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回顾(可作为小抄)(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免疫学回顾(可作为小抄)(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Immunity (免疫):是由人类或动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识别“自我”和“非我”能力,并通过这一功能达到清除“非我”,保护“自我”,维护“自我”免疫稳态。三大功能:免疫防御 (immunologic defence):抵抗病原微生物等外来抗原或者其他危险信号的入侵 (感染) 免疫稳定( Immunologic homeostasis ):清除衰亡的细胞,诱导免疫耐受,抑制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 Immunologic surveillance ):清除机体内产生的危险的成分:如突变的细胞。(肿瘤) 抗原:可被、细胞识别,启动机体免疫系统产生
2、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发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物质。 特性: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 *半抗原完全抗原载体重要分类:胸腺依赖性抗原 (thymus-dependent antigen, TD-Ag),如多数蛋白质抗原;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thymus-independent antigen, TI- Ag):如细菌脂多糖,聚合鞭毛素异种抗原(xenogenic Ag):来自不同种属的抗原。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g):来自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抗原。自身抗原(autoantigen):来自自身的抗原。 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3、):是指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们能与TCR/BCR或抗体Fab部分特异性结合,是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物质基础。其性质、数量和空间构象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又称表位(epitope)。 抗原的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功能性决定簇数目,天然抗原为多价。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同种异型抗原:红细胞抗原(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白细胞抗原、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 自身抗原:能引起自体发生免疫应答的自身成分称为自身抗原。 肿瘤抗原: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及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的总称。可分为肿瘤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共同抗原:两种不同的物质
4、间有相同或相似的表位(抗原决定簇),它们之间互为共同抗原。 (1)类属抗原:与种属相关的共同抗原。 (2)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 antigen,又称Forssman抗原):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不同种系生物间的共同抗原。 举例:溶血性链球菌的多糖抗原或蛋白质抗原与人的心肌;心瓣膜或肾小球基底膜之间(致病);肺炎支原体与链球菌MG株之间(诊断)佐剂:是非特异性的免疫增强剂,有些物质与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抗体(antibod
5、y,Ab) :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地结合,具有免疫功能。 IgG(对应链):是生物体液内主要的Ig,约占血液中Ig总量的7075%。由于IgG能通过胎盘,所以新生儿从母体获得的 IgG在抵抗感染方面起重要作用。婴儿出生后24周开始合成IgG,8岁以后血清中IgG可达到成人水平。由于IgG较其他类Ig更易扩散到血管外的间隙内,因而在结合补体、增强免疫细胞吞噬病原微生物和中和细菌毒素的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地抗感染,这是对人体有利的一面。但某些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斑狼疮以及类风湿
6、等中的自身抗体都是IgG。一旦它与相应的自身细胞结合,反而加强了组织损伤作用。 IgM(对应链):在Ig中分子量最大,通常称为巨球蛋白,占血清Ig总量的10%。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IgM由五个基本结构相同的单体组成。各单位间由一条连结链(J链)连结成“星状”的五聚体。IgM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产生的抗体,也是经抗原刺激的动物体内最先出现的抗体,因此检查IgM的含量,有助于传染病的早期诊断。IgM在胎儿3个月后即开始合成,但水平很低,12岁时血清中IgM含量达到成人水平。通过结合补体,IgM有溶解细菌和溶解血细胞的作用,并能中和病毒,其效能比IgG高100倍以上。很多抗微生物的天然抗体、同族血
7、凝素(抗A型与抗B型血)、类风湿病中的类风湿因子以及梅毒的补体结合抗体都属于IgM。 IgA(对应链):在血清中的含量仅次于IgG,占血清Ig总量的1020%。IgA有单体(1个基本结构)、双体(2个基本结构)或多聚体(若干个基本结构,由J链连结)等不同形式。血清中的为血清型IgA,主要为7S单体。各种分泌液,如唾液、眼泪、汗液、初乳、呼吸道及消化道分泌液中的IgA为分泌型IgA(SIgA),由二聚体及多聚体构成,此外还有分泌小体存在。分泌小体有助于分泌型IgA抵抗蛋白酶的水解和促使IgA通过分泌组织的粘膜进入分泌液内。分泌型IgA具有明显的保护体表,防御病原入侵的功能。 IgD(对应链):I
8、gD在血清内含量很低(少于总量的1%)。IgD较IgG1、IgG2、IgA或IgM更易被蛋白水解酶水解,而且易自溶。IgD 的生物功能尚不十分了解。目前已知的IgD活性抗体包括抗细胞核抗体、抗基础膜抗体、抗胰岛素抗体、抗链球菌溶血素 O抗体、抗青霉素抗体和抗白喉毒素的抗毒素。IgD与疾病的关系亦了解不多。 IgE(对应链):正常血清中 IgE含量极低。IgE主要由呼吸道和肠道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在鼻腔、支气管分泌液、乳汁与尿液中存在分泌型IgE。IgE是一种亲细胞抗体,能与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或组织中的肥大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结合,遇到花粉等各种过敏原后,则抗原与IgE在这些细胞表面结合,使
9、之释放大量活性介质,如组胺等,结果诱发I型变态反应。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补体反应是一系列酶促反应,其最终结果是在靶细胞膜表面形成MACs,同时产生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补体小分段。 补体免疫功能放大体系(天然免疫与适应性免疫)补体的固有成分:参与经典激活途径的成分(C1、C4、C2);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激活途径的MBL;丝氨酸蛋白酶;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成分(P、D、B因子); 共同:C3、C5C9。 由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激活的途径为经典途径;由MBL结合至细菌启动激活的途径,为MBL途径;由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表面,而从C3开始激活的途
10、径称为旁路途径。MAC(membrane attack complex):即膜攻击复合物,由补体系统的C5b C9组成。该复合物牢固附着于靶细胞表面,最终造成细胞溶解死亡。生物学功能:(1)增强吞噬作用,增强吞噬细胞的趋化性;(2)增加血管的通透性;(3)中和病毒;(4)细胞溶解作用;(5)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等。 细胞因子 (Cytokine,CK):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物质的统称。细胞因子可以旁分泌、自分泌或内分泌的方式发挥作用 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不同类型的细胞也可产生一种或几种相同的细胞因子;一种细胞因子可对多种靶细胞发挥作用,产生多种不同的生物学效应,称多效性
11、;几种不同的细胞因子也可同一种靶细胞发生作用,产生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学效应,称重叠性;一种细胞因子可以抑制另一种细胞因子的某些生物学作用,表现为拮抗效应;可以增强另一细胞因子的某些生物学作用表现为协同效应。 分类:白介素(Interleukin,IL) 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的细胞因子 (IL-1-IL-28) 干扰素 (Interferon,IFN) 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 IFNa,IFNb,(I型);IFNg(II型) 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物质 集落刺激因子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
12、SF) 指能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增殖分化,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集落的细胞因子 (GM-CSF,G-CSF,M-CSF, EPO,TPO)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Chemokine) 由白细胞与造血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分泌,可结合在内皮细胞的表面,具有对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趋化和激活活性。 CXC,CC,C,CX3C亚家族 其受体的受体的分类 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 受体的细胞膜外区有一个或多个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 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 其胞膜外区有两个不连续的
13、半胱氨酸残基和WSXWS基序。 I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 其胞膜外区有四个不连续的半胱氨酸残基。 II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 有富含半胱氨酸的基序。 趋化因子受体家族 G蛋白偶联受体,由7个疏水性的跨膜区组成,和相应的配体结合后,经偶联GTP结合蛋白而发挥生物学效应。功能:介导天然免疫: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表现为抗病毒和细菌感染作用。 介导和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由抗原活化的T淋巴细胞分泌,调节淋巴细胞的激活、生长、分化和发挥效应。 诱导凋亡:IL-2可诱导抗原活化的T淋巴细胞凋亡,TNF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刺激造血:由骨髓基质细胞和T细胞等产生刺激造血的细胞因子,在血细胞的生成方面起重
14、要作用。白细胞分化抗原: 是白细胞(还包括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等)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lineage)和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 特性: 大都是穿膜的蛋白或糖蛋白,含胞膜外区、穿膜区和胞浆区;有些白细胞分化抗原是以糖基磷脂酰肌醇(GPI)连接方式“锚”在细胞膜上。少数白细胞分化抗原是碳水化合物半抗原。 功能: (1)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细胞的相互识别,免疫细胞抗原识别、活化、增殖和分化,免疫效应功能的发挥; (2)造血细胞的分化和造血过程的调控; (3)炎症发生; (4)细胞的迁移如肿瘤细胞的转移等。 粘附分子:是指由细胞产生、存在于细胞表面、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
15、胞与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 性质:粘附分子大多为糖蛋白,少数为糖脂。 分布:细胞表面或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中。 方式作用:配体一受体 种类: (1)粘合素家族(integrin family) (2)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 (3)凝集素家族(selectin family) (4)钙离子依赖的细胞粘附素家庭(Ca2+-dependent cell adhesion molecule family ,Cadherin) *其它未归类的粘附分子 功能: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或细胞
16、-基质-细胞之间的粘附。 参与细胞的信号转导与活化、细胞的伸展和移动、细胞的生长及分化、炎症、血栓形成、肿瘤转移、创伤愈合等一系列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T细胞表面膜分子: TCR TCR-CD3复合体 CD4/CD8、CD28、CD152(CTLA-4)、CD2、CD40L;有丝分裂原受体、细胞因子受体 亚群:T cell T cell Naive T cell CD45RA effector T cell CD45RO memory T cell CD45RO CD4 T cell Th1 Th2 Th3 Th17 CD8 T cell CD4+CD25+ Treg cell B细胞B1 ce
17、ll:固有免疫;B2 cell:体液免疫 B cell表面膜分子:BCR、CD19-CD21-CD81(BCR 辅助受体)、CD40 共刺激分子 补体受体、Fc 受体、有丝分裂原受体、细胞因子受体、粘附分子功能:B-1细胞的抗原识别: 多反应性,识别抗原的特异性低。 抗原识别谱狭窄,主要识别TIAg多糖抗原 还识别某些变性的自身抗原,如变性的Ig,ssDNA B-1细胞的抗体应答 通过抗原受体交联被激活 产生以IgM为主的低亲和力抗体 不发生Ig类型转换 无免疫记忆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各类Ig,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 对抗原的处理及递呈 B细胞表
18、达MHC类分子,在其活化后表达水平显著上调。 B细胞捕获抗原-TDAg中的B细胞表位被BCR所识别 对可溶性抗原摄取能力强 B细胞递呈抗原-双信号 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 活化B细胞产生:IL-1,4,10,12,13,M-CSF,TNF 参与免疫应答,调节造血和炎症。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是指具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能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递呈抗原给T细胞 (MHC限制) 包括: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巨噬细胞(Macrophage)、B1细胞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 (Central lymp
19、hoid organ):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场所 Thymus Bone marrow Bursa 外周免疫器官 (Peripheral lymphoid organ):免疫细胞定居、增殖、应答场所 spleen lymphoids胸腺由胸腺基质细胞和胸腺细胞组成 胸腺基质细胞:胸腺上皮、巨噬细胞、DC、成纤维细胞 胸腺细胞:表达不同CD4/CD8分子的前T细胞 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主要是T细胞发育的场所 胸腺细胞:阳性选择、阴性选择1、阳性选择过程:前胸腺细胞最初为CD4、CD8双阴性细胞,此后CD4和CD8开始表达,同时出现在细胞膜上,称为CD4+、CD8+的双阳性细胞
20、。后者表面的T细胞受体(TCR)、若能与胸腺皮质上皮细胞表达的MHC I类或类分子结合(获得MHC限制性),即可分别分化成CD8+细胞或CD4+细胞(两者只能活化其中一种),不能有效亲和或亲和力过高的细胞将会死亡。2、阴性选择过程:是指经阳性选择后存活的单阳性(SP)胸腺细胞,在皮髓质交界处及髓质区,与胸腺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表面MHC -或MHC-类分子/自身肽发生高亲和力结合的被删除,以保证进入外周淋巴器官的T细胞库中不含有针对自身的T细胞。未与其发生结合的SP细胞,才能继续发育分化为成熟的具有免疫功能的CD4+/CD8+T细胞。这种现象称为阴性选择,也是T细胞获得中枢免疫耐受的主要机制。
21、最后留下的T细胞不到初始细胞量的1%。淋巴结: 胸腺依赖区(Thymus dependent area) T细胞依赖区 高内皮小静脉 淋巴细胞再循环 非胸腺依赖区(Thymus independent area) B细胞依赖区 初级淋巴小结(primary follicle) 次级淋巴小结(secondary follicle) 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功能:T、B细胞定居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滤过作用、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再循环的意义:使淋巴细胞能在体内各淋巴组织及器官处合理分布,带有特异性抗原受体的T细胞和B细胞不断在体内各处巡游,增加了与抗原和抗原递呈细胞接触的机会。
22、这些细胞接触相应的抗原后立即进入淋巴组织发生增殖反应,产生初次或再次免疫应答;并动员淋巴细胞至病原体入侵处,将抗原活化的淋巴细胞引流入局部淋巴组织及器官,同时完成T、B、APC细胞间协同的免疫应答作用,产生效应淋巴细胞,定向并相对集中地迁移定位于炎症部位,发挥免疫作用。 固有免疫应答:即天然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天然防御功能。 意义:非特异性;应答迅速;参与适应性免疫的启动和效应。参与固有免疫的组织、细胞与效应分子:组织屏障:皮肤 粘膜 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 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 单核-巨噬 中性粒 NK 细胞 NKT 细胞 T细胞 B1细胞 固有免疫效应分子:补
23、体 细胞因子 防御素 溶菌酶 特点:非特异性;可识别模式抗原;应答迅速;无免疫记忆形成适应性免疫应答:抗原 T/B 效应细胞 类型:B细胞介导 T细胞介导 正向免疫应答 负向免疫应答 场所:外周免疫器官 基本过程:识别活化 增殖分化 效应 主要特性:自已与非已 特异性 记忆性可能考到英文的名解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抗原(antigen,缩写Ag,不是银!):能诱导(活化/抑制)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
24、与相应的反应产物(抗原/致敏淋巴细胞)进行特异性结合(体内/体外)的物质。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抗原性),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抗原决定簇(antigen determinant,AD):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抗原表位(epitope):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也称抗原决定基。又称抗原决定簇。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是一类必须依赖Th细胞辅助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该抗原由T表位和
25、B表位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类抗原为TD-Ag,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是一类不需要Th细胞辅助即可诱导抗体产生的抗原。该抗原由B细胞丝裂原及多个重复的B表位组成,可使不成熟及成熟的B细胞应答,只产生体液免疫应答,不产生细胞免疫应答。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是指具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能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抗体(Antibody,Ab) : 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并识别抗原后,分化为浆细胞后所产生的
26、一种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两类。(现在认为,Ig与Ab没有什么区别)ADCC(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包被于靶抗原上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NK细胞是介导ADCC的主要细胞。调理作用(Opsonization):是指IgG抗体(特别是IgG1和IgG3)的Fc段与中
27、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 Fc受体(FcRI)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MAC(membrane attack complex):即膜攻击复合物,由补体系统的C5b C9组成。该复合物牢固附着于靶细胞表面,最终造成细胞溶解死亡。细胞因子(cytokine,CK): 是指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剌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蛋白质或多肽的总称。 CK 能调节白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 , 是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之外的又一类免疫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指编码主要
28、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这些基因彼此紧密连锁、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具有控制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等复杂功能。人类的MHC称为HLA。聚类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应用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称为聚类分化群。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是指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的统称,大多属于糖蛋白,以受体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在胚胎的发育和分化、正常组织的维持、炎症与免疫应答、伤口修复、凝血及肿瘤的进展与转移等过程
29、中具有重要意义。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receptor,TCR): 是T细胞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肽-MHC分子的分子结构, 通常与CD3分子呈复合物形式存在于T细胞表面。大多数T细胞的TCR由和肽链组成,少数T细胞的TCR由和肽链组成。B细胞抗原受体(B cell receptor,BCR): 是镶嵌在B细胞膜上的免疫球蛋白(mIg), 可以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相应的抗原分子。BCR通常与Ig、Ig(CD79a和CD79b)结合, 以复合物形式存在于B细胞表面。 成熟B细胞可以同时表达mIgM和mIgD。模式识别受体(PRR):指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或细胞器室膜上能够识别病原体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病原相关模式分子(PAMP):即PRR识别结合的配体,是病原体及其产物所有共有的、某些高度保守的特定分子结构。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