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语文复习练习题(考前必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中考语文复习练习题(考前必做).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6年中考语文复习练习题(考前必做)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中考 中考语文 中考语文模拟题2016年中考语文复习练习题(考前必做)编辑:sx_jixia2016-01-26科学安排、合理利用,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中等以上的学生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为了复习工作能够科学有效,为了做好中考复习工作全面迎接中考,下文为各位考生准备了2016年中考语文复习练习题。(2015 福建漳州市)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
2、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乙】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连笑曰: 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 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选自史记)【注释】封:封赏。贵:认为 可贵。即:如果。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或谓惠子曰( ) (2)非梧桐不止( )(3)是商贾之人也( ) (4)递辞平原君而去( )2.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非练实不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去国
3、怀乡C.为人排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仰而视之曰 解纷乱而无所取也3.翻译下面句子。(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_(2)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_4.回答下面问题。(1)【甲】文庄子和【乙】文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_(2)庄子和鲁仲连各用什么方法表明自己的意趣?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_1.(1)有人 (2)栖息 (3)这 (4)离开【点拨:要结合语境释义。第(1)句中的 或 的意思是 有人 ,不可释为 有的 第(2)句中的 止 不要误解为 停止 第(3)句中的 是 为指示代词;第(4)句中的 去 不要按现代汉语的意思解释。】2.B【点拨:A项中两个加点的 食 的意思分别为:吃;同
4、饲 ,喂养;C项中两个加点的 患 的意思分别为:忧患;担心;D项中两个加点的 而 的意思分别为:表修饰的连词,着;表转折的连词,却。】3.(1)惠子在魏国(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2)当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平原君)站起身来上前,用千金给鲁仲连祝寿(祝福)【点拨:第(1)句中的 相 是名词用作动词, 当宰相 第(2)句中 以 译为 用 , 为 可译为 向 或 给 。】4.(1)两人都无意于功名利禄(淡泊名利)。(2)庄子运用巧妙的比喻(讲故事的方法),如把自己比作 鵷鵮 ( 将惠子比作 鸱 ,把功名利禄比作 腐鼠 ),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而鲁仲连则把帮助别
5、人后接受封赏的行为和商人做生意进行对比,强调自己的志趣。【点拨:第(1)题可从【甲】文庄子和【乙】文鲁仲连对待名利的角度分析。第(2)题中的从二者的语言分析各自表明意趣的方法。】课文选文译文:平原君想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辞让,始终不肯接受,平原君就摆酒宴款待他,当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平原君站起身来上前,用千金向鲁仲连祝福,鲁仲连笑着说: 天下之士所看重的,是替人排除忧患,解除危难,排解纷乱而不收取任何报酬,如果说收取报酬,那就和买卖人没有什么区别了,我鲁仲连不忍心做这样的事。 于是辞别平原君而离开赵国,终身不再露面。(2015 广东省)阅读晋文公攻原,完成后面的题目。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裹
6、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 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 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乃降公。卫人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 乃降公。注释原:原国。卫:卫国。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2.请用三条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3.如何看待晋
7、文公 罢兵而去 的行为?请说明理由。_1.A【点拨:A项中两个加点的 期 都是 约定 的意思,B项中两个加点的 下 分别为: 攻克 和 下达 C项中两个加点的 食 的意思分别为 粮草 和 餐 D项中两个加点的 归 的意思分别为 投降,投靠 和 归宿 。】2.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点拨:语气词 也 后可断句,这句的意思是 如果不离开( 不去 ),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 ,可知 去 后应断开; 吾 是后一句的主语,可知 失信 后应断开。】3.示例(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 攻原 得卫。 示例(2):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
8、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因为 原三日即下矣 (或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 ),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示例(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 攻原 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点拨:无论是否赞成晋文公 罢兵而去 的行为,都要说明理由。如:若赞成,可从 利 的方面阐述理由:利在讲信用,得人心;若不赞成,可从 弊 的方面阐述理由: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晋文公攻原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 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 群臣近侍进谏说: 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 文公说: 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 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到后说: 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顺他呢? 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 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 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希望为大家提供的2016年中考语文复习练习题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相关推荐2016年最新中考语文成语复习指导2016年中考语文重要作家作品:唐宋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