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入第三阶段-许多老师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让人感动(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进入第三阶段-许多老师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让人感动(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晏丽第4期2012年7月 4日主编: 编辑: 学习进入第三阶段,许多老师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让人感动:积极在班级论坛发帖、回帖,及时完成相应阶段的学习任务,以最快的速度提交作业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作业质量不高,存在部分抄袭现象;学习时间保证了,但学习的内容不甚了解;论坛讨论思考不深,建设性意见不多。建议:结合视频讲座,浏览文字内容;结合个人经验,不妨静下心来,边看边思考,发表个人见解;杜绝抄袭行为,提高作业质量。 温馨提示:1、第二次作业截止7月4日,但有3位教师没交作业。据要求但凡发现为抄袭的作业均视为不合格。可以重新提交。否则,只能得6分。我非常不愿意看到这样的
2、情况,而且要求评过的作业发现抄袭仍然要重评,请老师们引起重视。2、 第二次作业将于7月10日停止提交。回归本色 平淡是真送元二使安西的磨课心得 刘英进入名师工作室备感荣幸,进入工作室要给学员“磨课”更是我内心向往的一件事,可是回想“磨课”的经历还是“不寒而栗”,那段日子如电影般回放于脑海里。 抉 择接到上课任务后,我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教学生活,因为是周老师第一次要听学员的课,我暗自独想:“一定要把我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都要在这节课里体现”。在这个动力之下便开始了教学内容的选择。真是万事开头难呀!是选阅读课文呢还是选古诗呢,我犹豫不决,六年级的课文都比较长,要正确的把握教材的特点,做到长
3、文短教,设计要精妙,太难了!况且课文内容长,教学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必然也会很长,再加上我这个人上课时生怕学生不懂,就不停的重复、挖掘文本、与学生处处周旋,可能设计的教学内容能完成一半就要谢天谢地。这样看来,简短的古诗对我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何况上次在其他学校上过的古诗出赛曾获得一致好评。权衡过后心中勾勒出了上课的蓝图,决定上六年级的古诗。 自 信选定课文内容后,我开始了对文本的解读。这是一篇古诗,以前很多人上古诗都是读通诗句,读懂意思就行了,模式固定。如果我这次就这样上是不是显得我特没有水平,一定要突破陈旧的教学模式,现在很多名师上古诗都喜欢整合教学,咱也浅尝辄止为何不可呢!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
4、炊,那就先细读文本吧,一遍,两遍,三遍,反复朗读了我发现古诗教学资料的补充必不可少,于是首先开始收集和这篇文章相关的知识,通过上网查阅了诗人的介绍、作者写这篇古诗的背景、古诗的大意、渭城在哪儿、阳关在哪、敦煌在哪儿,折柳送别的知识介绍、渭城曲的歌词、中国行政图、作家对这篇文章的评论、作家描述路途遥远的文字、朋友的曲子。其次开始收集一些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设计,最后结合王崧舟的长相思的模式设计出自己的教学程序,一番折腾后我满意的第一稿终于出炉了。打 击教学设计终于在我的精心布局下诞生了。可离工作室的活动还有几天,我欣喜若狂的期盼着活动的到来,眼前仿佛看见了周师傅赞许的笑容,同伴们钦佩的表情。时间就
5、在等待中来到了,我激动地迫不及待的向伙伴们展示了杰作,师傅和同伴们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射给了我,一个晴天霹雳的声音在我的头顶响起:“你到底设计的是什么呀!我们都没看懂,是不是太难了,你想过没有,你是上初中生还是上小学生。”话音刚落感觉自己的心一下子跌落到了深渊,这怎么可能呢,我是借鉴了其他人上过的教案,摘录了自认为精彩的片段,怎么会难呢?上六年级的课文怎么能没有一点深度呢?周师傅仿佛看懂了我的心思,和颜悦色的说:“我们在设计时借鉴别人的精彩地方时可以的,但我们备课除了备教材,备教法,备教师更重要的是备学生,结合学情设计教学,你看你的开课那一段:李商隐说“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白居易在对
6、酒诗里说,“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表面你是想结合人们对这首诗的评价和它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告诉别人你上课的目的,可你想过没有,孩子读起这些话来一定会感觉困难、生僻,马上就会产生为难的情绪。为什么非要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呢,你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呢 ,还是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呢,是能发展孩子的认知能力呢?还是能促进孩子的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呢?我们的教学应该心中装有学生,要从实际出发,因人、因势地进行教学设计。你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要有独到的见解和心得,特别注意要把课文的内容-语言、思想、情感烂熟于心,变成自己的东西。就像演员一样,不能仅满足于对剧本台词的表面理解和记忆,
7、而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和剧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才能产生较强的艺术感召力。同时还需注意自己解读教材一定要“深入深出”,教学实施时就应该“深入浅出”。拿回家再改改好吗?等你第一次试讲后我们再围绕出现的问题继续研讨”。回到家我立马结合师傅的点拨进行了教案的调整,将教学的“主体”进行调整:将开课改为“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送别诗,在李白的笔下,送别是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高适的眼中,送别又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那么在王维的心里,送别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首诗细细品味。”将导语“春晨,朝雨初停,天气清朗,柳翠欲滴,驿道洁净。渭城旅馆,饯行酒宴,即将结束.情浓酒香,
8、别话依依,王维伫立舍边,思绪泉涌.,他与元二的交往还历历在目:”删减为简单的语言“王维又喝下了一杯送别酒,他想起了和元二在一起的景象.”将“陕西省咸阳市东北。那时火车只通到西安,从西安到新疆,我们有时搭车,有时还步行,整整走了二个多月,终于来到了新疆,一路的辛苦自不必说。母亲和我们.韩天航这是我国当代作家协会会员韩天航描写他小时候去新疆的情景。而在古代是没有火车、汽车的。可以想象在古时那得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旅途中元二可能会经过(师拖长声音引学生说出重重山,万条河)还可能要经受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气候、路上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事等等改为“王维的朋友即将去安西,安西到底有多远?请看大屏幕(出示
9、大屏幕渭城到安西的行政地图。” 磨 练终于拉开了第一次的试讲的序幕,我表面平静内心澎湃,总担心上不好别人会说什么,也许会对我瞧不起;也许觉得自己太笨;也许还会连累学校的名誉,矛盾复杂的欲望折磨着我的内心。心态没调整好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我走上熟悉而又陌生的讲台,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居然不知道手应该放在哪儿,自己紧张的连学生回答问题我都不怎么听得清楚,更不用说要应用自如的点拨。在茫然中40分钟就过了,可内容却还有一大半。真羞人!如果当时有个地缝我非得要钻下去。课后我们开始了研讨,周老师首先肯定了我在挖掘文本上的功力,但在教学环节上却显得较为繁冗。在同伴们各抒己见之后,周老师带着大家从教学的环节上商议,
10、最后确定分别从“初读古诗-品诗入景-品诗悟情”三个板块进行教学。同时我知道了情感的体悟,必须得有语言的支撑。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载体,对于文本,教师就是要引领学生直击语言文字,读进去,跳出来,在潜心会文中,在品词析句中,感受文字背后那颗跳动的心,真正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通过交流我仿佛在教材建构、教学方法的运用上看到了另一片明朗的天空。第二次试讲后,针对教案不熟悉的情况我开始了牢记教案的过程:学生做操,我就在后面自言自语的说教案,学生做作业我还在念教案,睡觉前对侄儿讲一遍,早上起床前再次让教案在脑海里回旋两三次.除此之外还在舞蹈室里对着镜子观察着自己的表情是否自然;自己的手势是否恰
11、当;教态是否大方。课堂上有意识磨练自己的导语不但要巧妙而且还要扣住核心;扣住下文;扣住学生的发言,语势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感悟步步深入。牢记周老师强调的:“教学时,一定要找准切入点,抓住重点,点面结合,文气贯通。教师运用巧妙的点拨,针对性的评价层层推进教学,引发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去感觉,去领悟,去精思,去玩味,去享受成长的快乐.第三次试讲后我们又进行了讨论。有了前两次的磨课经验,课堂上,我一改过去严肃的教态,变得亲切、自然、大方。用灿烂的笑容、亲切而富有启发性的导语,把学生带入了古诗的意境中,悟出了古诗的情,品出了古诗的韵味。课后,全体学员还就一堂课每个教学环节的有效性进行深入的探讨。讨论中
12、,周老师对全体学员指出:简简单单教语文,注重实效;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切实关注学生真实的发展。其实在试讲的“途中”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那就是在教案趋于成熟和完善的时候,我一意孤行地认为这样的教学设计不够新颖,擅自将教学设计改了,再最后一次试讲时,没有征得老师同意就将两首进行整合,其中一首做搭桥的桥梁让学生感受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因教学机智不够灵活,在试讲演绎时又变成了繁琐的教师包办。研讨时同伴们毫不客气的批判了我的做法,真觉得颜面扫地,为什么你们说的就一定是正确?你们不知道为了改这个教案我饭也吃不香,有多少个夜晚觉都没睡好,我还不是想上出一堂精彩的课,为自己增光,为导师增光,为学校增光
13、,想到这,委屈的泪水不争气的哗哗地留了下来。导师大度而宽容的原谅了我的做法,不停的安慰着我,她越说我就越控制不住,哭的呀,那真叫稀里哗啦!哭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存在,我们重拾起前一次讨论的教案,针对每一个环节,每一句导语,每一次点拨的时机,全面而细致的进行这预设。活动结束后导师一段话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里使我终生难忘:“语文教学不应该一味追求“新”“奇”,现在的语文课普遍形式主义、花架子太多,热热闹闹的背后,却收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实际上,语文课应朴实,要讲究返璞归真,在平淡中求真,在简约中求实,在朴实中生彩,这样才是真实有效的语文课。” 感 悟记得王崧舟老师说,磨课就是“放下”和“上升”, 再“
14、放下”再“上升”的过程。不敢说,这节课我上得有多么成功,但这次难忘的磨课经历却让我在一次次“放下”和“上升”中得到了些许启示,启迪我今后的教学之路。1磨课是 “磨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旗帜下,教师对于教学活动应当具有新的教学理念。也许我们对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了如指掌、手到擒来,但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语文教学应当是开放、自主、探究的过程。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恐怕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教学观”、“教材观”、“学生观”,才能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成为高效、丰富、生动、情感的课堂。磨课的过程,正是我一次次确立教学思想,更新教学理念的过程,也让我的教学一步步走入学生的心田。2磨课是
15、“磨文本”。磨课的过程,是教师一次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一次比一次更深入文本的过程。从第一稿的偏离中心到第五稿的融会贯通,从第一稿的照本宣科到第五稿的合理剪裁,这一次次的转变不正是我从粗读文本走向精读文本的过程吗?教师上课的第一要事就是研读文本,哪怕是只有几句的古诗,也能读出文本的本意,读出文本的深意,读出文本的新意。只有这样,才能将文本的效用发挥极致,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一次次交流中掌握知识、习得发法、培养情感。3磨课是 “磨教学”。有句话说的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样的教学内容,从第一堂的试教课的“孤掌难鸣”到研究课的“掌声雷动”,我感受到教学的流程应当科学、流畅而富有新意。在充分钻研教
16、材后安排合理、环环紧扣的教学环节是一堂好课的保证。能做到如此,必要 “文不厌精,改不厌细”。我在磨课的过程中,一次次地调整教学方法,一次次地修正教学语言,终于将教学流程调试到符合学生学习要求的面貌,才让我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达成了和谐统一。4磨课是 “磨教师”。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在课堂中,我觉得教师更是一位把握教学方向的舵手,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课堂前进的方向。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应该有优美而清晰的教学语言,亲切而自然的教学仪态,丰富而精深的学识涵养以及能掌控课堂,随时应对课堂生成的能力,这不就是一节节课,一次次教地“磨”出来的吗?从第一次试教课的手足无措到最后的胸有成竹,我犹
17、如贝中的沙砾,经历一次次被打磨的艰辛,终于收获了成长的喜悦。正是通过这样的磨课促进了我更深层次的教学反思。我对理想的古诗课堂教学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其感一:理想的古诗教学应是开放而又厚实的。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传统的诗词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诗意,体会情感,背诵积累,学生是一个旁观者,学生是游离于文本之外的,这是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我们不能仅仅“就诗教诗”,而应该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力求把古诗上丰富、上厚实。其感二:理想的古诗教学是在反复吟诵中唤醒语言文字的过程。古诗的语言精确、凝炼,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炼含蓄,有时一字一词,包含极丰
18、富的内容。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味古诗语言的丰富内涵。比如: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雨”、“客舍”、“柳”字感受渭城的美,了解古人“折柳赠别”的风俗。再让学生通过不断地诵读“劝君更尽一杯酒”,品味这“酒”中所包含的友情、不舍、祝福这些看似简单的字眼,都被激活了,在学生的脑海里都变成了一个个跳跃的精灵。其感三:理想的古诗教学应是充满活力、富有情趣的互动过程我们说语文课要有文学味,而文学是不拘于形式的,是轻松和谐的,让学生精神愉悦,心智开启,灵感涌动,才是符合教学规律。上课时,应当根据文本的情感需要,或喜、或忧、或悲、或怒。用丰富、自然而恰如其分的举止神情来准确地传递、表达文本内容,促成教师、学生与文本作者三者之间情感的交流互动。此外,精心制作的教、学具,课件以及必要的资料搜集。也会对语文情感的营造与建立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次磨课过程很辛苦,纵然被磨得衣带渐宽,被磨得人比黄花瘦,却让我甘之如饴。因为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掌声,更是对如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思考;还有周师傅对我的爱抚和宽容;同伴们的帮助和支持。自此,我还将把“磨课”继续下去,让它始终成为我备课的方式;将把“磨课”延伸开去,让它走进我平时的课堂,让“随堂课”也能像“研究课”一样,成为学生眼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