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什么万户捣衣声_转:万户捣衣声 的“捣衣”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什么万户捣衣声_转:万户捣衣声 的“捣衣”解.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什么万户捣衣声_转:万户捣衣声 的“捣衣”解什么万户捣衣声_转:万户捣衣声 的“捣衣”解“国学大师”乱“捣衣”方舟子李敖自诩“文化大师”、“国学大师”,对自己的国学修为颇为自信,近日发微博称:“唐诗三百首,念到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老师说捣衣是洗衣服用木杵搥干净。你会嘀咕:长安有一万个女人发神经不睡觉,要月光下洗衣服!其实捣衣不是洗衣服,是用木杵搥松棉花,赶送前线保暖,等丈夫战胜回家。这样读,才读懂上下文。快拜李敖为师吧!”把捣衣解释成捣洗衣服,的确是个常见的误解,甚至连权威的辞书也会犯这种错误,例如辞海的琴曲“捣衣”条目解释成:“抒写妇女为远戍边地的亲人捣
2、洗寒衣时的怀念之情。”汉语大词典“捣衣”条:“洗衣时用木杵在砧上捶击衣服,使之干净。”其实捣衣不是洗衣,而是为制作衣服做准备,是先捣再有衣,而不是相反。唐诗中对此有很多描写,都说明捣衣的结果是缝制衣服,例如刘元淑杂曲歌辞妾薄命:“北斗星前横度雁,南楼月下捣寒衣。夜深闻雁肠欲绝,独坐缝衣灯又灭。”刘希夷捣衣篇:“攒眉缉缕思纷纷,对影穿针魂悄悄。”杨凝秋夜听捣衣:“砧杵闻秋夜,裁缝寄远方。”王建捣衣曲:“重烧熨斗帖两头,与郎裁作迎寒裘。”但李敖把捣衣说成“是用木杵搥松棉花”,则更错得离谱。首先,棉花是要弹的,不是槌的,越槌只会越实。其次,唐朝时候中国并不成规模种棉花,基本也不穿棉布,当时只有从西域
3、进口极少量的棉布,称为“白叠布”(唐代开元年间张守节史记正义:“按白叠,木绵所织,非中国有也。”),非常珍贵而罕见,不可能用来给将士做征衣。棉在宋朝传入中国内地,在元朝才开始在中国推广,李敖没有听说过黄道婆吗?那么捣衣捣的是什么呢?有人说是捣葛麻布,因为当时一般人穿的是葛麻布做的衣服。但这种说法没有依据,只是想当然。唐朝以及更早的六朝的“捣衣诗”凡是提到所捣的布料的,都说捣的是丝织品,特别是生丝制品,有这几种说法:(1)帛,帛是丝织品的统称。例如:文选谢惠连捣衣题注:“妇人捣帛裁衣,将以寄远也。”岑参秋夜闻笛:“天门街西闻捣帛,一夜愁杀湘南客。”王建捣衣曲:“月明中庭捣衣石,掩帷下堂来捣帛。”
4、白居易闻夜砧:“谁家思妇秋捣帛,月苦风凄砧杵悲。”白居易太湖石:“磨刀不如砺,捣帛不如砧。”(2)素、纨,素指白色生绢,纨与素同义(说文:“纨,素也。今之细生绢也。”),也指“素之轻者”(急就篇注)。晋曹毗夜听捣衣诗:“纤手叠轻素,朗杵叩鸣砧。”乐府诗集卷九十四新乐府辞捣衣曲注:“盖言捣素裁衣,缄封寄远也。”刘希夷捣衣篇:“欲向楼中萦楚练,还来机上裂齐纨。”贾至寓言二首:“玉砧调鸣杵,始捣机中纨。”吴大江捣衣:“那堪裂纨素,时许出房栊。”(3)绡,“绡,生丝也。”(说文)例如:韩愈春雪:“城险疑悬布,砧寒未捣绡。”(4)练,练指白色的熟绢,但在“捣衣诗”中可能不是指捣的材料,而是指捣的产物,正
5、如“捣衣”捣的不是“衣”,“衣”是产物一样,所以“捣衣”也称为“捣练”。例如:乔知之从军行:“曲房理针线,平砧捣文练。”杜甫秋风二首:“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杜甫暮归:“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韩愈咏雪赠张籍:“砧练终宜捣,阶纨未暇裁。”张继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李贺龙夜吟:“寒砧能捣百尺练,粉泪凝珠滴红线。”白居易秋霁:“月出砧杵动,家家捣秋练。”捣的结果是把生丝制品捣“熟”(变软)了,制成“熟衣”:王建捣衣曲:“回编易裂看生熟,鸳鸯纹成水波曲。”方干秋晚林中寄宾幕:“杯盂未称尝生酒,砧杵先催试熟衣。”捣衣的方式是把布料放在砧上,两个妇
6、女相对站着,执杵而捣,杵砧相击发出声音(王建捣衣曲:“月明中庭捣衣石,掩帷下堂来捣帛。万户捣衣声妇姑相对神力生,双揎白腕调杵声。”)。唐代画家张萱所作捣练图就画着这一情景。柿庄金墓壁画捣练图画的则是一个人坐着捣衣,边上晾着布料,可见在捣之前还要浸泡布料。捣完了还要熨烫(王建捣衣曲:“重烧熨斗帖两头,与郎裁作迎寒裘。”)。上述两幅捣练图也都画着熨烫的情形。这期间还要染色:裴羽仙寄夫征衣:“重重白练如霜雪,独下寒阶转凄切。只知抱杵捣秋砧,不觉高楼已无月。细想仪形执刀尺,回刀剪破澄江色。”捣完了从白色变成“澄江色”了。伪托班婕妤捣素赋:“卷霜帛而下庭。阅绞练之初成,择玄黄之妙匹。”即选择颜色(“玄黄”泛指颜色)染白帛。“捣衣”当然是一年四季都可以捣,也有写在春天(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冬天捣衣(曹毗夜听捣衣:“冬夜清且永,皓月照堂阴。”)的诗,但唐诗写得最多的是秋夜月下捣衣,别有一种悲愁的意境。这是唐诗中极其常见的悲秋、思乡、相思意象,几乎所有的著名诗人都写过这个题材。李敖乱“捣衣”,说明这个“国学大师”其实没有读过多少唐诗,对“捣衣”诗就知道一首最著名的子夜吴歌,于是对之胡思乱想,其实只要多读几首,就知道捣的是丝织品。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