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学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学中的应用.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通过对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认识,结合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学中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关键词环境心总是在不断地解释环境,解释自己,同理学环境认知认知地图环境一行为意象建筑学人类一直在探索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人类时也在不断地利用和改造环境,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人际交往、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人所处的环境,也影响着人类自身。研究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20世纪60年代末,面对城市环境的严重恶化及其对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和行为方式所产生的种种消极影响,环
2、境心理学首先在北美兴起。提高人类对自身及其所处环境的认识,建立和谐的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环境一行为研究的永恒主题。环境心理学中环境与行为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人通过身体器官感觉到外部环境的各种刺激;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大脑将感觉到的刺激与以前储存的记忆表象进行比较和识别,即进行联想;在识别和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对环境的判断和认识,即形成“行为环境”;个人可感知到的环境信息储存备用,或就此作出行动反应。人通过多种感觉体验环境,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动觉以及温度和气流与环境体验的关系。同时考虑不同环境中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环境心理学中另外的基础理论是环境认知和认知地图,美国城市规划专
3、家凯文林奇提出城市认知地图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即:路径、标志、节点、区域和边界。清晰的城市公共认知地图,有助于市民的公共活动和社会交往。认知地图简便易行,具有形象、直观的优点,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使用者对环境的记忆和评价,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已获得广泛认可,并得到推广应用。建筑设计中的环境一行为研究的目的是要扩大和深化传统的功能适用要求;不仅要考虑人的生理需要、人体尺寸及其动作规律、可观察到的人流流线和活动,而且还要外延和深入至人的心理、行为和社会文化需求,包括人怎样感知和认识建筑外观和室内环境,怎样占有和使用空间,怎样满足人的社会交往需要,以及怎样理解建筑形式表达的意义和象征等。例如对于城市外部公
4、共空间活动的研究,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中动作性行为习性。有抄近路、靠右(左)通行、逆时针转向、依靠性等;体验性行为习性有看人也为人所看、围观、安静与凝思等。基于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外部空间设计建议:设置有利于公众接触和交往的外部空间加强外部空间的生气感;兼顾私密性活动;形成私密性一公共性层次;合理满足人的行为习性等。对于旧城更新的设计建议:认真进行社会调查;提倡公众参与;选择合理的更新方式;保留对居民有意义的物质元素;设置半私密(半公共)空问和社会交往空间:充分考虑安全防卫的需要等。环境心理学作为一个兴起不久,又是多科学交叉的学术领域,作为建筑师应该了解与环境一行为研究有关的心理学基本知识及
5、当前关于建筑环境与人的行为关系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其在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以此作为参考和借鉴,可以深化设计并提高设计水平。当前建筑学中的环境一行为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进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基于行为的建筑设计过程环境心理学家提出过许多改进的建筑设计过程,其中蔡塞尔归纳出的“设计循环模型”可为代表。它特别强调三点:(1)初步设计阶段,着重收集包括环境一行为信息在内的设计质料,并制定相应的设计标准;(2)进行使用后的评估,在工程竣工并使用一段时间后,评估所完成的项目,了解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初步设计计划阶段所制定的、基于行为的设计标准,并将所得到的“诊断质料”反馈应用于下一个设计项目的计划阶段;(3)
6、形成循环模式,持续实施“假设一实施一验证反馈”这一循环模式,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系统的基于行为的设计质料。2建筑使用后的评估建筑使用后的评估就是在建筑投入使用后评价建筑的绩效将评估的建筑或场所的实测质料与建筑或场地的绩效标准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合格,并将有关的信息反馈给业主、使用者、设计人员和有关部门,或者作为基础质料,供今后同类建筑或场所设计使用。包括:经有关部门认可作为设计指南;作为修改设计规范的佐证;供业主、使用者和设计者参考等。持续的使用后评估,对与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减低建造和维护成本,提高建筑和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3环境一行为信息按照心理学家提出的新设计模型,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当收集与
7、环境、行为及其交互作用有关的多科学的研究信息,即环境一行为信息。环境一行为信息可分为三方面:(1)不同尺度的场所和场景的信息。其中宏观尺度的信息主要来源于文化人类学和人文地理学;而微观尺度主要来源于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和工效学。,(2)不同使用者群体的信息,主要涉及不同使用群体对建筑环境的要求。这方面的信息来源于社会学、心理学和各种社会调查。(3)环境一行为现象的信息,包括人体测量、工效学研究、环境对生理的影响、环境知觉、环境认识、环境应激、环境评价、环境态度、空间行为、象征和意义等。这方面的(1) 研究信息大部分来源于心理学,一部分来源于社会学、工效学和文化人类学。4建筑的意象环境心理学研究发
8、现:建筑的使用特点、所包含的意义、可见性以及形式特点在形成建筑意象中起主要作用。(1)形式特点。建筑物的大小、形状、外表、质量和周围环境都会影响意象的形成。其中建筑的外轮廓对记忆起着最关键的作用。清晰的外轮廓是区别建筑及其周围环境的明显边界,它使建筑从其周围背景中突显出来成为图形。只有当图形于背景差异显著时才能使建筑更引人注意。当每一栋建筑都轮廓独特时,过分的多样又会导致单调。没有作为背景的、大部分建筑的千篇一律,就没有作为图形的、重点建筑的鹤立鸡群。(2)可见性。可见性与观察者的位置(视线、视距、视野)和建筑周围环境有关。(3)使用特点和意义。使用频繁程度和使用的独特性也是影响建筑意象的主要
9、因素。(4)使用者的综合建筑意象。对一种建筑风格的偏爱与理解因群体而异,对社会各阶层而言,不存在“正确的”建筑艺术。每一个建筑师都试图赋予建筑艺术以自身所理解的意义,并期盼公众予以理解。为此,必须与公众在意义与象征方面具有共同语言。还有一类建筑综合意象与使用者的需要和选择有关,即业主综合意象。忽视业主的综合意象将导致方案落选、重大设计缺陷以及建成后的“异用”,甚至还会导致使用者自行彻底改建。5室内空间定向大型公基建筑室内交通空间众多,人流流线还包含着大量的转折点,要求人们在找路和寻址时不断对空间定向做出选择。因而应把“建筑便于使用者在其中找路和寻址的容易程度”即“建筑的易识别性”作为判断建筑设
10、计优劣的依据之一。51对易识别性影响较大的建筑环境因素有:建筑的平面形状;建筑内外熟悉的标志或提示的可见性;建筑不同区域间有助于定向和回想的区别程度;提供识别或方向信息的符号和编号。52加强室内空间定向的建议:妥善处理建筑平面的拓扑复杂性,包括降低建筑平面中服务对象使用部分的拓扑复杂性,适当重复同一拓扑模式,强化重点或中心区域等;强化建筑特点的可见性;改善标志系统;辨证考虑具体行为习性和习惯(如趋光性、转弯倾向、环顾倾向、性别差异等)。6室内空间的体验(1)室内空间的宽敞感除与天空灰度、内部照明、房间和窗户大小等物质特点有关外,人的行为特点对宽敞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宽敞感与人体尺度、动作和动觉
11、,尤其与潜在的行为习性有关。例如,有的人在办公室伸懒腰,如果后仰时碰到墙壁,就会抱怨房间不够宽敞;在病房和疗养院设置内外廊或长阳台,为病人提供“下床来回走走”的条件,就能缓解病房的狭窄和局限所引起的厌烦。(2)守间的开敞和围合是影响场所感的主要因素之一。对象高度与观察距离之比,与围合感有关:比例为1l时产生完全的围合感;112是围合感的临界阈:13具有最小程度的围合感;14则失去围合感。界面的特点对空间的围合感也具有重要影响。(3)减少拥挤感的对策:适当进行分隔,减少人们的相互接触,并降低环境信息的输入水平;减少感觉过载:人眼的边缘会夸大眼角以外的运动,这种夸大的运动感会造成感觉过载,并可能进而引起拥挤感,减少相互间的眼睛接触也能减少感觉过载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