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谨慎性原则在我国新会计制度中的应用(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谨慎性原则在我国新会计制度中的应用(1).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谨慎性原则在我国新会计制度中的应用(1)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谨慎性原则及其意义,然后比较了新旧企业会计制度应用及谨慎性原则的差异分析,最后分别论述了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制度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地方。关键词:谨慎性原则,新会计制度,应用一、谨慎性原则及其意义所谓谨慎性原则,指的就是企业在对不确定经济业务的估计时,凡是可以预见的负债、损失、费用都应当确认入账,相反,对于某些项目,如资产和收入等,如果没有充足的把握,则不予以确认入账,这就是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并不是一条中心性的原则,它是对其他的一般性原则的补充,主要是企业为了净化其资产和损益,不少纪录负债、损失和费用,也不多纪录资产
2、和收益,最终真实的体现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减少人为控制的不良记录行为。谨慎性原则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的意义不可忽视,它可以使企业规避经营风险,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满足内部经营决策的需要,从而提高企业的外部竞争力。这个原则就是使企业对风险及时做出合理估计,正确的评估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如果不能够严格的遵循谨慎性原则,企业很容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重大的风险,甚至会使企业破产,从整个市场角度考虑,谨慎性原则的普遍应用也能够使整个经济秩序得到合理有序地进行。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在会计核算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使会
3、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保持警惕,应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一定的范围。谨慎性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相当程度的主观随意性,所以研究该原则如何进行把握和运用,能够较好的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二、新旧企业会计制度谨慎性原则的差异分析新制度是指2000年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而旧会计制度是指在93年出台的会计制度,两者由于颁布时的市场环境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二者在应用谨慎性原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一)新制度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要比旧制度广泛的多首先,新制度更加强调企业尽量不多记录资产,如规定对一些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如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4、等计提减值准备;对于短期投资的现金股利和利息,应于实际收到时,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确定被投资单位发的净亏损,应该以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减至为零为限。当被投资单位后面各期实现净利润,企业应该在计算的收益分配分享额超过确认的亏损负担额之后,在按照超过未确认的亏损负担额的金额,恢复投资账面价值。另外,新制度规定对企业对外提供担保、商业城对票据贴现等可能发生的负债,应该合理的计提各项可能产生的负债;对于一些收入或者收益,如短期投资核算的委托贷款、到期不能收回的应收票据等,都规定不予多计。还新规定了一些损失、费用尽量不要少记,如企业自行开发并按照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在研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开发人员的工
5、资等。(二)新制度加大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在新制度中提出了计提应收款项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以及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等八项减值准备,这样便由原来的四项增加为八项,这些减值准备的提取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三)新制度减少了公允价值概念的适用范围新准则针对一些企业随意运用公允价值等手段粉饰会计报表的现象,严格限制公允价值概念的使用,并且规定在非正常的经营业务中不确认受益,只是确认损失。表现在下面一些方面:如对于以非货币资产对外投资业务,投资成本按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的规定,以非货币性资产的账面
6、价值作为取得的投资入账价值;对于债务重组业务,则是全部作为资本公积记入当期损益;对于以债务转为资本的债务重组,规定债务人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和债权人享有的股权份额之差记入资本公积等等。(四)新制度中固定资产折旧法采用加速折旧法在旧准则中规定固定资产采取直线折旧法,但是这会使得企业设备陈旧、更新的速度变慢,在新准则中采用了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加速折旧法,这样使新的折旧法能够加速设备的更新,适应技术进步的要求,同时也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五)新制度中谨慎性原则在债务重组中的应用新会计制度规定将债务重组收益及确实无法支付的债务记入资本供给,不再计入企业损益,对于债务重组损失,则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另外新会计制度基本上按照债务重组无收益的原则去核算债务重组,使企业的会计利润真实性加强,避免了企业通过债务重组获取不良利润。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金融会计诚信问题的产生机理及其治理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