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阅读》(共32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6806841 上传时间:2022-05-1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阅读》(共3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小学四年级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阅读》(共3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阅读》(共3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阅读》(共32页).doc(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四年级校本课程暨古诗文阅读计划一、指导思想 古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化的宝库。她是宝贵的精神食粮,不仅蕴含着深刻的知性美和崇高的人格美,更积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她是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让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迹。为全面落实新课标理念,展示我校课改实验的成果,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结合我校小语工作计划的安排,将开展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比赛,意在把学生引入古诗文的海洋,让他们与高尚对话,与智慧碰撞,从而打下扎实、厚重的文学功底。二、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诵读习惯。

2、2、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领悟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三、实施措施1、营造“书香班级”。在这学期开设的“才艺台”的栏目中,指导学生用古诗文的各种形式来展现自己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4、在校本和班队课上,结合诵读古诗文,开展各类古诗文的实践活动,着重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的能力和技巧。5、分阶段性评比“诵读大王”。四、诵读内容:四年级上册古诗文阅读五、教学计划周次 内容安排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送沈子福归江东 第四周 山中留客 第五周 元日 第六周 国庆假期 第七周 山中送别 第八周 过故人庄 第九周 望洞庭 第十周 宿石邑山中 第十一周 渔歌子 第十二周 洛

3、桥望晚 第十三周 于易水送人 第十四周 断句 第十五周 古朗月行 第十六周 少年行 第十七周 乡村四月 第十八周 出塞 第十九周 元旦假期 第二十周 独坐敬亭山 第二十一周 第二十二周 四年级校本课程暨古诗文阅读教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难点: 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和手段:

4、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一、 导入新课,检查课前积累。 1导入语。 2学生活动: 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 二、 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四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1范读: 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 2)学生活动: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

5、,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1)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影 2)学生活动: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如对方不接受,则应竭力反驳。 注意:陈述理由或反驳意见要有依据。 3组织班级交流。 1) 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2) 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三、重放配乐朗诵,学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读。 1) 跟读。 2) 教师小结: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

6、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理解了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品味诗歌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3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热情。 教学难点:品味名句,体会真情。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

7、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 二、 拓展提高: 1回归课文,再读古诗四首。 思考: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古人触景伤怀,为国忧思,这给了你哪些启发? 2交流、点评。 三、课堂总结。 音乐声起(同课前) 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刻苦,踏实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 夜雨寄北李商隐第一课时

8、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前两首诗。 2、体味分析两首诗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 教学重点: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前两首诗。 2、体味分析两首诗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教学方法:导读讨论 教学手段:CAI、录音 预习指导: 1自读五首诗,自己解决生字词,初步解决节奏的问题。 2尽量能背诵,至少熟读。 教学过程 三分钟演讲:内容以心里话为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学生自由说出学过的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诗,教师做简要总结:我国古代描写很多写朋友之间亲密友情的

9、诗歌,而且非常优秀,至今仍然是人们交友的一笔宝贵财富。今天先来学习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简要介绍王勃,侧重于其年少有才和英年早逝。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抽三个学生试读,教师纠正(注意节奏)后学生自读三分钟准备背诵。 3抽查背诵三人后齐背。 4、理解诗意:(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抽样回答:) A、根据注释试描述一二句的景象。 B、作者是什么方式安慰自己的朋友的?(豁达) C、谈谈你对海内存知巳,天涯若比邻两句的体会。(友情) 5、自由发言:学过本诗后你有何感受?(根据学生情况,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进行一下说话训练。)6小结节奏和押韵。 7齐背一次结束本诗。 三、

10、学习黄鹤楼 1、齐背孟浩然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创设情境,导入,简介崔颢。 2、学生齐读后教师范读,抽三个学生读,后学生自读三分钟准备背诵。 抽查背诵三人后男女分别对背(一方一句)。 、理解诗意: )教师简析诗的意思,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本诗所写的景色和作者当时的心情。 (学生先列稿,字左右) )抽查优生答后再抽中等生答。 )教师针对好的评析。 5、点拨七言绝句的节奏:点到即止,着重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 自由发言:作者的心情可以用哪个字来概括?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多少不限合理即可) 7、总结:此诗写诗人赌物思人的感受。 四、默写两首诗: 抽查上黑板写。由同学批评。 五、布置作业 、类

11、:巩固背诵两首诗并会默写名句并抄写两诗各二次;预习下三首。 、类:熟练默写两首诗。不要有错误字。 、类:课后练习二两道题。 六、教学后记: 以诵读为主,通过反复的朗读和背诵,来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为了训练优生的赏析能力,同时训练说话能力,也安排了对诗的感受的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后三首诗。 2、体味分析两首诗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学习诗人对境遇的乐观理解和忧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 目标、 教学难点 目标 教学方法:导读讨论 教学手段:CAI、录音 教学过程 三分钟演讲:内容以心里话为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学生解释

12、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含义,由此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简要介绍刘禹锡,侧重于其独特的思想。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抽三个学生试读,教师纠正后学生自读三分钟准备背诵。 抽查背诵三人后齐背。(以上注意纠正学生的节奏和读音) 、理解诗意:(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抽样回答:) A、根据注释试描述一二句情境。 B、作者是什么方式提醒自己的? C、谈谈你对五六两句的体会。 、自由发言:学过本诗后你有何感受?(根据学生情况,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进行一下说话训练。) 小结节奏和押韵。 齐背一次结束本诗。 三、学习泊秦淮 1、齐读,创设情境,导入,简介杜牧 2

13、、教师范读,抽三个学生读,后学生自读三分钟准备背诵。 抽查背诵三人后男女分别对背(一方一句)。 、理解诗意: )教师简析诗的意思,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本诗前两句的写景和后两句的叙事。 (学生先列稿,字左右) )抽查优生答后再抽中等生答。 )教师针对好的评析。 5、点拨七言绝句的节奏:点到即止,着重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 自由发言:从本诗中可见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和心情?你有什么看法? (多少不限合理即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7、总结: 四、学习夜雨寄北 1、由学生熟悉的诗句猪八戒的多情自古空余恨(原句是李商的多情自古伤离别)导入,创设情境,简介李商隐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后抽三个学生读,后学

14、生自读三分钟准备背诵。 抽查背诵三人后男女分别对背(一方一句)。 、理解诗意: )教师简析诗的意思,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本诗内容。 (学生先列稿,字左右,老师指导) )抽查优生答后再抽中等生答。 )教师针对好的评析。 5、点拨七言绝句的节奏:点到即止,着重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 自由发言:从本诗中可见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和心情?你有什么看法? (多少不限合理即可)(怀人) 7、总结: 五、默写三首诗: 抽查上黑板写。由同学批评。 六、布置作业 、类:巩固背诵三首诗并会默写名句并抄写三诗各二次,并准备单元测试。 、类:熟练默写三首诗。不要有错误字。 、类:课后练习二和三,两道题。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古

15、诗简析:送沈子福归江东的开篇直接入题,描写送别情形。江边渡头,杨柳依依。诗的最后两句,历来备受人们称赏。诗人似乎在对友人说:你在江上走,江南江北的春色包围着你;我的牵挂、友谊也和这春色一样,时时刻刻包围着你,陪你一路前行。春满江南江北,情亦满江南江北。不必特意写离愁别苦,别情已经充盈了满篇。更巧的是,自然之景与深挚之情妙合无间,耐人寻味。教学目标 1学习送沈子福归江东,了解诗人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光荡漾,芳草萋萋,感受到诗人对友人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像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送沈子福归江东。3能根据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4通过品悟、诵读,了解内容,体会古诗

16、描述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送沈子福归江东(一)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二)品读感悟。1结合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2师生交流。(1)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渡口杨柳依依,行客稀少,艄公摇起桨驶向临圻。(2)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3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三)朗读感悟。山中留客【唐】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赏析张旭:生卒年不详。字伯高,吴(今江苏

17、苏州)人,曾任常熟尉,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他擅长草书,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长于七绝,写景尤佳。诗人的朋友来访。因为天气转阴而打算归去,诗人热情地挽留。此即这首七绝的内容。留客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是诗人写得别有情趣。他没有用一般的客套话来挽留来客,而是针对客人的心理、山中气候的特点,挽留客人,打消客人去意。客人到山中来,自然很希望饱览山林美景,所以诗人第一句话便说:“山光物态弄春晖”。严冬过尽,万象更新,阳光和煦,山色格外明媚,万物在春光中显得生机勃勃、光采焕发。诗人着一“弄”字,写出了万物活跃的情态。这是概括地写山林之景。在这里,诗人给读者提供了驰骋想象的广大空间:这里有青翠欲滴的新枝嫩

18、叶,有潺潺而流的山泉,有歌喉宛转的百鸟,有白云缭绕的山径。诗人从整体描绘入手。比一泉一石的刻画更能表现春山的意境,春山的生机。如此山光物态,尚未尽情浏览就要归去,岂不遗憾得很!所以诗人第二句说:“莫为轻阴便拟归”。你不要因为天边飘来一片薄薄的阴云就打算下山啊,山中万般景致你还没来得及观赏哩!接下去,诗人捉摸客人不是不想欣赏春山美景,面是担心下雨淋湿了衣衫,于是他以退为进,说道:“纵使晴明无兩色,入云深处亦沾衣”。空山幽谷,云封雾锁,水气朦胧,花叶露浓,即使是天气晴朗,你走入深山,也不免沾衣欲湿。言外之意。“入:云深处”景色愈佳,为了一览佳景,怎能顾惜“沾衣”呢?即使下点雨,淋湿了衣衫又何妨呢?

19、。这是用委婉方式,劝说客人留下。全诗写得朴素自然,如同与友人娓娓相语,具有语近情深,委婉动人特点。 山光:山色。物态:生物的姿态。弄春晖:随着春天阳光忽隐忽现而不断变化。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这首诗紧扣诗题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绘了一幅意境清幽山水画。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辉”,写出了留客的前提条件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次句“莫为轻阴便拟归”,是诗人对客人的劝留之辞,恰值游兴正浓之际,天空中忽然浮过一片“轻阴”,大有大雨将至之势

20、,这是令客人游兴顿减的惟一客观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观上并非不恋山景的心灵信息。最后两句“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采取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笔法,进一步劝慰客人既来之,则安之,不要错过美好春光,涉涉前行。因为客人怕“轻阴”致雨、淋湿衣服,诗人就婉曲地假设了一个晴天游春的问题在晴天中,因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雾锁的山中也会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径上,衣服和鞋子同样会被露水和雾汽打湿的。这也就是说,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无法避免的问题,从某一角度说,这又是春日游山一大乐趣,那么,又何必为一片“轻阴”而踯躅不前呢? 这首诗的意境异常清幽,主要表现在隽

21、永的哲理启迪上。它告诉人们:事物是复杂的,不应片面地看问题,对待困难也是如此。在人们前进的道路上,要正视困难,勇往直前,“莫为轻阴便拟归”;在克服困难中迎来的美景,才更加赏心悦目,其乐无穷。正由于诗中含义丰富而深刻,所以,这首诗与同类登山春游诗相比就更别具一番悠然不尽韵味。元日 王安石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渠道,认字与识字。 2、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 3、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4、 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调动查找资料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 引导学

22、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指导背诵部分段落。 教具准备: 1、 春节的传说故事 2、 投影 3、 各地过年的图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你喜欢过年吗?我国传统的过年是哪一天呢?你想知道年是怎么来的,过年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吗? 2、 阅读过年的来历 3、 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过年的来历。 4、 你觉得过年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5、 学生交流。 6、 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这节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所写的七言绝句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二、自学古诗 1、回忆学法: 我们要学会一首古诗你有什么基本办法呢?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理解意思展

23、开想象) 2、你们有信心读准、读懂古诗吗? 三、学习古诗,交流。 1、 你读准了吗? 2、 你知道古人怎样过春节的吗?从诗中哪些地方知道呢? 燃爆竹 饮屠苏 迎红日 换新符 3、要读懂古诗还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呢?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吗?告诉大家,让大家帮帮你。 5、在大家的帮助之下,是不是都理解了古诗了呢?请你试着把古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自己说指名说 6、 理解古诗可以把用在两部分间加上自己的话。使意思表达更通顺。 闭眼听老师范读,在头脑中想象,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7、小结:多喜庆,多热闹呀。能把这首古诗的热闹和喜庆通过读表现出来吗?如果你觉得读

24、不足以把热闹和喜庆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出来。 自己读指名读全班读 四、背诵古诗,学习生字。 1、你会背诵了吗? 全班背男女生各背 2、我们来看看这首古诗的第一个字,要写对写好它应该注意什么? 右下角的四点书写。师板演。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4、展示台进行生字的讲评.爆的最后一笔 换的撇不要写出头 曈的左边是日 重点指导“爆”.山中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

25、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剪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

26、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

27、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过故人庄孟浩然教材分析:过故人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人,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

28、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象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作业4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4、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教学准备:瑞博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有成就的诗人更是数不胜数,孟

29、浩然就是其中的一个。以前,学过几首孟浩然的诗,谁来背一下?2、学生背诵春晓、宿建德江。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另一首诗过故人庄二、学文1、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1)出示自学要求一,请学生朗读,明确要求。师随机点击“资料”,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这首古诗。2、学生自学,师巡视。3、交流(回到老师的界面)(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2)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的事。)(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4)你从哪里体会到的?4、交流:点击“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

30、家。”一句(1)指名读诗句,理解字词故人老朋友具鸡黍准备丰盛的饭菜(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样?(开心、高兴)(3)指导读好这句诗句。5、交流:点击“话”“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1)指名读。(2)把你的体会说说。(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事。)(3)随机理解“桑麻”(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完成“说一说”“想象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5)学生自己完成。(6)交流(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

31、是个大丰收。)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7)齐读“话”句6、交流:点击“别”“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指名读(2)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3)即将分别了,孟浩然会和友人说写什么?和旁边的同学说说。(4)交流。7、是啊,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那还有什么让诗人要相约重阳日在来赏菊花呢?(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1)出示“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放眼望去绿树围绕着村边,青山在村外横卧_(把你看到的说出来。)(2)读好此句。(3)讲述对仗句。师范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诗读上去朗

32、朗上口,你知道它永乐什么修辞手法吗?(对仗)师讲述什么是对仗句。师生对对子:“绿树”对_;“村边”对_;“合”对_“绿树村边合,”对_这首诗中还有一句对仗句找出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师生共对对子。读好这两句诗句。练习背诵。三、拓展1、在我们古诗七十首中,还有许多田园诗,其中,我们学过两首,一起复习一下清平乐村居、四时田园杂兴(背诵)2、今天,我们将一起在学一首陶渊明的饮酒3、出示自学要求二,学生自学。4、学生交流自学结果(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读读背背你喜欢的句子。四、作业1、完成“作品区”里的作业。望洞庭刘禹锡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望洞庭,理解诗意,感悟诗境,从中受到美的熏

33、陶,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望洞庭。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望洞庭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背诵宿石邑山中。2、学生总结古诗学习方法。初读古诗了解诗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熟读成诵二、学习望洞庭1、学生根据古诗学习方法自学古诗。2、小组交流体会。3、集体交流,不够具体的地方互相进行补充。作者,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白居易尊称他为“诗豪”。全诗大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湖上没有一点风,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铜镜,远

34、远望去,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三、感悟诗境。1、出示三、四句古诗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2、思考:诗中是怎样描绘这幅画面的?3、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4、反馈:这两行诗句中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5、教师追问:诗中还把洞庭湖比作什么?6、教师小结,齐读古诗。三、课堂练习。1、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高低起伏。2、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直至熟读成诵。3、练习说话:结合插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4、写字指导,强调“螺”的结构。四、作业。1、背诵两首古诗。2、课后搜集整理描写山水景色的古诗进行阅读,开展古诗阅读交流会。板书设计:望洞庭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

35、无风镜未磨。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3白银盘:形容洞庭湖。4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这里指湖中的君山。宿石邑山中 韩翃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宿石邑山中,掌握诗中的生字。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和赞美西湖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宿石邑山中,并背诵。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宿石邑山中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体现石邑山风景的图片以及诗人韩翃的资料。2、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

36、古诗。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二、学习宿石邑山中(一)初读感知1、出示古诗,指导学生读题,注意“邑”字的读音。宿石邑山中唐 韩翃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2、简介作者。诗人韩翃(hng):字君平,唐代诗人。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时称“大历十才子”。3、初读诗歌,学习生字。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邑、韩、霭、锡”。4、解题。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二)细读理解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这首诗描绘了石邑山变幻多姿的迷人景色。前两句写傍晚投宿所见山之景,后两句写晓行

37、山中所见天之色。2、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意。“浮云不共此山齐”,写仰望所见,诗句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描写了这种直插云天的气势:那高空飘忽浮动的白云也飞升不到山的顶端,敢去与它比个高低。“山霭苍苍望转迷”,则是写远眺情景:摩天的山峦连绵不断,飘荡的晚霞忽淡忽浓,忽明忽暗,给重峦叠嶂的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三四句“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是这首七绝精妙传神之笔。重点指导学生体会“暂”“飞”的妙用。3、体会诗情。表面看,这首诗似乎单纯写景,实际上景中寓情。一二句初入山之景,流露作者对石邑山雄伟高峻的惊愕与赞叹;三四句晓行幽静清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4、配乐朗诵,请同

38、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随诗人一同走进夜色中幽深神秘的石邑山。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三、总结古诗学习方法初读古诗了解诗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古诗四、作业1、默写古诗。2、搜集整理韩翃的其他诗篇,自学欣赏。五、板书设计:宿石邑山中唐 韩翃(hng)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古诗学习方法初读古诗了解诗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熟读渔歌子张志和教学目标: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

39、来。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1、同学们,你们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而且有一定的含义,能告诉老师你的名字是谁给你取得?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大诗人,他的名字叫张志和。你们猜猜他的名字是谁取的?我告诉大家,这个名字是皇帝给他取的,因为他16岁的时候,中了举人,给皇帝写了一份折子,他列了许多治国的良方,于是皇帝封他做了大官,并且赐名张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他的原名叫做张龟龄,猜猜他爸爸为什么给他取张龟龄?是希望他能象乌龟一样长生不老。多好的一个名字。2、通过预习,你能说说张志和是哪个朝代的人吗 ?(唐代著名的词人)今天,我们要学的他的一首词(教师板书课题:渔歌子)、什么叫词?以前我们学过哪首词?(忆江南)一起来背诵。其实古代的词和我们现在的歌词差不多,是古代懂音律的人写的曲子,文人填入词,是最早的词的形成。为了记住每一首词,给这些固定的曲子起了固定的名字,叫词牌。当我读渔歌子的时候不能读轻声,因为它是词牌,其读文题。二、理解词意,感悟意境、自读全词,整体感知。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读渔歌子,一直读到你认为字正腔圆为止。、读到现在,你发现诗和现在学的词有什么不同了吗?诗每句都是比较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