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问题(共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问题(共18页).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教育学问题三、简答题1、简述生产力发展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生产力的发展还决定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什么叫教育理念?简述现代教育理念的基本内容。教育理念:教师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1)新的教育观。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
2、和技能,而是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2)新的学生观。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能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3)新的教育活动观。教育活动具有双边共时性、灵活结构性、动态生成性、综合渗透性4、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5、简述教育的起源简述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源论:认为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二)生物起源论:认为生物竞争的存在是产生教育的基础。(三)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
3、模仿。(四)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五)生活需要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适应和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6、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是人(1)具有主观能动性;(2)具有各自的思想感情;(3)具有独特的个性(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1)具有身心发展的全面性;(2)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3)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三)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7、简述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与任务作用: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发掘者。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全
4、面实现教育目的。教师的具体任务包括三方面:教师必须搞好教学工作;教师要做好班主任工作;教师要关心学生健康。8、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主要有哪些区别?古代教育的主要特点: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与对立,鄙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职能。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现代教育的一般特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的广泛普及和普及年限的逐步延长。教育形式多样化。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同特
5、征。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的现代化。现代教育追求通才教育、全面教育,反映在培养目标上则是人才的通才性和全面性。9、简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和特点家庭教育的主要作用和特点:作用: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篇章,是个体社会化的奠基教育。家庭教育可以起到影响和调整学校教育的效应。家庭教育使儿童受到始终如一的道德熏陶。特点: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针对性、终身性、个别性等特点。学校教育的地位和特点:地位: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形式。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专门场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导向和枢纽。特点:学校教育职能的专门性;学校教育作用的主导性;学校教育组织的严密性;学校教
6、育内容的全面性;学校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学校教育形式的稳定性。10、国外主要教学论流派有哪些?赫尔巴特的传统教学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教学理论、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11、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12、学校智育的任务有哪些?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培养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使学生获得在日常智力和体力活动中常用的活动方式,如学习技能、操作技
7、能、社会活动技能等。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其中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13、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包括:新的学生观和新的教育活动观等 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等 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14、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改善学习方式;改革评价体系;改进课程管理。15、未来教育发展趋势?1)教育地位更加突出,各国都把教育放在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2)重视科教兴国,强化科学教育;3)积极推行义务教育,努力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加强民主化进程;4)强调
8、创新学习;5)教育面向未来,建立终身教育的新体系。16、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1根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2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3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4根据教师自身素养及所具备的条件。5根据教学方法的类型与功能。17、简述素质教育的理论要点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8、教师应具备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哪些方面?及沟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19、什么是教学?我国普通中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教学是一种由
9、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学的基本任务包括:(1)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智能和体力;(3)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4)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优良的个性品质。以上几方面的教学任务,是密切联系、互相渗透、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它们并不是具体的一节课要完成的任务,但每一节课的任务都要据此及实际情况来确定,并且正是通过每一节课扎实具体地完成各自不同的任务,而最终达到教学任务的全部完成。20、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有哪些?教学规律是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和普遍性的联系,对教学活动具有规约作用,是制订教学原则的重要依据。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
10、表现在:1)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辩证统一规律) ;2)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辩证统一规律;3)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培养个性辩证统一规律 ;4)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辩证统一规律21、简述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的区别。注入式教学,俗称“填鸭式”或“满堂灌”,是指教师不顾学生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并向他们灌输现成的知识,强迫他们呆读死记的教学思想。它违反了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唯心论的先验论和形而上学在教学工作中的反映。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
11、题、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它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要求教师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不断激发他们新的认知需要,以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向前发展。22、谈话法与讨论法有何区别?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思考并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方法。讨论法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相互启发、补充或争论,由教师小结,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认识的教学方法。23、简述教学工作基本环节备课、上课、布置与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24、简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及编写课时计划(教案)的一
12、般步骤备课的内容主要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等。教师编写课时计划(教案)的一般步骤是:(1)进一步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书,对教材的掌握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2)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3)考虑课的进行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4)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及板书设计。(5)写出课时计划:将设计好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文字的形式写出来,做到心中有数。25、上好一堂课应具备哪些条件?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合适、4)组织严密、4)积极性高、5)语言规范。26、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说服教育法
13、、情感陶冶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适当奖惩法、心理咨询法、参观、访问与调查法27、班主任工作职责与任务)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 教育和帮助学生搞好学习; ) 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 关心学生健康,抓好学生的文体活动; ) 组织和知道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实践 ) 协调好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28、良好班集体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如何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标志:1) 明确积极的共同奋斗目标; 2) 团结权威的集体领导核心; 3) 活泼正常的班级活动;4) 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自觉纪律; 5) 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班风29、如何建设良好的班集体:1) 开展班级活动,增强同学间的了解沟通; 2)选
14、拔和培养骨干,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3)确立奋斗目标,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4)开好主题班会,树立良好的班风30、简述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四、论述题1、什么叫启发性原则?联系实际论述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答: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发扬教学民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2、现代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联
15、系实际分析自身教师基本素质的优势与不足。 答: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联系实际分析(略)3、讲授法与谈话法有什么区别?你认为教学中怎样才能用好这两种教学方法?答: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方法。讲授法是教学的一种主要方法,其他教学方法都离不开讲授的配合。 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讲读四种具体方式。运用要求:()讲授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 ()讲授要有系统性和启发性; ()讲授时语言要清晰、简练、正确、生动。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
16、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思考并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方法。一般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可将谈话分为授新谈话、复习谈话、指导总结谈话三类。运用要求:()充分准备; ()讲究提问艺术;()倾听回答; ()做好归纳、小结。4、德育方法中的情感陶冶法和品德评价法有什么区别?你认为在德育过程中怎样才能用好这两种教学方法?答:(1)情感陶冶法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运用要求:创设良好的情境;用教育者的人格感化学生;与启发说服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 (2)品德评价法: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的德育方法。
17、运用要求:要以鼓励、表扬为主,惩罚、批评为主,切忌体罚;要以事实为依据,做到客观、公正;发扬民主、注重实效。 5、发扬优点与克服缺点相结合原则的含义及其贯彻要求 答: 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1)“一分为二”看待学生;(2)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6、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答:在德育工作过程中,既要用事实和道理进行正面疏导,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积极性,又要辅之必要的纪律约束。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18、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树立榜样,坚持正面教育7、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存在哪些弊端?你认为怎样才能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答:(1)弊端 德育工作中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德育工作者希望在短时问内看到效果,而没有看到德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德育过程中严重的知识主义倾向。重视德育的知识,不重视德育的实践。在德育过程中倾向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单向灌输和刻板空洞地说教,而无视受教育者品德学习的主体参与和情感体验;忽视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能动性,致使学生知行脱节,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不能互相转化;学生在遇到复杂社会现象需要做出道德判断时难以适应,甚至有的学生表现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19、”。德育管理中严重的主观主义倾向。德育缺乏明确的目标,明确的计划,单从个人意志出发,从个人兴趣出发。 德育研究中严重的经验主义倾向。重视个人的直接经验,却忽视间接经验的学习,不善于把当前的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德育评价过程中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德育评价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全面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避重就轻、泛泛而谈、轻描淡写。上述问题的后果是大大降低了德育工作的效果,使德育工作日益空泛和形式化。这是与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德育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不相称的,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十分不利。 (2)问题解决的策略。在思想观念上,真正地落实“德育为首”。教育者要切实
20、认识和理解德育在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像重视智育和升学那样重视德育。在知识基础上,教育者要加强德育研究。在德育研究过程中,要特别加强对一些新的道德现象和道德问题的研究,探索它们发生发展的规律性,为德育实践提供既有高度又有鲜明针对性的理论指导,从根本上克服德育工作单纯依靠上级行政指示或个别经验总结的做法,推动德育工作的科学化。建立合理的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克服传统的泛泛而论,又要克服一味强调量化的做法,使德育工作的评价能够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改善的作用。提高广大教育者自身的道德素质。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行过程中的榜样示范作用,建设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小环境
21、。在德育目标上,重视学生道德情感、道德信念的培养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重视德育目标的层次化、系列化,使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8、下列现象分别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什么规律?教师应如何遵循这些规律? (1)个体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2)个体身高和体重的发展有乳儿期和青春发育期两个高峰。(3)有的人音乐天赋较好,有的人则擅长绘画。答:(1)个体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中要做到循序渐进;(2)个体身高
22、和体重的发展有乳儿期和青春发育期两个高峰。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教育中要做到要善于抓住关键期;(3)有的人音乐天赋较好,有的人则擅长绘画。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中要做到因材施教。9、德育工作为什么要求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炼之以意、导之以行” ? 答:知、情、意、行是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知、情、意、行的统一是衡量思想品德形成的标志;在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促进,从而推动品德的发展。道德行为受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调节,同时又影响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所以,德育工作只有做到“晓之以理、
23、动之以情、炼之以意、导之以行” 才能保证学生知、情、意、行得以统一协调发展,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10、案例分析 某中学有位新上任的语文老师,对教学非常认真负责,也能主动向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如经常去听他们的课,也看了许多教学视频。但是令她苦恼的是,尽管她将那些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与方法运用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却总是不太好。 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原理分析令该教师苦恼的根源,并说说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 选择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选择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基于对具体的教学中多个因素的分析,包括:(1)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24、2)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3)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4)学校教学时间、教学设备和条件等;(5)教师自身素养、教学经验及个性特点(6)教学方法的类型与功能。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运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不能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和方法。案例中的老师尽管教学态度认真,也乐于学习,但是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原因正在于此。 11、案例分析 某中学初二1班转来一个学生小山,他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差,很少按时完成作业。班主任李老师多次找他谈话,与他讲学习的重要性,小山每次都点头,但回到班上却表现依旧。李老师家访后了解到小山的父母几年前离异,跟着母亲一起生活。父母都很少关心她的学习,由于学习基础差,他跟不上
25、班,对学习也没有兴趣。如果你是小山的班主任,你将如何做好小山的教育转化工作?请依据德育中“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进行分析。 答: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统一是衡量思想品德形成的标志。是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因素,由知到行的统一不是自然实现的,离不开情和意等因素的中介作用;在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等要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所以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晓知以理,动知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对小山进行教育转化
26、工作也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作用,必须做到晓知以理,动知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具体措施(略)12、案例分析 为体现教学新理念,赵老师决定在教学中自己少讲,将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和同学间的合作学习。他认为,这样做不但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自己也能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可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找老师发现效果并不好。 试结合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对赵老师的教学改革不成功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答: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过程。 教师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1)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还起着引
27、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2)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的形成;(3)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学生的积极主体作用表现在:(1)学生对外部信息具有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2)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时体现的独立性、创造性。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重视学生主体因素,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受锻炼得发展。原因:没有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统一起来。改进:(1)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的引导、规
28、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2)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学法态度和学习方式的正确引导。 13、上课铃一响,初二某班数学教师手捧批改好的作业本兴高采烈地推开教室门,突然“啪”的一个纸团向他飞来,正好打在他脸上,学生们随着大笑起来,尔后鸦雀无声。在紧张的气氛中,教师看到了坐在后面一排的一位男同学勾着头红着脸,不时偷偷地瞄老师一眼。恶作剧的制造者显然就是这个学生。教师正想狠狠地批评他一顿,但看学生的表情已有悔意。问题:(1)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此刻这位教师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为什么这样处理?理论依据是什么?(提示:运用德育原则与方法的相关原理进行分析)(2)如果该教师立即严肃批评这
29、位学生,并要求他马上向老师赔礼道歉,下课后上交不少于500字的书面检讨,请问这种处理方式行不行?(提示:运用教师素养及师生关系等相关原理进行分析)答:(1)处理方法:该教师可以有意无意的走到这个学生身边,告诉全班同学说自己刚才被吓了一跳,因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砸向了自己,心理在想,这下完了,我要破相了,幸好是一个纸团,不然真的我就会破相了,你们也担心老师被砸伤脸不?是啊,谢谢大家对我的关心,由此看来,我们在教室里玩耍时还是要小心哦。接下去继续上课,待下课后再找这个学生谈话,鼓励他自己说出事情发生的经过,并随机进行教育。理论依据:正面教育原则教育者以说理疏导的方式来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以形成良好
30、的思想品德的德育原则。贯彻要求:坚持正面说理,疏导思想,以理服人。树立先进典型,利用榜样教育引导学生进步。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答(2)不行。学校师生关系的特点:()民主平等;()爱生尊师;()教学相长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思想基础:教师的权威不再建立在学生被动与无知上,而是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建立在对学生坦率、开朗的基础上;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或是提供利用的资料库,而是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的向导,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建立教师威信影响教师威信的因素: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善与同学交往的能力;教师对评价手段的合理运用()善与同学交往师生交往经历的基本步骤:接触亲近共鸣信赖()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善于换位思考、理解学生,满足学生正当要求。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