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工作方案(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阳市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工作方案(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东阳市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工作方案为整合我市“国家教育云规模化应用试点”、“全国区域化少先队课程建设示范区”、“省区域推进轻负担高质量联系县”、“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点县”和“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等五大国家级、省级教育改革工作,进一步促进我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根据东阳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15年度教育改革和发展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核心目标2015年,我市依托“教育云”平台,基础教育科、电教馆、教研室等通力合作,实现“五大融合”目标:实施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深度融合,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记录深
2、度融合,构建市、学校、学生三级质量评价网络空间,强化空间应用。开展市、基地、中心校三级网络教研100次,开设名师讲堂100节、公益课堂200节、同步课堂300节、微课堂1000节,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评选出300堂“优课”,逐步形成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创建“红领巾东阳云”,上传优质“自主队课”100节,开展网络教研1次,推进队课展示型、主题研讨型、视频点播型等模式的网络教研,让辅导员们足不出户就可均等参与教研活动。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与水平,使教育信息化在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现代化
3、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二、具体目标国家教育云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及评价的深度融合,通过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的策略,“轮流做庄”举办应用推进会议的方法,重点抓好网络学习空间、网络教研等各类应用,促进与教育教学和评价的深度融合。1教育评价可视化。借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东风,强化网络空间应用,力争市局、乡镇、学校、学生四大空间建设与评价应用取得突破进展。以建设“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十大指标网络系统”为重点,开展信息化环境下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网络模式的新探索。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记录”为抓手,鼓励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实施过程性、发展性、可视性评价,要求学生人
4、人建立个人“成长空间”,进行“身体素质、体艺素质(2+1项目)、心理素质、学力素质、道德素质、同学鼓励、老师寄语、家长评语、代表作品、才艺展示、我的荣誉” 等空间互动,实施在信息技术课内每月一次10分钟个人空间维护制度,转变学生评价方法。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常态化、特色化维护“成长空间”;以“学生空间联动家长空间”为突破口,学生利用空间将各类成长信息推送至相关教师、学生、家长空间,让大家分享学习成长的成果和喜悦。建成学校、学生、家庭三位一体的学生成长评价新模式。2空间应用核心化不断强化空间应用,在全市开展空间应用评选,推进四大空间的建设与应用取得新进展。以“空间应用推动资源应用”为重点,开展优质资
5、源应用和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广泛、深入应用。以“教师空间带动学生空间”为抓手,鼓励教师基于学生需求,依据个自特长,建立个人特色教学资源,进行教研备课、在线答疑、作业批改、资源交流等空间互动,转变教学方法。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设计空间,并利用空间训练英语口语听力、整理个性化的电子错题本、参加兴趣小组、开展社会调研等活动。以“学校空间联动家长空间”为突破,学校利用空间将各类信息推送至相关教师、学生、家长空间。学生家庭作业在空间里公示,接受家长、社会监督,学校引导家长通过空间及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学校的动态和临时通知等基本信息,定时个性化推送家庭教育资源,建成学校、家
6、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综合教育模式。3网络教研常态化每学期初,制定好全市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的计划,并在市级网络教研的带动下,大力鼓励基地、中心校的网络教研进一步开展,全面推进课堂展示型、主题研讨型、视频点播型等模式的网络教研,让教师们根据自身需求建立或加入多个教研群体,发起或参与多种模式的网络教研活动,促进网络教研常态化发展,让教师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均等参与教研活动,缓解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工学矛盾,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和专业化水平的同步提高。在此基础上,发动教师利用平台中丰富的资源、便捷的操作每周开展一次网络备课,有序推进校内齐备、校间协备、专家领备,生成的优质资源供全体教师共享,从而为教师深入研究教材节省
7、时间、提供方便,更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也能使学校有效解决教学进度监管等问题。4教学评价个性化以基地学校为单位,鼓励全市中小学利用个性化教学评价系统对师生教学情况进行科学准确地评价,通过大数据分析,学校可以及时了解教学过程的闪光点和薄弱点,发现教学能手,诊断教学缺陷,以数据驱动改善教学,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建立丰富本地化题库资源,让个性化题库越来越贴近本市需求。教师则轻松地开展网络组卷阅卷,精确了解每位学生状况,分析个体与整体的强弱势,根据学生特点推送相应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设计空间,并利用空间训练英语口语听力、整理个性化的电
8、子错题本、参加兴趣小组、开展社会调研等活动。5. 网络课堂规范化以教学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优质资源建设和应用,完善东阳市网络课堂教育资源建设若干规定等文件,成立教育资源建设领导小组和学科小组,制订网络课程计划,开设中考复习专题指导、教学重难点研究等名师讲堂100节、公益课堂200节、同步课堂300节、微课堂1000节、优质“自主队课”100节,有序形成丰富动态的网络课程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缓解小规模学校相应学科师资短缺、有偿家教等问题,为基础教学高水平、均衡发展开辟新途径。6.推进模式多样化从点到面的转变,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全面铺开”的策略,建好一批教育云应用示范引领的试点学
9、校,引领带动全市中小学全面深入推进应用,如8所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要积极尝试利用多种数字化学习终端变革课堂教学、探索项目学习,使其具有普遍性。从单一到多元应用的转变,各类试点学校除积极争当先行者外,纷纷采取“多样融合、动态并行”的方法,开展多种应用模式,让师生感受到了教学的变化,拓宽思路。从展示型到常规性应用的转变,各类应用由评比展示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由一堂堂公开课走向教学常态化。从校内到校内外应用的转变,师生要突破时空界限、随时随地从云平台获取所需资源,知识、能力都得以提升,个性得到彰显。三、主要任务(一)开展2015年东阳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部署,推
10、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强教师对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一方面让广大名师树立“名师的价值在于服务”的理念,充分发挥带动、辐射作用,另一方面让所有一线教师都行动起来、参与建设,逐步形成使用数字教育资源授课的优秀应用案例体系。2015年要发动3000名中小学教师网上“晒课”,从中评选出300堂“优课”,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形成一套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各版本的生成性资源体系,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有效应用和深度融合。1.活动组织。基教科做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宣传与指导,教研室负责评课活动的组
11、织与实施,电教馆负责网上晒课与评课平台的运行,各中心学校、城校办、教育处负责本区域晒课与评课活动的组织与实施。2.参加人员。全市各年级各学科的全体教师(年龄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上的教师自愿参加)。3.活动方式。主要包括教师网上“晒课”与“优课”评选两个阶段。(1)网上“晒课”:各校可结合本校实际,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东阳中心提供的“晒课”功能,组织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实名制网上“晒课”。(2)“优课”评选:在网上“晒课”的基础上,采取学校、中心学校、城校办、教育处和全市分级评选的方式,逐级推荐评选。各校评选可通过国家教育云平台东阳中心提供的“晒课”功能
12、,在限定的时间范围内自行组织。中心学校、城校办、教育处评选完成后,按本区域教师数的30%将“优课”报送市参加“优课”评选。市教育局组织的“优课”评选采取专家评审与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鼓励广泛参与,原则上各校每个教师自行推荐1个“优课”参与本区域推荐评选。4.内容要求。教师所提交的网上“晒课”内容应包括一堂完整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所用课件及相关资源(或资源链接)、课堂实录(有录播教室的学校必选,其他学校可选;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优课”评选者必选)和评测练习(可选)等。5.应用推广。活动评选出的“优课”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各年级各学科各版本,可以为教师课前备课、课中上课、课后评价、教
13、师专业发展等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提供参考和借鉴。各校要结合网上“晒课”和“优课”评选,组织看课评课,开展网络教研,分享典型经验,推广优秀案例,鼓励教师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的不同方法和多种模式,踊跃展示自己的优秀课堂教学,促进生成性资源不断推陈出新,形成示范性资源体系, 为广大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提供示范和便利,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在不同教学环境下的应用,形成“人人用资源、课课有案例”的教学应用环境。6.活动进程。阶 段时 间任 务责任科室动员准备阶段2014年12月上旬-2015年1月各中心校制定本区域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实施计划,活动要覆盖所有学科、所有
14、相关教师基教科、电教馆、教研室做好摄录制作及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工作电教馆全体参与活动教师做好各自参评任务的策划与设计工作基教科、电教馆、教研室教研室制定各项目评选标准教研室实施评选阶段2015年1下旬2015年5月各校校长率先启动优课工作基教科、电教馆、教研室各校组织教师于2015年3月全部完成教学设计、课堂录制等工作,并将资源上传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东阳中心进行“晒课”各中心校于2015年3月底前按教师数的10%推荐,并按要求上传教师参评资源各中心学校教育局于2015年4月下旬组织“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市级评选工作教研室教育局于2015年5月上旬组织评选资源向上一级推送工作教研室、电教
15、馆教育局于2015年5月下旬组织2014学年总结表彰工作基教科、电教馆、教研室(二)以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深度融合。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教育云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是,促进信息技术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深度融合,与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深度融合。通过试点典型引路,再应用推进。重点抓好课程改革与网络评价的县域顶层设计,突破四层空间建设与应用的瓶颈。1工作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构建市、学校、学生三级综合质量评价网络空间,强化空间应用。推进“我市省级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点”工作,探索东阳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十大指标的网络展示、推送、互动、
16、评价考核形式,以网络空间技术为支撑,推进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以个人“成长空间”为载体,探索“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记录”的网络化,鼓励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实施过程性、发展性、可视性评价。各初中、小学完善东阳市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记录册,做到学生人人创建并维护一个“成长空间”,进行“身体素质、体艺素质(2+1项目)、心理素质、学力素质、道德素质、同学鼓励、老师寄语、家长评语、代表作品、才艺展示、我的荣誉” 等空间互动。建立和实施九年一贯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全面、真实、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养发展水平。以创建“红领巾东阳云”为抓手,上传优质“自主队课”100节,开展网
17、络教研1次,推进队课展示型、主题研讨型、视频点播型等模式的网络教研,让辅导员们足不出户就可均等参与教研活动。在信息技术课内实施每月一次10分钟个人空间维护制度,转变学生评价方法。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常态化、特色化维护“成长空间”;形成多形式、人本化的学生发展评价维护机制。 以“学生空间联动家长空间”为突破口,学生利用空间将各类成长信息推送至相关教师、学生、家长空间,让大家分享学习成长的成果和喜悦。建成学校、学生、家庭三位一体的学生成长评价新模式。 2任务分解。阶 段时 间任 务责任科室准备阶段2015年4月-5月“学校质量空间”、“学生成长空间”、“红领巾东阳云”的县域顶层策划与技术层面准备电教馆
18、制定学校质量评价、学生成长评价体系基教科、教研室试点阶段2015年5月组织全市各中心学校、中心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辅导员进行“红领巾东阳云”培训、实操。基教科、电教馆、教研室、教进校2015年6月-7月以横店为单位,各中小学“学校质量空间”、“学生成长空间”建立和维护试点,基教科、电教馆、教研室、横店教育处实施阶段2015年10月组织全市各中心学校、初中、中心小学分管领导或教导主任、信息技术课教师进行培训、实操。基教科、电教馆、教研室2015年11月组织全市其他小学分管领导或教导主任、信息技术课教师进行培训、实操。基教科、电教馆、教研室(三)启动东阳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按照省教育
19、厅部署,启动东阳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对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有能力与水平。1.活动组织。基教科做好东阳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宣传与指导,电教馆、市教师进修学校负责提升工程的组织与实施,各中心学校、城校办、教育处负责本区域提升工程的报名、校本研修与教学实践的实施。2.参加人员。全市各年级各学科的全体教师(年龄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上的教师自愿参加)。2013年以来参加过“英特尔未来教育”“微软携手助手”和省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教师,除自愿参加本次培训外,安排到2016年以后进行。3.培训周期与学时。每位教师培训周期不少于3个月,其中
20、网上培训不少于60学时(折算后计入20学时),校本研修与教学实践不少于20学时。完成后折算为50学时。4.培训内容。培训课程由通过省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定的培训机构按国家标准要求提供 。5.活动进程。序号主要工作完成时间责任单位1确定东阳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负责人名单2月4日前基教科、电教馆2组织开展工程办负责人与信息技术骨干人员培训3月30日前报名,4月中旬开展培训基教科、电教馆、市教进校3平台管理人员培训7月下旬电教馆4组织开展培训报名7月下旬-8月上旬基教科、电教馆、市教进校5培训资格审核8月中旬各中小学校6组织开展校长和负责人培训8月中旬基教科、电教馆、市教进校7开
21、展培训9月-12月各中小学校8开展终结性测评12月基教科、电教馆、市教进校四、保障措施1完善教育技术“深度融会”领导管理体系。市教育局完善教育技术“深度融合”领导小组,组长徐文金,副组长杜新阳,成员沈兵、厉先光、王英鸿等。将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及评价深度融合作为全局重点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来抓。中心学校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由主任、校长任组长亲自抓好这项工作的落实。各中小学要配好、配强学校教育技术处人员,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序、有效推进教育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及评价深度融合工作。2建立联动推进机制。教育信息化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教育局办公室、人事科、基教科、教研
22、室、电教馆等相关业务部门根据各自职能,齐心协力,认真做好统筹、协调、指导及服务工作,共同推进去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及评价的深度融合,认真做好应用这篇大文章。3健全人员保障机制。深入应用、促进融合的关键是教师,要加大培训力度,继续实施“51329培训工程”,将教育信息化理念融入到教育管理各个方面,为教育信息化顺利实施提供人员保障。以竞赛为手段,组织举办各级各类教育技术评比,以赛促学,以赛促用,切实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4创新考核评价机制。营造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良好舆论氛围,构建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模式,健全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考核和通报制度,总结教育云试点学校经验、推广典型应用模式,确保教育云规模化应用试点项目“规定应用”落实到位,“自选应用”注重实效,“创新应用”突出特色。5建立经费保障机制。设立教育资源建设专项经费,逐步实行“市财政按生均经费投入、学校按使用支付、师生校园内免费使用”的教育资源付费机制。2015年4月16日专心-专注-专业