是指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感到孤立,从而放
12、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与团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以获得安全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二)决定团体成员是否从众的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团体成员是否从众,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1团体方面;2个人方面;3问题本身。三、逆反心理与公众行为(一)心理感应抗拒理论逆反心理指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所能接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相反的体验,使个体有意识地脱离习惯的思维轨道,向相反的思维方向探索。心理感应抗拒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布林在其专著心理感应抗拒理论中首次提出的。(二)影响心理抗拒的因素布林认为,心理抗拒的强弱是由以下因素所决定的:1对自由的期望;2对自由剥夺的威胁;3自由的重要性程度;4是否会影响到其他自由。(三)心理抗拒阻止态度的转变人们产生心理抗拒以后,将会影响其态度的转变,表现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图方面。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