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护用纺织品“十三五”产业用新爆点(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防护用纺织品“十三五”产业用新爆点(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安全防护用纺织品“十三五”产业用新爆点 6月17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和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纺织之光”安全防护用纺织品技术及应用重点成果现场推广活动在西安市举行。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高勇,中纺联副秘书长、科技发展部主任、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彭燕丽,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教授级高工施楣梧等领导、专家,以及安全防护产业企业,相关纺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技术及管理人员2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
2、会长郑俊林主持,有关专家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安全防护用纺织品技术及应用重点成果。 高勇在讲话中指出,从“十一五”开始,产业用纺织品就被列入国家规划,这就意味着“十一五”以来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就转向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期间,产业用纺织品16大类领域中,8类获得了重点支持,安全防护用纺织品就是其中之一,这几年发展速度很快。安全防护用纺织品已经逐渐摆脱了人们印象中的传统产品,随着科技进步,安全防护纺织品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十二五”期间,纺织科技成果进入了收获期,此次推广的项目对于安全防护用纺织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勇表示,纺织科技“十三五”规划纲要预计于8月初公布,其中产业用依然是重点。
3、他希望行业一起努力,把安全防护用纺织品产业推向新高潮。 在发言中,彭燕丽介绍了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的发展历史,以及中纺联科技部的主要工作。 姚穆在以纺织产业创新驱动与绿色协调发展为主题的演讲中强调,对于纺织产业创新要重视原始创新,不能再一味依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原始创新既要关注思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管理方法创新、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创新等,也要关注思想方法创新、基础理论创新、机械设备创新、运行控制系统创新、工艺技术创新、产品指标创新、标准创新、检测技术和仪器创新、多学科协同创新。 会议还对四项重点安全防护用纺织品技术成果进行推荐,专家现场解答了代表提问。 “安全防
4、护用纺织品技术及应用”重点成果推广简介 工装高强耐磨/单向导水/防透/阻燃等功能的实现 推广单位:军需装备研究所 成果介绍: 目前,工装的功能性需求日益突出,在不同工况环境要满足个性化、差别化要求。在产品开发和应用过程中,可通过湿法加硼,减弱氢键,提高牵伸取向,减缓凝固速率,形成致密皮层等方法实现工装的低成本高强耐磨功能,应用于军队武警作训服面料、工装面料;可通过拒水剂印花加工、拒水丝/亲水丝交织、静电场控制下喷淋加工等方法实现单向导水/单面拒水功能。 间位芳纶在安防领域的应用技术与发展趋势 推广单位: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介绍: 间位芳纶是新型有机高科技纤维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
5、、阻燃性、电绝缘性、化学稳定性和耐辐射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高速列车、消防服、作训服、耐热工装、大气环保、工业耐温材料、汽车胶管、高级音响弹波、电气绝缘等重要领域。间位芳纶生产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目前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拥有该产品的生产技术。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湿法间位芳纶短纤生产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特警战训服面料开发技术研究 推广单位: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成果介绍: 项目根据我国特警工作环境需求,研究了芳纶等高新技术纤维应用技术,研制出阻燃耐高温、高强防撕裂、防静电、抗油拒水、防酸碱、吸湿速干等多种防护
6、功能于一体,适用于春秋、夏、冬不同季节的新一代特种战训服系列面料,为特警在复杂危险环境下的战训作业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身体防护。项目产品经公安部特种警用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军需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权威机构检测评定,综合技术指标高于同类产品。项目获得“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热防护织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推广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成果介绍: 项目研究的新型环保热防护织物,能够短期耐温1300以上,长期耐温500,遇热时释放的烟毒量低,可广泛用作建筑耐火材料、航空航天热防护材料、军事材料、电焊及炼钢炉前的防火花、铁水飞溅材料,高温管道及容器的隔热保温材料等,测试表明项目制备的涂层织物各项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关键技术:依据隔热材料的烧蚀机理,制备出具有耐烧蚀、隔热、不燃、拒液、遇热或熔融后能够保持形态完整且放出毒害气体低于致毒量的热防护织物;揭示了织物组织结构对玻璃纤维热传递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基于纱线结构参数和交织路径构建织物三维几何模型的方法;创建了热流在三维织物内传递的数值模型,为热防护织物的制备与性能评估提供依据。项目获得“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