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最新五篇分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最新五篇分享.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最新五篇分享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高三复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一、物理性质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2、3、熔沸点、状态: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_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同分异构体之间:正 异 新,邻 间 对
3、。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 液态 气态。如:白磷 二硫化碳 干冰。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易液化的气体:NH3、Cl2,NH3可用作致冷剂。4、溶解性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
4、。苯酚微溶。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5、密度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6、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一定都是金属?不一定:石墨有此性
5、质,但它却是非金属?二、结构1、半径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2、化合价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正价。且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是否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卤素单键、氧族双键
6、、氮族叁键、碳族四键。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掌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掌握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数非金属单质。三、基本概念1.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
7、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
8、、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4.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白粉、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5.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特征及常见反应:a.从物质的组成形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b.从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c.从反应的微粒:离子反应或分子反应d.从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e.从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或放热
9、反应6.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红磷和白磷、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7.同位素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8.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9.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稀HNO3、HClO)、还原性酸(H2S、H2SO3)、_化物(Al2O3)、_氧化物Al(OH)3、过氧化物(Na2O2)、酸式盐(NaHCO3、NaHSO4)10.酸的强弱
10、关系:(强)HClO4、HCl(HBr、HI)、H2SO4、HNO3 (中强):H2SO3、H3PO4 (弱):CH3COOH H2CO3 H2S HClO C6H5OH H2SiO31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只生成酸的氧化物 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12.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_化物或_氧化物,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13.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而不是COOH-14.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15.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16.纳米材料中超细粉末粒子的直
11、径与胶体微粒的直径在同一数量级,均为10-100nm17.油脂、淀粉、蛋白质、_苯酚钠、明矾、Al2S3、Mg3N2、CaC2等一定条件下皆能发生水解反应18.过氧化钠中存在Na与O-为2:1;石英中只存在Si、O原子,不存在分子。19.溶液的pH值越小,则其中所含的氢离子浓度就越大,数目不一定越多。20.单质如Cu、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21.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氯离子有6个22.失电子多的金属元素,不一定比失电子少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如Na和Al。23.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24.胶
12、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25.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26.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NH3、HF、CH3CH2OH。27.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28.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29.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30.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31.氨水的密度小于1,硫酸的密度大于1,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
13、84g/cm3,浓度为18.4mol/L。32.碳水化合物不一定是糖类,如甲醛。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2(1)、氯酸钾热分解(二氧化锰催化)(2)、高锰酸钾热分解(3)、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催化)(4)、电解水(5)、氧化汞热分解(6)、浓硝酸分解(7)、次氯酸分解(光)(8)、氟与水置换反应(9)、过氧化钠与水反应(10)、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11)、光合作用以上13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但一般所谓“实验室制取氧气”是指1、2两种方法。工业用氧气主要来自分离液态空气。有氧气生成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2H2O=通电=2H2+O2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14、MnO2=2KCl+3O2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MnO2=2H2O+O2加热氧化汞:2HgO=2Hg+O2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3一、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的考查角度(1)传统文化中的物质变化与反应类型。如成语“火上浇油”(主要是化学变化)、“百炼成钢”(主要是化学变化),古诗词“千锤万凿出深山”(主要是物理变化)等。(2)传统文化中的物质组成。如本草经集注中“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硝石”指KNO3;如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石油等。(3)传统文化中的实验操作。如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的叙述
15、:“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如明代本草纲目记载烧酒的制造工艺,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馏;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操作中“渍”和“绞”分别表示煮沸、浸取、过滤等。(4)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性质与用途。如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有关“强水”(硝酸)性质的描述;古代铜器、铜钱成分为铜合金,铜锈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等。二、解答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问题的方法(1)读题:读懂题中文言文所描述的物质的性质、重要的操作等。(2)析题:由于文中物质的名称一般与现在化学教材不同,需通过性质
16、联系所学化学知识分析所描述的化学过程。(3)答题:该类题目多为选择题,根据题目要求正确解答。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4氧化剂、还原剂之间反应规律(1)对于氧化剂来说,同族元素的非金属原子,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就越难得电子。因此,它们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弱。(2)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顺序相一致。(3)元素处于高价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还原剂反应,在生成的新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降低。(4)元素处于低价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氧化剂反应,在生成的新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升高。(5)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时,是氧化剂,起氧化作用
17、的是氧化剂,被还原生成H2,浓硫酸是强氧化剂。(6)不论浓硝酸还是稀硝酸都是氧化性极强的强氧化剂,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或非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时,主要是得到电子被还原成NO2,NO等。一般来说浓硝酸常被还原为NO2,稀硝酸常被还原为NO。(7)变价金属元素,一般处于价时的氧化性,随着化合价降低,其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氧化剂与还原剂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时,一般是生成相对弱的还原剂和相对弱的氧化剂,即在适宜的条件下,可用氧化性强的物质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质,也可用还原性强的物质制取还原性弱的物质。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5一、有机物的不饱和度不饱和度又称缺氢指数,是有机物分子不饱和程度的量化标志,用希腊
18、字母表示。规定烷烃的不饱和度是0(所有的原子均已饱和)。不饱和度是计算有机物的分子式和推导有机物的结构式的相当有用的工具。不饱和度的计算方法1.已知有机物的分子式时(1),对于一般的只含C、H、O的有机物,可利用公式=(碳原子数2+2氢原子数)/2,式子的意义为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或醇的氢原子数与该有机物中氢原子数之差的一半,即将该1mol有机物完全加氢还原成烷烃或醇所要消耗的H2的物质的量;(2)对于含有N、P等三价原子的有机物(不包括硝基化合物或磷酰基化合物),可将其补成(NH)或(PH),然后便可应用公式;(3)对于有卤原子取代的有机物,可先将卤原子化为氢原子再应用公式;(4)对于碳的同素
19、异形体(如C60),可将氢原子数视为0,然后应用公式。2.已知有机物的结构时(1)=双键数+叁键数2+环数,即一个双键和一个环都缺一个氢,一个三键缺两个氢。苯环可看作一个双键加上一个环,其不饱和度为4;求出不饱和度后,利用公式的变形氢原子数=碳原子数2+2不饱和度2可算出氢原子数;(2)结构中含有N、P等三价原子(不包括硝基或磷酰基),计算出不饱和度后,应在得到的氢原子数后再加上N、P原子的数目;结构中含卤原子,得到的氢原子数应减去卤原子的数目。二、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推导推导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一般步骤为:1.确定有机物的碳原子数并求出有机物的不饱和度。根据所得到的不饱和度作出大致判断。2.分
20、析已知的条件,确定有机物的基本类型。一般来说,一个不饱和度能对应一个碳碳双键、一个羰基(醛基)或一个环;而当有机物的不饱和度大于4时,首先考虑苯环;然后再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如“能发生银镜反应”、“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消耗的NaOH的量等”,确定有机物中的官能团。3.确定碳链的结构和取代基的位置。尤其要注意分子中的对称因素,如题目中给出的“有几种一卤代物”“有几种不同环境的C、N原子”等,从而确定异构体的结构。4.对得到的异构体进行检验,确认其分子式与原有机物相同且满足题目中的条件。三、基本有机反应类型1.取代反应定义:有机化合物物受到某类试剂的进攻,使分子中一个基(或原子)被这个
21、试剂所取代的反应。说明:一个取代反应的必然满足A(+B)=C+D的形式,即反应物不一定有多种,但生成物至少有两种;高中阶段所学的卤化、硝化、磺化、酯化、各种水解、氨基酸成肽键、醇的分子内脱水等反应都是取代反应。2.加成反应定义:有机化合物中的重键被打开,两端的原子各连接上一个新的基团的反应。说明:加成反应中有机物不饱和度一般会减少(双键异构化成环的反应除外),常见的加成反应有:加氢、加卤素(注意二烯烃的1,2加成与1,4加成)、加HX、加水等。3.消去反应定义:使反应物分子失去两个基团或原子,从而提高其不饱和度的反应。说明:消去反应的生成物必然多于两种,其中的一种往往是小分子(H2O、HX)等
22、。高中阶段里所学的两种消除反应(醇、卤代烃)都属于-消除反应,发生反应的有机物必然存在-H原子,即官能团邻位C上的H原子。注意不对称化合物发生消去反应时往往会有多种反应的取向,生成的化合物是混合物。4.氧化-还原反应定义:有机反应中,得氢或失氧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失氢或得氧的反应成为氧化反应。说明:与无机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不同,有机物的氧化还原一般只针对参与反应的有机物,而不讨论所用的无机试剂,因而在有机反应类型中二者是分开的。常见的氧化反应有:加氧气催化氧化(催化剂为Cu、Ag等)、烯烃、苯的同系物与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烯烃的臭氧化和环氧化、醛的银镜反应、醛与新制Cu(OH)2的反应等。高中阶段所学的还原反应有醛、酮的催化加氢反应、硝基还原成氨基的反应。5.聚合反应定义:将一种或几种具有简单小分子的物质,合并成具有大分子量的物质的反应。说明:高中阶段所学的聚合反应包括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前者指不饱和化合物通过相互加成形成聚合物的反应;后者指多官能团单体之间发生多次缩合,同时放出低分子副产物的反应,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小分子副产物生成。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最新五篇分享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