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共8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6793006 上传时间:2022-05-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共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共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摘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继承和整合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诸方面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以积极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学生和国民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防治各种心理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必须扎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继承和借鉴经典心理

2、健康教育模式的经验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的基本体系。关键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国传统文化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由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概念的主观臆造或翻新,而是在整合借鉴西方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诸方面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历史的必然性。1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健康这一概念最早由玛丽贾赫德1958年在当代积极心理健康观一书中提出,认为积极心理健康可以被视为促进持续发展的人格特征或为人格和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状态。他认为积极心理健康包括:积极的自我态度,全面的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自主发挥功能的能力,对现实的准确认识;能掌控自己周围的环境。

3、目前,积极心理健康的内涵有了新的演绎和发展,主要包括:情感控制;情绪调节;自我感觉良好;积极的人生观;良好的应对技能;交朋友的能力;幽默感;积极的自我感觉等。“积极心理健康”为创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2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治疗是由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1969年在德国开设自己的心理诊所之后,逐渐形成的心理治疗思想。与从疾病出发、把患者看成是疾病载体的传统的心理治疗有所不同,积极心理治疗从人的发展的可能性和能力出发,强调每个人天赋的潜能在解决心理问题中的重要性。积极心理治疗中的积极这个概念,意思是说治疗并非首先以消除病人身上现有的紊乱为准,而是首先在于努力发动患者身上存在的种种能力和自助

4、潜力积极心理治疗拓展了积极心理健康的实践领域,丰富了积极心理健康的内涵,为创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实践基础。3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最早在1954年出现于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但直到美国心理协会前主席马丁赛里格曼在1998年的美国心理协会年度大会上明确提出把建立积极心理学作为自己任职内的一大任务时,积极心理学才开始正式受到世人的关注。积极心理学是以一种新的视角诠释心理学,将心理学的研究关注点放在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方面,是一门旨在促进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发展完善和自我实现的科学。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那些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并得到良好的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环

5、境条件下的普通人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为创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直接的思想动力。4积极教育积极教育是20世纪末美国发起的蔓延西方的一场教育运动。积极教育就是指以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力量为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为主要途径,最终达成培养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而实施的教育。积极教育重视技能、态度、行为、交流风格等的教育,强化个体自信、自尊、忍耐、尊重他人、爱护环境等积极品质,以此激励、促进个体和人类的发展。积极教育的核心价值观表现为:所有人不论年龄和生活状况,都能学习和成功;持续的创造性的方法要能打开一个人的心智;家庭、学校、专业人员、环境和年

6、长的人整合起来为当代和未来的学生提供支持;重视和尊重人的文化遗传、年龄、生活情景、信仰和个人的特点。积极教育的兴起,为创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教育学的支撑。5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继承和整合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诸方面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而创立的以积极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学生和国民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它针对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把重心放在“诊断和消解痛苦”等问题上,提出要坚持积极的评价取向,加强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和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用积极的心态

7、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进行解读,诠释和解决当前的许多社会心理危机、矛盾、冲突和困惑,用积极的内容和方式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让个体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使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使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使生命最佳状态得以丰富和发展,从而塑造与和谐社会相匹配的充满乐观、希望和积极向上的美好心灵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第2页。概括地说,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防治各种心理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国文化根基文化学认为,

8、“文化世界不仅是人类创造的,而且同时也在不断地创造着人类,创造着不同国家、民族、社区人们的性格、心理、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种种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必须扎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这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浩然正气”,“至大

9、至刚”,“塞于天地之间”,形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明进步的精神脊梁,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赋予了历史的灵魂。2“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以至中国文化中最古老、最广泛的概念之一。周易大传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序”,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和社会发展共生的规律。当人遵守自然和社会发展和谐共生的规律时,“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表明了中国传统文化既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又注重人必须不断认识自然规律、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的特点。“天人合一”促使心理健康教育与自然、社会和谐有机统一起来,从而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生态学的理念和范式

10、。3“致中和”的理想境界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也就是说,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这些性情没有表现出来之前处于一种不偏不倚的平衡状态,就是所谓的“中”;如果表现出来时,则应遵循“道”,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就是所谓的“和”。做到了“中和”也就使情感(绪)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和调节,从而使身心健康地发育,即“致中和万物育焉”。积极心理学认为,对积极心理品质的缺乏、对立、夸大都会导致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实际上就是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可见,“致中和”构成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想境界的历史基础。4“性善”主导的人性论思想不

11、同的人性论预设决定着人的向善性与向恶性。性善、性恶、性无善无恶三派学说争论两千多年不绝,但是性善论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始终占主导地位。孟子开创的性善说认为人生而就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孟子公孙丑上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他还提出人天生就有“不学而能”的“良知”与“不虑而知”的“良能”。“性善说”揭示了人的向善的内在可能性,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人的光明面、人的优点与价值,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和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促进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提供了人性向善的逻辑起点。5“预防”与“整体”的中医

12、养生精髓中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和“整体”观念是其理论精髓,与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黄帝内经素问就曾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这种预防为主、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传统医学理念一是把顺应自然作为养生的重要原则,强调要“顺四时而适寒暑”,并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二是把精神情志的调摄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三是重视保养正气在养生中的主导作用,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认为人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人体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13、,人体必须适应四时气候变化,否则就会损伤身体而生病。同时强调精神情志活动对人健康的影响,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与人体健康状态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现代“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医学模式和整体健康模式,从而为心理健康教育摆脱西方的病理学模式、医学模式而走向生态学模式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思想基础。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简单否定,而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矫正、发展和补充。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可分为四类,分别是医学模式、社会学模式、教育学模式和心理学模式。5综合这几种模式不难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被动、补

14、救向积极、主动、预防和发展的方向转型;从面向个别学生和学生的问题向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方向转型;从专职教师的专门服务向全员参与的全过程、全方位服务方向转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继承和借鉴这些经典心育模式的经验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的基本体系,主要包括方向与目标、任务与功能、对象与内容、原则与特点、途径与方法、效果与评价。1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与目标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秉承积极心理学对人性持积极评价的取向,研究和教育重心是人和社会的积极因素方面,坚持“弘扬浩然正气”的大方向。马斯洛曾经指出:“如果一个人只潜心研究精神错乱者、神经病患者、心理变态者、罪犯、越轨者和精神脆弱

15、者,那么他对人类的信心势必越来越小,因此对畸形的、发育不全的、不成熟和不健康的人进行研究,就只能产生畸形的心理学和哲学。”6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相对立,而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矫正。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一般划分为三级:一级目标是以预防教育为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二级目标是以解决心理问题为主,针对普遍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和咨询,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三级目标是以治疗心理疾病为主,针对有心理障碍和疾病的个体进行心理诊断和治疗。长期以来,实践的重心通常局限于三级和二级目标,而对一级目标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强化一级目标,兼顾二

16、级和三级目标,实现三级目标之间的有机统一,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全体学生,体现在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2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与功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观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因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上,如积极的思维品质、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积极习惯的养成、积极人格的塑造、积极认知方式的形成、积极意志品质的磨练、积极心态的调整、积极组织与积极关系的建立等。具体来说,包括培养真诚、忠诚、坦诚、诚实、正直、仗义、率真、信用、自信心、自制力、情绪控制能力、情绪调节能力、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

17、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吸引力等积极心理品质和各种智力潜能和非智力潜能的开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不仅包含发展性功能、预防性功能和补救性功能,还致力于使人具有积极的理想追求、较好的社会功能、高效率的工作状态、建设性的人际关系、独立自主的人格和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等。对学生来说,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尤其突出提高学习效能,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会学习,提高学习热情,改善学习能力。3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与内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主要聚焦在少数问题学生身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在指向问题学生和学生的问题的基础上,特别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并且还包括教师和家长。使所有人既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又是接受教育的

18、对象,从而构建起新型的教育结构内在的双主体的平等关系。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谢恩罗普兹等选取美国四个主流咨询心理学杂志进行内容分析,将积极心理品质按频次由多到少做了归纳和总结,具体内容及顺序为:价值观、道德规范、自我效能、成就、自尊、调节、应对、移情、目标设置、自我概念、问题解决、自我控制、亲情、思想开放、现实化、幸福感、动机、希望、适应性、一般能力、领导力、生活满意度、创造性、洞察力、见识、乐观、灵性、道德判断、情感智力、爱、生命力、积极情绪。根据我国国情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时间指向(过去、现在、未来)、活动类型(生活、学习、工作、社交)、

19、关系维度(对人、对事、对己)等,可将下列十四项优先列为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增进主观幸福感、提高生活满意度、开发心理潜能、发挥智能优势、改善学习力、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加沉浸体验、培养创新能力、优化情绪智力、健全和谐关系、学会积极应对、充满乐观希望、树立自尊自信、完善积极人格。4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特点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尊重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着重强调:激扬生命、播撒阳光雨露;分享欢乐、传播幸福;开发潜能、增强心理免疫力;学会应对、提高生活学习效能;扬长避短、发挥多元智能优势;预防和发展为主,修复为辅;全员参与、突出自主发展团体训练为主兼顾个别咨询;情景体验、活动参

20、与兼顾认知传授。5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倡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的途径,形成以学校分管领导为统领,以专业心理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学科教师为生力军,以家长为后援,以正向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和媒体宣传为积极氛围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在具体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更加强调情景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比如:多元智能途径、心理情景剧、心理活动课和心理拓展训练等都被证明是学生喜闻乐见又富有成效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6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与评价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除了表现为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所追求的心理问题的消解,心理障碍的减少以外,更看重如下几

21、个方面。第一,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个人层面上的积极人格特质包括:乐观、爱、职业能力、勇气、交往技能、美感、宽恕、创造性、天赋和智慧等;群体层面的积极组织系统包括如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促使个体发挥其人性中的积极品质,如责任感、利他、文明、忍耐和职业伦理等。第二,主观层面的积极情绪体验。如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沉浸体验、自尊自信、乐观希望,等等。第三,心理问题的积极预防。单纯地关注个体身上的弱点与缺陷不能产生有效的预防效果,应该通过发掘其自身的力量来有效地预防心理疾病。人性层面的积极力量和美德,如勇气、乐观、爱、交往技能、职业道德、信仰、希望、忠诚、坚韧等,这些积极心理品质对心理疾患起着不可忽视的预防、调节和缓冲作用。第四,临床心理学模式的转变。未来的心理治疗不仅仅是修复创伤,将会更加提升人们所具有的美德和力量。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最核心的评价是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评价,把评价当做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因而对形成性评价情有独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经常的形成性评价,可以经常监控、调整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也可以使学生不断得到反馈和强化,自觉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希望本文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到你。精品文案资料范文分享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