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共1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共14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国培计划(2016)”河南省南阳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62号)、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国培计划(2016)”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的通知(教师2016692号)等文件精神,提升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该及教育教学水平,继教网与河南省教育厅、南阳市教育局及项目县教育局等多级教育行政部合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如下。一、 研修目标(一)学员目标1.更新信息技术应用理念,理解“能力提升工程”的目标与
2、价值,掌握信息技术应用主要特征,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意识得到强化。2.了解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能力类型,丰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储备,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方法,信息技术应用综合素养得到优化。3.进行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训练,生成了信息技术应用的新成果,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的教学创新能力明显增强。4.参与混合式培训过程,掌握混合式研修方式,获得“智慧众筹”的实践体验,基于校(园)本实践的信息化专业发展意识与能力同步提升。(二)县域目标1.建立县域混合式研修良好机制,实现线上线下研修活动的有效协同。2.实践中锤炼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团队,提高本土指导团队的服务绩效。3.培植县域内信息技术应用学校
3、(幼儿园)典型,牵动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深化。4.生成信息技术应用的资源和课例,县域资源库存储丰厚、应用高效。二、研修对象南阳市淅川县、新野县、桐柏县中小学幼儿园13260名教师三、培训阶段和内容设计(一)培训阶段设计 适应河南省南阳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项目需求多层次、个性化的特点,本次培训阶段设计选择理念技术基础能力专项能力的认知思维过程与实践应用逻辑,为不同发展需求的参训者创造宽松的选择环境和个性化发展空间。具体阶段设计与环节、任务安排见下图:(二)培训内容设计培训内容预生互补、静动结合,其中网络空间主要支持学员进行静态资源即预设课程的学习探究,学员在PC机上进行系统的课程学习、完
4、成作业和问题探究,在移动终端上进行信息查询、碎片化学习、个别问题交流和即时感悟提交,优势互补实现时间利用和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园本空间重点支持学员合作学习、动态生成及实践探究,促进学员集思融智、认知积淀、学用转化和创新生成;区域空间重点支持专业指导与成果推广,实现静态资源的活化展示及动态资源的辐射推广。1.预设网络课程维度模块专题(课程)信息技术应用理念与方法(44学时)综合素养初中教师、桐柏小学教师选修不少于28学时课程(淅川、新野)小学、幼儿园教师选修不少于14学时课程信息技术应用理念信息技术应用技巧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能力(96学时)互动交流能力初中教师、桐柏小学教师选修不少于32学时课程(淅
5、川、新野)小学、幼儿园教师选修不少于16学时课程思维导引能力技术支持教学能力课件(程)制作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资源管理与使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专项能力(144学时)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初中教师、桐柏小学教师选修不少于40学时课程(淅川、新野)小学、幼儿园教师选修不少于20学时课程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以维度为单位规定必选学时,其中“信息技术应用理念与方法”维度必选28/14学时课程,“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能力”维度必选32/16学时课程,“信息技术应用专项能力”维度以模块(系列)为单位必选40/20学时课程。(二)研修任务安排承载资源生成的研修活动,以任务为驱动,结合培训阶段,安排五项
6、研修任务。模块混合研修任务及活动学员任务坊主任务线上任务线下研修线上辅导任务线下研修组织模块一:做好研修准备3天1.完成培训前测(诊断测评)。2.学习“认识我的研修任务”课程。参与教研组组织的“平台操作及学习流程研讨交流会”。1.建立工作坊QQ群。2.动员组织学员熟悉平台操作及学习流程。组织学员参加“平台操作及学习流程研讨交流会”。模块二:信息技术应用理念与方法2周1.学习综合素养必修课程2.参与线上主题为“我的师德追求”的研修活动。3.提交1篇“我的师德追求”。4.选课并进行课程学习。5.参与线上研修活动,反思聚焦,结合自身测评结果确定研修任务,提交1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参训计划”。
7、1.参与教研组交流研讨活动,组内同伴学习师德,交流心得。2.参与教研组内研讨交流活动,组内同伴交流研修规划。1.批改学员提交的作业。2.参加专家视频答疑、在线研讨活动。3.视需要组织与师德相关的主题活动。4.在工作坊简报中展示优质研修计划。组织学员参加“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交流活动,为学员制定规划提供咨询。模块三: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能力3周1.选课并进行课程学习。2.参与“基础能力应用与技术选择方案”研修活动,与同伴交流疑难问题。3.提交1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技术应用课例等)4.参加专家视频答疑、在线研讨活动。1.参与教研组组织的活动,组内汇报个人选择此项新技能的原因,同伴
8、协助诊断其可行性并提出建议。2.参与教研组组织的活动,同伴交流完善“基础能力应用与技术选择方案”。1.坊主关注、指导学员的方案打磨,视需要组织专题研讨。2.评阅学员提交的“信息技术应用成果”。3.在工作坊简报展示学员的优秀成果组织学员参加“基础能力应用与技术选择方案”交流会。模块四:信息技术应用专项能力3周1.选课并进行课程学习。2.参与“应用成果实践应用”的研修活动,交流教与学的优秀课例。3.提交1节体现信息技术且同步与教学进度的“教学课例”4.参加专家视频答疑、在线研讨活动。1.参与教研组组织的磨课活动,同伴交流研讨,打磨教学设计。2参与教研组组织的同伴听课、评课,相互点评并形成最终“信息
9、技术应用成果”。3.参加“专家到一线、技术进课堂”巡回指导活动。1.评阅点评学员提交的“教学课例”。2.在工作坊简报中展示优秀“教学课例”。参与、组织学员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并对最终形成的课例进行交流研讨,最终形成优质课例提交工作坊共享。活动五:规划持续发展1周1.个人总结参训收获,诊断薄弱点,提交1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持续提升行动计划”。2.完成后期问卷。参与教研组组织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持续提升行动计划”交流活动,分享优秀计划。1.工作坊评选、展示优秀成果供全体学员学习借鉴。2.根据评优方案评选出优秀学员。评选优质应用成果,在推荐个项目。四、培训安排(一)培训时间2016年10月至2016
10、年12月(详细时间另行通知)(二)进度安排培训安排分为前期准备、培训者培训、启动预热、学员研修阶段、考核评优和总结结业六个阶段。培训进度具体安排如下:阶段时间培训安排活动形式前期准备1. 结合本地需求,制定项目实施方案2. 准备培训平台和培训课程资源3. 组织报名建坊培训者培训阶段2016.10对项目县骨干培训者进行培训集中面授启动预热阶段2016.101. 开学典礼,培训动员2. 学员网上注册,熟悉培训流程集中+远程学员研修阶段2016.102016.111. 确定研修任务2. 在线选择课程进行学习3. 参加在线研讨以及答疑活动4. 参加校本研修活动5. 参加区域研修活动 6. 完成线上、线
11、下所有研修任务网络研修+校本研修考核评优阶段2016.112016.121. 开展评优活动,评选优秀2. 根据考核标准,评定学员成绩总结结业阶段2016.112016.121. 分类编辑培训成果并展示2. 提交培训总结3. 举行结业典礼五、组织管理(一)管理与辅导结合区县内原有的校本研修管理方式,建立多层级管理、双层级辅导的研修模式;通过“省区县学校”三级管理的方式,全面掌握学员学习信息,建立及时有效的信息传递渠道,对培训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通过“区县工作坊-学校教研组”双层级辅导的模式,建立与校本研修模式相匹配的网络研修环境,全面推动混合式研修模式的常态化应用。根据教育部对混合式研修模式的要求
12、,区县工作坊由区县管理员协调成立,原则上由50-100人构成一个工作坊,每个区县工作坊配备1名坊主,建议由区县内的学科教研员或学科带头人担任。学科教研组由学校校长协调成立,每个学校每个学科成立1个学科教研组,如校内资源有限,可由区域内中心校协调,跨校组成学校教研组。每个学校教研组配备1名组长,建议由校内教研组长担任。(二)继教网内部组织结构及职责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成立国培项目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亲自挂帅,负责项目的统筹管理工作。为了做好本次培训,领导组下成立项目协同管理团队,负责培训过程中的项目实施管理、课程配置、教务管理、教学支持、技术支持、质量监控和客户服务等工作,具体如下图:(三)
13、区县辅导团队工作职责1教研组组长(1)熟悉平台和培训相关资料。培训前组织学员熟悉研修平台,帮助学员了解研修流程。(2)建立教研组QQ群等工作坊沟通渠道,及时传达坊主对培训的通知及要求。及时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反馈和解答。(3)结合继教网对项目主题、时间的要求和安排,设计本教研组在培训期间的研修计划,对本教研组原有的校本研修计划在内容上进行调整,以符合本次培训的主题要求,严格按照培训研修计划组织学员参与线上网络研修及线下校本研修。(4)设计线上网络研修活动内容,在项目开展期间结合本校校本研修活动内容开展相应的线上研修活动。(5)督促学员及时完成培训内容,并对学员在线上提交的作业等内容给出指
14、导意见。(6)撰写并发布教研组简报不少于3期。(7)定期整理教研组优秀研修成果,上报坊主。2工作坊坊主(1)建立工作坊QQ群等工作坊沟通渠道,及时传达项目组、管理员对培训的通知及要求。及时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反馈和解答。(2)指导和督促坊内学员日常学习活动,通过平台功能、工作坊QQ群等多种方式,指导学员掌握远程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辅导学员有效开展网络学习。(3)设计坊内研讨活动主题,组织工作坊学员开展线上研讨活动。(4)撰写并发布工作坊简报不少于3期。(5)批改学员提交的作业,并给出改进提升建议。(6)定期整理工作坊优秀研修成果。上报继教网项目组。(7)做好工作坊培训总结工作。(四)区县
15、管理团队工作职责1校级管理员(1)制定本校校本研修规划,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研修活动。(2) 负责遴选教研组组长,指导并督促教研组组长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3)定期在平台上巡查校本研修活动开展情况,并及时督促。(4)撰写并发布工作简报,展示本校研修成果和研修情况。(5)制定相关奖励机制,对优秀教研组或个人给予奖励,保障本校校本研修工作的顺利实施。(6)对学员参与校本研修的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并给出评价,并在平台中对学员在校本研修过程中的表现给予相应分数。2. 区县管理员(1)制定区县内校本研修规划,选定本区县校本示范校。(2)培训期间选派校本督察组成员对本县各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进行督查指导。
16、(3)定期组织校级管理员、教研组长对阶段性工作进行汇报。(4)撰写并发布工作简报,展示本区县研修成果和研修情况。(5)做好组织评优、总结表彰宣传工作。(6)建立本地优质资源库,整理并展示本地区的优秀资源。六、考核方案(可根据省内要求更改,但应符合研修任务流程)考评坚持自我考评与他人考评相结合、过程考评与终结考评相结合、合格考评与激励考评相结合、定量考评与定性考评相结合的原则,对学员、坊主分别进行考核。具体办法如下:1. 学员考核方案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考评标准满分考评者过程性测评课程学习初中学段和桐柏全学段:学员要选学100学时课程,网上学习累计达到1800分钟记30分,小于1800分钟时此项考核
17、成绩=实际学习时间/1800(分钟)30分(淅川、新野)小学、幼儿园学段:学员要选学50学时课程,网上学习累计达到900分钟记20分,小于900分钟时此项考核成绩=实际学习时间/900(分钟)20分30继教网(网络平台自动记录生成)参与活动至少参与1次线上研修活动并完成每个活动的所有环节,每次记10分,满分10分10继教网(网络平台自动记录生成)阶段成果作业1:提交1篇“我的师德追求”。提交记10分,若未提交或者提交的内容有抄袭现象此项考核记0分。 10继教网(网络平台自动记录生成)作业2:提交1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持续提升计划”。提交记10分,优秀加5分,良好加3分,合格加1分,抄袭记0分1
18、5坊主研修成果应用成果提交1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课例等)。提交记15分,评定为优秀加5分,良好加3分,合格加1分。抄袭记0分20坊主实践应用教学案例提交1节体现信息技术应用且同步教学进度的“教学课例”。提交记10分,评定为优秀加5分,良好加3分,合格加1分。抄袭记0分。15分坊主备注满分100分,累计达60分及以上为合格2. 坊主考评评价指标考评标准分值考评者学员合格率超过95%记20分,超过90%记15分,超过80%记10分,低于80%记5分20继教网网上统计学员成果批改率学员提交的课例成果批改率达100%记20分;超过90%记15分;低于90%记10分;未批改记0分。20
19、继教网网上统计网上研修活动组织情况在社区内发起活动,数量超过3个记25分,数量低于3个记15分,数量为0记0分。25继教网网上统计学员满意度全体成员对辅导者研修活动的组织管理、专业指导、服务态度等综合表现做出评价,满意度超过90%记35分,满意度超过80%记25分,满意度低于80%记15分。35学员评议坊主管理机构审核七、跟踪指导1.持续开放网络平台。项目结束后,“网络社区”和“教师社区”仍常态运营,持续开放学员的研修平台和个人空间,并增设“经验交流”、“问题探究”、“成果展示”等栏目,为学员常态化的信息技术应用研修提供良好交流平台。2.保持训后发展惯性。以本项目的最后一个环节“信息技术应用再
20、发展行动设计”为线索,关注学员训后依据行动设计的再发展实践行动,发挥基于网络的督促、指导、服务等作用,帮助教师在培训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发展惯性。3.指导生成资源深度加工。引导学员把培训生成的信息技术应用资源在教学中加以充分应用,伴随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打磨完善,并置于校本教研活动中研讨交流,从而推动生成资源的再度生成与深度加工。4.采集项目后再发展样本。通过网络问卷、现场访谈、微信交流等方式,采样跟踪学员项目后信息技术应用的再发展,既对学员给予可持续的关注与指导,又捕捉改进培训的有价值相关信息。5.建立优秀成果集散机制。基于网络功能与运行机制,努力把学员训后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充分聚集上来,组织专家认真研评、筛选建库,并通过有效途径、恰当方式加以传播,放大成果应用效能,引领学员实践创新。6.寻求网络支持校本研修新合作。在多样化跟踪指导学员个体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继教网校本研修=常态化团队学习”新机制,优化网络支持校本研修的内容和方式,寻求网络跟踪服务的新路径与新突破。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