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公开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同文化》公开课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胡同文化公开课教案_县职业中学公开课教案 课题 胡同文化 科目 语文 授课 教师 _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 技能 情感1.走近作者:了解作者及其散文的特点 2.了解胡同及胡同文化的特点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 1.整体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胡同及胡同文化的特点。 2.培养学生通过语言分析品味作者情感的能力。 读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种怀旧与超脱的情感。 教学 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能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胡同及胡同文化的特点用小品表演展示胡同文化的内涵。 教学 难点 通过语言的诵读、品味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 教学 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 使
2、用教具 使用Powerpoint课件教学 umu课件 学情分析 学生皆是土生土长的_本地人出生在江南的他们大部分都没有去过北京对于本文这篇充满浓郁京腔的文章无论是语言的品味还是在情感的把握上皆存在着问题。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同学们上新课之前老师想了解一下如果有机会到北京旅游你们最想去哪? 教师导入: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北京那不起眼的胡同去有人说没去过北京的胡同算不上真正的了解北京就让我们跟随作者汪曾祺去了解地地道道的北京文化胡同文化。 1.播放音乐创设情境 2.教师提问点明主题学生思考、回答 二、阅读课题了解文体1.“没”读什么音是什么意
3、思?为什么要给这本摄影集取名为胡同之没呢? 2.从标题中看出本文的文体是什么?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思考、回答 三、简介作者了解作者1.学生展示预习作业“我所了解的汪曾祺” 2.教师补充 3.思考:为什么要请汪曾祺作序? 他的散文有浓郁的“胡同”味。这种“胡同”味是其散文显示的一种综合的北京胡同的地方特色它既表现在取材、构思和抒情习惯上的平民性同时杂语言上也具有北京胡同的京腔京调的韵味。 1.点评学生预习成果 2.补充完善并强调作家文学常识的重要知识点 3.启发学生初步感受作者的风格 1.课前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搜集、整理作家汪曾祺的相关文学常识 2.当堂展示预习成果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
4、知1.进入课文 教师引导: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部分因此胡同文化该是由胡同和人的精神两部分组成。 2. 走进胡同 请学生阅读1-4自然段分析“物质的胡同” 。 (提示)可以得到如下概括:方正、名奇、量多、静境等。 3.指导学生阅读第59自然段探究长期生活在这样方正又安静的胡同里居民的习惯和精神状态即胡同对胡同居民的影响即胡同文化的内涵 。 教师展示收集到的胡同的图片并配上悠扬的乐曲让学生走进胡同用找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方法说说胡同的特点 学生划出能揭示胡同文化的内涵的语句抓点化要旨的句子来梳理思路、概括要义。 五、再读课文研读探究1.学生再读课文总结出“精神的胡同”特点 2.结合课文每一节所表
5、现的特点改编成短剧每组表演胡同文化的一个特点组成纪录片北京胡同里的那些人那些事 3.理解胡同与胡同文化之间的联系采用发现、引导法对胡同文化的内涵加以品读。 (1)讨论:胡同建筑特点、地域特点与文化的关系。 提示:建筑特点决定了其文化特点。胡同安静闭塞使人思想保守方正又影响到思想意识且长期处在政治统治和政治风暴中心正统思想严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2)朗读最后一句思考:这句话表现作者怎样情感?胡同文化的前景如何?1.课前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改编短剧 2.引导学生总结胡同的特色 3.引导学生结合语言感悟作者情感1.学生课前节选课文内容改编成两分钟左右的短剧 2.分组当堂表演 3.朗读课文感悟胡同文化特
6、色和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六、总结拓展1.总结:胡同文化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是北京人或者说是我们中国人保守封闭的思想意识。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胡同正在衰败、没落胡同的衰落导致胡同文化的没落高楼大厦代替了红墙碧瓦_京正在崛起北京在前进中国也在前进!明天去北京你肯定会感受到一种新的文化气息。所以我们很高兴地和胡同再见吧。 2.拓展: 教师引导:在我们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的“文化”_这所六朝古都同样存在着地方文化特色。 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_的 “胡同文化” 教师总结课文 启发学生认识_本地文化内涵 学生思考、感悟身边的文化 作业 布置 用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城市写一篇我眼中的胡同文化不少于500字。 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