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保护地蔬菜灰霉病的绿色防控与安全用药_孙作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保护地蔬菜灰霉病的绿色防控与安全用药_孙作文.doc(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2011(1):31 - 32 中 国 蔬 菜 CHINA VEGETABLES 病虫防控 山东省保护地蔬菜灰霉病的 绿色防控与安全用药 孙作文 徐加利 杨进绪 刘春香 2009 年山东省蔬菜种植面积在 215 万 hm2 左 右,产量达 1.19 亿 t,产值达 1 664 亿元,其中保护地 蔬菜面积 72 万 hm2,总产量达 5 786 万 t,产值 1 085.1 亿元,成为山东农业的支柱产业 。 据 2009 年山东省植 物保护总站统计,仅在山东省保护地番茄上灰霉病 的发生面积就高达 5 万 hm2。 由灰霉病所造成的产量 损失一般在 10 % 20 %,严重者可达 60 %以上,
2、甚 至出现因灰霉病大发生 、 防治不及时而造成的蔬菜毁 棚事件 。 灰霉病因其发生面积大 、 为害严重 、 防治困 难,日益成为影响山东保护地蔬菜生产的主要病害 。 引起蔬菜灰霉病的病原菌:一种是灰葡萄孢 ( Botrytis cinerea),可侵染番茄 、 茄子 、 黄瓜 、 西葫芦 、 草莓 、 葡萄 、 苹果等多种作物;另一种是葱鳞葡萄孢 ( B squamosa) , 可侵 染 200 多种寄主 , 是 韭 菜 、 葱 、 蒜 等作物灰霉 病 的病 原 。 二者均可 侵 染叶 片 、 叶柄和花 , 症状包括叶斑 、 叶枯 萎 、 茎 腐 、 果 腐 、 根腐及幼 苗 猝倒 , 造成花
3、瓣提 早 枯 萎 、 脱落 , 严重时致 使 全株死 亡 。 1 灰霉病发生 、 为害严重的原因分析 1.1 品种抗病性差 目前,生产上极度缺乏高抗灰 霉病的品种,这是灰霉病发生 、 为害严重的内在原因 。 1.2 低温高湿的发病条件 灰葡萄孢的分生孢子在 孙作文 , 高级农艺师, 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 , 济南市桑园 路 2 号, 250100, 电话 : 0531-82378745, E-mail: 徐加利,山东省泰安市植物保护站 杨进绪,山东省潍坊市植物保护站 刘春香,山东省寿光市农业局 收稿日期: 2010-12-10;接受日期: 2010-12-17 8 32 范围内均可萌发,萌发
4、的最适温度为 20 左右,相对湿度小于 80 %则不能萌发 。 该菌在 20 25 、 多雨高湿的条件下,菌丝生长快,菌核形成早, 5 以下及 30 以上生长速度缓慢,可见灰霉病是 典型的低温高湿病害 。 随着种植制度的变迁 、 栽培方 式的变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保护地栽培形式,在冬 季形成了有利于灰霉病发生的低温高湿条件,这是灰 霉病发生的重要外在因素 。 1.3 农事操作不严格 灰霉病菌的分生孢子能够通 过气流传播 。 菜农不及时摘除病叶 、 病果,或摘除后直 接丢在棚内,使得田间病原数量不断增加;有的即使 带出 棚外,也是随手丢弃,不能深埋,使整个蔬菜种植 区内灰霉病菌数量始终维持在较高
5、水平,也容易造成 蔬菜灰霉病大面积发生与流行 。 1.4 灰霉病菌的抗药性提高 灰葡萄孢对不同作用 机理的杀菌剂均能产生抗药性 。 目前的生产实践和研 究结果表明,蔬菜灰霉病菌对苯丙咪唑类药剂的抗性 最强,其次是对二甲酰亚胺类,对氨基甲酸酯类药剂 的抗性较弱 。 一旦灰霉病菌对市场上主要的杀菌剂产 生了抗性,且没有新的替代杀菌剂,灰霉病的发生与 为害将会极为严重 。 2 灰霉病的绿色防控措施 蔬菜灰霉病因其寄主多 、 易产生抗药性 、 多侵染 循 环等特点在生产上防治比较困难,应针对性地采用 “ 预防为主 、 综合防治 ” 的措施 。 2.1 农业措施 主要目标是通过农业措施调控保护 地内小气
6、候,降低湿度,提高温度,使之不利于灰霉病 31 编者按 绿色防控是 指以促进农作物安全生 产 、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 , 采取生态控 制 、 生 物 防治 、 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 。 为进一步加大绿色防控推广力度 , 保障蔬菜质 量安全生产,最大限度地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 2011 年,本刊编辑部将推出系列蔬菜病虫害绿色 防控 技 术 , 同时指导生产安全 、 有效用药 。 病虫防控 中 国 蔬 菜 CHINA VEGETABLES 菌的定殖 、 生长 、 产孢 、 萌发和传播 。 具体措施有及时 放风 、 高温闷棚 、 膜下浇水 、 及 时清理病残枝到棚外
7、深 埋等 。 葡萄孢属是弱寄生菌,残留的花瓣和柱头含有 高外渗糖,是灰霉病菌的主要侵染点,因此及时摘除 幼果残留的花瓣及柱头,对防治果实灰霉病效果明 显 。 草莓可采取深沟高畦栽培,实行地膜全覆盖等 。 番 茄灰霉病的防治,也可采用高温闷棚的方法,上午把 棚温提高到 31 33 ,闷棚 2 h(小时)后逐渐放风, 下午将棚温降到 25 以下, 20 时关闭通风口 。 夜 间保持 13 15 。 浇水选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后立即 闭棚提温至 33 以上闷 1 h(小时),之后放风排湿 。 2.2 生物措施 有试验表明,使用木霉素 300 500 倍液喷雾,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可达 80 %。 2.3
8、 物理措施 在大棚顶部悬挂杀菌灯,可杀灭飘 浮在空气中的灰霉菌孢子 。 2.4 化学措施 灰霉病属于典型的气流传播 、 多侵 染循环病害,一旦流行将造成毁灭性的损失,因此化 学防治是控制灰霉病发生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 3 灰霉病的安全用药 3.1 用药种类 发病前可选用保护性杀菌剂如氢氧 化铜(可杀得 3 000) 、 百菌清(达科宁) 、 代森锰锌 、 咯 菌腈(适乐时)等 。 发病后可选用防治灰霉病的内吸性 杀菌剂,主要有以下几类: 苯并咪唑类,主要品种为多 菌灵和苯菌灵;硫代氨基甲酸酯类,主要有硫菌灵(托 布津) 、 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 、 呋菌隆等;二甲酰 亚胺类,主要有异菌脲(
9、扑海因) 、 菌核利 、 二甲菌核利 (腐霉利 、 速克灵 、 速克利) 、 乙烯菌核利(农利灵)等; 三嗪胺类,主要为敌菌灵;氨基甲酸酯类,主要有乙霉 威;三唑类,主要有环庚唑和环菌唑;苯胺基嘧啶类, 主要有嘧菌胺 、 环丙嘧菌胺和嘧霉胺;吡啶胺类,主要 有氟啶胺 、 环啶酰胺等 。 不同地区灰霉病对不同类型 杀菌剂的抗性种类和程度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各地 应根据抗性监测数据来选择有效的杀 菌剂 。 3.2 用药原则 为了防止或延缓灰霉病菌对杀菌剂 抗性的产生和发展,应采取以下用药原则 。 3.2.1 混用 如果抗药菌群只占群体的很少一部分, 两种作用方式不同的杀菌剂混用,可能会彻底防止抗
10、药菌系的产生 。 如果两者有增效作用,还可以减少单 个药剂在混合物中的比例 。 不建议农户自己混合使用 两种杀菌剂,应购买效果好的复配制剂 。 目前较好的 复配制剂一般是保护性杀菌剂和治疗性杀菌剂混配, 如多 霉威(灰霉克) 、 乙霉 多菌灵(杜邦乾程)等 。 3.2.2 轮换使用 灰霉病在一个生长季中有多次侵 染循环,选用 作用方式不同的杀菌剂轮换使用是一种 短期内的轮换使用方式 。 对于可预测的田间抗药性的 产生,应减少易导致病菌抗药性产生的内吸性杀菌剂 的使用次数 。 在同一个生长季节选择不同作用机理,即 不同类别的内吸性杀菌剂,同时在抗药性群体监测的 基础上,也可以重新选用过去曾失去作
11、用的杀菌剂 。 3.3 用药技术 3.3.1 早用药 棚内定植前要进行设施环境消毒,每 立方米可使用硫磺 10 g,进行烟雾熏蒸消毒,棚室密 闭 2 d(天),后通风 2 d(天),去除异味后才能定植 。 定 植的幼苗要经过严格筛选,确保无病苗入棚,同时 定 植前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如 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68.75 %噁唑菌酮 锰锌(易保)水分散 粒剂 1 000 倍液,或 25 %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 1 500 倍液叶面喷雾,带药进棚 。 定植后 15 20 d(天) 进行第 1 次喷药,预防土壤中的病残体与菌核产生的 分生孢子侵染幼苗 。 这次用药对重茬 3
12、a(年)以上的 大棚特别重要,既可延缓灰霉病的发生,还可减少用 药次数,省工省力,做到以预防为主,提高防效 。 3.3.2巧用药 残留的花瓣和柱头,是灰霉病菌的主 要侵染点 ,而目前番茄普遍采用的蘸花技术,增加了 灰霉病的侵染点,是造成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 针对这种情况,可在进行防落素喷花的同时,加入 0.1 %的乙霉威或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如杜邦乾程 、 嘧霉胺等 。 当番茄一个花穗上开 2 3 朵花时,可喷花 1 次,有 50 %左右的花开时再喷 1 次 。 也可在蘸花液 中加入 0.1 %的上述药剂,防止花期染病 。 若定植后 或花期均未用药,在浇第 1 果穗水前必须喷药防治, 浇
13、水后容易引起病害大发生,烂果严重,所以喷药后 第 2 天才能浇水,喷药的重点是花和幼果 。 3.3.3 使用不同剂型的农药 灰霉病发病后,温室保 护地内一般在夜间使用粉尘剂 、 烟雾剂,如 5 %乙霉 威(万霉灵)粉尘剂,或百菌清 、 异菌脲(扑海因) 、 腐霉 利(速克灵)烟雾剂进行熏蒸,这种施药方式也非常适 用于小棚或中棚栽培的韭菜 、 菠菜等灰霉病的防治, 也适合阴雨天温室 、 大棚在白天进行防治 。 晴天的上 午,可使用可湿性粉剂 、 水分散粒剂等剂型的杀菌剂 喷雾防治,注意要全株均匀喷雾,施药间隔为 5 7 d (天),连续喷 2 3 次,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 杀菌剂或复配制剂,如 50 %杜邦乾程可湿性粉 剂 500 倍液或 38 %嘧霉胺悬浮剂 500 600 倍液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