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创建魅力新农村工作总结-新农村建设工作小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创建魅力新农村工作总结-新农村建设工作小结.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创建魅力新农村工作总结|新农村建设工作小结创建魅力新农村工作总结|新农村建设工作小结重庆市璧山县新堰村地处县城近郊,距县城中心3公里,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全村有1219户,3354人,(农业户963户,农业人口2881人)。劳动力人口1680人。党总支下设四个党支部,五个党小组,有116名党员。总耕地面积2488亩,人均耕地0.86亩。新堰村以种植无公害蔬菜为主导产业, 2012年人均纯收入可达13800元。新堰村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中国百强特色经济村”、 全国妇联办公厅、全国妇女“双学双比”活动领导小组表彰的“全国巾帼示
2、范村”、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的“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全国基层团建创新示范点”,“市级卫生村”、重庆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百工程“十佳示范村”,重庆市“无公害蔬菜基地”、“农业科普示范基地”、“民主法制示范村”、历年被评为市县“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央首长姜春云、曾庆红、贺国强等到新堰村视察过工作。新堰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紧紧围绕“突出一个主题(以经济发展为主题)、实现两大突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发展主导产业上有新的突破;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新的突破)、加快三个转移(土地向种植大户转移;农业经济向二、三产业经济转移;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移)、完
3、善四化工程(道路硬化、庭院绿化、环境美化、路灯亮化)、搞好五通服务(通水、通电、通气、通路、通网络)、达到六新目标(新农村、新观念、新发展、新保障、新风尚、新水平)”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以新科技武装新农民、以新机制拓展新空间、以新产业开辟新财源”的“三新”经济,催生了新堰村新农村新面貌。一、发展经济思路清晰,农民收入稳步增加(生产发展)新堰村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紧紧围绕以经济发展为主题,以一推二促三新为载体,推动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促进土地合理有序流转,促进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由于思路清晰,措施有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无公害蔬菜生产是新堰村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2012年全村种植无公害蔬菜4
4、650亩(包括在村外规模承包耕地2400亩),复种面积10000亩左右,年产蔬菜6000万公斤左右,产值5000万元左右。主要措施是:一是以新科技武装新农民,发挥协会作用增收。过去新堰村的村民,虽然也在种植蔬菜,但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产量低,品质差,价值低,往往是增产不增收,村争对这一情况,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上下功夫。村里开设了有科普图书室,每年邀请市、县农技专家、教授给村民授课2-3次,组织村民市外参观学习1-2次,在更换优良品种、蔬菜嫁接、蔬菜净菜、包装、贴标识上市以及市场营销理念等方面下功夫。村有了蔬菜营销合作社和蔬菜协会,农户参合率达到了70%左右,学科学、讲科学
5、、用科学在新堰村蔚然成风,全村90%以上的种植户均掌握了科枝致富的“金钥匙”,新堰村生产的大白菜、番茄、黄瓜等蔬菜,远销重庆主城及周边区县。无公害蔬菜主导产业优势得以发挥。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二是以新机制拓展新空间,土地有序流转规模经营增收。着力培育规模种植,拓展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空间。新堰村有700人左右的劳动力从事种植业。全村总耕地面积2488亩,集中流转面积1000亩以上,村里有170人到村外、县外乃至市外租赁2450亩土地从事无公害蔬菜种植,村内外共种植蔬菜4650亩,人均耕作面积达到5亩以上。充分发挥了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效益,仅种植蔬菜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
6、地生财”的土地经营机制促进村民持续增收。三是以新产业开辟新财源,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固定收入。引导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从事二、三产业。2012年,全村有1000人以上进城务工经商,占总劳动力的60%以上,二、三产业已成为农民的新职业,非农产业收入已成为增收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的新财源。通过抓主导产业发展,土地有序流转,富裕劳力从事二、三产业转移,农民收入年年增加。三是抓基础设施建设,打好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基础。首先抓水利设施建设。2007年以来改建灌溉渠道1500米,新建微型水池15口,购置微型水泵400台,解决蔬菜基地施肥、灌溉。改造中低产田150亩,全村建成了旱能灌溉,涝能排,人行便道到田间多功能
7、水利设施8000米。第二是抓道路改造。全村村级道路5.5公里,硬化或油化率达到了100%,6.5公里社级道路全部是泥结石路,建有进户水泥人行便道8公里,人行便道入户率达到了95%。目前全村形成了村道、社道、人行便道全覆盖的交通网络。三是抓改电力设施:2006年以来新堰村被确定为全县“电气化示范村”以来,对全村的电力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新增设320千伏变压器4台,更换及增大容量的变压器4台,新建标准箱式变压器配电房两处,更换不合格电杆186根,并将线路及用户表全部更换,彻底改变了以前电力不足、不安全现状。全村通电率、通电视率达到了100%。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居住环境不断改善(生活宽裕)新堰村
8、按照“规模适度,相对集中,道路硬化、人畜分离、饮水卫生、服务配套、村容整洁、风貌鲜明”的原则进行建设,现已建成康居工程4处,集中居住农户200户,1000余人以上,全村95%以上的农户住进了砖混房,有橡胶蓝球场、羽毛球场、老年门球场以及各种健身器材。水、电、气、路、网络五通。基本实现信息化,有线电视网络、程控电话实现全覆盖,移动电话覆盖率达到80%;天然气、电力、自来水等多种形式的生活能源基本供给;家家户户有冰箱、空调、洗衣机等主要家电,有专用卫生厕所,90%以上的农民有自己的摩托车等运输工具,20%的农户有自己的客车、机动车辆等农用运输车辆,农村整体面貌显著改观,农民住房全部实现砖混结构。三
9、、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群众道德风尚良好(乡风文明)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利用多种宣传工具,对广大干部群众宣传法律法规知识,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道德教育。利用远程教育、黑板报、广播、宣传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本村的经济发展方向、发展规划。教育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和综合治理暂行规定,教育村民履行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应尽义务,增强村民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自觉性。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提倡婚事简办。村每年都要开展“十星级农户”“双文明户”“遵纪守法户”以及“好公婆”“好媳妇”评选活动。村成立有文艺宣传队、业余合唱队、腰鼓队、蓝球队,利用高尚的娱乐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各
10、种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村民的思想素质,优化了社会风气,广大村民大力弘扬“八荣八耻”新风尚,团结互助,尊老爱幼,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无人参加任何邪教组织,无群众集访,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全村村民生活美满,安居乐业。四、美化净化绿化环境,创文明生态示范村(村容整洁)在抓村容整洁上重点抓了改厨、改厕、改圈、改房舍、改环境五改工作。在改善人畜饮水上: 2006年以来接通了县自来水厂的自来水,新安装自来水管5000米,新建水塔一处,解决了1000户,2600人饮用卫生自来水问题。全村打机井900口, 98%以上的农户都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消除了农民饮用露天井水的现状,不论有多大自然灾害都能够保证全村人畜
11、饮水安全。在抓庭院绿化上:新建了花台40000平方米,农户房前绿化800户.道路路绿化3.5公里。路灯亮化,安装了路灯40盏。全村已有400户用天然气,800户用液化气。在改厨、改厕、改圈上:全村已改900余户,有90%的农户用上了卫生厕所。建公厕3个,垃圾台8个,房前屋后无淤泥、无垃圾、无粪便、无污水。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环境、改风貌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五、民主制度健全,保障机制完善管理民主村级班子成员严格遵守执行党和
12、国家的各项政策、法令法规、廉法奉公、精神振奋、努力工作,村里有一整套规范村干部、约束村民行为的规章制度,推进民主建设,做到党务、政务、村务、财务四公开。把财务公开作为重点,完善党务公开的内容,规范党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设立党务公开、财务公开监督小组,凡是村级重大事务和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都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策、实施。保证了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真正体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村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村各项社会事务工作成效显著。全村历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控制在3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100%。
13、全村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8%以上,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8%以上,低保、五保人员得到了应保尽保,对特困户、贫困户的救济,坚持一个“准”,突出一个“实”,做到三公开,即政策公开、程序公开、发放结果公开。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生产生活关心关爱,切实解决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如今,新堰村人生活殷实,幸福美满。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移动电话、电脑等已进入寻常菜农家庭,不少农户家庭中还购置了小轿车、农用运输车。新堰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各项事业齐头并进:村“两委”办公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室、敬老院、垃圾池、排污管道等基础设施健全,组建了文艺宣传队、腰鼓队、农民合唱团、篮球队等群众文体组织。全村初步具备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雏形。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